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341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输电力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应用非常广泛,通常来讲,可以分为个人及工业应用。当电连接器作为个人应用的时候,可以分为桌上型电脑用电连接器、笔记本电脑用电连接器、手机用电连接器、消费性电子用电连接器,以及其他应用。当电连接器应用于工业场合时,可以应用在工业电脑、伺服器、工作站等。电源连接器是各种设备中的电连接器的一种。通常,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配合使用形成电源连接器组件用于为电路板及其他用电设备供电。该种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插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通电后,插头导电端子与插座导电端子互相插接导通并为设备提供电力。当电源连接器应用在工业电脑、伺服器、工作站电源供应器等场合下,加载于电源连接器上的电压与电流要高于个人应用的情形下。因此, 在带电插拔相互匹配的电源连接器的过程中,需要互相电性导通的导电端子之间会有电弧闪光(放电)的现象产生,由此会导致导电端子接触区域产生积碳、焦黑、接触不良等功能失效问题,严重的话还会有安全隐患。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导电端子在加工的时候采用冲压模具裁切成型,导致导电端子前端在冲压裁切时产生了锐利切面。锋利的锐利切面导致导电端子对接或者插拔过程中的尖端放电现象。请参阅图1及图2,其揭示了现有电源连接器的对接及插拔过程中的尖端放电的产生原理。插头连接器1’及插座连接器2’可相互匹配,并分别具有绝缘本体10’、 20’及分别组设于各自绝缘本体10’、20’内的导电端子11’、21’。从图1及图2中可以看到,导电端子11’、21’均具有冲压模具在冲裁中产生的锐利切面110’、210’,当二者在对接或者插拔过程中接近到一定距离后,就会有电弧产生,也就是我们说的尖端放电现象。通常来讲,锐利切面越锋利,尖端放电现象就越严重,对电源连接器的供电可靠性危害越大。但是,对于冲压裁切成型工艺制造的导电端子来说,锐利切面又是不可避免的。基于以上各种情况的考虑,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尖端放电现象是需要业者积极努力探寻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可靠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可靠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上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于上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侧延伸而成的对接部及自固持部其他侧延伸而成的安装部,上述对接部包括一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对接末端。该电连接器还具有一防护元件,其包覆于每一导电端子的对接末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元件是绝缘材料制成,其通过射出成型包覆于该导电端子的对接末端。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元件组装至导电端子的对接部的对接末端。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射出成型与绝缘本体相配合,上述防护元件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而成。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末端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结构s 形或者锯齿形侧缘、横向排布的贯穿通孔或者不贯穿的凹孔、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贯穿通槽或者不贯穿的凹槽、横向排布的狭长凹槽、自对接末端前缘向后延伸开设形成的楔形槽、自对接末端前缘横向两端突伸的突条。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成对收容于同一端子收容通道内。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延伸出端子收容通道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开设有若干第一端子收容通道的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上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于上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内的第一固持部、自固持部一侧延伸而成的第一对接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其他侧延伸而成的第一安装部。上述第一对接部包括一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对接末端。插头连接器包括开设有若干第二端子收容通道的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上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于上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内的第二固持部、自该第二固持部的一侧延伸设置并与上述第一对接部电性对接的第二对接部及自第二固持部其他侧延伸而成的第二安装部。上述第二对接部包括一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对接末端。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防护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第二导电端子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对接部对接末端。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分别成对收容于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内同一端子收容通道内。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对的第一导电端子收容于对应成对的第二导电端子之间,且第一导电端子的防护元件被第二导电端子压迫而相互抵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包覆于导电端子对接部的对接末端外部的防护元件, 电连接器可以有效避免对接过程中的尖端放电现象,从而杜绝产生各种安全问题。


图1是现有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立体视图,其中两组导电端子采用局部剖视以清楚示出结构;图2是图1所示导电端子在插拔过程中产生电弧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的主视立体组合图;图5是图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后视立体组合图;图6是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其具有不同实施方式的防护元件;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电连接器)的主视立体组合图;图9是图8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后视立体组合图;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后形成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插座连接器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与插头连接器的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过程,示出如何避免电弧产生。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5,其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的立体视图。如图3所示,插座连接器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及若干组设于第一绝缘本体2内的第一导电端子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本体2包括位于后部的矩形第一基座21,及自该第一基座2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部22。该第一对接部22具有矩形中空的收容空间 20。第一端子收容通道23贯穿第一基座21与上述收容空间20相连通。每一第一收容通道23顶壁及底壁上分别向上、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对第一定位狭槽230。该第一定位槽230 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收容通道23连通。第一对接部22左、右两侧设置有与收容空间 20连通的半圆形定位槽24。每一第一端子收容通道23内收容有一对第一导电端子3,该对第一导电端子3呈分离设置且该对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相向设置。第一导电端子3包括突露于收容空间20 内的第一对接部31、干涉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通道23的第一固持部32及突伸出第一基座 21下表面的若干第一安装部33。沿高度方向上来看,第一对接部31和第一固持部32为薄片状结构。第一导电端子3通过第一固持部32沿定位狭槽230滑行而组入第一绝缘本体 2中,第一固持部32上、下边缘设置有倒刺320用来与定位狭槽230内壁干涉配合以将第一导电端子3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2内。第一对接部31自第一固持部32前缘向前弯折延伸,因此同一组的两根第一导电端子3的第一对接部31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的横向两侧弯折形成对接末端310用来电性连接。由于第一导电端子3是由冲压模具冲裁成型,因此每一第一导电端子3的对接末端310为锐利切面3101 (请参阅图6),如现有技术中所述,该锐利切面3101会在对接过程中产生尖端放电现象带来安全隐患。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3的对接末端310包覆有防护元件7,其可通过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技术将对接末端310包覆起来也可通过机械组装的方式包覆在对接末端310上。为了增强防护元件7与对接末端310之间的保持力,请参考图6,第一导电端子3的对接末端310被设计成各种形状,例如该对接末端310可以具有S形或者锯齿形的侧缘3102、可以设置横向排布的一对贯穿通孔或者不贯穿的凹孔3103、可以设置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贯穿椭圆形通槽或者不贯穿的凹槽3104、可以是横向排布的一对横向延伸的狭长凹槽3105、可以是自前端锐利切面3101向后延伸开设形成的楔形槽3106,或者是对接末端310最前缘向横向两端突伸形成突条3107使得对接末端310呈T型。当然,增强对接末端310与防护元件7之间的保持力,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本发明仅列举部分实施方式。参阅图12,成对设置的第一导电端子3的对接面311要略突出于防护元件7的外表面,以便与插头连接器4形成电性导通。组装后,同一组的第一导电端子3的防护元件7彼此靠近。请参阅图7至图9,其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插头连接器4的立体视图。如图7所示,插头连接器4包括第二绝缘本体5及组装在第二绝缘本体5中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6。第二绝缘本体5具有第二基座51及自第二基座51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部52及形成于第二对接部52两侧的圆柱形定位部M,其可先行与第一绝缘本体2的定位槽M对接以导引插头连接器4与插座连接器1的电性连接。第二绝缘本体5形成有第二端子收容通道53,其贯穿第二基座51并与形成于第二对接部52内的收容槽520连通。第二端子收容通道53的顶壁及底壁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有定位狭槽530,其沿前后方向延伸至第二对接部52的前端面以导引第二导电端子6组装入第二绝缘本体5。在第二对接部52的前表面上,收容槽520具有矩形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端子6呈扁平片状结构,其具有扁平第二对接部61、自第二对接部61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固持部62及自第二固持部62延伸形成的第二安装部 63。成对的第二导电端子6组入第二绝缘本体5的时候,扁平片状的第二对接部61在定位狭槽530的导引下进入第二端子收容通道53并最终到达收容槽520内。其中,第二对接部 61的自由末端定义为对接末端610。第二固持部62上、下侧缘设置有倒刺620与定位狭槽 530内壁干涉配合以增强与第二绝缘本体5的保持力。第二安装部63突露于第二基座51 的后表面用来与其他电子元件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0至图12,插头连接器4与插座连接器1互相对接后形成电连接器组件 100,同一组内的一对第一导电端子3的对接面311滑过第二导电端子6的第二对接部61 表面而形成电性连接,该对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末端310被第二导电端子6的一对第二对接部61所弹性挤压而使得防护元件7相互贴合在一起。由于冲压裁切成型,第二对接部61 的对接末端610冲裁也形成为锐利切面。然而由于第一导电端子3的对接末端310已经被防护元件7所保护,二者在对接过程中不会再产生尖端放电现象,从而保护电连接器的安全及避免各种功能失效的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仅以电源类型的插头、插座连接器作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任何类型的电连接器均适用本发明揭示的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发明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上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于上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侧延伸而成的对接部及自固持部其他侧延伸而成的安装部,上述对接部包括一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对接末端;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具有包覆每一导电端子的对接末端的防护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件为绝缘材料制成,其通过射出成型包覆于该导电端子的对接末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元件为组装至导电端子的对接部的对接末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射出成型与绝缘本体相配合,上述防护元件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末端具有如下任一结构S形或者锯齿形侧缘、横向排布的贯穿通孔或者不贯穿的凹孔、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贯穿通槽或者不贯穿的凹槽、横向排布的狭长凹槽、自锐利切面向后延伸的楔形槽、自对接末端前缘横向两端突伸的突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成对收容于同一端子收容通道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延伸出端子收容通道外。
8.—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上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 每一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上述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内的第一固持部、自固持部一侧延伸而成的第一对接部及自第一固持部其他侧延伸而成的第一安装部,上述第一对接部包括一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对接末端;插头连接器包括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上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上述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内的第二固持部、自该第二固持部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第二对接部及自第二固持部其他侧延伸而成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对接部与上述第一对接部电性对接,上述第二对接部包括一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对接末端;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组件还具有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至少其中之一的对接部的对接末端的防护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分别成对收容于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内同一端子收容通道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第一导电端子收容于对应成对的第二导电端子之间,且第一导电端子的防护元件被第二导电端子压迫而相互抵Mho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其包括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通道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上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可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对接部、干涉收容于上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每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具有位于最前端的对接末端,电连接器具有将该对接末端包覆且不导电的防护元件。本发明电连接器通过上述包覆在导电端子的对接部的对接末端外部的防护元件,有效避免了对接过程中的尖端放电现象,从而杜绝各种安全问题。
文档编号H01R24/00GK102195168SQ20101014870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戴宏骐, 洪永炽, 游万益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