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存储单元中的自收敛存储材料元件的方法

文档序号:723810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存储单元中的自收敛存储材料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存储材料的高密度存储装置,例如电阻随机存取 存储器(RRAM)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这种装置的方法。通过施 加电能,此存储材料可在不同的电气状态之间切换。此存储材料可为 相变化存储材料,包括硫属化物与其他材料等。
背景技术
相变化存储材料广泛地用于读写光碟中。这些材料包括有至少两 种固态相,包括如为非晶态的固态相,以及为结晶态的固态相。激光 脉冲用于读写光碟片中,以在两种相中切换,并读取此种材料于相变 化之后的光学性质。
如硫属化物及类似材料的这种相变化存储材料,可通过施加其幅 度适用于集成电路中的电流,而致使晶相变化。 一般而言非晶态的特
征为其电阻高于结晶态,此电阻值可轻易测量得到而用以作为指示。 这种特性则引发使用可编程电阻材料以形成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等 兴趣,此电路可用于随机存取读写。
从非晶态转变至结晶态一般为一低电流步骤。从结晶态转变至非
晶态(以下指称为重置(reset))—般为一高电流步骤,其包括一短暂的 高电流密度脉冲以融化或破坏结晶结构,其后此相变化材料会快速冷 却,抑制相变化的过程,使得至少部份相变化结构得以维持在非晶态。 理想状态下,致使相变化材料从结晶态转变至非晶态的重置电流幅度 应越低越好。欲降低重置所需的重置电流幅度,可通过减低在存储器 中的相变化材料元件的尺寸、以及减少电极与此相变化材料的接触面 积而实现,因此可针对此相变化材料元件施加较小的绝对电流值而达 成较高的电流密度。
此领域发展的一种方法为致力于在一集成电路结构上形成微小 孔洞,并使用微量可编程的电阻材料填充这些微小孔洞。致力于这种 微小孔洞的专利包括于1997年11月1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 5,687,112号 "Multibit Single Cell Memory Element Having Tapered Contact"、发明人为Ovshinky;于1998年8月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 第5,789,277号 "Method of Making Chalogenide [sic] Memory Device"、发明人为Zahorik等;于2000年11月21日公告的美国专 禾廿第6,150,253号 "Controllable Ovonic Phase-Chang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发明人为Doan 等。
在相变化存储器中,通过施加电流而致使相变化材料在非晶态与 结晶态之间切换而储存数据。电流会加热此材料并致使在各状态之间 转换。从非晶态转变至结晶态一般为一低电流步骤。从结晶态转变至 非晶态(以下指称为重置(reset))—般为一高电流步骤。较佳将用以导 致相变化材料进行转换(从结晶态转换至非晶态)的重置电流幅度最 小化。重置所需要的重置电流幅度可以通过将存储单元中的主动相变 化材料元件的尺寸减少而降低。相变化存储装置的问题之一在于,重 置操作所需要的电流幅度,会随着相变化材料中需要进行相变化的体积大小而改变。因此,使用标准集成电路制程所制造的单元,将会受 到制程设备的最小特征尺寸的限制。因此,必须研发可提供次微影尺 寸的技术以制造存储单元,在大尺寸高密度存储装置中,通常缺少均 一性与可靠性。
一种用以在相变化单元中控制主动区域尺寸的方式,设计非常小 的电极以将电流传送至一相变化材料体中。此微小电极结构将在相变 化材料的类似蕈状小区域中诱发相变化,亦即接触部位。请参照
2002/8/22发证给Wicker的美国专利6,429,064号"Reduced Contact Areas of Sidewall Conductor"、 2002/10/8发证给Gilgen的美国专利 6,462,353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mall Area of Contact Between Electrodes"、 2002/12/31发证给Lowrey的美国专利6,501,111号 "Three-Dimensional (3D) Programmable Device,,、以及2003〃/l发证 给Harshfield的美国专利6,563,156号"Memory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s,,o
因此,需要一种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与结构,使存储单元的结构 可具有微小的可编程电阻材料主动区域,使用可靠且可重复的制程技 术制造。

发明内容
用以在制造一存储单元吋生成一 自收敛存储材料元件的例示方 法之一,包括形成一基底层,其包括一底电极、以及形成一上层于此 基底层之上。此上层形成步骤包括形成一第三平坦化停止层于基底层 之上、形成一第二层于第三层之上、以及形成一第一层于第二层之上。 一微孔开口形成而穿透上层,以外露底电极的一表面,并生成一第一 存储单元次组合。此微孔开口包括形成于第一层中的第一上开口部 分、形成于第二层中的第二开口部分、以及形成于第三层中的第三开 口部分。第一与第二开口部分分别具有第一与第二宽度。第一层具有 一凸悬部分延伸进入开口中,使得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 一介电材 料沉积于此微孔开口中也生成一第二存储单元次组合。第二存储单元 次组合在所沉积的介电材料之中,包括了一空洞,此空洞在微孔开口中为一自收敛空洞。第二存储单元次组合被非等向性地蚀刻,进而形 成一介电材料侧壁于此微孔开口中,且一电极孔对准至此空洞而将底 电极外露。 一存储材料沉积于电极孔中,并接触至底电极,以生成一 第三存储单元次组合。此第三存储单元次组合向下平坦化至第三平坦 化停止层,以形成一第四存储单元次组合,其包括由存储材料所构成 的存储材料元件、以及一平坦上表面。此平坦上表面由存储材料元件、 介电填充材料以及第三层所定义。
在某些实例中,蚀刻步骤、存储材料沉积步骤与平坦化步骤的进 行,使得存储材料元件在平坦上表面处的宽度,实质上小于微孔形成 步骤的最小特征尺寸。
在某些实例中,蚀刻步骤、存储材料沉积步骤与平坦化步骤的进 行,使得存储材料在平坦上表面处的宽度,与最小微影特征尺寸无关。
在某些实例中,微孔形成步骤包括了,增加第一层的体积。在某 些实例中,微孔形成步骤包括了回蚀刻第二层。
在某些实例中,开口形成步骤的进行,生成一最小尺寸开口。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与方法。本发明说明书的目的并非在 于定义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举凡本发明的实施 例、特征、目的及优点等将可通过以下的描述及所附图式获得充分了 解。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制程的一实施例的各步骤;
图1为一第一存储单元次组合的简化侧视图,包括一基底层与一
上层,同时一开口形成于上层中;
图2示出了图1结构进行氧化步骤以生成一较小尺寸微孔开口的
结果;
图3示出了在图2的较小尺寸开口中以一氧化沉积步骤形成一 自 对准空洞的结果;
图4示出了图3的结构进行蚀刻的结果,以生成一电极孔开口延 伸至基底层的底电极;
图5示出了存储材料沉积于图4结构中的结果,包括沉积于图4
的电极孔开口中;
图6示出了图5的结构在化学机械研磨后的结果,以从存储材料
生成一存储材料元件于电极孔开口中;
图7示出了一上电极形成于存储材料元件之上; 图8-14示出了图1-7的制程的替代实施例的各步骤。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第一存储单元次组合
12基底层
14上层
18底电极
20氧化物层
22第一层
24第二层
26第二层
28开口
30上表面
32较小尺寸微孔开口
33凸悬部分
34第一宽度
36第二宽度
37凸悬尺寸
38介电材料
40第二存储单元次组合
42空洞
44电极孔开口
46存储材料
48第三存储单元次组合
50第四存储单元次组合
52平坦外表面
54 存储材料元件
56 存储材料元件的直径
58 上电极
60 相变化区域
64 存储单元
66 内延伸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的发明说明将参照至特定结构实施例与方法。可以理解的 是,本发明的范畴并非限定于特定所披露的实施例,且本发明可利用 其他特征、元件、方法与实施例进行实施。较佳实施例被描述以了解 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 书的定义为准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后续的叙述而了解本发明 的均等变化。在各实施例中的类似元件将以类似标号指定。
图1为一第一存储单元次组合10的简化示意图,其包括一基底 层12与一上层14。基底层12在一氧化物层20之中包括一底电极18。 底电极18典型地由氮化钛或钨所构成,而氧化物层20典型地由二氧 化硅所构成;其他材料也可使用于氧化物层20之中。底电极18连接 至适当的隔离元件,例如晶体管或二极管。上层14包括一第一层22、 一第二层24、以及一第三层26,其中第三层邻接于基底层12。在某 些实施例中,第三层26作用为一平坦化停止层。在本实施例中,第 一层由硅所构成,较佳为多晶硅;第二层24由如二氧化硅等氧化物 所构成;第三层为氮化物,例如氮化硅。
一开口 28形成且穿透上层14,以露出底电极18的上表面30,
此开口典型地由微影技术所形成。如下所详述,开口 28的宽度或直 径,较佳为最小尺寸开口,其由所使用制程的最小特征尺寸所决定, 典型地为一最小微影特征尺寸。使用公知的微影技术,开口25的宽 度或直径典型地约为90奈米,且典型地具有约+/-10%的变化,亦即 +/-9奈米。
图2示出了图1的结构进^^氧化步骤的结果,以生成一较小尺寸微孔开口32。开口28的尺寸的縮减,通过选择一制程步骤而沉积材 料于第一层22之上或与第一层22反应,以增加第1层22的体积。 此步骤将生成凸悬部分33,但不会大幅增加第二层24或第三层26 的体积。微孔开口 32具有一较小第一宽度34 (从第一层22处测量)、 以及一第二宽度36 (从第二层24处测量)。凸悬部分33的尺寸等于 第二宽度36与第一宽度34的差别,又称为凸悬尺寸37。这些宽度 为平均宽度。当第一层22由多晶硅所构成且第二层24由二氧化硅所 构成时,可使用的制程为化学气相沉积(CVD)。
使用硅或其他适合材料于第一层22中,允许了微孔开口 32的形 成,而不需借助公知技术从第二层24移除材料。第一层22的凸悬部 分33,生成了较小的微孔开口 32,其可小于公知技术所能完成的微 孔开口。亦即,微孔开口 32的宽度34可以为一次微影宽度,而公知 技术所完成的微孔开口则典型地为一最小微影宽度。在某些实施例 中,凸悬尺寸37不大于第二宽度36的10°/。。
图3示出了介电材料38的原子层沉积(ALD)结果,其典型地为 二氧化硅,以生成第二存储单元次组合40。其他材料如氮化硅或氮 氧化硅(Si2N20)等,也可用作为介电材料38,而其他如化学气相沉积 或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等,也可用于沉积介电材料38。此沉 积步骤在微孔开口 32中的介电材料38内,生成了自对准的空洞42。 空洞42的横向尺寸(或宽度)与不使用图2的氧化步骤所生成的较 小尺寸开口32相较之下,会较小。利用此种方法,空洞42的尺寸可 以主要地通过控制凸悬部分33的尺寸而控制,而不需要控制最初生 成的开口28的尺寸。
图3的结构接着被蚀刻,如图4所示,较佳使用非等向性蚀刻技 术,以移除第一层22、部分的介电材料38、以及部分的第二层24。 此步骤会生成一介电材料侧壁38,以及一电极孔开口 44延伸至底电 极18的表面30。电极孔开口 44的直径(或宽度)与不使用图2的 氧化步骤而生成的图3的较小尺寸空洞42相较之下,典型地亦较小。
凸悬尺寸37并非由形成开口 28的技术所控制。凸悬部分33的 尺寸(亦即凸悬尺寸37)由所使用的体积改变制程所决定。若凸悬
尺寸37为大约15奈米、而开口 28为大约90奈米,以典型的10% 变化量而言,凸悬尺寸37的变化量大约为+/- 1.5奈米,实质上小于 开口 28的+/- 9奈米变化量。因此,在空洞42的直径(或宽度)变 化量,会少于以开口28的原始直径(宽度)为基础的变化量。因此, 空洞42与开口 44具有自收敛的宽度,且可分别被视为自收敛空洞 42与自收敛电极孔开口 44。
沉积一存储材料46于图4的结构上,以生成图5的第三存储单 元次组合48。存储材料46如图所示填满图4的电极孔开口 44。存储 材料46较佳为一电阻型态存储材料,且更佳为一相变化材料,例如 锗锑碲(GST)。
图6示出了图5的第三存储单元次组合48进行平坦化(材料移 除步骤)后的结果,较佳使用一化学机械研磨制程,以生成一第四存 储单元次组合50。此材料移除步骤的实施停止于第三层26而生成一 平坦外表面52。此步骤生成一存储材料元件54,其被介电材料38所 环绕。存储材料元件54于表面52处的直径(或宽度)56实质上小 于用以生成开口 28的最小微影特征尺寸,较佳小于50%,且更佳为 小于最小微影特征尺寸的30%。举例而言,若用以生成开口28的最 小微影特征尺寸为90奈米,则存储材料元件54在底电极18处的直 径或宽度,较佳至多为45奈米,且更佳至多为大约30奈米。
图7所示的上电极58形成于第四存储单元次组合50的表面52 之上,接触至存储材料元件54。上电极58典型地为氮化钛,虽然其 他如铝钛等电极材料亦可被使用。在图7中还示出一相变化区域60。 如上所述,重置一相变化型存储材料元件54所需要的重置电流幅度, 可以通过减少存储材料元件54的尺寸而降低,因而縮小相变化区域 60的尺寸。此结果将在相变化区域60中产生较高的电流密度,而只 需较小的绝对电流值穿过存储材料元件54。
图8-14示出了如图l-7所示的制程的替代实施例。在图8 (对应 至图1)中,第一与第三层22、 26典型地由相同材料所构成,例如 氮化硅,而第二层24则由一不同材料所构成,典型地为如二氧化硅 等氧化物。图8的结构接着进入到一制程中,典型地为一蚀刻制程, 且在此制程中会将第二层24下切,进而减少第二层的体积,而不会 减少(典型地亦不会改变)第一层与第三层22、 26的体积。若有需 要时,第一层22与第三层26可以为不同的材料,只要二者的体积在 进入用以减少第二层24的体积的制程时不会减少即可。当第一层与 第三层22、 26由氮化硅所构成、且第二层24由二氧化硅所构成时, 可使用的制程为化学气相沉积。此制程的结果如图9所示,且包括第 一层22的凸悬部分33以及第三层26的内延伸66, 二者均向内延伸 到微孔开口32之中。图10-14的制程步骤,对应至图2-7的步骤。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必须充分不同,以生成 图2所示的第一层22的凸悬部分33。同时,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 层22与第三层26必须充分地与第二层24不同,以生成图9所示的 第一层22的凸悬部分33、以及第三层26的内延伸66。为了达成此 要求与不同实施例的要求,各种介电材料可组成一电绝缘体,包括选 自下列各项中的一个以上的元素硅、钛、铝、钽、氮、氧、与碳。 在较佳装置中,介电材料38具有低导热性,小于0.014 J/cm*K*sec。 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当存储材料元件54由一相变化材料所构成时, 此热绝缘介电材料38的导热性低于相变化材料的非晶态的导热性, 或者对于一包含有GST的相变化材料而言、低于约0.003 J/cm*K*sec。
代表性的绝热材料包括由硅、碳、氧、氟、与氢所组成的复合材料。 可使用于热绝缘介电材料38的热绝缘材料的范例,包括二氧化硅、 SiCOH、聚亚酰胺、聚酰胺、以及氟碳聚合物。其他可用于热绝缘介 电材料38中的材料范例,包括氟化的二氧化硅、硅氧烷 (silsesquioxane)、聚亚芳香醚(polyarylene ether )、聚对二甲苯 (parylene)、含氟聚合物、含氟非晶碳、钻石类碳、多孔性二氧化硅、 中孔性二氧化硅、多孔性硅氧垸、多孔性聚亚酰胺、以及多孔性聚亚 芳香醚。在其他实施例中,此热绝缘结构包括了一气体填充的空洞, 以实现热绝缘。介电材料38之中的单层或复合层均可提供热绝缘与 电绝缘效果。
可编程电阻型存储材料(例如一相变化材料)的有利特征,包括 此材料的电阻值为可编程的,且较佳为可逆的,例如具有至少二固态 相其可通过施加电流而可逆地诱发。此至少二相态包括一非晶相与一 结晶相。然而,在操作中,可编程电阻材料并不需要完全转变至非晶 相或结晶相。中间相或二相的混合可能具有可检测的材料特征差异。 此二固态性可大致为双稳态,并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可编程电阻材
料可为一硫属化物材料。 一硫属化物材料可包括锗锑碲(GST)。在本 发明的后续讨论中,相变化或其他存储材料,通常称为GST,且可以 了解的是,其他类型的相变化材料亦可使用。可以使用于本发明存储 单元中的材料之一,为Ge2Sb2Tes。
本发明的一存储单元64以标准微影制程与薄膜沉积技术而制 造,且不需要额外的步骤以生成次微影图案,并能使单元中在编程时 实际上改变电阻率的区域尺寸相当微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此存 储材料可为一可编程电阻材料,典型地为一相变化材料,例如 Ge2Sb2Te5或其他后述的材料。存储材料元件中进行相变化的区域相 当微小;因此,相变化所需要的重置电流幅度也相当小。
存储单元64的实施例,包括了在存储单元64中使用相变化存储 材料,包括硫属化物材料与其他材料。硫属化物包括下列四元素的任 一者氧(0)、硫(S)、硒(Se)、以及碲(Te),形成元素周期表 上第VI族的部分。硫属化物包括将一硫属元素与一更为正电性的元 素或自由基结合而得。硫属化合物合金包括将硫属化合物与其他物质 如过渡金属等结合。一硫属化合物合金通常包括一个以上选自元素周 期表第六栏的元素,例如锗(Ge)以及锡(Sn)。通常,硫属化合物 合金包括下列元素中一个以上的复合物锑(Sb)、镓(Ga)、铟(In)、 以及银(Ag)。许多以相变化为基础的存储材料已经被描述于技术文 件中,包括下列合金镓/锑、铟/锑、铟/硒、锑/碲、锗/碲、锗/锑/ 碲、铟/锑/碲、镓/硒/碲、锡/锑/碲、铟/锑/锗、银/铟/锑/碲、锗/锡/锑/ 碲、锗/锑/硒/碲、以及碲/锗/锑/硫。在锗/锑/碲合金家族中,可以尝 试大范围的合金成分。此成分可以下列特征式表示TeaGebSb1GQ.(a+b), 其中a与b代表了所组成元素的原子总数为100%时,各原子的百分 比。 一位研究员描述了最有用的合金为,在沉积材料中所包含的平均 碲浓度远低于70%,典型地低于60%,并在一般型态合金中的碲含
量范围从最低23%至最高58%,且最佳介于48%至58%的碲含量。 锗的浓度高于约5%,且其在材料中的平均范围从最低8%至最高 30%, —般低于50%。最佳地,锗的浓度范围介于8%至40%。在此 成分中所剩下的主要成分则为锑。(Ovshinky '112专利,栏10~11) 由另一研究者所评估的特殊合金包括Ge2Sb2Te5、 GeSb2Te4、以及 GeSb4Te7。 (Noboru Yamada, "Potential of Ge-Sb-Te Phase-change Optical Disks for High-Data-Rate Recording" , SPIE v.3109, pp. 28-37(1997))更一般地,过渡金属如铬(Cr)、铁(Fe)、镍(Ni)、铌(Nb)、 钯(Pd)、铂(Pt)、以及上述的混合物或合金,可与锗/锑/碲结合以形成 一相变化合金其包括有可编程的电阻性质。可使用的存储材料的特殊 范例,如Ovshinsky '112专利中栏11-13所述,其范例在此列入参考。
相变化材料能在此单元主动通道区域内依其位置顺序于材料为 一般非晶状态的第一结构状态与为一般结晶固体状态的第二结构状 态之间切换。这些材料至少为双稳定态。此词汇「非晶」用以指称一 相对较无次序的结构,其较之一单晶更无次序性,而带有可检测的特 征如较之结晶态更高的电阻值。此词汇「结晶态」用以指称一相对较 有次序的结构,其较之非晶态更有次序,因此包括有可检测的特征例 如比非晶态更低的电阻值。典型地,相变化材料可电切换至完全结晶 态与完全非晶态之间所有可检测的不同状态。其他受到非晶态与结晶 态的改变而影响的材料特征包括,原子次序、自由电子密度、以及活 化能。此材料可切换成为不同的固态、或可切换成为由两种以上固态 所形成的混合物,提供从非晶态至结晶态之间的灰阶部分。此材料中 的电性质亦可能随之改变。
相变化材料可通过施加一电脉冲而从一种相态切换至另一相态。 先前观察指出, 一较短、较大幅度的脉冲倾向于将相变化材料的相态 改变成大体为非晶态。 一较长、较低幅度的脉冲倾向于将相变化材料 的相态改变成大体为结晶态。在较短、较大幅度脉冲中的能量够大, 因此足以破坏结晶结构的键结,同时够短因此可以防止原子再次排列 成结晶态。在没有不适当实验的情形下,可以利用实验方法决定特别 适用于一特定相变化合金的适当脉冲量变曲线。
接着简单描述四种电阻存储材料。
1. 硫属化物材料
GexSbyTez x:y:z = 2:2:5
或其他成分为x: 0~5; y: 0~5; z: 0~10 以氮、硅、钛或其他元素掺杂的GeSbTe亦可被使用。 形成方法利用PVD溅镀或磁控(Magnetron)溅镀方式,其反应 气体为氩气、氮气、及/或氦气、压力为1 mTorr至100 mTorr。此沉 积步骤一般于室温下进行。 一长宽比为1~5的准直器(collimater)可用 以改良其填入表现。为了改善其填入表现,亦可使用数十至数百伏特 的直流偏压。另一方面,同时合并使用直流偏压以及准直器亦是可行 的。
有时需要在真空中或氮气环境中进行一沉积后退火处理,以改良 硫属化物材料的结晶态。此退火处理的温度典型地介于10(TC至400 °C,而退火时间则少于30分钟。
硫属化物材料的厚度随着单元结构的设计而定。 一般而言,厚度 大于8奈米的硫属化物可以具有相变化特性,使得此材料展现至少 双稳定的电阻态。
2. 超巨磁阻(CMR)材料 PrxCayMn03
x:y = 0.5:0.5
或其他成分为x: 0~1; y: 0~1 。
包括有锰氧化物的超巨磁阻材料亦可被使用。
形成方法利用PVD溅镀或磁控溅镀方式,其反应气体为氩气、 氮气、氧气及/或氦气、压力为1 mTorr至100mTorr。此沉积步骤的 温度可介于室温至60(TC,视后处理条件而定。 一长宽比为1 5的准 直器(collimater)可用以改良其填入表现。为了改善其填入表现,亦可 使用数十至数百伏特的直流偏压。另一方面,同时合并使用直流偏压 以及准直器亦是可行的。可施加数十高斯(Gauss)至10,000高斯之间 的磁场,以改良其磁结晶态。 可能需要在真空中或氮气环境中或氧气/氮气混合环境中进行一 沉积后退火处理,以改良超巨磁阻材料的结晶态。此退火处理的温度
典型地介于40(TC至600°C,而退火时间则少于2小时。
超巨磁阻材料的厚度随着存储单元结构的设计而定。厚度介于
10奈米至200奈米的超巨磁阻材料,可被用作为核心材料。
一 YBCO(YBaCu03, 一种高温超导体材料)缓冲层通常被用以改
良超巨磁阻材料的结晶态。此YBCO的沉积在沉积超巨磁阻材料之
前进行。YBCO的厚度介于30奈米至200奈米。 3.双元素化合物
NixOy、TixOy、AlxOy、 WxOy、Zl^Oy 、 Zl"xOy、 CUxOy等
x:y= 0.5:0.5
或其他成分为x: 0~1; y: 0~1 形成方法
1. 利用PVD溅镀或磁控溅镀方式,其反应气体为氩气、氮 气、氧气、及/或氦气、压力为1 mTorr至100 mTorr,其标靶金属氧 化物为如NixOy、 TixOy、 AlxOy、 WxOy、 ZnxOy、 ZrxOy、 CuxOy等。此 沉积步骤一般于室温下进行。一长宽比为1~5的准直器可用以改良其 填入表现。为了改善其填入表现,亦可使用数十至数百伏特的直流偏 压。若有需要时,同时合并使用直流偏压以及准直器亦是可行的。
有时需要在真空中或氮气环境或氧气/氮气混合环境中进行一沉 积后退火处理,以改良金属氧化物内的氧原子分布。此退火处理的温 度典型地介于40(TC至600°C,而退火时间则少于2小时。
2. 反应性沉积利用PVD溅镀或磁电管溅镀方式,其反应 气体为氩气/氧气、氩气/氮气/氧气、纯氧、氦气/氧气、氦气/氮气/氧 气等,压力为lmTorr至lOOmTorr,其标靶金属氧化物为如Ni、 Ti、 Al、 W、 Zn、 Zr、 Cu等。此沉积步骤一般于室温下进行。 一长宽比 为1 5的准直器可用以改良其填入表现。为了改善其填入表现,亦可 使用数十至数百伏特的直流偏压。若有需要时,同时合并使用直流偏 压以及准直器亦是可行的。
有时需要在真空中或氮气环境或氧气/氮气混合环境中进行一沉
积后退火处理,以改良金属隼i化物内的氧原子分布。此退火处理的温
度典型地介于400'C至600'C,而退火时间则少于2小时。
3.氧化使用一高温氧化系统(例如一高温炉管或一快速 热处理(RTP))进行氧化。此温度介于20(TC至70(TC、以纯氧或氮气 /氧气混合气体,在压力为数mTorr至一大气压下进行。进行时间可 从数分钟至数小时。另一氧化方法为等离子氧化。 一无线射频或直流 电压源等离子与纯氧或氩气/氧气混合气体、或氩气/氮气/氧气混合气 体,在压力为1 mTorr至100 mTorr下进行金属表面的氧化,例如Ni、 Ti、 Al、 W、 Zn、 Zr、 Cu等。此氧化时间从数秒钟至数分钟。氧化 温度从室温至约30(TC ,视等离子氧化的程度而定。 4.聚合物材料
掺杂有铜、碳六十、银等的TCNQ PCBM-TCNQ混合聚合物 形成方法
1. 利用热蒸发、电子束蒸发、或原子束磊晶系统(MBE)进行 蒸发。 一固态TCNQ以及掺杂物在一单独室内进行共蒸发。此固态 TCNQ以及掺杂物被置于一钨座或一钽座或一陶瓷座中。接着施加一 大电流或电子束,以熔化反应物,使得这些材料混合并沉积于晶圆之 上。此处并未使用反应性化学物质或气体。此沉积作用于压力为10-4 Torr至10-10 Torr下进行。晶圆温度介于室温至200°C 。
有吋需要在真空中或氮气环境中进行一沉积后退火处理,以改良 聚合物材料的成分分布。此退火处理的温度典型地介于室温至30(TC,
而退火吋间则少于1小时。
2. 旋转涂布使用一旋转涂布机与经掺杂的TCNQ溶液, 转速低于1000 rpm。在旋转涂布之后,此晶圆被静置(典型地在室温 下,或低于20(TC的温度) 一足够时间以利固态的形成。此静置时间 可介于数分钟至数天,视温度以及形成条件而定。
与相变化随机存取存储装置的制造、元件材料、使用、与操作方 式相关的额外信息,请参见美国专利申请案号第11/155,067号"Thin Film Fuse Phase Change Ra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申请日为2005/6/17。
由于底电极接触至存储材料元件,全部或部分的底电极最好包括 一电极材料如氮化钛或其他可与存储材料元件的相变化材料相容的 电极材料。其他类型的导体可用于栓塞结构、以及上与底电极结构中, 包括例如铝及铝合金、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铝钛、或氮化铝钽。其
他可以使用的导体材料,包括一个以上选自下列各项的元素钛、鸽、 钼、铝、钽、铜、铂、铱、镧、镍、钌、与氧。氮化钛为较佳的,因
为其与存储材料元件的GST有良好的接触(如上所述),其为半导体 制程中常用的材料,且在GST转换的高温(典型地介于600至700 °C)下可提供良好的扩散障碍。
上述说明中所提到的词汇如之上、之下、上、底等,仅为协助了 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虽然本发明己参照较佳实施例来加以描述,但可以理解的是,本 发明创作并未受限于其详细描述内容。替换方式及修改样式已于先前 描述中所建议,并且其他替换方式及修改样式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思及。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与方法,所有具有实质上相同于本 发明的构件结合而达成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结果的发明皆不脱离本 发明的精神范畴。因此,所有这种替换方式及修改样式均落入在本发 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物所界定的范围之中。
任何在上文中提及的专利申请案以及印刷文本,均被列为本申请 案的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制造一存储单元时用以生成一自收敛存储材料元件的方法,包括形成一基底层,其包括一底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之上形成一上层,所述上层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层之上形成一第三平坦化停止层、在所述第三层之上形成一第二层、以及在所述第二层之上形成一第一层;形成一微孔开口穿透所述上层以外露所述底电极的一表面、并生成一第一存储单元次组合,所述微孔开口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层中的一第一上开口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层中的一第二开口部分、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层中的一第三开口部分,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口部分分别具有第一与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层具有一凸悬部分延伸进入所述开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宽度短于所述第二宽度;沉积一介电材料于所述微孔开口中,以生成一第二存储单元次组合,包括在所述沉积介电材料中的一空洞,所述空洞为位于所述微孔开口内的一自收敛空洞;非等向性地蚀刻所述第二存储单元次组合,进而形成一介电材料侧壁于所述微孔开口中,且一电极孔对准至所述空洞并外露所述底电极;沉积一存储材料于所述电极孔中并使其接触至所述底电极,以生成一第三存储单元次组合;以及向下平坦化所述第三存储单元次组合至所述第三平坦化停止层,以生成一第四存储单元次组合,所述第四存储单元次组合包括有一由所述存储材料所构成的一存储材料元件,以及一平坦上表面,所述平坦上表面由所述存储材料元件、所述介电填充材料、以及所述第三层所定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选择锗锑碲(GST)作为所述 存储材料。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蚀刻步骤、所述存储材 料沉积步骤、以及所述平坦化步骤的进行,使得所述存储材料元件的 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蚀刻步骤、所述存储材 料沉积步骤、以及所述平坦化步骤的进行,使得所述存储材料元件于 所述平坦上表面处的宽度实质上小于所述微孔开口形成步骤的最小 特征尺寸。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蚀刻步骤、所述存储材 料沉积步骤、以及所述平坦化步骤的进行,使得所述存储材料元件于 所述平坦上表面处的宽度不受限于所述最小微影特征尺寸。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层的体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刻所述第二层。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宽度。其中所述微孔形成步骤包括增加 其中所述微孔形成步骤包括回蚀 其中所述自收敛空洞的宽度小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微孔形成步骤包括 选择一第一层的材料,当所述材料进入一选定制程时,其体积将 会增加;选择一第二层的材料,当所述材料进入一选定制程时,其体积并 不增加;形成一开口穿透所述上层以外露所述底电极的一表面,并生成一 第一存储单元次组合,所述开口包括所述第一上开口部分以及所述第 二开口部分;以及使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次组合进行所述选定制程,以增加所述第一 层的体积并生成所述凸悬部分延伸进入所述开口 ,同时不增加所述第 二层的体积。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步骤包括选择硅作 为所述第一层的材料、以及选择一氧化物作为所述第二层的材料,且 还包括选择一化学机械研磨停止层为所述第三平坦化停止层。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开口形成步骤的进行, 在所述开口形成步骤中生成一最小尺寸的开口。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开口形成步骤以微影方 式进行,以在^f述开口形成步骤中生成一最小微影尺寸的开口。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定制程步骤的进行, 使得所述减少的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无关。
14、 一种生成一存储单元的方法,所述存储单元于一介电材料中 包括一自收敛存储材料元件,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第四存储单元次组合;以及 形成一上电极于所述平坦上表面之上且接触至所述存储材料元 件,以生成一存储单元。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微孔形成步骤包括 选择所述第一层的一材料,当所述材料进入至一选定制程时其体积将不縮小;选择所述第二层的一材料,当所述材料进入所述选定制程时被回 蚀刻而因此縮小其体积;形成一开口穿透所述上层以外露所述底电极的一表面,并生成一 第一存储单元次组合,所述开口包括所述第一上开口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分;以及使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次组合进入所述选定制程,进而回蚀刻所述 第二层,因而减少所述第二层的体积而不减少所述第一层的体积,进 而生成所述凸悬部分延伸进入所述开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步骤包括选择氮 化硅作为第一层的材料、以及选择一氧化物作为所述第二层的材料, 并还包括选择氮化硅作为所述第三平坦化停止层。
全文摘要
一种在制造一存储单元时生成的自收敛存储材料元件,包括具有一底电极的一基底层以及一上层,该上层具有一第三平坦化停止层于基底层之上、一第二层于第三层之上、以及一第一层于第二层之上。一微孔开口形成穿透此上层以将底电极外露。第一层具有一凸悬部份延伸进入开口中。一介电材料沉积于微孔开口中,以生成一自收敛空洞于此微孔开口中。一非等向性蚀刻形成了一介电材料侧壁于微孔开口中,一电极孔对准至此空洞而将底电极外露。一存储材料沉积于电极孔中而接触至底电极,并向下平坦化至第三层以生成此存储材料元件。
文档编号H01L45/00GK101197423SQ20071019668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6日
发明者龙翔澜 申请人: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