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后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9056阅读:1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后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后充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各工位平铺式布置于立柱左右两侧的轮胎后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用的轮胎定型硫化机包括立柱和四工位,所述立柱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工位,且设于立柱同侧的两工位同轴、相对设置,即当一工位处于下方时,与该工位同轴设置的另一工位被旋转至上方,远离轮胎输送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10718Y公开了一种轮胎定型硫化机翻转型后充气装置,包括上、下夹盘总成、上夹盘操纵机构、翻转机构和抓胎机构,上夹盘总成包括在竖直方
向上同轴固连的上托盘和上夹盘,上托盘顶部同轴设置锁环,上夹盘底部同轴连接锁轴;下夹盘总成包括在相同竖直方向上同轴固连的下夹盘和充气盘,充气盘安装于翻转机构上,充气盘内同轴设有高于下夹盘的锁套;所述翻转机构为分置立柱两侧的两竖臂并通过回转轴连接的H形结构,竖臂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下夹盘总成,而形成具有四工位的翻转机构。当本实用新型的位于上方的两工位卡装轮胎后,即可启动翻转机构,将位于下方的两工位旋转至上方,进行轮胎的冷却定型工作,重复动作精度可靠。但是该实用新型的位于立柱同侧的两工位同轴、相对设置,在利用翻转机构翻转工位时,如果下盘座与锁杆之间锁合不牢,下盘座容易被甩出,造成事故,为工人和其他设备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同轴、相对设置的两工位使后充气定型装置的纵向尺寸很大,翻转时也需要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放置与运输;最后,该实用新型利用横梁的升降运动控制上夹盘总成的升降,从而立柱两侧的上夹盘总成会同时升降,当有一侧的工位失效时,需将整个后充气装置停机后检修,造成检修不便及零部件更换的麻烦,同时停机时间较长,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安全可靠的轮胎后充气装置,以方便检修及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后充气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运输、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后充气装置,包括立柱和至少两个工位,各工位平铺式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侧方。优选的,上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包括2个立柱和4个工位,每一立柱上横置一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I个工位,即所述工位通过支撑梁与立柱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位的上盘座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上盘座固连的外螺纹升降杆、螺接于升降杆外侧的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连接结构轴向固定于支撑梁上。用于驱动升降杆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如下所述所述螺母外侧套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驱动轮,所述支撑梁上固设有轮辋调节电机,所述驱动轮与轮辋调节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构成链传动结构。但不局限于将驱动轮套设于螺母上,驱动轮和螺母还可以选用齿轮传动等其他传动方式。同时,主动轮和驱动轮之间也不局限于链传动,还可以是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其他传动方式。但凡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构思想到的不需创造的、利用驱动装置驱动螺母绕其轴线旋转的常用传动方式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优选的,每一升降装置包括均布于上盘座上方的3根升降杆。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立柱同侧的两工位的6个驱动轮通过一根链条与主动轮同步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轮与螺母的结合面均为圆锥面。通过上述 结构,各驱动轮的安装角度没有特定的要求,便于链条的安装;同时,分别连续调整3根升降杆的高度位置,从而调整上盘座的平行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梁上设有用于检测上盘座位置的旋转编码器,通过检测螺母转过的圈数,精确调节轮辋宽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工位的下盘座的下端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由固定于立柱上的滑轨、沿所述滑轨上下往复运动的滑块、驱动气缸构成,所述滑块的一端固连于气缸杆的输出端,所述下盘座固设于滑块的另一端。利用本实用新型调节轮辋宽度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I)根据待定型轮胎的规格确定轮辋宽度;(2)启动驱动电机,电机轴旋转,带动主动轮旋转;(3)主动轮通过链传动带动驱动轮旋转;(4)与驱动轮固接的螺母绕轴线转动;(5)螺母与升降杆之间螺纹传动驱使升降杆上下往复运动;(6)升降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上盘座沿锁杆上下移动,直至下卡盘与上卡盘之间的距离为轮辋宽度减去预压行程;(7)关闭驱动电机,轮辋宽度调节完成;(8)在支撑梁上设置旋转编码器,通过测量螺母转过的圈数,可以精确检测上盘座的位置,从而实现轮辋宽度的自动调节(可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本实用新型的各工位平铺式设置于立柱的侧方,不需要设置翻转机构,工位不需要翻转,整机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转安全。2.本实用新型的各工位单独工作,所以若其中一工位失效后,不要将其他工位同时停止,设备检修及零部件更换方便,提高生产效率。3.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和螺母之间采用锥面配合,松开该锥面连接,分别连续调整3根升降杆的高度位置,可以很方便调整上盘座的平行度;且对驱动轮的安装角度没有特殊要求,便于上盘座平行度调整和链条的安装。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0031]图2是实施例一的左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链传动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立柱;2、上盘座;3、升降杆;4、螺母;5、驱动轮;6、主动轮;7支撑梁;8、下盘座;9、滑轨;10、滑块;11、驱动气缸;12、轮辋调节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I 图5所示,一种轮胎后充气装置,包括2个立柱I和四个工 位,每一立柱I上固接有一根支撑梁7,所述支撑梁7的中部与立柱I固定连接,四个工位分别固连于两所述支撑梁7的4个脚端,即各工位平铺式设置于所述立柱I的侧方。每一所述工位的上盘座2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由与上盘座固连的3根均匀布置的外螺纹升降杆3、螺接于升降杆外侧的螺母4构成,所述螺母4轴向固定于支撑梁7上。所述支撑梁7上设有旋转编码器,通过检测螺母转过的圈数,精确控制升降装置的轴向位置,帮助调节轮辋宽度。所述螺母4的外侧套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驱动轮5,驱动轮5与螺母4的结合面均为圆锥面。通过上述结构,各驱动轮的安装角度没有特定的要求,便于链条的安装;同时,分别连续调整3根升降杆的高度位置,从而调整上盘座的平行度。所述支撑梁7上固设有轮辋调节电机12,所述驱动轮5与轮辋调节电机12输出轴上的主动轮6构成链传动结构,本实施例一中,位于立柱I同侧的两工位的6个驱动轮5通过一根链条与主动轮6同步转动。每一所述工位的下盘座8的下端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由固定于立柱上的滑轨9、沿所述滑轨9上下往复运动的滑块10、驱动气缸11构成,所述滑块10的一端固连于气缸杆的输出端,所述下盘座8固设于滑块10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一中,轮胎输送带的正对滑块10的位置中断,避免与上下滑动的滑块发生干涉。利用本实用新型调节轮辋宽度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I)根据待定型轮胎的规格确定轮辋宽度;(2)启动驱动电机,电机轴旋转,带动主动轮旋转;(3)主动轮通过链传动带动驱动轮旋转;(4)与驱动轮固接的螺母绕轴线转动;(5)螺母与升降杆之间螺纹传动驱使升降杆上下往复运动;(6)升降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上盘座沿锁杆上下移动,直至下卡盘与上卡盘之间的距离为轮辋宽度减去预压行程;(7)关闭驱动电机,轮辋宽度调节完成;(8)在支撑梁上设置编码器,通过测量螺母转过的圈数,可以精确检测上盘座的位置,从而实现轮辋宽度的自动调节(可选)。
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后充气装置,包括立柱(I)和至少两个工位,其特征在于各工位平铺式设置于所述立柱(I)的侧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工位通过支撑梁(7)与立柱(I)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的上盘座(2)与升降装置驱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上盘座(2)固连的外螺纹升降杆(3)、螺接于升降杆外侧的螺母(4 ),所述螺母(4 )轴向固定于支撑梁(7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外侧套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驱动轮(5),所述支撑梁(7)上固设有轮辋调节电机(12),驱动轮(5)与轮辋调节电机(12)输出轴上的主动轮(6)构成链传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升降装置包括均布于上盘座(2)上方的3根升降杆(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立柱(I)同侧的两工位的6个驱动轮(5)通过一根链条与主动轮(6)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5)与螺母(4)的结合面均为圆锥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7)上设有用于检测上盘座位置的旋转编码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后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工位的下盘座(8)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由固定于立柱上的滑轨(9)、沿所述滑轨(9)上下往复运动的滑块(10)、驱动气缸(11)构成,所述滑块(10)的一端固连于气缸杆的输出端,所述下盘座(8)固设于滑块(10)的另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后充气装置,包括立柱和至少两个工位,各工位平铺式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侧方。所述工位的上盘座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上盘座固连的外螺纹升降杆、螺接于升降杆外侧的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连接结构轴向固定于支撑梁上。本实用新型的各工位平铺式并排于立柱的侧方,不需要设置翻转机构,工位不需要翻转,整机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转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各工位单独工作,所以若其中一工位失效后,不要将其他工位同时停止,设备检修及零部件更换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9L30/00GK202462729SQ2012200208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张正罗 申请人:华澳轮胎设备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