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880发布日期:2019-04-03 00:1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进气歧管,更详细地,涉及从由进气发生的压力或者振动可维持耐久性的具备沉积型隔板的车辆用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通常,汽油发动机是在气缸内燃烧混合了进气和燃料的混合气,进而将热能转换为转动动能获得动力的机器。

为此,为了可将空气和燃料一起供给至各个的气缸,在发动机的气缸头的一侧形成有成为空气流动通道的进气端口,在气缸头的另一侧形成有排气端口。并且,在如上的发动机配置进气歧管(Intake manifold),所述进气歧管可使通过空气管、空气过滤器及调压室的进气均匀地分配至各个进气端口。

即,进气歧管具有空气流入的调压室与多个进气流路连接为一体的结构,并通过这样的结构,流入到调压室的进气可通过多个进气流路流入至发动机的气缸。

并且,在进气歧管配置多个隔板。此隔板的作用是调整流入至气缸的空气量,进一步,也可以起到给多个气缸提供均匀的进气分配性,进而防止发动机的性能降低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进气歧管具有由铸造或者成型作业分别制造调压室和隔板,然后进行相互连接的结构,因此,具有隔板因进气的压力被折断或变形的问题。

即,当因车辆的高速驾驶发动机发生过负荷时,随着瞬间大量的空气流入到进气流路而加压隔板,因此,具有隔板被变形或破损的问题,同时,因发动机的晃动或者振动,也可具有隔板被变形或者破损的问题。

如上所述,当隔板被变形或者破损时,在进气歧管发生的噪音会增加,并且,流入至发动机的各气缸的空气量不均匀,使得发动机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借此,本案申请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且与此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有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3-0034241号的‘连续可变进气歧管’。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发动机发生过负荷或者发动机以高速驱动时,防止隔板变形或者破损,进而维持发动机的性能,同时,可减少在发动机发生的噪音的进气歧管。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包括:调压室;开口部,形成在所述调压室;结合部,与区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调压室外面沉积结合;及隔板部,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结合部,另一端延长至所述调压室的内部,且所述隔板部与所述结合部可由铸造工艺或者成型工艺连接为一体。

此外,所述结合部可包括:插入部件,插入到所述开口部并向所述调压室的内部部分凸出;沉积部件,与区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调压室的外面接触,且以间隔所述插入部件的周面一定间距的状态,沿着所述周面配置;及覆盖部件,以与所述沉积部件间隔一定间距的状态被布置,且围绕所述沉积部件。

此外,所述隔板部可包括:第一悬臂,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入部件,另一端水平延长至所述调压室的内部空间;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悬臂隔离一定间距被配置,且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入部件,另一端水平延长至所述调压室的内侧;多个隔板,配置在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二悬臂之间的隔离空间。

此外,在与所述插入部件相对的所述调压室的内部,可配置安放槽,以分别插入安放所述第一悬臂及所述第二悬臂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进气歧管,在车辆高速驾驶或者发动机发生过负荷时,可防止由流入至调压室的进气被变形或者破损,其原因在于多个隔板被支撑于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状态下,在调压室的内部由结合部的沉积过程被坚固地支撑。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进气歧管,防止因进气压力的隔板活动,可抑制在发动机或者调压室发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气歧管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示出的调压室中结合部和隔板部被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部和隔板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其他方向观察在图3示出的结合部和隔板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部和隔板部沉积在开口部状态的断面图。

(符号说明)

100:进气歧管 110:调压室

111:开口部 120:结合部

121:插入部件 123:沉积部件

125:覆盖部件 130:隔板部

131:第一悬臂 133:第二悬臂

135:隔板 S1:第一空间

S2:第二空间 S3:第三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特征还有实现这些的方法,可以通过参考附图和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明确下来。

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由其他不同的多种形态体现,且本实施例只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变得完全,并且是为了完全地告知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用新型的范围被而提供,而本实用新型仅由权利要求范围被定义。

以下,参照图1至图5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气歧管。在说明本实用新型时,为了不模糊实用新型的要点,对相关的公知功能或者对构成的具体说明进行省略。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气歧管的立体图,第2 是示出在图1示出的调压室中结合部和隔板部被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 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部和隔板部的立体图,图4 是示出从其他方向观察在图3示出的结合部和隔板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部和隔板部沉积在开口部状态的断面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气歧管100可包括:调压室(surge tank)110;开口部111,形成在所述调压室110;结合部120,与区分所述开口部111的所述调压室110外面沉积结合;及隔板部130,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结合部120,另一端延长至所述调压室110的内部。

所述调压室110可以是与车辆的发动机连接的公知的构成,可配置流入进气的进气口110a和将进气引导至发动机的各气缸的多个进气流路 110b。

此外,在所述调压室110的内部可配置中间冷却器,即冷却系统(未示出),用以将进气进行冷却,进而提高排出至气缸的空气密度。

如上的调压室110对应于发动机的种类可由多种形态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为了不模糊实用新型的要点,对其具体的构成说明进行省略。

如图2所示,所述开口部111可形成在形成所述调压室110外观的一对壳体(shell)中任何一个壳体,且可形成在与所述进气口110a接近的壳体部位。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结合部120可包括:插入部件121,插入到所述开口部111并向所述调压室110的内部部分凸出;沉积部件123,与区分所述开口部111的所述调压室110的外面接触,且以间隔所述插入部件121的周面一定间距的状态,沿着所述周面配置;及覆盖部件125,以与所述沉积部件123间隔一定间距的状态被布置,且围绕所述沉积部件 123。

所述插入部件121可称为具有规定厚度的块体(block type),可具有与所述开口部11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这时,所述插入部件121的面积小于所述开口部111所形成的面积。因此,如图5所示,当所述插入部件 121插入到所述开口部111时,在所述插入部件121的周面和区分所述开口部111的所述调压室110的内侧周面之间形成第一空间S1。

所述插入部件121插入至所述开口部111时,所述沉积部件123可以是与区分所述开口部111的调压室110外面接触的部件。

所述沉积部件123也可具有与所述开口部11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如上所述配置成与所述插入部件121的周面间隔一定间距的状态,可沿着所述插入部件121的周面被配置。因此,在所述沉积部件123的内侧周面和所述插入部件121的周面之间形成第二空间S2,并且所述第二空间S2 与所述第一空间S1可联通地被连接。

所述覆盖部件125以围绕所述沉积部件123周面的形态被制作,这时,所述覆盖部件125的内侧周面与所述沉积部件123的外侧周面非接触。因此,在所述覆盖部件125和所述沉积部件123之间形成第三空间S3。

区分所述沉积部件123和所述开口部111的所述调压室110的外面被相互接触沉积时,所述第一空间S1至第三空间S3可以是在其接触面部位溶解并变化为液体状态的所述沉积部件123或者所述调压室110的母材流入的空间。

即,所述沉积部件123和所述调压室110的外面在沉积过程中发生的毛刺(Burr)流入至所述第一空间S1至第三空间S3,可填满所述第一空间S1至第三空间S3。然后,所述毛刺(Burr)被硬化的同时可更加增大所述结合部120和所述调压室110间的结合力。

如果,所述第一空间S1至第三空间S3不配置在所述结合部120和所述调压室110之间时,可发生由所述毛刺(Burr)所述结合部120和所述调压室110不能在准确位置沉积的现象,且因这种现象在所述结合部120 和所述调压室110产生隔离空间,使得进气被漏出。

作为参考,所述沉积部件123和所述调压室110可由多种公知的沉积方式相互结合。例如,利用由热的振动沉积、激光沉积等多种公知的沉积方式,可相互结合所述沉积部件123和所述调压室110,且为了不模糊实用新型的要点,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省略其具体的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隔板部130可包括:第一悬臂131,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入部件121,另一端水平延长至所述调压室110的内部空间;第二悬臂133,与所述第一悬臂131隔离一定间距被配置,且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入部件121,另一端水平延长至所述调压室 110的内侧;多个隔板135,配置在所述第一悬臂131与所述第二悬臂133 之间的隔离空间。

所述第一悬臂131和所述第二悬臂133的长度方向一端插入至所述开口部111,可分别连接在向所述调压室110的内部空间部分凸出的所述插入部件121的一面。

这时,所述第一悬臂131和所述第二悬臂133如上所述配置成隔离一定间隔。即,所述第一悬臂131和所述第二悬臂133可由相互平行的方向配置。

所述隔板135可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悬臂131或者所述第二悬臂133的配置方向交叉的垂直方向,并且可配置在形成于所述第一悬臂131和所述第二悬臂133之间的隔离空间。即,所述隔板135的长度方向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悬臂133的上面,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悬臂131的底面。

这时,所述多个隔板135可沿着所述第一悬臂131或者所述第二悬臂 133的长度方向,隔着一定间隔隔离地配置。

因此,形成在所述第一悬臂131和所述第二悬臂133之间的隔离空间,可由所述多个隔板135分割为多个空间,且被分割的空间可由与发动机的气缸连接的进气流路个数相对应的个数形成。

作为参考,图上示出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配置在所述第一悬臂131和所述第二悬臂133之间的隔离空间由两个隔板135区分,被分割为三个空间。

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与插入至所述开口部111的所述插入部件121 一面相对的所述调压室110的内部,可配置分别插入并安放所述第一悬臂131及所述第二悬臂13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安放槽112。因此,所述第一悬臂131及所述第二悬臂13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可由所述安放槽112 防止活动。

如上所述构成的结合部120和隔板部130可以是由铸造工艺或者成型工艺连为一体的部件。即,所述结合部120和所述隔板部130由利用模具的公知压铸(die casting)或者多种成型方式连接为一体被制作。

因此,将由铸造工艺或者成型工艺制作为一体的所述结合部120和所述隔板部130,插入至所述调压室110的开口部111的方式,可将隔板135 安装在所述调压室110的内部,由此,可防止因流入到所述调压室110的内部的进气,隔板135变形或者破损。

如上所述构成的车辆用进气歧管100可在多个隔板被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支撑的状态下,通过结合部的沉积过程坚固地被支撑在调压室的内部,因此,当车辆以高速运行或者在发动机发生过负荷时,可防止由流入至调压室的进气变形或者破损。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进气歧管,防止由进气压力的隔板活动,可抑制在发动机或者调压室产生的噪音。

以上,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能局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且由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和与此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被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