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707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供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主要适用于提高可靠性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商用车双腔燃油箱一般是两个独立的手动阀控制各个油箱的燃油管路,导致的问题是操作麻烦,整车管路复杂,小腔的油量液位不能显示等。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921205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2月30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嵌入式一体化热交换型油箱加热器,包括主副油箱供油转换控制装置、热交换装置、供油过滤装置、主油箱上部开设有孔结构,热交换装置通过孔结构嵌入主油箱连接固定,主副油箱供油转换控制装置与热交换装置上部相连接,供油过滤装置位于热交换装置下端内侧。虽然该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遭遇低温时柴油凝结堵塞油路的问题,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实用新型中供油过滤装置设置在热交换装置的下端,供油过滤装置与主油箱底部不接触,油箱加热器仅通过主油箱的孔结构嵌入主油箱连接固定,采用上述安装方式,在车况较差时或长久使用后,油箱加热器会产生摆动现象,从而降低了总成装配的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靠性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该装置卡装在主油箱的上表面,所述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上位于靠近主油箱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与主油箱的底部相贴合。

所述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包括主油箱吸油管与主油箱回油管,所述主油箱吸油管与主油箱回油管均设置在主油箱内,所述主油箱吸油管、主油箱回油管的外部绕有加热水环绕管,所述加热水环绕管的一端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水出口,加热水环绕管的另一端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水进口。

所述加热水环绕管的底部套设有隔热罩,所述吸盘的一端与隔热罩相卡接,吸盘的另一端与主油箱的底部相贴合。

所述加热水环绕管包括相连接的直管部与螺旋管部,所述直管部通过扎带与主油箱吸油管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直管部与主油箱回油管的上部相接触,所述螺旋管部绕在主油箱吸油管、主油箱回油管的下部上。

所述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还包括手动转换阀以及与其相连接的主油箱吸油口、主油箱回油口、副油箱吸油口、副油箱回油口,所述手动转换阀分别与主油箱吸油管、主油箱回油管相连接。

所述加热水环绕管通过电磁阀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出口、发动机冷却水进口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上集成有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中该装置卡装在主油箱的上表面,在该装置靠近主油箱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吸盘,吸盘与主油箱的底部相贴合,这样的设计不仅装配简便,而且增设吸盘,以使装置与油箱底部相贴合,确保装置不活摆,提高了总成装配的可靠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靠性高,而且装配简便。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中主油箱吸油管、主油箱回油管的外部绕有加热水环绕管,加热水环绕管的一端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水出口,加热水环绕管的另一端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水进口,采用上述结构的加热水管,简化了热交换装置,同时,环绕管式的水浴加热,使得燃油解冻时间短、效果好,更加可靠的解冻主油箱内的燃油。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中加热水环绕管包括相连接的直管部与螺旋管部,直管部通过扎带与主油箱吸油管的上部相连接,直管部与主油箱回油管的上部相接触,螺旋管部绕在主油箱吸油管、主油箱回油管的下部上,这样的设计不仅安装简便,而且采用上述结构的加热水环绕管,在可靠解冻主油箱燃油的同时,降低了加热水环绕管的制造成本;另外,加热水环绕管的底部套设有隔热罩,增设隔热罩可以很好的将加热的燃油与未加热的燃油分隔开来,提高了可靠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简便、成本低、可靠性高。

4、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中主油箱吸油管、主油箱回油管均与手动转换阀相连接,手动转换阀上设置有主油箱吸油口、主油箱回油口、副油箱吸油口、副油箱回油口,当手动转换阀的手柄处于水平时,副油箱吸油口和主油箱吸油口在阀体内部连通形成一个独立腔,副油箱回油口和主油箱回油口在阀体内部连通形成一个独立腔,此时采用副油箱内的燃油启动发动机,当手动转换阀的手柄朝下时,主油箱吸油口与主油箱吸油管对接连通,主油箱回油口与主油箱回油管对接连通,此时采用主油箱内的燃油启动发动机,采用手动转换阀,简化了装置的结构,提高了装置的集成度;另外,加热水环绕管通过电磁阀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出口、发动机冷却水进口相连接,电磁阀上集成有传感器,这样的设计可以自动感应水温来决定是否开启水加热,操作简便且提高了可靠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集成度高,而且操作简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的底部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油箱吸油管1、主油箱回油管2、加热水环绕管3、发动机冷却水出口31、发动机冷却水进口32、直管部33、螺旋管部34、扎带4、隔热罩5、手动转换阀6、副油箱吸油口61、主油箱吸油口62、副油箱回油口63、主油箱回油口64、电磁阀7、吸盘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该装置卡装在主油箱的上表面,所述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上位于靠近主油箱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吸盘8,所述吸盘8与主油箱的底部相贴合。

所述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包括主油箱吸油管1与主油箱回油管2,所述主油箱吸油管1与主油箱回油管2均设置在主油箱内,所述主油箱吸油管1、主油箱回油管2的外部绕有加热水环绕管3,所述加热水环绕管3的一端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水出口31,加热水环绕管3的另一端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水进口32。

所述加热水环绕管3的底部套设有隔热罩5,所述吸盘8的一端与隔热罩5相卡接,吸盘8的另一端与主油箱的底部相贴合。

所述加热水环绕管3包括相连接的直管部33与螺旋管部34,所述直管部33通过扎带4与主油箱吸油管1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直管部33与主油箱回油管2的上部相接触,所述螺旋管部34绕在主油箱吸油管1、主油箱回油管2的下部上。

所述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还包括手动转换阀6以及与其相连接的主油箱吸油口62、主油箱回油口64、副油箱吸油口61、副油箱回油口63,所述手动转换阀6分别与主油箱吸油管1、主油箱回油管2相连接。

所述加热水环绕管3通过电磁阀7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出口31、发动机冷却水进口32相连接,所述电磁阀7上集成有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设计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油解冻时间长、效果差,从而导致燃油解冻可靠性低的问题。该装置卡位装在主油箱上表面,当手动转换阀手柄处于水平,即显示“副开”,此时,副油箱吸油口和主油箱吸油口在阀体内部连通形成一个独立腔,副油箱回油口和主油箱回油口在阀体内部连通形成一个独立腔;当转动手动转换阀到手柄朝下,即显示“主开”,此时主油箱吸油口直接和主油箱吸油管对接连通。当低温环境时,启动发动机先用副油箱的低标号的燃油,副油箱吸油口连接主油箱吸油口,经主油箱吸油口到达发动机,发动机回油管连接主油箱回油口,经副油箱回油口回到副油箱;同时,开启燃油冷却水加热,加热水环绕管连接发动机冷却水出口、发动机冷却水进口,发动机冷却水流经发动机冷却水进口到加热水环绕管的底部,然后螺旋环绕上升连接发动机冷却水出口,加热水环绕管浸在燃油中,通过热的发动机冷却液散热来加热解冻燃油,螺旋管式的水浴式加热,使得燃油解冻时间短、效果好,从而提高了燃油解冻的可靠性能。随着发动机水温的不断升高,主油箱零号柴油逐渐解冻,大约运行20分钟后(此时主油箱的零号柴油已经逐渐解冻,可以正常使用),熄火驻车,掰动手动转换阀到主油箱,启动发动机,此次使用的是主油箱的燃油,主油箱燃油经过滤网,经主油箱吸油管流经主油箱吸油口后经底盘到发动机,发动机回油依次经主油箱回油口、主油箱回油管后回到主油箱。其中,加热水环绕管的底部套设的隔热罩在燃油启动初期,很好的将加热的燃油和未加热的燃油分隔开来。此外,该装置还包括油量传感器柱子及浮筒(能显示在用燃油箱的液位量),以及油量传感器接口和水位电磁阀开启接口,集成了水位传感器的电磁阀,可以自动感应水温来决定是否开启水加热,解决了夏天油温太高关闭水加热的问题。采用上述结构,将油温传感器、加热水环绕管、加热水管路开闭电磁阀以及吸、回油管和手动一体式转换阀集成在一起,设计新颖可靠,该结构通过集成实现了吸、回油接口同步转换的功能,一次性同步转换吸回油口,实现了在寒区采用低牌号燃油,操作简单,方便客户使用的同时还能给用户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

所述加热水环绕管的底部套设有隔热罩,隔热罩一方面用于分隔加热的燃油与未加热的燃油,另一方面用于将集成的主油箱吸油管、主油箱回油管、油量传感器、油量传感器导杆、加热水管分别定位卡装在隔热罩内,隔热罩上位于靠近主油箱底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与隔热罩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凸起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卡接吸盘的孔,吸盘的安装端与孔过盈配合,吸盘与油箱底部平面过盈压紧吸附在油箱底部从而定位。为确保燃油加热装置总成的固定可靠,油箱底部定位吸盘和油箱底部紧密贴合,并且通过主油箱上表面定位螺栓定位,确保总成装配可靠、不活摆。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该装置卡装在主油箱的上表面,该装置上位于靠近主油箱底部的部位设置有吸盘8,所述吸盘8与主油箱的底部相贴合,该装置包括主油箱吸油管1与主油箱回油管2,所述主油箱吸油管1与主油箱回油管2均设置在主油箱内,所述主油箱吸油管1、主油箱回油管2的外部绕有加热水环绕管3,所述加热水环绕管3的一端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水出口31,加热水环绕管3的另一端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水进口32,所述加热水环绕管3的底部套设有隔热罩5,所述吸盘8的一端与隔热罩5相卡接,吸盘8的另一端与主油箱的底部相贴合。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所述加热水环绕管3包括相连接的直管部33与螺旋管部34,所述直管部33通过扎带4与主油箱吸油管1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直管部33与主油箱回油管2的上部相接触,所述螺旋管部34绕在主油箱吸油管1、主油箱回油管2的下部上。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所述用于双油箱的燃油加热装置还包括手动转换阀6以及与其相连接的主油箱吸油口62、主油箱回油口64、副油箱吸油口61、副油箱回油口63,所述手动转换阀6分别与主油箱吸油管1、主油箱回油管2相连接。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所述加热水环绕管3通过电磁阀7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出口31、发动机冷却水进口32相连接,所述电磁阀7上集成有传感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