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及自动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8580发布日期:2018-06-08 21:2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及自动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送收容有检查体容器的检查体架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及具有该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自动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有用于定量地测量在作为血液、尿等生物试样的检查体中存在的特定物质的自动分析装置。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使用有用于收容检查体的检查体容器。在上述自动分析装置中例如包括:收容有多个检查体容器的检查体收容单元;以及使检查体与试剂反应的反应单元。

此外,已知有用于向自动分析装置的检查体收容单元输送检查体容器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检查体架输送装置以将多个检查体容器收容于检查体架的状态进行输送。

作为以往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公开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记载了如下输送装置,其具有:第一输送机及第二输送机,该第一输送机及第二输送机沿主输送路径的方向配置;以及第三输送机,其与第一输送机及第二输送机平行地配置。此外,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三输送机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继台,在第三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继台。并且,记载了如下输送装置,其在第一中继台及第二中继台分别设置有能够嵌入形成于检查体架的底部的槽部的轨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14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中,能够嵌入检查体架的槽部的轨道仅设置于第一中继台和第二中继台。因此,在检查体架从第一中继台向第三输送机移动时、即在切换检查体架的输送方向时,必须使检查体架暂时脱离轨道地进行移动。其结果,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在切换检查体架的输送方向时,存在检查体架翻倒的担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考虑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能够防止在切换检查体架的输送方向时检查体架翻倒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及自动分析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包括托盘部、按压件机构、输送通道、导轨以及导轨可动机构。在托盘部载置能够收容多个检查体容器的检查体架。按压件机构沿与多个检查体容器排列的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输送载置于托盘部的检查体架。输送通道配置于托盘部的第一方向的一侧,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输送检查体架。导轨设置于托盘部。此外,导轨以检查体架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检查体架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的卡合槽部卡合,沿第一方向引导检查体架。导轨可动机构将导轨的至少一部分支承为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自动分析系统包括:自动分析装置,其对收容于检查体容器内的检查体进行分析;以及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其输送收容有检查体容器的检查体架。检查体架输送装置使用上述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及自动分析系统,能够防止在切换检查体架的输送方向时检查体架翻倒。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自动分析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检查体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第一托盘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导轨可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导轨移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的检查体架输送装置及自动分析系统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此外,对各图中共通的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此外,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一定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例】

1-1.自动分析系统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的自动分析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例的自动分析系统的说明图。

图1所示的装置是作为本发明的自动分析系统的一个例子来应用的生化分析系统100。生化分析系统100是自动测量在血液、尿等生物试样中所包含的特定成分的量的装置。

如图1所示,生化分析系统100具有:生化分析装置1,其自动测量在生物试样中所包含的特定成分的量;以及检查体架输送装置30,其用于输送检查体架。

1-2.生化分析装置的结构

生化分析装置1包括样品转台2、稀释转台3、第一试剂转台4、第二试剂转台5和反应转台6。此外,生化分析装置1包括样品稀释移液管7、采样移液管8、稀释搅拌装置9、稀释清洗装置11、第一试剂移液管12、第二试剂移液管13、第一反应搅拌装置14、第二反应搅拌装置15、多波长光度计16和反应容器清洗装置18。

表示本例的检查体收容单元的一个例子的样品转台2形成为呈轴线方向的一端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容器状。在该样品转台2中收容有多个检查体容器21和多个稀释液容器22。在检查体容器21中收容有包括血液、尿等的检查体(样品)。在稀释液容器22中收容有除作为通常的稀释液的生理盐水以外的特别的稀释液。

多个检查体容器21沿着样品转台2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配置。此外,沿着样品转台2的周向排列的检查体容器21的列沿着样品转台2的径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两列。

多个稀释液容器22配置于比多个检查体容器21的列靠样品转台2的径向的内侧的位置。多个稀释液容器22与多个检查体容器21相同地,沿着样品转台2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配置。并且,沿着样品转台2的周向排列的稀释液容器22的列沿着样品转台2的径向隔着规定的间隔设置两列。

此外,多个检查体容器21及多个稀释液容器22的排列不限于两列,也可以为一列,或沿着样品转台2的径向配置三列以上。

样品转台2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以可沿周向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样品转台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沿着周向以规定的速度每次旋转规定的角度范围。此外,在样品转台2的周围配置有稀释转台3。

稀释转台3、第一试剂转台4、第二试剂转台5及反应转台6与样品转台2相同地,形成为呈轴线方向的一端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容器状。稀释转台3及反应转台6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沿着其周向以规定的速度每次旋转规定的角度范围。此外,反应转台6设定为在一次移动中旋转半周以上。

在稀释转台3中,沿着稀释转台3的周向排列收容有多个稀释容器23。在稀释容器23中收容有从配置于样品转台2的检查体容器21抽吸并被稀释后的检查体(以下,称为“稀释检查体”)。

在第一试剂转台4中,沿着第一试剂转台4的周向排列收容有多个第一试剂容器24。此外,在第二试剂转台5中,沿着第二试剂转台5的周向排列收容有多个第二试剂容器25。并且,在第一试剂容器24中收容有浓缩的第一试剂,在第二试剂容器25中收容有浓缩的第二试剂。

并且,第一试剂转台4、第一试剂容器24、第二试剂转台5及第二试剂容器25通过未图示的保冷机构保持为规定的温度。因此,收容于第一试剂容器24的第一试剂、收容于第二试剂容器25的第二试剂以规定的温度被保冷。

表示本例的反应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反应转台6配置于稀释转台3、第一试剂转台4及第二试剂转台5之间。在反应转台6中,沿着反应转台6的周向排列收容有多个反应容器26。向反应容器26注入从稀释转台3的稀释容器23采样来的稀释检查体、从第一试剂转台4的第一试剂容器24采样来的第一试剂和从第二试剂转台5的第二试剂容器25采样来的第二试剂。然后,在该反应容器26内,对稀释检查体、第一试剂及第二试剂进行搅拌,从而进行反应。

样品稀释移液管7配置于样品转台2和稀释转台3的周围。样品稀释移液管7被未图示的稀释移液管驱动机构支承为能够沿样品转台2及稀释转台3的轴线方向(例如上下方向)移动。此外,样品稀释移液管7被稀释移液管驱动机构支承为能够沿与样品转台2及稀释转台3的开口大致平行的水平方向转动。并且,样品稀释移液管7通过沿水平方向转动,在样品转台2和稀释转台3之间往复运动。此外,在样品稀释移液管7在样品转台2和稀释转台3之间移动时,样品稀释移液管7通过未图示的清洗装置。

在此,对样品稀释移液管7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样品稀释移液管7移动到样品转台2的开口上方的规定位置时,样品稀释移液管7沿样品转台2的轴线方向下降,将设置于其顶端的移液管插入检查体容器21内。此时,样品稀释移液管7通过未图示的样品用泵进行工作来抽吸规定量的收容于检查体容器21内的检查体。接着,样品稀释移液管7沿样品转台2的轴线方向上升,将移液管从检查体容器21内拔出。然后,样品稀释移液管7沿水平方向转动,向稀释转台3的开口上方的规定位置移动。

接着,样品稀释移液管7沿稀释转台3的轴线方向下降,将移液管插入规定的稀释容器23内。然后,样品稀释移液管7将抽吸来的检查体、自样品稀释移液管7自身供给的规定量的稀释液(例如生理盐水)向稀释容器23内喷出。其结果,在稀释容器23内检查体以规定倍数的浓度被稀释。之后,通过清洗装置清洗样品稀释移液管7。

采样移液管8配置于稀释转台3和反应转台6之间。采样移液管8与样品稀释移液管7相同地,被未图示的采样移液管驱动机构支承为能够沿稀释转台3的轴线方向(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及转动。并且,采样移液管8在稀释转台3和反应转台6之间往复运动。

该采样移液管8将移液管插入稀释转台3的稀释容器23内,抽吸规定量的稀释检查体。然后,采样移液管8将抽吸来的稀释检查体向反应转台6的反应容器26内喷出。

第一试剂移液管12配置于反应转台6和第一试剂转台4之间,第二试剂移液管13配置于反应转台6和第二试剂转台5之间。第一试剂移液管12被未图示的第一试剂移液管驱动机构以可沿反应转台6的轴线方向(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及转动的方式支承。并且,第一试剂移液管12在第一试剂转台4和反应转台6之间往复运动。

第一试剂移液管12将移液管插入第一试剂转台4的第一试剂容器24内,抽吸规定量的第一试剂。然后,第一试剂移液管12将抽吸来的第一试剂向反应转台6的反应容器26内喷出。

此外,第二试剂移液管13与第一试剂移液管12相同地,被未图示的第二试剂移液管驱动机构支承为能够沿反应转台6的轴线方向(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及转动。并且,第二试剂移液管13在第二试剂转台5和反应转台6之间往复运动。

第二试剂移液管13将移液管插入第二试剂转台5的第二试剂容器25内,抽吸规定量的第二试剂。然后,第二试剂移液管13将抽吸来的第二试剂向反应转台6的反应容器26内喷出。

稀释搅拌装置9及稀释清洗装置11配置于稀释转台3的周围。稀释搅拌装置9将未图示的搅拌件插入稀释容器23内,搅拌检查体和稀释液。

稀释清洗装置11是清洗稀释检查体被采样移液管8抽吸后的稀释容器23的装置。该稀释清洗装置11具有多个稀释容器清洗喷嘴。多个稀释容器清洗喷嘴与未图示的废液泵和未图示的洗涤剂泵连接。稀释清洗装置11将稀释容器清洗喷嘴插入稀释容器23内,使废液泵驱动,利用插入的稀释容器清洗喷嘴吸入在稀释容器23内残留的稀释检查体。然后,稀释清洗装置11将吸入来的稀释检查体向未图示的废液罐排出。

之后,稀释清洗装置11从洗涤剂泵向稀释容器清洗喷嘴供给洗涤剂,从稀释容器清洗喷嘴向稀释容器23内喷出洗涤剂。利用该洗涤剂对稀释容器23内进行清洗。之后,稀释清洗装置11通过稀释容器清洗喷嘴抽吸洗涤剂,并使稀释容器23内干燥。

第一反应搅拌装置14、第二反应搅拌装置15及反应容器清洗装置18配置于反应转台6的周围。第一反应搅拌装置14将未图示的搅拌件插入反应容器26内,搅拌稀释检查体和第一试剂。由此,稀释检查体与第一试剂之间的反应均匀且迅速地进行。此外,由于第一反应搅拌装置14的结构与稀释搅拌装置9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第二反应搅拌装置15将未图示的搅拌件插入反应容器26内,搅拌稀释检查体、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由此,稀释检查体、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之间的反应均匀且迅速地进行。此外,由于第二反应搅拌装置15的结构与稀释搅拌装置9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反应容器清洗装置18是对检查结束后的反应容器26内进行清洗的装置。该反应容器清洗装置18具有多个反应容器清洗喷嘴。多个反应容器清洗喷嘴与稀释容器清洗喷嘴相同地,与未图示的废液泵和未图示的洗涤剂泵连接。此外,由于反应容器清洗装置18的清洗工序与上述稀释清洗装置1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此外,多波长光度计16以与反应转台6的周围的反应转台6的外壁相对的方式配置。多波长光度计16对注入反应容器26内并与第一药液及第二药液反应后的稀释检查体进行光学测量,将检查体中的各种成分的量作为称为“吸光度”的数值数据进行输出,检测稀释检查体的反应状态。

并且,在反应转台6的周围配置有未图示的恒温槽。该恒温槽构成为使设置于反应转台6的反应容器26的温度始终保持恒定。

1-3.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图6对检查体架输送装置(以下,简称为“输送装置”)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检查体架输送装置3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检查体架输送装置30的俯视图。

如图1~图3所示,输送装置30与生化分析装置1相邻配置。输送装置30向收容于样品转台2的检查体容器21或收容于稀释转台3的稀释容器23供给检查体。此外,向检查体容器21或稀释容器23供给的检查体收容于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该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收容于检查体架90。此外,在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粘贴有表示收容的检查体的信息的标识符91a。作为标识符91a,能够应用例如条形码、二维码等其他各种样式。

[检查体架]

在此,参照图4对检查体架9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检查体架90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检查体架9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此外,在检查体架90形成有用于收容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多个收容部90a。收容部90a是将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保持为以其开口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的方式立起设置的状态的孔部。多个收容部90a沿着检查体架90的长边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

此外,在本例的检查体架90中,说明了设置有5个收容部90a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4个以下或6个以上收容部90a。

在检查体架90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即与形成有收容部90a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卡合槽部90b。卡合槽部90b形成于检查体架90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该卡合槽部90b是沿着检查体架90的宽度方向、即短边方向连续形成的槽部。卡合槽部90b与设置于后述输送装置30的导轨相卡合。

[检查体架输送装置]

接着,对输送上述检查体架90的输送装置30进行说明。

此外,将同与水平方向平行且是输送装置30和生化分析装置1相邻的方向正交,且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X。并且,将与水平方向平行且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Y。

如图2及图3所示,输送装置30具有供给单元31、回收单元32、检查体投入单元33、第一输送通道34以及第二输送通道35。此外,输送装置30具有第一读取部36、第二读取部37以及第三读取部38。第一读取部36、第二读取部37以及第三读取部38用于读取粘贴于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标识符91a,例如是条形码读取器。

回收单元32配置于输送装置30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检查体投入单元33配置于输送装置30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即生化分析装置1侧。并且,供给单元31配置于比回收单元32靠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的位置。此外,供给单元31配置于比检查体投入单元33靠第二方向Y的一侧的位置并且配置于比检查体投入单元33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的位置。

供给单元31具有供给托盘41、供给侧导轨42以及未图示的供给侧按压件机构。在供给托盘41载置有收容有具有向生化分析装置1供给的检查体的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检查体架90。此时,检查体架90以其长边方向即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排列的方向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的方式载置。

供给托盘41形成为平板状。此外,供给托盘41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大致垂直地弯折。供给托盘41的弯折的两端部与载置的检查体架9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相对。即,供给托盘41的两端部成为输送检查体架90时的引导片。

在供给托盘41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配置有供给侧导轨42。供给侧导轨42在供给托盘41的一面与第一方向X平行地配置。检查体架90的卡合槽部90b以检查体架90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供给侧导轨42卡合。并且,供给侧导轨42防止检查体架90翻倒并且引导检查体架90的移动。

未图示的供给侧按压件机构载置于供给托盘41,该供给侧按压件机构将与供给侧导轨42卡合的检查体架90从供给托盘41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朝向另一侧按压并进行输送。此时,检查体架90以输送的方向与短边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输送。

此外,在供给单元31的附近配置有第一读取部36。第一读取部36用于读取向供给单元31供给的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标识符91a。

并且,在供给单元3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即供给单元31的检查体架90的排出侧配置有第一输送通道34。第一输送通道34将从供给单元31排出的检查体架90输送至检查体投入单元33。

第一输送通道34具有载置面部47、输送侧按压件48以及使输送侧按压件48驱动的未图示的输送侧驱动机构。载置面部47形成为平板状。载置面部47沿着第二方向Y自回收单元32通过供给单元31延伸至检查体投入单元33。此外,载置面部47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配置于后述的回收单元32的第一回收托盘51与第二回收托盘52之间。

在载置面部47形成有槽部47a。槽部47a沿上下方向贯通载置面部47。槽部47a沿第二方向Y自回收单元32通过供给单元31延伸至检查体投入单元33。

输送侧按压件48贯穿槽部47a。输送侧按压件48通过未图示的输送侧驱动机构沿槽部47a移动。该输送侧按压件48与载置于载置面部47的检查体架90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抵接。因此,自供给单元31或回收单元32载置于载置面部47的检查体架90被输送侧按压件48按压,朝向检查体投入单元33输送。此时,检查体架90以输送的方向与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输送。

检查体投入单元33具有检查体投入托盘45、投入侧导轨46以及未图示的投入侧输送机构。检查体投入托盘45与供给托盘41相同地,形成为平板状。此外,检查体投入托盘45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弯折。在检查体投入托盘45载置有由第一输送通道34输送来的检查体架90。

投入侧导轨46配置于检查体投入托盘45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投入侧导轨46在检查体投入托盘45的一面与第一方向X平行地配置。检查体架90的卡合槽部90b以检查体架90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投入侧导轨46。并且,投入侧导轨46防止检查体架90翻倒并且引导检查体架90的移动。

未图示的投入侧输送机构载置于检查体投入托盘45,该投入侧输送机构沿第一方向X输送与投入侧导轨46卡合的检查体架90。此外,投入侧输送机构在检查体投入托盘45的第一方向X的大致中央即分注位置使检查体架90的输送暂时停止。

在该检查体投入单元33的分注位置的附近配置有第二读取部37。第二读取部37用于读取输送至分注位置的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标识符91a。

并且,收容于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检查体通过设置于生化分析装置1的移液管向收容于样品转台2的检查体容器21或收容于稀释转台3的稀释容器23供给。此外,投入侧输送机构将供给有检查体的检查体架90输送至检查体投入单元3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

在检查体投入单元3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配置有第二输送通道35。第二输送通道35在输送装置30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侧沿第二方向Y配置。第二输送通道35具有环状的输送带35a以及未图示的驱动部。第二输送通道35的输送带35a与第二方向Y平行地自检查体投入单元33延伸至回收单元32。

第二输送通道35将在输送带35a上输送的检查体架90沿第二方向Y输送至回收单元32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

此外,在本例的输送装置30中,作为第一输送通道34的检查体架90的输送方法说明了使用输送侧按压件48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与第二输送通道35相同地,使用环状的输送带来输送检查体架90。

此外,第二输送通道35的输送方法也可以与第一输送通道34相同地,使用通过槽部的按压件。

回收单元32具有表示第一托盘部的第一回收托盘51、表示第二托盘部的第二回收托盘52、回收侧按压件机构53、第一回收侧导轨54、导轨可动机构55以及第二回收侧导轨56。

第一回收托盘51配置于回收单元32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第二回收托盘52配置于回收单元3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并且,在第一回收托盘51与第二回收托盘52之间配置有第一输送通道34。

首先,对第二回收托盘52进行说明。

第二回收托盘52与供给托盘41、检查体投入托盘45相同地,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在第二回收托盘52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设置有引导片52a。引导片52a是通过将第二回收托盘52的端部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大致垂直地弯折而形成的。

此外,在第二回收托盘52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有第二回收侧导轨56。第二回收侧导轨56在第二回收托盘52的一面与第一方向X平行地配置。并且,第二回收侧导轨56从第二回收托盘52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

检查体架90的卡合槽部90b以检查体架90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该第二回收侧导轨56。并且,第二回收侧导轨56在检查体架90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防止检查体架90翻倒。此外,第二回收侧导轨56与两个引导片52a一起引导检查体架90的移动。

检查体架90被回收侧按压件机构53按压并从第一回收托盘51向上述第二回收托盘52输送。

回收侧按压件机构53具有回收侧按压件构件57、按压件操作部58以及未图示的驱动部。回收侧按压件构件57具有与检查体架90的输送方向的后方的背面接触的按压面部57a、卡定片57b以及自按压面部57a大致垂直地弯折的支承面部57c。

卡定片57b形成于按压面部57a的与支承面部57c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卡定片57b从按压面部57a的端部朝向与支承面部57c相反的方向大致垂直地弯折。在按压面部57a与检查体架90接触时,卡定片57b卡定于检查体架90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

通过按压面部57a与检查体架90的背面接触且卡定片57b卡定于检查体架90的下端部,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检查体架90。其结果,能够防止在按压检查体架90并进行输送时检查体架90翻倒。

支承面部57c与按压件操作部58连接。按压件操作部58配置于第一回收托盘51及第二回收托盘5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并且,按压件操作部58沿第一方向Y延伸。在按压件操作部58设置有未图示的驱动部。当驱动部驱动时,按压件操作部58沿第一方向X移动。由此,与按压件操作部58连接的回收侧按压件构件57也沿第一方向X移动。

接着,参照图5及图6对第一回收托盘51、第一回收侧导轨54及导轨可动机构5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5及图6是表示第一回收托盘51及导轨可动机构55的立体图。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回收托盘51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平板状。在第一回收托盘51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设置有引导片51a。引导片51a是通过将第一回收托盘51的端部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大致垂直地弯折而形成的。

此外,在第一回收托盘51形成有第一开口部61以及第二开口部62。第一开口部61形成于第一回收托盘51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此外,第一开口部61形成于一端部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部。第一开口部61从第一回收托盘51的一端部朝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以规定的大小开口。

第二开口部62形成于第一回收托盘5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此外,第二开口部62形成于另一端部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部。第二开口部62从第一回收托盘51的另一端部朝向第二方向X的一侧以规定的大小开口。

此外,以覆盖第一开口部61及第二开口部62的开口的方式配置有第一回收侧导轨54。第一回收侧导轨54在第一回收托盘51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部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与第二回收侧导轨56相同地,检查体架90的卡合槽部90b以检查体架90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回收侧导轨54。在检查体架90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第一回收侧导轨54防止检查体架90翻倒。此外,第一回收侧导轨54与两个引导片51a一起引导检查体架90的移动。

在此,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以第二方向Y剖开的截面积设定为比卡合槽部90b的开口面积稍小。因此,在第一回收侧导轨54与卡合槽部90b之间形成有间隙。此外,在第一回收侧导轨54与卡合槽部90b之间形成的间隙设定为在检查体架90移动时检查体架90不会翻倒程度的大小。

第一回收侧导轨54被导轨可动机构55支承为能够沿第一方向X移动。导轨可动机构55具有支承板64、可动板65、曲柄部66、臂构件67、轨道驱动部68以及支承轨道69。此外,导轨可动机构55具有与未图示的控制部连接的第一传感器部71以及第二传感器部72。

支承板64形成为平板状。支承板64固定于第一回收托盘51的与载置检查体架90的载置面51b相反的一侧的背面51c。支承板64配置于背面51c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部。此外,支承板64具有固定于背面51c的固定片64a以及从固定片64a大致垂直地连续的主面部64b。

对于支承板64而言,在固定片64a固定于背面51c时,主面部64b从背面51c大致垂直地突出。并且,支承板64的主面部64b与由上下方向及第一方向X形成的平面大致平行地配置。

在支承板64的主面部64b的一面固定有轨道驱动部68。轨道驱动部68的驱动轴68a从支承板64的主面部64b的一面贯通至相反侧的另一面。轨道驱动部68的驱动轴68a的顶端部从支承板64的主面部64b的另一面突出。此外,在驱动轴68a的顶端部安装有曲柄部66。

当轨道驱动部68驱动时,曲柄部66与驱动轴68a一起旋转。此外,在曲柄部66设置有遮光片73。此外,在曲柄部66安装有连结轴74。连结轴74设置于自曲柄部66的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并且,臂构件67的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连结轴74。关于臂构件67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在支承板64的主面部64b的另一面固定有支承轨道69。支承轨道69在主面部64b的另一面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地配置。此外,在主面部64b的另一面配置有第一传感器部71和第二传感器部72。

第一传感器部71和第二传感器部72在主面部64b的另一面隔着驱动轴68a及曲柄部66沿着第一方向X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第一传感器部71和第二传感器部72分别是具有射出光的发光部和接收从发光部射出的光的光接收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此外,在本例中,说明了应用光学式的传感器来作为第一传感器部71和第二传感器部72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机械式的传感器。

并且,第一传感器部71和第二传感器部72通过由遮光片73遮挡从发光部射出的光,从而检测出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状态。

并且,可动板65以能够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设置在支承板64的主面部64b的支承轨道69。并且,可动板65与支承板64的主面部64b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

可动板65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平板状。可动板65具有第一支承臂76以及第二支承臂77。第一支承臂76设置于可动板65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即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此外,第二支承臂77设置于可动板65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即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此外,第一支承臂76及第二支承臂77从可动板65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部、即上下方向的上端部突出。

在第一支承臂76及第二支承臂77固定有第一回收侧导轨54。第一支承臂76固定于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第二支承臂77固定于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

在将可动板65安装于支承板64时,第一支承臂76面向第一回收托盘51的第一开口部61,第二支承臂77面向第一回收托盘51的第二开口部62。此时,第一回收侧导轨54配置于第一回收托盘51的载置面51b上。

此外,在可动板65安装有滑动件78和转动轴79。滑动件78固定于可动板65的与支承板64的主面部64b相对的相对面65a。滑动件78能够移动地支承于支承轨道69。因此,可动板65被支承板64支承为能够沿第一方向X移动。

转动轴79固定于可动板65的与相对面65a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65b。在此,在可动板65的短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即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形成有缺口部65c。缺口部65c是通过将可动板65的另一端部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切去而形成的。通过设置缺口部65c,在可动板65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能够防止可动板65与设置于支承板64的第一传感器部71、第二传感器部72、曲柄部66及驱动轴68a接触。

在缺口部65c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的外缘部配置有转动轴79。臂构件67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转动轴79。臂构件67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臂构件67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转动轴79。此外,臂构件67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设置于曲柄部66的连结轴74。并且,轨道驱动部68的驱动力经由臂构件67向可动板65传递。

1-4.回收单元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2~图7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回收单元32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一回收侧导轨54移动至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在导轨可动机构55的轨道驱动部68驱动之前的状态下,遮光片73配置于第一传感器部71的光接收部与发光部之间。此时,第一回收侧导轨54与第二回收侧导轨56接近。因此,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即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配置于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上。因此,第一回收侧导轨54在第一方向X跨过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与第二回收侧导轨56连接。

由此,从第一回收托盘51沿第一方向X输送的检查体架90不会卡在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而能够输送至第二回收托盘52。其结果,能够防止检查体架90在输送时翻倒。

接着,当轨道驱动部68驱动时,固定于驱动轴68a的曲柄部66旋转。并且,经由连结轴74与曲柄部66连结的臂构件67转动。如图7所示,通过该臂构件67的转动动作,可动板65相对于支承板64沿第一方向X移动。由此,安装于可动板65的第一回收侧导轨54沿第一方向X向自第二回收侧导轨56分离的方向移动。

配置于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上的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一端部向第一回收托盘51侧退避。其结果,利用第一输送通道34的输送侧按压件48按压载置于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的检查体架90,从而能够沿第二方向Y输送检查体架90。此时,遮光片73配置于第二传感器部72的光接收部与发光部之间。

在此,在轨道驱动部68是直流电动机的情况下,未图示的控制部向轨道驱动部68输出驱动命令,使轨道驱动部68驱动。然后,控制部基于第一传感器部71及第二传感器部72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位置。当第一回收侧导轨54移动至规定的位置时,控制部使轨道驱动部68的驱动停止。

此外,在轨道驱动部68是脉冲电动机的情况下,控制部首先生成用于驱动轨道驱动部68的脉冲信号。然后,控制部基于生成的脉冲信号使轨道驱动部68驱动或停止。此时,控制部基于第一传感器部71及第二传感器部72的检测信号,确认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实际的位置。在此,在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实际的位置偏离期望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使输送装置30的动作停止。并且,控制部将故障的信息通知使用者。由此,能够使输送装置30更安全地动作。

2.检查体架输送装置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8~图11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输送装置30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此,主要说明在检查体投入单元33的分注位置向生化分析装置1供给检查体后的动作。

图8是表示输送装置30的动作的流程图。图9~图11是表示输送装置30的再检查时的动作的立体图。

首先,将供给至供给单元31的检查体架90输送至第一输送通道34,使用第一输送通道34将检查体架90输送至检查体投入单元33。接着,在检查体投入单元33中将检查体架90输送至分注位置,将收容于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检查体向生化分析装置1供给。由此,收容于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检查体的分注结束(步骤S1)。

接着,当检查体的分注结束时,控制部判断预先设定的装置模式是否为有再检查的模式或无再检查的模式(步骤S2)。在步骤S2的处理中,在控制部判断为预先设定的装置模式为无再检查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的否判定),控制部将检查体架90经由第二输送通道35从检查体投入单元33输送至回收单元32。并且,控制部控制回收单元32的回收侧按压件机构53,将检查体架90输送至第一回收托盘51或第二回收托盘52(步骤S3)。由此,对该检查体架90的输送动作结束。

此外,在步骤S2的处理中,在控制部判断为装置模式为有再检查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将检查体架90输送至回收单元32中的作为再检查缓冲部的第一回收托盘51。并且,控制部控制回收侧按压件机构53,将检查体架90输送至第一回收托盘51的规定的位置(步骤S4)。

在此,如图9所示,第一回收托盘51的规定的位置是第一回收托盘51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侧、即第一输送通道34的附近的位置。即,规定的位置是第一回收托盘51中的输送的顶端的位置。接着,控制部使用第三读取部38读取粘贴于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的标识符91a(步骤S5)。接着,控制部基于读取的标识符91a的信息,判断是否有再检查(步骤S6)。该判断是基于例如外部的记录服务器、来自活检化学分析装置的指令、使用者输入的信息等进行的判断。

在步骤S6的处理中,在控制部判断为无再检查的情况下(步骤S6的否判定),控制部控制回收侧按压件机构53,将判断为无再检查的检查体架90推出至第二回收托盘52(步骤S7)。由此,对该检查体架90的输送动作结束。

此时,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配置于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上,第一回收侧导轨54与第二回收侧导轨56连接。因此,检查体架90不会卡在载置面部47、第二回收侧导轨56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能够顺畅地推出。

此外,在步骤S6的处理中,在控制部判断为有再检查的情况下(步骤S6的是判定),如图10所示,控制部控制回收侧按压件机构53,将检查体架90输送至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上(步骤S8)。此时,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配置于载置面部47上。因此,即使在用于支承检查体架90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引导片52a不存在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第一回收侧导轨54支承检查体架90,能够防止检查体架90翻倒。

接着,当检查体架90被输送至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上时,控制部使导轨可动机构55驱动(步骤S9)。并且,使导轨可动机构55驱动,使第一回收侧导轨54向自第二回收侧导轨56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一回收侧导轨54从检查体架90的卡合槽部90b拉出。

在此,第一回收侧导轨54设定为比卡合槽部90b稍小。由此,第一回收侧导轨54不会卡在检查体架90的卡合槽部90b,能够从卡合槽部90b拉出。

接着,控制部基于导轨可动机构55的第一传感器部71及第二传感器部72的检测信号来确认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位置(步骤S10)。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使导轨可动机构55驱动,直至遮光片73插入第二传感器部72的光接收部与发光部之间为止。

如图11所示,在判断为第一回收侧导轨54从卡合槽部90b拉出并且没有配置于载置面部47上的情况下,控制部将检查体架90输送至检查体投入单元33(步骤S11)。即,控制部使第一输送通道34的输送侧驱动机构驱动,利用输送侧按压件48沿第二方向Y输送检查体架90。由此,在将检查体架90的输送方向从第一方向X转换至第二方向Y时,能够防止检查体架90翻倒且能够安全地输送。

当检查体架90被输送至检查体投入单元33时,控制部再次使导轨可动机构55驱动(步骤S12)。即,使第一回收侧导轨54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使其接近第二回收托盘的第二回收侧导轨56。由此,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一端部再次配置于第一输送通道34的载置面部47上。

接着,控制部基于第一传感器部71及第二传感器部72的检测信号,确认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位置(步骤S13)。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使导轨可动机构55驱动,直至遮光片73插入第一传感器部71的光接收部与发光部之间为止。

并且,对于再次输送至检查体投入单元33的检查体架90,控制部返回步骤S1的处理并重复上述处理。

采用本例的输送装置30,在将检查体架90的输送方向从第一方向X切换至第二方向Y时,通过利用第一回收侧导轨54支承检查体架90直至输送至载置面部47上为止,从而能够防止检查体架90翻倒。

此外,当检查体架90被输送至载置面部47上时,将第一回收侧导轨54从检查体架90的卡合槽部90b拔出,使其自载置面部47退避。其结果,在向第二方向Y输送检查体架90时,第一回收侧导轨54不会成为检查体架90的输送阻碍,能够安全地输送检查体架90。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对于自动分析装置而言,说明了应用于血液、尿的生物试样分析所使用的生化分析装置的例子,但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进行水质、食品等其他各种分析的装置。此外,对于自动分析装置而言,例如,也可以应用于进行被检查体的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分析的免疫分析装置。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将使导轨移动的导轨可动机构55应用于在再检查中使用的回收单元32中的第一回收托盘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存在多个检查体架90的排出部位的供给单元、检查体投入单元。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使第一回收侧导轨54整体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可沿长边方向伸缩的导轨。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导轨中移动的部位減少,因此能够减少导轨的移动、减轻伸缩时产生的振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例中,通过使第一回收侧导轨54移动,在使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一端部从载置面部47上退避时,第一回收侧导轨54的另一端部配置于第二输送通道35的输送带35a上。由此,在检查体架90从第二输送通道35向第一回收托盘51传送时,使第一回收侧导轨54向第二输送通道35侧移动。由此,能够使另一端部插入位于第二输送通道35上的检查体架90的卡合槽部90b。其结果,能够将检查体架90顺畅地从第二输送通道35向第一回收托盘51输送,能够防止检查体架90在输送时翻倒。

附图标记说明

1…生化分析装置(自动分析装置)、30…检查体架输送装置、31…供给单元、32…回收单元、33…检查体投入单元、34…第一输送通道(输送通道)、35…第二输送通道、36…第一读取部、37…第二读取部、38…第三读取部、51…第一回收托盘(托盘部)、51a…引导片、51b…载置面、51c…背面、52…第二回收托盘(第二托盘部)、52a…引导片、53…回收侧按压件机构、54…第一回收侧导轨(导轨)、55…导轨可动机构、56…第二回收侧导轨、57…回收侧按压件构件、61…第一开口部、62…第二开口部、64…支承板、65…可动板、66…曲柄部、67…臂构件、68…轨道驱动部、68a…驱动轴、69…支承轨道、71…第一传感器部、72…第二传感器部、73…遮光片、74…连结轴、76…第一支承臂、77…第二支承臂、78…滑动件、79…转动轴、90…检查体架、90a…收容部、90b…卡合槽部、91…支架侧检查体容器、91a…标识符、100…生化分析系统、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