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5275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包括凸轮轴、正时铜套、凸轮和正时齿轮,在凸轮轴上设有两径向的泄油孔和沿凸轮轴中心设置的轴向的泄油通道,泄油通道仅为一端形成出口的盲孔,两泄油孔和泄油通道相互贯通;所述泄油孔一端与泄油通道贯通,另一端竖直向下与凸轮轴的最低处表面贯通;泄油通道的出口位于凸轮轴上远离机油最开始进入泵油槽那端。本结构改变正时凸轮轴泄油方向,防止润滑油还未流入正时铜套内就从泄油孔漏掉,取消上方两个泄油孔,减少加工倒角产生的毛刺在运转时对正时铜套刮伤,由此大大提高系统的润滑性能。
【专利说明】
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有助于提高润滑性能的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属于发动机润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正时系统是发动机配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曲轴的连接并配合一定的传动比来保证进、排气时间的准确。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包括凸轮轴、凸轮和正时齿轮(链轮),凸轮套在凸轮轴上,正时齿轮通过卡圈安装在凸轮上。在凸轮内孔中嵌装设有正时铜套,工作时,正时齿轮、凸轮和铜套作为一个整体绕凸轮轴转动。作为发动机上的高速运动部件,正时系统的润滑必不可少。为实现有效润滑,在铜套内壁设有螺旋形的栗油槽,在凸轮轴I上设有两径向的泄油孔11和沿凸轮轴中心设置的轴向的泄油通道12,泄油孔11两端均贯穿凸轮轴I表面,泄油通道12为盲孔,即仅仅一端透出凸轮轴端面形成出口,两泄油孔11和泄油通道12相互贯通。在机油栗的栗送下,机油从缸头进入正时腔并到达凸轮轴表面,然后随着转动通过螺旋槽进入铜套和凸轮轴之间,对两者的结合面进行润滑,随后通过径向泄油孔进入轴向通道,并从轴向通道出口流出。
[0003]通过图1可以看出,现有泄油通道出口位于凸轮轴上机油最开始进入螺旋槽那端,这样设计的不足在于,当机油进入螺旋槽后,首先到达第一个泄油孔,此时大部分机油往往会通过第一个泄油孔进入泄油通道并从出口流出,由于第一泄油孔的存在,真正到达第二泄油孔的较少,即大部分润滑油还没流经正时铜套表面就提前泄漏,第二泄油孔设置目的不能很好发挥,由此导致图示左端的润滑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本润滑结构能够提高正时系统润滑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包括凸轮轴、正时铜套、凸轮和正时齿轮,在正时铜套内壁设有螺旋形的栗油槽,在凸轮轴上设有两径向的泄油孔和沿凸轮轴中心设置的轴向的泄油通道,泄油通道仅为一端形成出口的盲孔,两泄油孔和泄油通道相互贯通;本润滑结构的改进在于,所述泄油孔一端与泄油通道贯通,另一端竖直向下与凸轮轴的最低处表面贯通;泄油通道的出口位于凸轮轴上远离机油最开始进入栗油槽那端。
[0007]在凸轮轴上靠近栗油槽进油端设有径向的进油孔,进油孔一端与泄油通道贯通,另一端竖直向上与凸轮轴的最高处表面贯通。一部分润滑油除了通过栗油槽进入凸轮轴和铜套之间外,大部分直接通过进油孔进入泄油通道,可以使润滑油尽快通过泄油通道到达两泄油孔,从而实现对凸轮轴和铜套间更快速和均匀的润滑。
[0008]所述正时铜套由两段构成,两段之间的间隙构成储油槽。通过储油槽,可以进一步提高凸轮轴和铜套之间的润滑效果。
[000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本结构由于泄油通道出口远离进油端,故能够防止润滑油还未全面流入正时铜套内时就从泄油通道出口漏掉,有效的增加凸轮轴与铜套之间油膜的形成,提高润滑效果,避免摩擦造成铜套磨损。
[0011]2、本结构将两上下贯通的泄油孔改为仅仅下端贯通,相当于取消上方两个泄油孔,只保留下方的泄油孔,这样可以减少加工倒角产生的毛刺在运转时对正时铜套的刮伤,从而有效避免摩擦造成铜套磨损。另外,由于上方两泄油孔实际存在意义不大,因为即使有机油通过该上方泄油孔到达泄油通道,也仅仅是很少的量,而此时通过进油孔、泄油通道的机油早早到达下方泄油孔,并通过下方泄油孔流出到达凸轮轴和铜套之间,所以,取消上方泄油孔对整体润滑性能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0012]图1-现有凸轮轴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本实用新型凸轮轴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参见图2和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包括凸轮轴1、正时铜套2、凸轮3和正时齿轮4,凸轮3套在凸轮轴I上,正时齿轮4通过卡圈安装在凸轮3上,正时铜套2嵌装于凸轮3内孔中,工作时,正时齿轮4、凸轮3和铜套2作为一个整体绕凸轮轴I转动。在正时铜套内壁设有螺旋形的栗油槽,在凸轮轴I上设有两径向的泄油孔I和沿凸轮轴中心设置的轴向的泄油通道12,泄油通道12仅为一端形成出口的盲孔,两泄油孔11和泄油通道12相互贯通。本润滑结构的改进在于,所述泄油孔11 一端与泄油通道12贯通,另一端竖直向下与凸轮轴的最低处表面贯通。泄油通道的出口位于凸轮轴上远离机油最开始进入栗油槽那端。
[0017]本结构由于泄油通道出口远离进油端,故机油从进口到出口流出的过程中,自然会润滑到铜套的整个表面,能够防止润滑油还未全面流入正时铜套内时就从泄油通道出口漏掉,有效的增加凸轮轴与铜套之间油膜的形成,提高润滑效果,避免摩擦造成铜套磨损。
[0018]另外,本结构将两上下贯通的泄油孔改为仅仅下端贯通,相当于取消上方两个泄油孔,只保留下方的泄油孔,参见图1和图2比对,这样可以减少加工倒角产生的毛刺在运转时对正时铜套的刮伤,从而有效避免摩擦造成铜套磨损。另外,由于上方两泄油孔实际存在意义不大,因为即使有机油通过该上方泄油孔到达泄油通道,也仅仅是很少的量,而此时通过进油孔、泄油通道的机油早早到达下方泄油孔,并通过下方泄油孔流出到达凸轮轴和铜套之间,所以,取消上方泄油孔对整体润滑性能没有影响。
[0019]为了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在凸轮轴I上靠近栗油槽进油端设有径向的进油孔13,进油孔13位于凸轮3外,进油孔13—端与泄油通道12贯通,另一端竖直向上与凸轮轴的最高处表面贯通。一部分润滑油除了通过栗油槽进入凸轮轴和铜套之间外,大部分直接通过进油孔13进入泄油通道12,可以使润滑油尽快通过泄油通道12到达两泄油孔11,从而实现对凸轮轴和铜套间更快速和均匀的润滑。
[0020]参见图3,所述正时铜套2由左右两段构成,两段之间的间隙构成储油槽21。储油槽可以储存大量机油,通过储油槽,可以进一步提高凸轮轴和铜套之间的润滑效果。同时,这样的结构相比整段铜套而言,更方便安装,铜套自身强度也提高。
[0021]本结构改变正时凸轮轴泄油方向,防止润滑油还未流入正时铜套内就从泄油孔漏掉,取消上方两个泄油孔,减少加工倒角产生的毛刺在运转时对正时铜套刮伤,由此大大提尚系统的润滑性能。
[002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主权项】
1.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包括凸轮轴、正时铜套、凸轮和正时齿轮,在正时铜套内壁设有螺旋形的栗油槽,在凸轮轴上设有两径向的泄油孔和沿凸轮轴中心设置的轴向的泄油通道,泄油通道仅为一端形成出口的盲孔,两泄油孔和泄油通道相互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孔一端与泄油通道贯通,另一端竖直向下与凸轮轴的最低处表面贯通;泄油通道的出口位于凸轮轴上远离机油最开始进入栗油槽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凸轮轴上靠近栗油槽进油端设有径向的进油孔,进油孔一端与泄油通道贯通,另一端竖直向上与凸轮轴的最高处表面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正时系统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时铜套由两段构成,两段之间的间隙构成储油槽。
【文档编号】F01M1/06GK205477814SQ20162023588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徐桂林, 张怡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