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2589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和依次层叠设置在基板上的反射电极、光散射层、第一透射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透射电极,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纳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纳米微球为粒径为50?1500nm的陶瓷或高分子材料颗粒,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者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光散射层的厚度为10?100ym,反射电极的材质为金属薄膜,金属薄膜包括金属金,银,铝,铜,镍,铂,镁单质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反射电极表面设置光散射层,使得器件的反射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对比度。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以下简称0LED,具有亮度高、材 料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全固化主动发光等特性,同时拥有高清晰、广视角,以及响应速 度快等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显示技术和光源,符合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和信息显示的发 展趋势,以及绿色照明技术的要求,是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
[0003] 在现有的顶发射的0LED发光器件中,一般通过底部的反射电极反射光线,然后从 顶部的透射电极出射光线。由于底部的反射电极一般采用金属电极,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导 致外部的环境光线在底部电极也会强烈的反射,这样使0LED器件具有较低的对比度和显 示清晰度,并且顶发射器件采用半透明电极,出光亮度一般比较低。而现有的偏光膜虽然能 够抵消这些环境光线,但是偏光膜容易受潮湿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并且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 法。通过在反射电极表面制备光散射层,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对比度。
[0005] -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和依次层叠设置在基板 上的反射电极、光散射层、第一透射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透射电极,所述光散射层的材 质包括纳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所述纳米微球为粒径为50?1500nm的陶瓷或高分子材料 颗粒,所述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者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所述光散射层的厚度 为10?100 μ m,所述反射电极的材质为金属薄膜,所述金属薄膜包括金属金,银,铝,铜, 镍,钼,镁单质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所述第一透射电极的材质为导电氧化物薄膜或金 属金、银、铝、钼薄膜,所述第二透射电极的材质为金、银、铝、镁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薄 膜,所述发光功能层至少包括依次层叠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0006]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射电极表面进一步包括第二光散射层,所述第二光散射层的 材质包括纳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所述纳米微球为粒径为50?1500nm的陶瓷或高分子材 料颗粒,所述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者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所述第二光散射层 的厚度为10?1〇〇 μ m。
[0007] 优选地,所述热固化的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环氧树脂,所述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 为光固化丙烯酸树脂。
[0008] 优选地,所述陶瓷材料颗粒为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所述高分子材料颗粒为聚苯 乙烯微球。
[0009] 优选地,所述纳米微球与聚合物材料的质量比为10?50:100。
[0010] 优选地,所述反射电极的金属薄膜的厚度为70?500nm。
[0011] 第一透射电极的材质为导电氧化物薄膜或金属金、银、铝、钼薄膜。
[0012] 优选地,导电氧化物薄膜为铟锡氧化物ατο)、铝锌氧化物(ΑΖ0)、铟锌氧化物 (ΙΖ0)或镓锌氧化物(GZ0),厚度为100?500nm。
[0013] 优选地,金属金、银、铝、钼薄膜的厚度为18?30nm。
[0014] 第二透射电极的材质为金(Au)、银(Ag)、铝(A1)、镁(Mg)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 金薄膜,厚度优选为18?30nm。
[0015] 所述基板可为透光材料,如透明玻璃或透明聚合物薄膜,也可为不透光材料,如金 属片或硅片。
[0016] 所述发光功能层至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为 了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可进一步设置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
[0017] 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现有材料均适用 于本发明。
[0018] 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4,4',4''_三(2-萘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 (2-TNATA),N, Ν' -二苯基-N, Ν' -二(1-萘基)-1,Γ -联苯-4, 4' -二胺(NPB),4, 4',4' ' -三 (Ν-3-甲基苯基-Ν-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Ν, Ν' -二苯基-Ν, Ν' -二(3-甲基苯 基)-1,1' -联苯-4, 4' -二胺(TPD)或4, 4',4' ' -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厚度为 20 ?60nm。
[0019] 优选地,发光层的材料为主体材料掺杂客体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主体材料 为4,4'-二(9-咔唑)联苯(08?),8-羟基喹啉铝(八193),1,3,5-三(1-苯基-1!1-苯并 咪唑-2-基)苯(TPBi)或N,N'_ 二苯基-N,N'_ 二(1-萘基)-1,Γ-联苯-4,4'-二胺 (NPB);所述客体材料为4-(二腈甲基)-2- 丁基-6- (1,1,7, 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 基)-4H-吡喃(DCJTB)、双(4, 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双(4, 6-二 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二(2-甲基-二苯基[f,h]喹喔啉)(乙酰 丙酮)合铱(Ir (MDQ)2 (acac))、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 (piq) 3)和三(2-苯基吡啶) 合铱(Ir(ppy)3)中的一种或几种,客体材料与主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20:100。
[0020]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的材料为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为4, 4' -二(2, 2-二苯乙 烯基)-1,1'-联苯(0?¥8丨),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0?八¥81)、 5,6, 11,12-四苯基萘并萘(Rubrene)或二甲基喹吖啶酮(DMQA)。
[0021]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10?30nm。
[0022] 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2_ (4_联苯基)_5_ (4_叔丁基)苯基_1,3, 4_ 惡二 唑(PBD)、4, 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1,2, 4-三唑衍生物(如TAZ)、N-芳基苯并咪 唑(了?81)或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出0?),厚度为30?10011111。
[0023] 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酞菁铜(CuPc),酞菁锌(ZnPc),酞菁氧钒(VOPc),酞 菁氧钛(TiOPc)或酞菁钼(PtPc),厚度为10?30nm。
[0024] 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为碳酸铯(Cs2C03)、氟化铯(CsF)、叠氮铯(CsN 3)或氟 化锂(LiF);厚度为0· 5?10nm。
[0025]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将洁净的基板置于真空度为IX ΚΓ3?IX l(T5Pa的真空镀膜室中,采用真空热阻 蒸发的方式在所述基板上制备反射电极,蒸发速度为〇. 2?2nm/s,所述反射电极的材质为 金属薄膜,所述金属薄膜包括金属金,银,铝,铜,镍,钼,镁单质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
[0027] 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所述反射电极表面制备光散射层,所述光散射层的材质包 括纳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所述纳米微球为陶瓷或高分子材料颗粒,粒径为50?1500nm, 所述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者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所述光散射层的厚度为 10 ?100 μ m ;
[0028] 在所述光散射层表面依次制备第一透射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透射电极,得到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透射电极的材质为导电氧化物薄膜或金属金、银、铝、钼薄膜, 所述第二透射电极的材质为金、银、铝、镁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薄膜,所述发光功能层 至少包括依次层叠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透射电极采用真空蒸发 或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所述发光功能层和第二透射电极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制备。
[0029] 优选地,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所述第二透射电极表面制 备第二光散射层,所述第二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纳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所述纳米微球为 陶瓷或高分子材料颗粒,粒径为50?1500nm,所述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者光固 化的聚合物材料,所述第二光散射层的厚度为10?100 μ m。
[0030] 优选地,所述热固化的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环氧树脂,所述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 为光固化丙烯酸树脂。
[0031] 优选地,所述陶瓷材料颗粒为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所述高分子材料颗粒为聚苯 乙烯微球。
[0032] 优选地,所述纳米微球与聚合物材料的质量比为10?50:100。
[0033] 优选地,所述丝网印刷的丝网目数为200?1000目。
[0034] 优选地,所述反射电极的金属薄膜的厚度为70?500nm。
[0035] 第一透射电极的材质为导电氧化物薄膜或金属金、银、铝、钼薄膜。
[0036] 优选地,导电氧化物薄膜为铟锡氧化物(ΙΤ0)、铝锌氧化物(ΑΖ0)、铟锌氧化物 (ΙΖ0)或镓锌氧化物(GZ0),厚度为100?500nm。
[0037] 所述导电氧化物薄膜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优选地,溅射速度为0. 2?2nm/ So
[0038] 优选地,金属金、银、铝、钼薄膜的厚度为18?30nm。
[0039] 所述金属薄膜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制备。优选地,蒸发速度为0. 2?2nm/s。
[0040] 第二透射电极的材质为金(Au)、银(Ag)、铝(A1)、镁(Mg)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 金薄膜,厚度优选为18?30nm。
[0041] 所述第二透射电极的蒸发速度为〇· 1?lnm/s。
[0042] 所述基板可为透光材料,如透明玻璃或透明聚合物薄膜,也可为不透光材料,如金 属片或硅片。
[0043] 所述发光功能层至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为 了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可进一步设置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
[0044] 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现有材料均适用 于本发明。
[0045] 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4,4',4''_三(2-萘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 (2-TNATA),N, Ν' -二苯基-N, Ν' -二(1-萘基)-1,Γ -联苯-4, 4' -二胺(NPB),4, 4',4' ' -三 (Ν-3-甲基苯基-Ν-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Ν, Ν' -二苯基-Ν, Ν' -二(3-甲基苯 基)-1,Γ -联苯-4, 4' -二胺(TPD)或4, 4',4' ' -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厚度为 20 ?60nm。
[0046] 优选地,发光层的材料为主体材料掺杂客体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主体材料 为4,4'-二(9-咔唑)联苯(08?),8-羟基喹啉铝(八193),1,3,5-三(1-苯基-1!1-苯并 咪唑-2-基)苯(TPBi)或N,N'_ 二苯基-N,N'_ 二(1-萘基)-1,Γ-联苯-4,4'-二胺 (NPB);所述客体材料为4-(二腈甲基)-2- 丁基-6- (1,1,7, 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 基)-4H-吡喃(DCJTB)、双(4, 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双(4, 6-二 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二(2-甲基-二苯基[f,h]喹喔啉)(乙酰 丙酮)合铱(Ir(MDQ) 2(acac))、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和三(2-苯基吡啶) 合铱(Ir(ppy) 3)中的一种或几种,客体材料与主体材料的质量比为1?20:100。
[0047]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的材料为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为4, 4' -二(2, 2-二苯乙 烯基)-1,1'-联苯(0?¥8丨),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0?八¥81)、 5,6, 11,12-四苯基萘并萘(Rubrene)或二甲基喹吖啶酮(DMQA)。
[0048]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10?30nm。
[0049] 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2_ (4_联苯基)_5_ (4_叔丁基)苯基_1,3, 4_ 惡二 唑(PBD)、4, 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1,2, 4-三唑衍生物(如TAZ)、N-芳基苯并咪 唑(了?81)或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出0?),厚度为30?10011111。
[0050] 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酞菁铜(CuPc),酞菁锌(ZnPc),酞菁氧钒(VOPc),酞 菁氧钛(TiOPc)或酞菁钼(PtPc),厚度为10?30nm。
[0051] 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为碳酸铯(Cs2C03)、氟化铯(CsF)、叠氮铯(CsN 3)或氟 化锂(LiF);厚度为0· 5?10nm。
[005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3] (1)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反射电极表面设置了光散射层,所述光 散射层为加入了陶瓷或高分子材料的纳米微球的聚合物薄膜,由于纳米微球具有光散射作 用,光散射层可使外部的环境光线在底部反射电极上形成散射,而不会直接反射回顶部的 透射电极,从而降低环境光线在0LED器件内部的反射,提高器件对比度;
[0054] (3)位于顶部第二透射电极表面的第二光散射层,也能使外部的环境光线直接在 顶部的透射电极表面直接进行散射,避免进入0LED器件内部发生反射,从而进一步提高器 件的出光效率和对比度,此外,第二光散射层还能起到提高发光亮度的作用;
[0055] (3)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简单,易大面积制备,适于工业化大规模 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9] 实施例1
[006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1] (1)将玻璃基板置于IX l(T4Pa的真空镀膜室中,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基板表面 制备一层厚度为500nm的金属Ag薄膜作为反射电极;
[0062] (2)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反射电极的表面上形成厚度为100 μ m的光散射层,光散 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50:100的二氧化钛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二氧化钛纳 米微球的粒径为5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数为2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
[0063] (3)米用磁控溉射的方式在光散射层表面溉射制备一层厚度为200nm的ΙΤ0薄膜 作为第一透射电极,溅射速度为〇. 2nm/s ;再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ΙΤ0薄膜表面制备发光 功能层,依次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0064] 其中,空穴注入层层采用ZnPc,厚度为20nm;空穴传输层采用TPD,厚度为20nm; 发光层采用Ir (ppy)3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Ir (ppy)3与CBP的质量比为10:100, 厚度为15nm ;电子传输层采用Bphen,厚度为30nm ;电子注入层采用LiF,厚度为lnm ;
[0065] (4)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备第二透射电极,材质为金属Ag,蒸 发速度为〇. 5nm/s,厚度为18nm,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6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 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依次包括玻璃基板10、反射电极11、光散射层12、第一透射电极 13、发光功能层14和第二透射电极15。光散射层12中包含二氧化钛纳米微球120。
[0067] 实施例2
[006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20:100的二氧化 钛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二氧化钛纳米微球的粒径为l〇〇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 数为10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80 μ m。
[0069] 实施例3
[007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20:100的二氧化 钛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二氧化钛纳米微球的粒径为25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 数为4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20 μ m。
[0071] 实施例4
[007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10:100的二氧化 钛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二氧化钛纳米微球的粒径为50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 数为5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ΙΟμπι。
[0073] 实施例5
[007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10:100的二氧化 钛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二氧化钛纳米微球的粒径为l〇〇〇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 目数为6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50 μ m。
[0075] 实施例6
[0076] -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7] (1)将玻璃基板置于IX l(T4Pa的真空镀膜室中,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基板表面 制备一层厚度为70nm的金属Pt薄膜作为反射电极;
[0078] (2)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反射电极的表面上形成厚度为10 μ m的光散射层,光散 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50:100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纳 米微球的粒径为20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数为4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
[0079] (3)米用磁控溉射的方式在光散射层表面溉射制备一层厚度为100nm的ΑΖ0薄膜 作为第一透射电极,溅射速度为2nm/s ;再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ΑΖ0薄膜表面制备发光功 能层,依次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0080] 其中,空穴注入层层采用ZnPc,厚度为20nm;空穴传输层采用TPD,厚度为20nm; 发光层采用Ir (ppy)3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Ir (ppy)3与CBP的质量比为10:100, 厚度为15nm ;电子传输层采用Bphen,厚度为30nm ;电子注入层采用LiF,厚度为lnm ;
[0081] (4)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备第二透射电极,材质为金属Ag-Mg 合金,蒸发速度为〇· lnm/s,厚度为30nm ;
[0082] (5)最后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第二透射电极的表面上形成厚度为10 μ m的第二光 散射层,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二光散射层的材质与制备工艺与反射电极表面的光散 射层相同。
[0083] 图2是本实施例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依次包括玻璃基板20、反射电极21、光散射层22、第一透射电极23、发 光功能层24、第二透射电极25和第二光散射层26。
[0084] 实施例7
[008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20:100的聚苯乙 烯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粒径为40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 数为10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60 μ m。
[0086] 实施例8
[008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20:100的聚苯乙 烯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粒径为80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 数为6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15μπι。
[0088] 实施例9
[008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10:100的聚苯乙 烯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粒径为lOOO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 目数为8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20 μ m。
[0090] 实施例10
[009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10:100的聚苯乙 烯纳米微球和光固化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粒径为150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 目数为10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ΙΟΟμπι。
[0092] 实施例11
[0093]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4] (1)将玻璃基板置于IX l(T4Pa的真空镀膜室中,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基板表面 制备一层厚度为500nm的金属Ni薄膜作为反射电极;
[0095] (2)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反射电极的表面上形成厚度为100 μ m的光散射层,光散 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20:100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和热固化环氧树脂,二氧化硅纳米 微球的粒径为5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数为6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
[0096] (3)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光散射层表面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金属Au薄膜作 为第一透射电极,蒸发速度为lnm/s ;再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金属Au薄膜表面制备发光 功能层,依次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0097] 其中,空穴注入层层采用ZnPc,厚度为20nm;空穴传输层采用TPD,厚度为20nm; 发光层采用Ir (ppy)3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Ir (ppy)3与CBP的质量比为10:100, 厚度为15nm ;电子传输层采用Bphen,厚度为30nm ;电子注入层采用LiF,厚度为lnm ;
[0098] (4)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备第二透射电极,材质为金属Mg-Al 合金,蒸发速度为lnm/s,厚度为20nm,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99] 实施例12
[010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50:100的二氧 化硅纳米微球和热固化环氧树脂,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粒径为10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 数为4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ΙΟμπι。
[0101] 实施例13
[010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15:100的二氧 化硅纳米微球和热固化环氧树脂,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粒径为25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 数为2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20 μ m。
[0103] 实施例14
[010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质量比为10:100的二氧 化硅纳米微球和热固化环氧树脂,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粒径为400nm,丝网印刷过程采用目 数为200目的丝网印刷成膜,光散射层的厚度为50 μ m。
[0105] 对比例1
[0106]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7] (1)将玻璃基板置于IX l(T4Pa的真空镀膜室中,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基板表面 制备一层厚度为500nm的金属Ag薄膜作为反射电极;
[0108] (2)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反射电极表面溅射制备一层厚度为200nm的ΙΤ0薄膜 作为第一透射电极,再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ΙΤ0薄膜表面制备发光功能层,依次包括空 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0109] 其中,空穴注入层采用ZnPc,厚度为20nm;空穴传输层采用TPD,厚度为20nm;发 光层采用11^? 7)3掺杂在08?中形成的混合材料,11^?7)3与08?的质量比为10 :100,厚 度为15nm ;电子传输层采用Bphen,厚度为30nm ;电子注入层采用LiF,厚度为lnm ;
[0110] (3)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备第二透射电极,材质为金属Ag,厚 度为18nm,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111] 对比例2
[0112]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3] (1)将玻璃基板置于IX l(T4Pa的真空镀膜室中,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基板表面 制备一层厚度为70nm的金属Pt薄膜作为反射电极;
[0114] (2)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反射电极表面溅射制备一层厚度为100nm的ΑΖ0薄膜 作为第一透射电极,再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AZO薄膜表面制备发光功能层,依次包括空 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0115] 其中,空穴注入层采用ZnPc,厚度为20nm;空穴传输层采用TPD,厚度为20nm;发 光层采用11^? 7)3掺杂在08?中形成的混合材料,11^?7)3与08?的质量比为10 :100,厚 度为15nm ;电子传输层采用Bphen,厚度为30nm ;电子注入层采用LiF,厚度为lnm ;
[0116] (3)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备第二透射电极,材质为金属Ag-Mg 合金,厚度为30nm,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117] 对比例3
[0118]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9] (1)将玻璃基板置于IX l(T4Pa的真空镀膜室中,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基板表面 制备一层厚度为500nm的金属Ni薄膜作为反射电极;
[0120] (2)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反射电极表面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金属Au薄膜作 为第一透射电极,再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金属Au薄膜表面制备发光功能层,依次包括空 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0121] 其中,空穴注入层层采用ZnPc,厚度为20nm;空穴传输层采用TPD,厚度为20nm; 发光层采用Ir (ppy)3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Ir (ppy)3与CBP的质量比为10:100, 厚度为15nm ;电子传输层采用Bphen,厚度为30nm ;电子注入层采用LiF,厚度为lnm ;
[0122] (3)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备第二透射电极,材质为金属Mg-Al 合金,厚度为20nm,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123] 效果实施例
[0124] 本发明测试与制备设备为高真空镀膜系统(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美 国海洋光学Ocean Optics的USB4000光纤光谱仪测试电致发光光谱,美国吉时利公司的 Keithley2400测试电学性能,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的CS-100A色度计测试亮度和色度, 美国Filmetrics (美商菲乐)公司的F10-RT型反射率测试仪测试反射率。
[0125] 将本发明实施例1?5和对比例1所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6V驱动电压下 进行发光亮度的测试,以及测试器件在波长380?780nm之间的反射率,测试结果如表1所 示:
[0126] 表 1
[0127]

【权利要求】
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依次层叠设置在基板上的反射 电极、光散射层、第一透射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透射电极,所述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纳 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所述纳米微球为粒径为50?1500nm的陶瓷或高分子材料颗粒,所 述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者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所述光散射层的厚度为10? 100 μ m,所述反射电极的材质为金属薄膜,所述金属薄膜包括金属金,银,铝,铜,镍,钼,镁 单质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所述第一透射电极的材质为导电氧化物薄膜或金属金、银、 铝、钼薄膜,所述第二透射电极的材质为金、银、铝、镁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薄膜,所述 发光功能层至少包括依次层叠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射电极表面进一 步包括第二光散射层,所述第二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纳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所述纳米微 球为粒径为50?1500nm的陶瓷或高分子材料颗粒,所述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 者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所述第二光散射层的厚度为10?100 μ m。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化的聚合物材料 为热固化环氧树脂,所述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为光固化丙烯酸树脂。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材料颗粒为二氧 化硅或二氧化钛,所述高分子材料颗粒为聚苯乙烯微球。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球与聚合物材 料的质量比为10?50:100。
6. -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洁净的基板置于真空度为IX ΚΓ3?IX l(T5Pa的真空镀膜室中,采用真空热阻蒸发 的方式在所述基板上制备反射电极,蒸发速度为0. 2?2nm/s,所述反射电极的材质为金属 薄膜,所述金属薄膜包括金属金,银,铝,铜,镍,钼,镁单质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 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所述反射电极表面制备光散射层,所述光散射层的材质包括 纳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所述纳米微球为陶瓷或高分子材料颗粒,粒径为50?1500nm,所 述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者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所述光散射层的厚度为10? 100 μ m ; 在所述光散射层表面依次制备第一透射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透射电极,得到有机 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透射电极的材质为导电氧化物薄膜或金属金、银、铝、钼薄膜,所述 第二透射电极的材质为金、银、铝、镁或其任意组合形成的合金薄膜,所述发光功能层至少 包括依次层叠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透射电极采用真空蒸发或磁 控溅射的方式制备,所述发光功能层和第二透射电极采用真空蒸发的方式制备。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采用 丝网印刷的方式在所述第二透射电极表面制备第二光散射层,所述第二光散射层的材质包 括纳米微球和聚合物材料,所述纳米微球为陶瓷或高分子材料颗粒,粒径为50?1500nm, 所述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的聚合物或者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所述第二光散射层的厚度为 10 ?100 μ m。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化的 聚合物材料为热固化环氧树脂,所述光固化的聚合物材料为光固化丙烯酸树脂;所述陶瓷 材料颗粒为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所述高分子材料颗粒为聚苯乙烯微球。
9.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球 与聚合物材料的质量比为10?50:100。
10.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印 刷的丝网目数为200?1000目。
【文档编号】H01L51/50GK104218180SQ201310210324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0日
【发明者】周明杰, 冯小明, 黄辉, 王平 申请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