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209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内燃机上的进气歧管,尤其涉及在进气通道上组装有消焰装置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于水上摩托车等的pwc(personalwatercraft)、舷外机等上的内燃机上所安装的进气歧管,存在如下的进气歧管:由少量的树脂制部件来实现多歧管结构,并且,通过在比节气门体靠下游侧的进气通道上组装具有火焰抑制结构的消焰装置(火焰消除装置),从而提高防止来自燃烧室侧的回火的功能。

作为这种进气歧管,已知如下结构:例如在进气通道的径向上对置的底座部件及罩部件中,在设置于底座部件上的环状的嵌合保持部中沿着轴向能够抵靠地嵌入消焰装置,并由设置在罩部件上的环状的按压部将消焰装置相对于嵌合保持部向防止脱落的方向按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也已知如下的进气歧管:在底座部件上设置沿着径向能够嵌入消焰装置的嵌合凹部,并且,通过使带状的消焰装置固定部件与从底座部件上露出的消焰装置的外周面抵接,并从其外侧将罩部件熔敷在底座部件上,从而抑制消焰装置相对于底座部件的在径向上的晃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60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594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底座部件的环状的嵌合保持部中沿轴向能够抵靠地嵌入并保持消焰装置的以往的前者的进气歧管,是设置有抵靠部的结构,所述抵靠部向底座部件的上游端侧的环状的嵌合保持部的内方突出。

因此,在该以往的前者的进气歧管中,存在以下问题:在注塑成型底座部件的模具上采用嵌套模具,该嵌套模具具有能成型嵌合保持部的嵌合内周面以及抵靠面的滑动模芯,并且需要将该滑动模芯配置在嵌合保持部的下游侧,从而导致在弯曲的进气通道内壁面易于形成台阶。

另一方面,将消焰装置沿径向嵌入至底座部件内,并利用作为另一部件的消焰装置固定部件来抑制消焰装置在径向上的晃动的以往的后者的进气歧管,是利用熔敷结合部来保持相对于树脂制部件比重相对大的消焰装置的结构。

因此,不但底座部件与罩部件的熔敷接合部的宽度变宽,进气歧管的尺寸变大,而且如果消焰装置与底座部件的嵌合松,则不能说消焰装置的保持以及底座部件与罩部件的熔敷接合的强度充分。而且,由于消焰装置向底座部件的嵌合方向是径向,因此该嵌合的强度容易不均匀,从该点考虑,也不得不增大底座部件与罩部件的熔敷接合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其底座部件上设置有嵌合保持部,该嵌合保持部沿轴向嵌入消焰装置并抵靠和保持该消焰装置,并且能够切实地防止在进气通道的内壁面上形成台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进气歧管具备:树脂制的底座部件及罩部件,其沿着进气通道延伸且在该进气通道的径向上对置;以及消焰装置,其以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上的方式组装在所述底座部件的一端侧部分上,且具有火焰抑制结构,所述底座部件的所述一端侧部分具有:凹状体部,其为大致分割筒状;以及嵌合保持部,其与所述凹状体部形成为一体,并使所述消焰装置沿轴向能够抵靠地嵌合并对所述消焰装置进行保持,所述嵌合保持部具有:抵靠面,其能够抵靠所述消焰装置的一端;以及嵌合内周壁面,其包围所述消焰装置的外周部,并使所述消焰装置的外周部嵌合,所述凹状体部具有:第一内壁面,其与所述嵌合保持部的所述嵌合内周壁面连续;以及第二内壁面,其通过径向的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内壁面连接,在保持于所述嵌合保持部上的所述消焰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凹状体部的所述台阶面之间设置有防脱整流部件,所述防脱整流部件防止所述消焰装置从所述嵌合保持部脱落,且形成有第三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从所述消焰装置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至所述凹状体部的所述第二内壁面为止无台阶地连续。

在本发明的进气歧管中,能够设置为如下结构:所述防脱整流部件具有板状突出部,所述板状突出部从所述凹状体部的所述第一内壁面向所述进气通道的径向突出,在所述板状突出部上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在所述底座部件上突出设置有固定用的销,所述固定用的销与所述板状突出部的所述贯穿孔嵌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进气歧管中,可以在所述消焰装置上一体地安装有弹性保持部件,所述弹性保持部件具有:外周嵌合部,其与所述嵌合保持部嵌合;以及抵靠部,其包围所述另一端侧的开口部,且与所述防脱整流部件抵靠并卡合。

而且,在本发明的进气歧管中,能够设置为如下结构:所述防脱整流部件形成为筒状,所述罩部件具有:罩侧第一内壁面,其配置在与所述底座部件的所述嵌合保持部的所述嵌合内周壁面连续的位置上;以及罩侧第二内壁面,其通过径向的罩侧台阶面与所述罩侧第一内壁面连接,所述防脱整流部件在保持于所述嵌合保持部上的所述消焰装置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罩侧台阶面之间,防止所述消焰装置从所述嵌合保持部脱落,且所述防脱整流部件形成有罩侧第三内壁面,所述罩侧第三内壁面从所述消焰装置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至所述罩部件的所述罩侧第二内壁面为止无台阶地连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其在底座部件上设置沿轴向嵌入消焰装置、并抵靠和保持该消焰装置的嵌合保持部,能够切实地防止在进气通道的内壁面上形成台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主要部分配置说明图的俯视图。

图3是面向进气支管方向观察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上游端侧部分的纵剖面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底座部件的一端侧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是图4的v-v向视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组装在底座部件上的消焰装置的弹性保持部件的抵靠部的主视图。

图6b是图6a的vib-vib向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b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在底座部件上组装有消焰装置和防脱整流部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防脱整流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成型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底座部件的、具有滑动模芯的成型模具的示意性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0中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是作为进气装置的主要部件而安装在水上滑行的pwc用的三个气缸的内燃机(以下简称为发动机)上。

如图2所示,形成为多岐管形状的进气歧管10具有:主管部11,其上游侧部分11a是敞开的;以及多个支管部12、13、14,其从该主管部11分支且与所述发动机的三个进气口连接。而且,在多个支管部12、13、14的内部形成有进气通道15,该进气通道15能够使从图外的进气管导入的吸入空气吸入至发动机的多个气缸内。

主管部11形成为能够作为缓冲罐发挥功能的形状,多个支管部12、13、14从该主管部11相互大致平行地分支,且分别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弯曲。

如图1和图8所示,在主管部11的上游侧部分11a上设置有与未图示的节气门体螺栓结合的多个螺栓结合部16,并且如图3所示,设置有密封圈17,该密封圈17对结合部进行密封。在多个螺栓结合部16中利用例如插入成型等的方法埋入有螺母。

这些主管部11及支管部12、13、14通过将树脂制的凹状的底座部件21及罩部件22利用振动熔敷等接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为多岐管状,该底座部件21及罩部件22沿着进气通道15延伸且在该进气通道15的径向上对置。

在主管部11及支管部12、13、14的大部分的通道长度区域中,底座部件21及罩部件22具有凸缘状接合部21r、22r,该凸缘状接合部21r、22r分别具有大致半圆形横截面的内壁面形状,且从各自的两侧壁向外方扩大宽度。此外,凸缘状接合部21r、22r在各自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肋状突出部分相互熔敷接合为一体。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底座部件2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托架部21b,该安装托架部21b用于与发动机侧部件的螺栓紧固,在罩部件22上形成有多个喷射器安装孔部22h。

在进气歧管10的内部的进气通道15的上游侧端部附近组装有火焰消除装置25(消焰装置),该火焰消除装置25具有公知的火焰抑制结构。

如图1~图4所示,火焰消除装置25形成为具有波纹板型的火焰抑制结构的短圆柱体形状,该波纹板型的火焰抑制结构是例如将成型为波纹板状的不锈钢制的薄板进行卷绕且将并排排列的多个细缝通道形成为蜂窝状的结构。该火焰抑制结构具有多个细缝通道,该多个细缝通道其进气阻力小且细到能够截断火焰向上游侧的通过的程度,各细缝通道由通过与吸入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金属面所形成。

此外,火焰消除装置25组装在图2中位于进气歧管10的右端侧的底座部件21的一端侧部分21c上,且保持成位于进气通道15上。

如图1~图5、以及图8所示,底座部件21的一端侧部分21c具有:大致分割筒状的凹状体部31;以及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其与该凹状体部31形成为一体。这些凹状体部31及嵌合保持部32具有以与火焰消除装置25的半径接近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内壁面形状,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能够使火焰消除装置25沿轴向能够抵靠地嵌入并对其进行保持。

此外,形成进气通道15的一部分的主管部11的上游侧部分11a在进气通道15的与火焰消除装置25的下游侧邻接的预定区间内,形成相对于其中心轴线平缓地倾斜的内壁面形状。

具体而言,嵌合保持部32具有:圆环板状的抵靠面32a以及短圆筒状的嵌合内周壁面32b。该抵靠面32a在火焰消除装置25的一端侧的开口部25a的周围沿轴向能够抵靠火焰消除装置25,嵌合内周壁面32b使火焰消除装置25沿轴向嵌入且包围火焰消除装置25的外周部。

如图3~图5所示,凹状体部31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壁面31a,该第一内壁面31a与嵌合保持部32的嵌合内周壁面32b的大约一半连续。而且,凹状体部31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该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通过圆弧状的径向的台阶面31b与第一内壁面31a进行台阶式连接。

在保持于嵌合保持部32上的火焰消除装置25与凹状体部31的径向的台阶面31b之间设置有树脂制的防脱整流部件23,该防脱整流部件23由与底座部件21及罩部件22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

该防脱整流部件23在火焰消除装置25的另一端面25d与凹状体部31的径向的台阶面31b之间的整个区域中延伸,并具有能够防止火焰消除装置25从嵌合保持部32脱落的轴向长度。

如图9所示,防脱整流部件23形成为下游端侧比上游端侧的内径和外径变大的筒状。而且,防脱整流部件23的内周面23a形成第三内壁面,该第三内壁面从火焰消除装置25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25b至凹状体部31的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为止无台阶地连续。

而且,防脱整流部件23具有板状突出部23b、23c,该板状突出部23b、23c从凹状体部31的第一内壁面31a向进气通道15的径向外方侧突出,在这些板状突出部23b、23c上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贯穿孔23d、23e。

此外,防脱整流部件23形成为图8中的右端侧部分的包括肋高度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大。防脱整流部件23的上游侧端面23f是基本平坦的。与此相对,防脱整流部件23的下游侧端面23g以及底座部件21侧的円弧状的径向的台阶面31b分别具有相对于上游侧端面23f倾斜的部分以及相对于上游侧端面23f平行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底座部件21上设置有容纳板状突出部23b、23c的凹部21d、21e、以及固定用的销21f、21g,该固定用的销21f、21g从凹部21d、21e的内底壁面侧突出,且与板状突出部23b、23c的贯穿孔23d、23e嵌合。

在火焰消除装置25上一体地安装有弹性保持部件51。

弹性保持部件51由调制成适合火焰消除装置25的使用条件的橡胶弹性、硬度、耐热性、耐药性等的材料构成,例如由将pvc(氯乙烯)以预定的混合比例混合到丁腈橡胶(nbr)中的弹性材料构成。

如图6a、图6b以及图7所示,弹性保持部件51具有:外周嵌合部52(外周部),该外周嵌合部52与火焰消除装置25的外周面25e贴紧且与嵌合保持部32嵌合;以及外周嵌合部52的轴向两端侧的一侧的抵靠部53以及另一侧的抵靠部54。一侧的抵靠部53包围火焰消除装置25的一端侧的开口部25a,且与嵌合保持部32的圆环板状的抵靠面32a抵靠并卡合。此外,另一侧的抵靠部54包围火焰消除装置25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25b,且与防脱整流部件23抵靠并卡合。

具体而言,在弹性保持部件51的外周嵌合部52上,以沿轴向隔开预定间隔且突出至外周面52e上的方式形成有相互平行的多个、例如三个环状的密封唇52a、52b、52c。这些密封唇52a、52b、52c分别相对于火焰消除装置25的中心轴线以及外周面25e倾斜,且在各自的外周面侧形成倾斜角度θa,在内周面侧形成倾斜角度θb。外周面侧的倾斜角度θa例如为45度,内周面侧的倾斜角度θb例如为60度。即,通过将外周面侧的倾斜角度θa设定得小于内周面侧的倾斜角度θb,从而使密封唇52a、52b、52c分别具有半径越大厚度越小且易于挠曲的唇形状。

而且,密封唇52a、52b、52c的自由形状的外径大于嵌合保持部32的嵌合内周壁面32b的内径。并且,当一体地安装在火焰消除装置25上并嵌入至嵌合保持部32内时,密封唇52a、52b、52c的外周侧部分分别以预定的接触面压力以及接触宽度与嵌合保持部32的嵌合内周壁面32b气密地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罩部件22具有均为大致半圆形横截面的罩侧第一内壁面22a以及罩侧第二内壁面22c。罩侧第一内壁面22a配置在与底座部件21的嵌合保持部32的嵌合内周壁面32b连续的位置上,罩侧第二内壁面22c通过径向的罩侧台阶面22b与罩侧第一内壁面22a连接。

此外,防脱整流部件23还在保持于嵌合保持部32上的火焰消除装置25的另一端与罩侧台阶面22b之间,通过利用熔敷等固定在底座部件21上的罩部件22,来防止火焰消除装置25从嵌合保持部32脱落。而且,防脱整流部件23的内周面23a的上半部成为罩侧第三内壁面,该罩侧第三内壁面从火焰消除装置25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25b至罩部件22的罩侧第二内壁面22c为止无台阶地连续。

即,利用防脱整流部件23的内周面23a,使底座侧第三内壁面与罩侧第三内壁面形成为一体。而且,形成从火焰消除装置25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25b至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及罩侧第二内壁面22c为止无台阶地连续的进气通道15的内壁面。

接下来,利用图10,对将底座部件21的分割筒状的凹状体部31及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一体成型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并且,对第一内壁面31a、和通过径向的台阶面31b与第一内壁面31a台阶式连接的半圆形横截面的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的关系进行说明。

凹状体部31的上方是敞开的,与此相对,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形成为将火焰消除装置25从凹状体部31侧沿轴向能够抵靠地嵌入的形状。即,凹状体部31能够利用以图2中的上下方向为模开合方向的简单的成型模具而成型,与此相对,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需要如凹状体部31采用沿图2中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滑动模芯的成型模具。

而且,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的内径在具有抵靠面32a的外端侧(底座部件21的上游端侧)小,在形成有嵌合内周壁面32b的内端侧大。因此,如图10中的一个例子所示,使成型后的底座部件21脱模时,需要使滑动模芯61向凹状体部31侧滑动。

因此,在凹状体部31上形成有与嵌合保持部32的嵌合内周壁面32b的图10中下半部连续的相同半径的半圆形横截面的第一内壁面31a。并且,在该第一内壁面31a与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径向的台阶面31b,该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成为形成进气通道15的内周壁面。

在图10中,在成型后的底座部件21的下方侧配置有固定侧模具,并配置有可动侧模具60,该可动侧模具60相对于该固定侧模具能够沿该图中的上下方向移动。在可动侧模具60上卡合有沿该图中的斜上下方向能够相对移动的滑动模芯61,该滑动模芯61能够通过轴62并利用顶出板63来限制向该图中的上方侧的移动。

顶出板63支撑为,例如相对于支撑可动侧模具60的模板等能够相对移动以及固定位置,以便能够相对于可动侧模具60沿图10中的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因此,在使可动侧模具60相对于固定侧模具向开模方向移动时,根据可动侧模具60的向该图中的上方侧的移动量,能够使滑动模芯61相对于顶出板63以及固定侧模具沿图10中的箭头d方向滑动。

如图10中的虚拟线所示,滑动模芯61能够滑动至对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的嵌合内周壁面32b进行成型的前端部61a从嵌合内周壁面32b脱离出的位置为止。在该滑动过程中,滑动模芯61的下表面61b在第一内壁面31a的形成区域内移动。由此,滑动模芯61的前端部61a从嵌合内周壁面32b完全脱离出,并且通过使可动侧模具60相对于固定侧模具向开模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取出成型后的底座部件21。

接下来,对作用进行说明。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进气歧管10中,若使火焰消除装置25沿轴向能够抵靠地嵌入至底座部件21的嵌合保持部32内,则火焰消除装置25同心地被保持在嵌合保持部32内。

而且,如果在火焰消除装置25与凹状体部31的径向的台阶面31b之间组装防脱整流部件23,则由该防脱整流部件23防止火焰消除装置25从嵌合保持部32脱落。此外,由防脱整流部件23的内周面23a构成第三内壁面,该第三内壁面从火焰消除装置25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25b至凹状体部31的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为止无台阶地连续。

因此,虽然在与嵌合保持部32邻接的凹状体部31上形成有第一内壁面31a以及径向的台阶面31b,但由限制火焰消除装置25的轴向移动的防脱整流部件23无台阶地形成进气通道15的内壁面。

而且,由于安装有弹性保持部件51的火焰消除装置25嵌入至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内,因此充分地保证了火焰消除装置25的周围的气密性,并且无需使用将火焰消除装置25固定在底座部件21上的压板等。此外,由于利用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来保持火焰消除装置25,因此底座部件21与罩部件22的熔敷接合部不会受到火焰消除装置25的重力、惯性力,而能够缩小底座部件21与罩部件22的熔敷接合宽度。

其结果是,进气歧管10充分保证了火焰消除装置25的保持强度、底座部件21及罩部件22的结合强度等,并且火焰消除装置25的容纳部分的直径不会很大,能够有效地抑制火焰消除装置25的安装尺寸和安装高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整流部件23的板状突出部23b、23c容纳在底座部件21的凹部21d、21e中,且底座部件21侧的固定用的销21f、21g插入至板状突出部23b、23c的贯穿孔23d、23e中。因此,利用熔敷等能够容易地将防脱整流部件23固定在底座部件21上。而且,能够将防脱整流部件23与火焰消除装置25的抵靠姿态稳定地保持为底座部件21与板状突出部23b、23c的抵接姿态,也能够使火焰消除装置25向底座部件21的组装姿态稳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弹性保持部件51一体地安装在火焰消除装置25上,因此能够将火焰消除装置25及防脱整流部件23双方无晃动地安装在底座部件21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火焰消除装置25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25b至罩部件22的罩侧第二内壁面22c为止之间,也形成有防脱整流部件23的内周面23a,以作为无台阶地连续的罩侧第三内壁面。因此,利用底座部件21的底座侧第二内壁面31c、罩部件22的罩侧第二内壁面22c及防脱整流部件23的内周面23a,能够切实地防止在进气通道15的周向的整个区域在内壁面上形成台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整流部件23的下游侧端面23g以及底座部件21侧的径向的台阶面31b分别具有相对于上游侧端面23f倾斜的部分。因此,若防脱整流部件23嵌入火焰消除装置25与底座部件21的径向的台阶面31b之间,则防脱整流部件23会受到来自弹性保持部件51的反作用力,并向特定的径向一方侧被施力。其结果是,防脱整流部件23沿径向无晃动地定位并保持在固定位置上,提高了防脱整流部件23的组装位置精度、与火焰消除装置25的抵靠姿态、相对于底座部件21的固定姿态等。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进气歧管10,所述进气歧管10在底座部件21上设置有沿轴向嵌入火焰消除装置25并抵靠和保持该火焰消除装置25的环状的嵌合保持部32,能够切实地防止在进气通道15的内壁面上形成台阶。

在安装该进气歧管10时,将节气门体螺栓紧固在主管部11的上游侧部分11a上,并且由密封圈17密封该接合部。而且,在安装有进气歧管10的发动机运行时,随着该发动机的进气动作,空气通过火焰消除装置25并导入至进气歧管10内。此外,燃料从喷射器的端口喷射至比节气门体内的节气阀靠下游侧的吸入空気中,形成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在发动机内的燃烧室内燃烧。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用于搭载在水上摩托车等的pwc、舷外机等上,因此在其运行时,存在产生回火的可能性。即,因燃烧室内的燃料稀薄或者吸入水而产生点火不良等,燃烧室内的燃烧在爆炸冲程中不会正常结束,而是在接下来进气阀打开时,有可能产生甚至引燃进气歧管10内的混合气体的现象。但是,在进气歧管10内的进气通道15的上游侧,若回火所产生的火焰到达火焰消除装置25,则该火焰被火焰消除装置25截断。因此,有效地抑制了回火所产生的火焰传播至比进气歧管10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切实地防止对进气系统部件和传感器类等带来的损坏。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底座部件21及罩部件22利用熔敷而接合,当然也能够采用其他的任意的接合方法。

此外,在弹性保持部件51的外周嵌合部52上设置有多个环状的密封唇52a、52b、52c,但也可以在外周嵌合部52的外方一并设置以比环状的密封唇52a、52b、52c低的高度突出且沿周向等间隔地分隔的纵向肋等。

也可以在火焰消除装置25上不安装弹性保持部件51,而在底座部件21的嵌合保持部32的内里侧插入安装弹性密封圈,或者在嵌合保持部32的内周围形成有向内突出的纵向肋或弹性部件插入用的纵向槽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火焰消除装置25设置为短圆柱状,但其形状是任意的,可以设置为多边柱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其两端面不是平行的。此外,火焰消除装置25的两端面可以不是平坦的,也可以是相对于进气方向倾斜的面。

此外,火焰消除装置25设置为具有波纹板型的火焰抑制结构,当然也能够设置为具有金属丝网型的其他任意的火焰抑制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在底座部件上设置沿轴向嵌入消焰装置并抵靠和保持该消焰装置的嵌合保持部,能够切实地防止在进气通道的内壁面上形成台阶。本发明对在进气通道上组装消焰装置的进气歧管的全部情况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进气歧管(intakemanifold)

11:主管部

11a:上游侧部分

12、13、14:支管部

15:进气通道

21:底座部件

21d、21e:凹部

21f、21g:固定用的销

21r、22r:凸缘状接合部

22:罩部件

22a:罩侧第一内壁面

22b:罩侧台阶面

22c:罩侧第二内壁面

23:防脱整流部件

23a:内周面(第三内壁面、罩侧第三内壁面)

23b、23c:板状突出部

23d、23e:贯穿孔

23f:上游侧端面

23g:下游侧端面

25:火焰消除装置(消焰装置)

25a:一端侧的开口部

25b:另一端侧的开口部

31:凹状体部

31a:第一内壁面

31b:径向的台阶面

31c:第二内壁面

32:嵌合保持部

32a:抵靠面

32b:嵌合内周壁面

51:弹性保持部件

52:外周嵌合部(外周部)

52a、52b、52c:密封唇

53:一侧的抵靠部

54:另一侧的抵靠部

60:可动侧模具

61:滑动模芯

61a:前端部

61b:下表面

62:轴

63:顶出板

θa:倾斜角度

θb:倾斜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