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器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079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供应器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源供应器的壳体,特别是用于个人电脑的电源供应器的壳体。
台湾专利第314224号公告案为一种可抽换风扇的组合式电脑电源供应器,其具有机壳以容装两组可抽换的供电组及一可抽换的风扇,前述机壳内部分为内、外区间,前述内区间供容置两组供电组,前述外区间则为开放状并供容置可抽换的风扇,当该风扇故障或损坏时,可直接柚换该风扇。
台湾专利第322977号公告案为一种电脑电源供应器的改良,主要由一机壳、两组可抽换的供电组及一散热风扇所组成,前述机壳是由分别独立的顶背板、基座及侧壁板所组成,用以容装前述两组可抽换的供电组及散热风扇。
第314224号公告案虽可提供风扇的抽换,但该风扇是为机壳的一侧壁以封闭机壳的一侧,由该案第3图可知,机壳10的右侧上、下各一的垂壁是突露于外,此种结构设计在视觉上是极其突兀;尚且,风扇既为机壳的一侧壁,机壳10在构成上即包括了风扇40、矩形匣体、后盖板14及隔板11共4个独立组件,增加了物料管理的麻烦且造成组装程序的复杂化、耗时及提高成本。
第322977号公告案虽提供一种改良的机壳以容装两供电组及散热风扇,但该机壳在构造上亦分别由独立的顶背板、基座及侧壁板所组成,如前述第314224号公告案一般,亦增加物料管理的麻烦且造成组装程序的复杂化、耗时及提高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构成精简而便于物料管理及组装迅速而可降低成本的电源供应器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源供应器的壳体,主要包括主壳体及风扇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主壳体具有一体成型的顶板、左侧板及底板,且前述顶板、底板分别冲压形成对向的止挡部及前述左侧板冲压形成有平板;前述风扇组壳体具有一体成型的右侧板、后板及前板,前述右侧板的顶部及底部均形成平板,前述后板的顶部、底部及左侧亦形成有平板,前述前板则设有内侧板且该内侧板的顶部、底部及略中央部均设有平板,前述略中央部的平板是对向着前述左侧板的平板,其是藉由风扇组壳体置于主壳体中而构成前方具有开放空间可分别容纳两供电组于前述对向的平板上及底板上的壳体。
在实施过程中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还可补充下述技术内容其中主壳体的顶板、底板与风扇组壳体的右侧板的对应位置设有可在主壳体与风扇组壳体锁定组装前做暂时结合定位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是在主壳体的顶板及底板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凸部;风扇组壳体的右侧壁的平板上设有穿孔,风扇组壳体置入主壳体中,主壳体上的凸部嵌入风扇组穿孔而定位;该止挡部的侧边的前端是形成为斜边。其中止挡部以其斜边做为导引供电组之用及以侧边做为供电组的倚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包括主壳体及风扇组壳体,构成精简、组装迅速、便利;且具有定位结构,可使主壳体及风扇组壳体做锁固组装前的暂时结合定位;及具有以冲压方式形成的止挡部,而无需设置全纵长的平板31及内侧板30,可节省内侧板的用料;该壳体主要由主壳体及风扇组壳体所构成,主壳体包括顶板、左侧板及底板;风扇组壳体包括后板、右侧板、前板及内侧板,如是由主壳体及风扇组壳体所构成的壳体,具有构成精简而便于物料管理及组装迅速而可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其中的主壳体的结构图;其中图1(A)为前视结构图;图1(B)为后视结构图;图1(C)为左视结构图;图1(D)为右视结构图;图1(E)为俯视结构图;图1(F)为仰视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其中的风扇组壳体的结构图,其中图2(A)为前视结构图;图2(B)为后视结构图;图2(C)为左视结构图;图2(D)为右视结构图;图2(E)为俯视结构图;图2(F)为仰视结构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其中的主壳体与风扇组壳体组合后的前视结构图;图4是图3本实用新型壳体容装两组供电组的示意图。
如图1(A)至图1(F)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供电器1的壳体其中的主壳体10,主要包括一体成型的顶板11、左侧板12及底板13。前述顶板11设有多个通风孔19及在适当住置设有多个穿孔18,及以冲压方式形成多个凸部17,并以冲压方式在适当位置形成止挡部15,该止挡部15的一侧边16的前端是形成为斜边16a,前述左侧板12亦设有多个通风孔19及在适当位置设有多个穿孔18,及以冲压方式形成平板14。前述底板13,亦设有多个通风孔19及在适当位置设有多个穿孔18,及以冲压方式形成多个凸部17,并以冲压方式在适当位置形成止挡部15,该止挡部15的一侧边16的前端是形成为斜边16a。前述的通风孔19是供后述供电组60、70散热之用。
如图2(A)至图2(F)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1的壳体其中的风扇组壳体20主要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板21、右侧板22及后板23。前述前板21可安装插座24及开关25,该前板21设有上下配置的一对螺孔26,且设有一内侧板30该内侧板30具有位在略中央的平板31及具有位在顶部与底部的平板35、平板38,平板35与38分别设有螺孔26对应着主壳体10的顶板11与底板13的穿孔18。前述右侧板22设有一通风孔33供内侧的风扇组40排风散热用,该右侧板22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平板36与37,且平板36与37分别设有螺孔26对应着主壳体10的顶板11底板13的穿孔18,该平板36与37亦分别设有穿孔34对应着主壳体10的顶板11及底板13所设的凸部17。前述后板23设有供后述两供电组60、70电源线穿经的凹孔32,及在左侧及顶部与底部分设有平板28、27与29,该平板28、27与29分设有螺孔26对应着主壳体10的左侧板12、顶板11及底板13所设的穿孔18。
组装前述主壳体10与风扇组壳体20时,是将风扇组壳体20置于主壳体10中,即,风扇组壳体20的后板23所设平板27、29、28是分别对应着主壳体10的顶板11、底板13及左侧板12,且风扇组壳体20的右侧板22所设的平板36、37及平板35、38是分别对应着主壳体的顶板11及底板13,因顶板11及底板13预设的凸部17是分别嵌入对应的右侧壁22的平板36及37所设的穿孔34中,可将主壳体10与风扇组壳体20做暂时的结合定位,以利于后续以螺丝锁固主壳体10与风扇组壳体20的组装。亦即,以前述暂时结合的主壳体10与风扇组壳体20其主壳体10分设的每一穿孔18是分别对应着风扇组壳体20的每一螺孔26,从而逐一以螺丝(图未示)由穿孔18锁入螺孔21中,即完成主壳体10与风扇组壳体20的组装,组装后的壳体如图3所示。图3中,壳体内形成空间50,且两平板14、31是彼此对向延伸在前述空间50内。
如图4所示,设有开关61、把手62、通风孔63等构成一供电单元的第一供电组60是由壳体前方置入空间50且是以平板14、31为底板而停置在两平板14、31上。由于顶板11的止挡部15其侧边16所设斜边16a帮助第一供电组60的后段顺利置入及侧边16做为倚靠,因此,第一供电组60的置入或抽出均将极其平顺,且在置入状态时、可经右侧方固设的锁片64,以一螺丝锁入前板21对应的螺孔26中,而将第一供电组60锁定不松动。第2供电组70具有相同于第一供电组60的开关71、把手72、通风孔73、锁片74等,该第2供电组70是由空间50的下方(即平板14、31下方的空间)置入且停置在底板13上,亦受底板13的止挡部15所设斜边16a及侧边16的导引及倚靠,且在锁片74受螺丝锁入时而锁定该第2供电组70。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供应器的壳体,主要包括主壳体及风扇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主壳体具有一体成型的顶板、左侧板及底板,且前述顶板、底板分别冲压形成对向的止挡部及前述左侧板冲压形成有平板;前述风扇组壳体具有一体成型的右侧板、后板及前板,前述右侧板的顶部及底部均形成平板,前述后板的顶部、底部及左侧亦形成有平板,前述前板则设有内侧板且该内侧板的顶部、底部及略中央部均设有平板,前述略中央部的平板是对向着前述左侧板的平板,藉由风扇组壳体置于主壳体中而构成前方具有开放空间可分别容纳两供电组于前述对向的平板上及底板上的壳体。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主壳体的顶板、底板与风扇组壳体的右侧板的对应位置设有可在主壳体与风扇组壳体锁定组装前做暂时结合定位的定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是在主壳体的顶板及底板的适当位置处设有凸部;风扇组壳体的右侧壁的平板上设有穿孔,风扇组壳体置入主壳体中,主壳体上的凸部嵌入风扇组穿孔而定位。
4.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电源供应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的侧边的前端是形成为斜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源供应器的壳体,该壳体主要包括:具有顶板、左侧板、底板的主壳体及具有右侧板、后板、前板、内侧板的风扇组壳体,前述主壳体及风扇组壳体以精简的构成组成可容装具有备份、用于个人电脑的电源供应器的壳体,该壳体组装迅速、便利;且具有定位结构,可使主壳体及风扇组壳体做锁固组装前的暂时结合定位。
文档编号G06F1/26GK2408497SQ00200410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1日
发明者黄振昌 申请人:智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