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524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装置,尤其是一种将塑料原料连续挤压塑化熔融并将其注入到闭合模腔的注射成型装置。
在往复螺杆式注射成型装置的工作循环原理为塑料借助旋转螺杆沿着螺槽向前运动并成为熔融粘流状态,同时积聚压力推动螺杆向后退,当螺杆后退至计量值时,螺杆便停止转动等待到合模装置再一次合完模,借助油缸推力将前端储存熔料注出至模具内成型。由于上述的运动模式,带来了往复螺杆式塑化的固有缺陷1.螺杆沿轴线运动,导致塑料颗粒运动不一致,轴向温差大,塑化过程不均一。
2.螺杆间歇式工作,起动频繁,加速减速消耗能量,降低传动效率,削弱生产能力。
3.螺杆的熔融过程为非稳定过程,难以对聚合物进行共混合金化处理,在熔融状态加添加剂,以及排气过滤等。
因此,采用往复式塑化成型装置的注塑机难以高质量低能耗的加工塑料制品。
而预塑化柱塞式注射成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塑化螺杆预塑装置对塑料粒进行塑化熔融,熔料经单向阀而进入注入筒,当供料量达到计量值时,塑化螺杆停转,注入芯棒即进行注射。这种方法存在着注入筒内滞料严重,清理不便;结构不紧凑;螺杆是间歇运转等缺点,是一个操作麻烦,并不经济的加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包括机座、预塑装置、单向阀和注入装置,预塑装置包括带加热结构的塑化筒、塑化螺杆和驱动装置,注入装置包括带加热结构的注入筒、注入芯棒和驱动装置,所述塑化筒与单向阀之间还设有一变容暂存装置,单向阀设在变容暂存装置与注入筒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所述变容暂存装置包括容料筒、导流芯棒、环状容积调节活塞、活塞杆、联接板和弹性蓄能器,导流芯棒位于容料筒内,导流芯棒内有一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口通过容料筒侧壁的进口与塑化筒相连通,导流通道的出口与容料筒的容料腔相连,容料腔通过容料筒的出口与单向阀相通,容积调节活塞可滑移地套在导流芯棒的出口端,并与导流芯棒及容料筒液密封,容积调节活塞通过活塞杆以及固定在活塞杆上且位于容料筒外的联接板与弹性蓄能器相接触,弹性蓄能器固定在容料筒上。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及容积调节环近容积腔一端都呈喇叭状。
所述容料筒的出口及注入筒的进口为相对应的喇叭状而相同形成单向阀的阀室,注入筒的喇叭状进口开有槽,阀室内有一活动的且可堵塞容料筒出口的球。
所述容料筒外包有加热元件。
所述弹性蓄能器是弹簧或气弹簧。
所述注入筒筒壁与注入芯棒之间留有可通过熔料的间隙。这样的结构可使熔料先进先出,不易滞留,且改变注入芯棒截面积可改变注射压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塑化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控制方便且精度高,加工范围大,熔料在容料筒及注入筒内不易滞留。
如图所示,一种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是由机座100,一预塑装置200,一变容暂存装置300,一注入装置400,以及一单向阀500所构成。
其中预塑装置的驱动装置201固定在机座100的平台104上,在驱动装置201输出端面固定有的塑化筒202,塑化筒202内含有塑化螺杆203,塑化螺杆203的尾部与驱动装置201的输出轴固定可作旋转运动,加热装置204包覆固定在塑化筒202外面,塑化筒202向左延伸一定长度后,用卡环208联结一个中间开孔的连接法兰205,连接法兰205左端面与变容暂存装置300的容料筒301上开有孔的右端面固定联结。
容料筒301上半部分中间固定有一导流芯棒303,导流芯棒303内有一90度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容料筒301的孔及连接法兰205的孔对应形成平滑流道311用于熔体流动,导流通道的下开口呈喇叭状,对应的是容料腔312;在导流芯棒303与容料筒301之间夹有一可上下移动的环状容积调节活塞302,容积调节活塞302的上端面与六根可上下活动的活塞杆304相接触,活塞杆304上端面固定联结在一块可上下活动的联接板306上;联接板306的上平面与弹性蓄能器310相联结,弹性蓄能器310在储料时收缩蓄能,在输料时弹性回复张开对容积调节活塞302施加压力向下运动缩小容料腔容积;弹性蓄能器310固定在支承板309上,支承板309通过支柱307固定在容料筒301上;容料筒301的外面包有加热元件305。
容料筒301的下端面与注入装置400的注入筒的后筒408开孔413的端面相联结,容料腔312通过容料筒301的下出口504与单向阀500相通,容料筒的喇叭出口504与后筒408的喇叭开口共同形成阀室502,后筒408的喇叭开口有槽503通熔体,阀室502内有一可活动的球501,在注射和保压阶段堵住出口504。
在注入筒后筒408的左端固定联结有密封端盖406,端盖406的凸元伸进筒内,凸元的左端开进料槽与孔413接通;后筒408的左端与注入筒的前筒410相联结,前筒410的右半部分伸入后筒408内,并且其右端面与端盖406的端面压紧,并形成通熔体的环形室414;在后筒408外包有加热元件409,在前筒410外包有加热元件411,可调节熔体注射温度;前筒410的左端联结注射嘴415;可左右伸缩的注入芯棒405穿过端盖406上的孔伸入前筒的注射室412内,注入芯棒405与前筒410的筒壁有间隙;注入芯棒405的左端通过联结头404固定在驱动装置401的伸缩杆403上;驱动装置401通过联结杆416同端盖406固定,端盖406支于机座100的立柱102上,驱动装置401的右端面固定于机架的端面103上;在注射阶段,驱动装置推动注入芯棒将注射室前端的熔体通过注射嘴415的孔压入至模具型腔。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原理情况下,可以以其它设计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上述实施例只不过举例而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限制,原理相同的所有设计变化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包括机座、预塑装置、单向阀和注入装置,预塑装置包括带加热结构的塑化筒、塑化螺杆和驱动装置,注入装置包括带加热结构的注入筒、注入芯棒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筒与单向阀之间还设有一变容暂存装置,单向阀设在变容暂存装置与注入筒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暂存装置包括容料筒、导流芯棒、环状容积调节活塞、活塞杆、联接板和弹性蓄能器,导流芯棒位于容料筒内,导流芯棒内有一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口通过容料筒侧壁的进口与塑化筒相连通,导流通道的出口与容料筒的容料腔相连,容料腔通过容料筒的出口与单向阀相通,容积调节活塞可滑移地套在导流芯棒的出口端,并与导流芯棒及容料筒液密封,容积调节活塞通过活塞杆以及固定在活塞杆上且位于容料筒外的联接板与弹性蓄能器相接触,弹性蓄能器固定在容料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及容积调节环近容积腔一端都呈喇叭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料筒的出口及注入筒的进口为相对应的喇叭状而相同形成单向阀的阀室,注入筒的喇叭状进口开有槽,阀室内有一活动的且可堵塞容料筒出口的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料筒外包有加热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蓄能器是弹簧或气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塑化注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筒筒壁与注入芯棒之间留有可通过熔料的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装置,尤其是一种将塑料原料连续挤压塑化熔融并将其注入到闭合模腔的注射成型装置。它包括机座、预塑装置、单向阀和注入装置,预塑装置包括带加热结构的塑化筒、塑化螺杆和驱动装置,注入装置包括带加热结构的注入筒、注入芯棒和驱动装置,所述塑化筒与单向阀之间还设有一变容暂存装置,单向阀设在变容暂存装置与注入筒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塑化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控制方便且精度高,加工范围大,熔料在容料筒及注入筒内不易滞留。
文档编号B29C45/02GK2527427SQ0222618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5日
发明者史晓昂 申请人:史晓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