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422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受电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电侧连接器,不增加零件数量就能够抑制水、尘埃从主体排水口的侵入。受电侧连接器包括:具有外筒壁部和深端壁部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与深端壁部一体形成并分别将车身侧电源用端子、车身侧接地用端子、车身侧信号用端子和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并保持的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和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在深端壁部的铅垂方向下部贯通形成的主体排水口;以及排水管部,其沿着配置于铅垂方向下部的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的下表面,从深端壁部的深端壁部背面向后方延伸地与深端壁部一体成形,且排水路的始端与主体排水口相通,并且排水路的终端成为端部开口而向外部开放。
【专利说明】受电侧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受电侧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的充电中使用供电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如图7的(a)、7的(b)所示,该供电连接器包括:供电侧连接器501,其与供电装置(未图示)连接;以及受电侧连接器503,其安装在电动汽车的车身(未图示)上,与供电侧连接器501嵌合连接。
[0004]如图7的(b)所示,受电侧连接器503包括:壳体主体505 ;开关帽507 ;多个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509和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510。
[0005]壳体主体505被形成为有底筒状构造,包括:外筒壁部513,其在内周嵌合有电侧连接器501的筒状的壳体前侧筒部511 ;以及深端壁部515,其将外筒壁部513的一端侧封闭深端壁部515。使外筒壁部513的另一端侧的开口朝向上方或者斜上方来将壳体主体505安装在所述车身。
[0006]开关帽507是能够打开、关闭地覆盖外筒壁部513的开口的近似圆形的盖体。
[0007]在外筒壁部513的内侧的深端壁部515上突出设置有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509和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510。这些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509和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510分别容纳并保持车身侧电源用端子(未图示)和车身侧信号用端子517。
[0008]顺便提及,以往的供电连接器是以在具有屋顶等的设施内实施供电侧连接器相对于受电侧连接器的装拆操作为前提而设计的。因此,若雨水侵入到受电侧连接器的外筒壁部的内侧后,则侵入的雨水会积存在内侧,当受电侧连接器与供电侧连接器连接时,例如有可能导致电流的泄漏的产生等不良状况。
[0009]因此,所述受电侧连接器503在外筒壁部513具有主体排水口 519。主体排水口519在外筒壁部513的内侧的深端壁部515,贯通形成于安装在车身的状态下的为最下端的位置。而且,在主体排水口 519上连接有配水管521。
[0010]如图7的(C)所示,配水管521具有:插入到主体排水口 519的卡合部523 ;以及形成与主体排水口 519相连的排水路径的管主体525。卡合部523具有近似三角形的两侧壁527,通过使其与主体排水口 519的内周缘卡合,从而固定在主体排水口 519。
[0011]管主体525由于形成有折弯部529,即使在车身下方溅起的水飞入配水管521的端部开口 531,也难以到达主体排水口 519。由此,受电侧连接器503设置主体排水口 519来防止侵入到壳体主体505的内侧的雨水在内侧积存,并且抑制在车身下方溅起的水从主体排水口 519侵入到壳体主体505的内侧。
[0012]现有技术文献
[0013]专利文献
[001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9144号公报
[0015]实用新型内容
[0016]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7]然而,上述以往的受电侧连接器503为了不使在车身下方溅起的水从主体排水口 519向壳体主体505的内侧侵入,在主体排水口 519上连接具有折弯部529的配水管521。该配水管521由于具有折弯部529,因此难以与壳体主体505 —体成形。假设如果使用能够一体成形的特殊的组合金属模具,那么生产率、金属模具的耐久性就会下降。其结果是,以往的受电侧连接器503具有的问题是:零件数量增加,并且无法得到高的生产率,制造成本也难以降低。
[0018]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电侧连接器,不增加零件数量就能够抑制水、尘埃从主体排水口的侵入。
[001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20]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所述目的,由下述构成达到。
[0021](I) 一种受电侧连接器,包括:
[0022]壳体主体,其具有外筒壁部和深端壁部,并形成为有底筒状,所述外筒壁部在内周嵌合供电侧连接器的壳体前侧筒部,所述深端壁部形成在所述外筒壁部的嵌合方向深端侧;
[0023]多个端子容纳筒部,其与所述外筒壁部的内侧的所述深端壁部一体形成,分别容纳并保持与所述壳体前侧筒部内的装置侧端子连接的车身侧端子;
[0024]主体排水口,其贯通形成在所述深端壁部(17)的铅垂方向下部;以及
[0025]排水管部,其沿着配置在铅垂方向下部的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的下表面,从所述深端壁部的背面向后方延伸,与所述深端壁部成形为一体,且排水路的始端与所述主体排水口相通,并且所述排水路的终端成为端部开口而向外部开放。
[0026]根据上述(I)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形成排水路的排水管部沿着配置于铅垂方向下部的端子容纳筒部的下表面,从深端壁部的背面向后方延伸形成。即,相对于与主体排水口相通的排水路的始端,排水管部的端部开口在向后方延伸的排水路的终端向外部开放,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端部开口的向主体排水口的水的侵入(倒流)。所以,能够防止溅起的水等从端部开口经过主体排水口侵入到外筒壁部内,而污损受电侧连接器的内部。
[0027]另外,由于排水管部沿着从深端壁部的背面向后方延伸的端子容纳筒部平行地延伸形成,因此能够进行脱模,能够与深端壁部进行一体成形。所以,壳体主体通过将排水管部与深端壁部一体成形,零件数量不会增加。由此,不会如将排水管作为独立零件的情况那样增加组装工时。另外,不会如使用了特殊的组合金属模具的情况那样生产率下降、金属模具寿命的下降。
[0028](2)上述(I)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所述端部开口分别穿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部的两侧壁上。
[0029]根据上述(2)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端部开口分别在排水管部的两侧壁上开口。由此,端部开口的开口面与大致沿着从车身下方向上方溅起的水的飞散方向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相接近。其结果是,从车身下方溅起的水难以进入端部开口。
[0030](3)上述⑵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在所述排水管部的内部形成有分隔壁部,所述分隔壁部将分别穿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部的两侧壁上的所述端部开口之间隔开。
[0031]根据上述(3)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若水从分别在排水管部的两侧壁上开口的端部开口进入,则该水会碰到分隔壁部。碰到分隔壁部的水沿着分隔壁部下降,从端部开口向外部排水。由此,能够抑制经由端部开口向在排水路中逆流的方向直接飞入的水的侵入。
[0032](4)上述⑴?(3)的任意I个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
[0033]在至少I个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的端子容纳室中插装有在外周装载有O形环的所述车身侧端子,在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的、比所述O形环在插装有所述车身侧端子的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密封位置靠近嵌合方向近前侧,穿通设置有与在所述外筒壁部的内侧的嵌合空间相通的端子容纳室排水口。
[0034]根据上述(4)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若水从端子容纳筒部的对方端子接受口侵入,则水会流向端子容纳室内。在端子容纳室的深端侧,车身侧端子与端子容纳室之间被O形环水密地密封。所以,流向端子容纳室的深端侧的水不能侵入到比O形环更深端侧。被O形环阻止了向深端侧侵入的水从在端子容纳室筒部开口的端子容纳室排水口下落,向外筒壁部的嵌合空间排水。流下到嵌合空间的水与上述同样,从主体排水口通过排水管部从端部开口向外部排水。
[0035](5)上述⑴?(4)的任意I个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在所述壳体主体的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的端子插入侧后端部,装载有对插入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所述车身侧端子进行保持的后托架,在所述后托架上形成有与所述端部开口隔开间隙对置的阻挡板。
[0036]根据上述(5)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在排水管部开口的端部开口上,隔开间隙地对置配置有阻挡板。所以,要从外部以与端部开口的开口面交叉的方向进入的水会碰到阻挡板,而不能从端部开口侵入。由此,来自外部的水之中的、仅通过阻挡板与排水管部的间隙的方向的水会到达端部开口的附近。由于到达该端部开口的附近的水是沿着端部开口的开口面的方向,因此,向端部开口的侵入概率低。其结果是,能够使来自外部的向端部开口的水的侵入概率极低。
[0037]实用新型的效果
[0038]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不增加零件数量,就能够抑制来自主体排水口的水、尘埃的侵入。
[0039]以上,简要说明了本实用新型。进而,通过参照附图并通读下面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记作“实施方式”),使本实用新型的细节进一步明确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1]图2是图1所示的受电侧连接器的主视图。
[0042]图3是图2所示的受电侧连接器的A-A剖视图。
[0043]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0044]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
[0045]图6是图2所示的受电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6]图7的(a)是以往的供电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的(b)是以往的受电侧连接器的剖视图,图7的(C)是以往的排水管的立体图。
[0047]附图标记说明
[0048]11…受电侧连接器
[0049]15…外筒壁部
[0050]17…深端壁部
[0051]19…主体排水口
[0052]21…排水管部
[0053]23…壳体主体
[0054]32、33…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端子容纳筒部)
[0055]34…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端子容纳筒部)
[0056]35…车身侧电源用端子(车身侧端子)
[0057]36…车身侧接地用端子(车身侧端子)
[0058]37、39、41、43…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端子容纳筒部)
[0059]45、49…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端子容纳筒部)
[0060]51…深端壁部背面(背面)
[0061]53…车身侧信号用端子(车身侧端子)
[0062]54…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车身侧端子)
[0063]69…排水路
[0064]71…端部开口
[0065]73…侧壁
[0066]75…分隔壁部
[0067]79…端子容纳室
[0068]81…O形环
[0069]87…端子容纳室底壁
[0070]89…端子容纳室排水口
[0071]91…嵌合空间
[0072]93...后托架
[0073]95…端子插入侧后端部
[0074]97...阻挡板
[0075]99…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76]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
[0077]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11安装在电动汽车的车身上(未图示),与电池电气连接。在该受电侧连接器11上嵌合连接与供电装置连接的未图示的供电侧连接器。这些受电侧连接器11与供电侧连接器构成供电连接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11包括壳体主体23、多个端子容纳筒部、主体排水口 19、以及排水管部21,其中所述多个端子容纳筒部是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和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端子容纳筒部,分别例举了电源用、接地用、信号用、辅助电源用的端子容纳筒部,但用途不限于这些。例如,也可以替换各端子容纳筒部的用途、或者也可以使用于此处未例举的用途。
[0078]本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23由外筒壁部15和深端壁部17形成为有底筒状,其在,该外筒壁部15在内周嵌合供电侧连接器的筒状的壳体前侧筒部,该深端壁部17将外筒壁部15的嵌合方向深端侧(图3中为右侧)封闭深端。深端壁部17形成于外筒壁部15的嵌合方向深端侧。另外,在外筒壁部15的外周一体形成有成为向车身安装的安装部的凸缘部25。此外,凸缘部25也可以不与外筒壁部15 —体形成,而设置为单体。
[0079]例如,使外筒壁部15的嵌合方向近前侧的开口 13朝向上方或者斜上方来将壳体主体23安装在车身上。
[0080]在外筒壁部15安装有开关帽27。开关帽27是能开关地覆盖外筒壁部15的开口13的近似圆形的盖体。该开关帽27如图2所示,外周的一侧通过铰链机构29能够转动地与外筒壁部15连结。另外,在开关帽27的外周的与铰链机构29对置的位置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止部28。在开关帽27将开口 13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在外筒壁部15的外周一体形成的帽卡止片31与卡止部28卡合,开关帽27被固定为将开口 13关闭的状态。
[0081]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筒壁部15的内侧的深端壁部17,作为多个端子容纳筒部一体成形有:2个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 ; I个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 ;4个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 ;以及2个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
[008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一对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设置在隔着深端壁部17的中心轴线O的左右2个部位,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设置在下方。如图1所示,2个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和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后端从深端壁部17的背面即深端壁部背面51突出。另外,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容纳并保持车身侧电源用端子(车身侧端子)35。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容纳并保持车身侧接地用端子(车身侧端子)36。该车身侧电源用端子35和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是端子金属配件,分别与被供电侧连接器的供电侧端子容纳筒部容纳并保持的装置侧电源用端子(未图示)和装置侧接地用端子(未图示)连接。在车身侧电源用端子35和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的基端分别连接有电源用电线66和接地用电线68 (参照图1),该电源用电线66和接地用电线68 (参照图1)与通向车载的电池的供电部相连接。
[0083]本实施方式的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如图2所示,设置在深端壁部17的中心轴线O的上侧的4个部位。
[0084]如图1所示,4条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的后端从深端壁部17的背面即深端壁部背面51突出。如图3所示,这些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分别容纳并保持车身侧信号用端子(车身侧端子)53。
[0085]这些车身侧信号用端子53是端子金属配件,与被未图示的供电侧连接器容纳并保持的装置侧信号用端子相连接。如图1所示,在车身侧信号用端子53的基端连接有信号用电线67,该信号用电线67与通向车载的电池的供电部相连接。
[0086]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设置在深端壁部17的中心轴线O的下侧的2个部位。
[0087]如图1所示,2条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的后端从深端壁部17的背面即深端壁部背面51突出。如图3所示,这些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分别容纳并保持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车身侧端子)54。
[0088]这些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54是端子金属配件,与被未图示的供电侧连接器容纳并保持的装置侧辅助电源用端子相连接。如图1所示,在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54的基端连接有辅助电源用电线70,该辅助电源用电线70与通向车载的电池的供电部相连接。
[0089]如图1和图3所示,在深端壁部17的铅垂方向下部贯通形成有主体排水口 19。深端壁部17在主视图中为近似圆形。由于如上所述使外筒壁部15的开口 13朝向上方或者斜上方来将壳体主体23安装在车身上,因此主体排水口 19在深端壁部17的下弦侧。SP,在受电侧连接器11安装在车身上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主体排水口 19在外筒壁部15的内侧的深端壁部17中贯通形成在成为最下端的位置。
[0090]并且,在主体排水口 19上连接有排水管部21。排水管部21与深端壁部17成形为一体,沿着配置在铅垂方向下部的作为端子容纳筒部的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参照图3)的下表面,从深端壁部17的深端壁部背面51向后方延伸。本实施方式的排水管部21被形成为截面方筒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截面半圆筒状。排水管部21的排水路69 (参照图3)的始端与主体排水口 19相通,并且排水路69的终端在与主体排水口 19水平或者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成为端部开口 71 (参照图1)而向外部开放。
[0091]本实施方式的端部开口 71分别穿通设置在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并且,在排水路69的内部形成有将穿通设置在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上的一对端部开口 71之间隔开的分隔壁部75。如图4所示,分隔壁部75从排水管部21的底壁77起立并与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连接。
[0092]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11中,在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端子容纳室79中插装有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该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在外周装载有O形环81。在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的端子连接部36a与电线连接部36b之间(轴线方向的近似中央部分)形成有凸缘部83。O形环81装载于凹设在该凸缘部83的外周的凹状周槽85。
[0093]在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底壁87的、比O形环81在插装有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的端子容纳室79中的密封位置靠近嵌合方向近前侧,穿通设置有与在外筒壁部15的内侧的嵌合空间91相通的端子容纳室排水口 89。
[009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11的车身侧电源用端子35、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车身侧信号用端子53和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54分别预先组装在后托架93上。即,后托架93在将车身侧电源用端子35、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车身侧信号用端子53、以及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54 —并保持的状态下,能够安装在壳体主体23的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以及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的端子插入侧后端部95 (参照图3)。端子插入侧后端部95为从深端壁部背面51向后方突出的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以及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的突出顶端部。通过将后托架93安装在壳体主体23的端子插入侧后端部95,能够同时将组装在后托架93上的这些车身侧电源用端子35、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和车身侧信号用端子53插装固定在壳体主体23的端子容纳室79。
[0095]而且,在该后托架93上垂直设置有一对阻挡板97。如图4所示,一对阻挡板97在后托架93装载在壳体主体23的状态下,与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的各端部开口 71隔开间隙99地对置。
[0096]另外,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的外周,在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突出设置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有12条)沿着轴线方向的延伸的凸状的棱101。受电侧连接器11在与供电侧连接器嵌合时,仅该棱101与供电侧连接器的供电侧端子容纳筒部滑动接触。由此,例如附着在棱101的表面的泥、尘埃等由于与供电侧连接器的滑动接触,被排除到棱101彼此之间的凹部103。其结果是,受电侧连接器11即使在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的滑动面上附着有泥、尘埃等,插入力也不会显著提高,能够长期维持用户的良好的操作性。
[0097]接下来,说明具有所述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11的作用。
[0098]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11中,形成排水路69的排水管部21沿着配置在铅垂方向下部的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下表面,从深端壁部17的深端壁部背面51向后方延伸地形成。即,相对于与主体排水口 19相通的排水路69的始端,排水管部21的端部开口 71在向后方延伸的排水路69的终端向外部开放,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端部开口 71的水的侵入(倒流)。所以,能够防止溅起的水等从端部开口 71经过主体排水口 19侵入到外筒壁部15内而污损受电侧连接器11的内部。
[0099]另外,由于排水管部21沿着从深端壁部17的深端壁部背面51向后方延伸的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平行地延伸形成,因此能够进行脱模,能够与深端壁部17进行一体成形。所以,壳体主体23通过将排水管部21与深端壁部17—体成形,零件数量不会增加。由此,不会如将排水管作为独立零件的情况那样增加组装工时。另外,不会如使用了特殊的组合金属模具的情况那样生产率下降、金属模具寿命下降。其结果是,与将排水管作为独立零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0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受电侧连接器11中,端部开口 71分别在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上开口。由此,端部开口 71的开口面与大致沿着从车身下方向上方溅起的水的飞散方向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相接近。其结果是,从车身下方溅起的水难以进入端部开口71。
[010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受电侧连接器11中,若水从分别在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使开口的端部开口 71进入,则该水会碰到分隔壁部75。碰到分隔壁部75的水沿着分隔壁部75落下,从端部开口 71向外部排水。由此,能够抑制经由端部开口 71向在排水路69中逆流的方向直接飞入的水的侵入。
[010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受电侧连接器11中,若水从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对方端子接受口 105(参照图3)侵入,水会流向端子容纳室79内。在端子容纳室79的深端侧,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与端子容纳室79之间被O形环81水密地密封。所以,流向端子容纳室79的深端侧的水不能侵入到比O形环81更深端侧。被O形环81阻止了向深端侧侵入的水从在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底壁87上开口的端子容纳室排水口 89落下,向外筒壁部15的嵌合空间91排水。流下到嵌合空间91的水与上述同样,从主体排水口 19通过排水管部21从端部开口 71向外部排水。
[010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受电侧连接器11中,在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上开口的端部开口 71上,隔开间隙99地对置配置有阻挡板97。要从外部以与端部开口 71的开口面交叉的方向进入的水会碰到阻挡板97,而不能从端部开口 71侵入。由此,来自外部的水之中的、仅通过阻挡板97与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的间隙99的方向的水会到达端部开口 71的附近。由于到达该端部开口 71的附近的水是沿着端部开口 71的开口面的方向,因此,向端部开口 71的侵入概率低。其结果是,受电侧连接器11能够使来自外部的向端部开口 71的水的侵入概率极低。
[0104]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11,不增加零件数量,就能够抑制来自主体排水口 19的水、尘埃的侵入。
[0105]此处,分别简要地总结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受电侧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并列记于以下。
[0106][I] 一种受电侧连接器(11),包括:
[0107]壳体主体(23),其具有外筒壁部(15)和深端壁部(17),并形成为有底筒状,所述外筒壁部(15)在内周嵌合供电侧连接器的壳体前侧筒部,所述深端壁部(17)形成在所述外筒壁部(15)的嵌合方向深端侧;
[0108]多个端子容纳筒部(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和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其与所述外筒壁部(15)的内侧的所述深端壁部(17) —体形成,分别容纳并保持与所述壳体前侧筒部内的装置侧端子连接的车身侧端子(车身侧电源用端子35、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车身侧信号用端子53、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54);
[0109]主体排水口(19),其贯通形成在所述深端壁部(17)的铅垂方向下部;以及
[0110]排水管部(21),其沿着配置在铅垂方向下部的所述端子容纳筒部(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下表面,从所述深端壁部(17)的背面(深端壁部背面51)向后方延伸,与所述深端壁部(17)成形为一体,且排水路¢9)的始端与所述主体排水口(19)相通,并且所述排水路(69)的终端成为端部开口(71)而向外部开放。
[0111][2]上述[I]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11),
[0112]所述端部开口(71)分别穿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上。
[0113][3]上述[2]的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11),
[0114]在所述排水管部(21)的内部形成有分隔壁部(75),所述分隔壁部(75)将分别穿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部(21)的两侧壁(73)上的所述端部开口(71)之间隔开。
[0115][4]上述[I]?[3]的任意I个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11),
[0116]在至少I个所述端子容纳筒部(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端子容纳室(79)中插装有在外周装载有O形环(81)的所述车身侧端子(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
[0117]在所述端子容纳筒部(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的、比所述O形环(81)在插装有所述车身侧端子(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的所述端子容纳室(79)中的密封位置靠近嵌合方向近前侧,穿通设置有与在所述外筒壁部(15)的内侧的嵌合空间(91)相通的端子容纳室排水口(89)。
[0118][5]上述[I]?[4]的任意I个构成的受电侧连接器(11),
[0119]在所述壳体主体(23)的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32、33、接地用端子容纳筒部34、信号用端子容纳筒部37、39、41、43、和辅助电源用端子容纳筒部45、49)的端子插入侧后端部(95),装载有对插入于所述端子容纳室(79)的所述车身侧端子(车身侧电源用端子35、车身侧接地用端子36、车身侧信号用端子53和车身侧辅助电源用端子54)进行保持的后托架(93),
[0120]在所述后托架(93)上形成有与所述端部开口(71)隔开间隙(99)对置的阻挡板
(97)。
[0121]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行进适当变形、改良等。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部位等只要能够达成本实用新型即可,是任意的,对其没有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受电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主体,其具有外筒壁部和深端壁部,并形成为有底筒状,所述外筒壁部在内周嵌合供电侧连接器的壳体前侧筒部,所述深端壁部形成在所述外筒壁部的嵌合方向深端侧; 多个端子容纳筒部,其与所述外筒壁部的内侧的所述深端壁部一体形成,分别容纳并保持与所述壳体前侧筒部内的装置侧端子连接的车身侧端子; 主体排水口,其贯通形成在所述深端壁部的铅垂方向下部;以及 排水管部,其沿着配置在铅垂方向下部的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的下表面,从所述深端壁部的背面向后方延伸,与所述深端壁部成形为一体,且排水路的始端与所述主体排水口相通,并且所述排水路的终端成为端部开口而向外部开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开口分别穿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部的两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电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水管部的内部形成有分隔壁部,所述分隔壁部将分别穿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部的两侧壁上的所述端部开口之间隔开。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受电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I个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的端子容纳室中插装有在外周装载有O形环的所述车身侧端子, 在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的、比所述O形环在插装有所述车身侧端子的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密封位置靠近嵌合方向近前侧,穿通设置有与在所述外筒壁部的内侧的嵌合空间相通的端子容纳室排水口。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受电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主体的所述端子容纳筒部的端子插入侧后端部,装载有对插入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所述车身侧端子进行保持的后托架, 在所述后托架上形成有与所述端部开口隔开间隙对置的阻挡板。
【文档编号】H01R13/52GK204011935SQ201420407463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2日
【发明者】杉江直人, 青山牧卫, 中村真教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