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和造纸绿泥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3823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和造纸绿泥烘干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和造纸绿泥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造纸绿泥含水量一般在20-50%,为了便于其回收利用,需要对造纸绿泥进行烘干处理,使其水分降至5%以下。现有的造纸绿泥烘干系统主要由烘干窑和热风炉组成,热风炉上设有进料口和进料斜管,进料斜管中设有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湿物料进入烘干窑须经一下料管引入,这一下料管与烘干窑筒体中心线倾斜角应小于60度,而湿绿泥流经这下料管时易在管内堆积、堵塞,影响正常生产。现有采用的辅助下料装置,是用长度约4米的三条钢丝绳与传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伸入下料管中,通过电机带动钢丝绳搅动物料,使绿泥沿下料管向下流入烘干窑内。但是,由于窑内约有900度高温,钢丝绳受热后容易变软,在与湿绿泥搅拌过程中,三条钢丝绳逐渐扭成一股绳,使其失去拨料作用,因此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在此处要设专人处理堵料问题,同时因时常堵料而影响了烘干机的时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的造纸绿泥烘干系统。

为达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与驱动装置连接的拨料器;所述拨料器为由至少三根耐热钢筋和至少两个钢筋圆环组成的圆柱形笼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耐热钢筋的数量为三根。更进一步,每根耐热钢筋的直径为20毫米,长度约为4米。

作为优选,所述至少两个钢筋圆环等间距布置,且每个钢筋圆环分别与所述三根耐热钢筋焊接。进一步,两两钢筋圆环之间的间距为800毫米。

为达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造纸绿泥烘干系统,包括:烘干窑;热风炉,对应所述烘干窑的进料端侧设置;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热风炉的上部;进料斜管,设置在热风炉上,其进料端对应所述进料口设置,其出料端置入所述烘干窑中;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料斜管中;所述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为采用如上所述的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斜管与所述烘干窑之筒体中心线的倾斜角小于60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料装置,解决了湿绿泥在下料管时常堵料问题,无须再设专人处理堵料问题。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烘干系统,每班减少了一名岗位工人,同时烘干机班产量由原来的110吨左右提高到130吨左右,产量提高了约2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造纸绿泥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11—驱动装置;12—耐热钢筋;13—钢筋圆环;2—烘干窑;3—热风炉;4—进料口;5—进料斜管。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1和与驱动装置连接的拨料器,该拨料器为由三根耐热钢筋12和若干个钢筋圆环13组成的圆柱形笼体结构。其中,每根耐热钢筋的直径为20毫米,长度约为4米。该若干个钢筋圆环等间距布置(间距为800毫米),且每个钢筋圆环分别与所述三根耐热钢筋焊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造纸绿泥烘干系统,主要包括烘干窑2、热风炉3、进料口4、进料斜管5和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1。其中,烘干窑2采用卧式结构。热风炉3对应所述烘干窑2的进料端侧设置。进料口4设置在所述热风炉3的上部。进料斜管5设置在热风炉3上,其进料端对应进料口4设置,其出料端置入烘干窑2中,而且进料斜管与所述烘干窑之筒体中心线的倾斜角小于60度。造纸绿泥辅助下料装置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设置在进料斜管5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造纸绿泥烘干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造纸绿泥从进料口进入,经进料斜管流入烘干窑中,热风炉提供热风进入烘干窑对物料进行烘干。虽然造纸绿泥含水份大、流动性差,但在圆柱形笼体结构的拨料器辅助推动下能均衡喂入烘干窑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