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8110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器件中必不可少的组装元件,其自身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器件的功能运行与使用寿命。

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手动组装的方式来生产连接器,人工组装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且组装的连接器精度不稳定、品质不稳定、生产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节约人力与物力极大提升产品的品质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用于组装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具有两个通孔的本体及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通孔的两个端子,所述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输送装置及夹具,将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输送装置;

步骤二、提供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输送所述本体并将所述本体装入至所述夹具;

步骤三、提供组装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将装入所述夹具的所述本体输送至与所述组装装置对应的位置,所述组装装置输出所述端子并将所述端子插入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端子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组装装置将每个所述端子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部进行折弯加工,得到所述连接器;

步骤四、提供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本体的两个所述通孔内是否均插设有所述端子;

步骤五、提供分类装置,所述分类装置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连接器分类输出,将合格产品输送至合格品存储区,不合格产品输送至不合格品存储区。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组装装置将所述端子折弯的角度为90度,且两个所述端子的折弯部相背设置。

优选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工位、转运机器人、存储有所述本体的振盘及直振,所述出料工位设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振盘与所述出料工位间隔设置,所述直振的两端连通所述出料工位与所述振盘,所述转运机器人与所述出料工位相邻设置用于将所述本体移位并装入至所述夹具,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

所述振盘通过所述直振将所述本体输送至所述出料工位;

所述转运机器人夹取所述本体并将所述本体装入至所述夹具。

优选的,所述组装装置包括依次将两个所述端子插入对应的所述通孔后折弯所述端子的端部且结构相同的第一组装装置和第二组装装置,所述第一组装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送装置的第一组装工位、存储所述端子并输出所述端子的第一存料盘、将输出的所述端子输送至所述第一组装位的第一送料槽、用于驱动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一组装工位移动的第一伺服电机及夹取所述端子并将其插入所述通孔后折弯所述端子的端部的第一夹取气缸,所述第一存料盘设于所述第一组装工位的一侧,所述第一送料槽悬设于所述第一存料盘与所述第一组装工位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装装置还包括感应所述端子是否到达所述第一夹取气缸的夹取位置的第一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工位及设于所述检测工位的检测光纤,所述检测正对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通孔。

优选的,所述分类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夹具携带的不合格产品移位至不合格品储存区的第一移位气缸、连接于所述输送装置且与合格品储存区相连通的出口流道及用于将所述夹具携带的合格产品移位至所述出口流道的第二移位气缸。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为闭环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输送装置及夹具,将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输送装置;提供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输送所述本体并将所述本体装入至所述夹具;提供组装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将装入所述夹具的所述本体输送至与所述组装装置对应的位置,所述组装装置输出所述端子并将所述端子插入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端子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组装装置将每个所述端子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部进行折弯加工,得到所述连接器。所述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采用自动化装置与操作步骤的有机组合替代相关技术中手工组装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组装精度,极大的节约了人力与物力成本。

二、所述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本体的两个所述通孔内是否均插设有所述端子;提供分类装置,所述分类装置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连接器分类输出,将合格产品输送至合格品存储区,不合格产品输送至不合格品存储区。所述检测装置及所述分类装置与检测步骤及分类步骤的合理结合,既优化生产的步骤,又有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资源的合理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组装而成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采用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组装而成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连接器1包括本体11和端子13。

所述本体11具有两个通孔111。

所述端子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端子13的一端分别插设于两个通孔111中,两个所述端子13的另一端的端部相背折弯。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采用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自动组装连接器的系统2包括工作平台20、夹具21、输送装置22、出料装置23、组装装置24、检测装置25及分类装置26,所述输送装置22铺设于所述工作平台20,所述夹具21设于所述输送装置22,所述出料装置23、所述组装装置24、所述检测装置25及所述分类装置26沿所述输送装置22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20。

所述输送装置22用于输送所述夹具21,所述输送装置22包括运送区221、第一组装区222、第二组装区223、第一转移气缸224及第二转移气缸225,所述运送区221与所述第一组装区222均呈直线型,所述第二组装区223呈折线型,所述运送区221、所述第一组装区222及所述第二组装区223依次围设成一闭合的矩形,所述第一转移气缸224设于所述运送区221与所述第一组装区222的连接端,所述第一转移气缸224用于将未携带所述连接器1的所述夹具21从运送区221输送至所述第一组装区222,所述第二转移气缸225设于所述运送区221与所述第二组装区223的连接端,所述第二转移气缸225用于将未携带所述连接器1的所述夹具21从所述第二组装区223输送至运送区221。

所述出料装置23包括出料工位231、存储所述本体11的振盘232、直振233及转运机器人234,所述第一组装区222、所述出料工位231及所述振盘232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直振233的两端连通所述出料工位231与所述振盘232,所述转运机器人234与所述出料工位231相邻设置,且悬设于所述第一组装区222的上方,所述振盘232通过所述直振233将所述本体11输送至所述出料工位231,所述转运机器人234夹取所述本体11并将其装入位于所述第一组装区222的所述夹具21。

所述组装装置24包括第一组装装置241及第二组装装置242,二者相邻设于所述第二组装区223的一侧。

具体的,所述第一组装装置241包括第一组装工位2411、卷绕储存所述端子13的第一存料盘2412、第一送料槽2413、第一伺服电机2414、第一夹取气缸2415及第一感应器2416,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设于所述第二组装区223,且与所述第一组装区222相邻,所述第一存料盘2412设于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的一侧,所述第一送料槽2413悬设于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与所述第一存料盘2412之间,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414与所述第一夹取气缸2415相邻设于所述第一送料槽2413下方,所述第一感应器2416设于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组装区222相邻,所述第一存料盘2412将所述端子11输出至所述第一送料槽2413,所述第一送料槽2413将输出的所述端子13输送至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所述第一感应器2416感应所述端子13是否达到所述第一夹取气缸2415的夹取位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414驱动所述端子13达到所述第一夹取气缸2415的夹取位置,所述第一夹取气缸2415夹取所述端子13并将其插入位于所述夹具21的所述本体11的一个所述通孔111中,所述第一夹取气缸2415还将插入一个所述通孔111的所述端子13的端部折弯。

所述第二组装装置242包括第二组装工位2421、存储所述端子13的第二存料盘2422、第二送料槽2423、第二伺服电机2424、第二夹取气缸2425及第二感应器2426,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设于所述第二组装区223,且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沿所述第二组装区223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存料盘2422设于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存料盘2412同侧设置,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424与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425相邻设于所述第二组装区223,所述第二感应器2426设于第二组装工位2421与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之间,所述第二感应器2426用于感应所述端子13是否达到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425的夹取位置,所述第二存料盘2422将所述端子13输出至所述第二送料槽2423,所述第二送料槽2423将所述端子13输送至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424用于驱动所述端子13达到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425的夹取位置,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425夹取所述端子13并将所述端子13插入所述本体11的另一个所述通孔111,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425还将所述端子13的端部沿另一个所述端子13的端部的折弯方向的反方向折弯。

所述检测装置25包括检测工位251及检测光纤252,所述检测工位251设于所述第二组装区223且与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相邻设置,所述检测光纤252设于所述检测工位251,且正对进入所述检测工位251的所述连接器1的所述通孔111,所述检测光纤252用于检测所述连接器1的所述通孔111是否插入所述端子13。

所述分类装置26包括不合格存储区261、合格品存储区(图未示)、出口流道263、用于将位于所述夹具21的不合格的所述连接器1移入所述不合格存储区261的第一移位气缸(图未示)、及用于将位于所述夹具21的合格的所述连接器1移入所述出口流道263的第二移位气缸265,所述不合格存储区261设于所述检测工位251下方,所述出口流道263设于第二组装区223与所述运送区221的连接端,且与合格品存储区连通,所述第一移位气缸与所述检测工位25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移位气缸265与所述出口流道263相邻设置。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所述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输送装置及夹具,将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输送装置;

具体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运送区、第一组装区及第二组装区,所述运送区将所述夹具输送至第一组装区;

步骤二、提供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输送所述本体并将所述本体装入至所述夹具;

具体的,所述振盘232通过所述直振233将所述本体11输送至所述出料工位231;

所述转运机器人234夹取所述本体11,将所述本体11装入位于所述第一组装区222的所述夹具21。

步骤三、提供组装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将装入所述夹具的所述本体输送至与所述组装装置对应的位置,所述组装装置输出所述端子并将所述端子插入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端子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组装装置将每个所述端子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部进行折弯加工,得到所述连接器;

具体的,所述第一组装区222将夹取所述本体11的所述夹具21输送至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

所述第一存料盘2412卷放所述端子13,并将所述端子13输出至所述第一送料槽2413;

所述第一送料槽2413将所述端子13输送至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414驱动所述端子13到达所述第一夹取气缸2415的夹取位置,所述第一感应器2416感应所述端子13到达所述第一夹取气缸2415的夹取的位置;

所述第一夹取气缸2415夹取所述端子13插入位于所述夹具21的所述本体11的一个通孔111,并折弯所述端子13的端部;

所述第一组装工位2411驱动所述夹具21进入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

所述第二存料盘2422卷放所述端子13,并将所述端子13输出至所述第二送料槽2423;

所述第二送料槽2423将所述端子13输送至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

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424驱动所述端子13到达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425的夹取位置,所述第二感应器2426感应所述端子13到达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425的夹取位置;

所述第二夹取气缸2425夹取所述端子13插入位于所述夹具21的所述本体11的另一个所述通孔111,并折弯所述端子13的端部,其折弯方向与另一个所述端子13的折弯方向相反;

步骤四、提供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本体的两个所述通孔内是否均插设有所述端子;

所述第二组装工位2421驱动所述夹具21进入所述检测工位251,并使所述检测光纤252正对所述端子13;

所述检测光纤252检测所述通孔111是否插入所述端子13。

步骤五、提供分类装置,所述分类装置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连接器分类输出,将合格产品输送至合格品存储区,不合格产品输送至不合格品存储区。

所述第一移位气缸与所述第二移位气缸265接收所述检测光纤252的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移位气缸将位于所述夹具21的所述通孔111未插入所述端子13的连接器1移入所述不合格存储区261;

所述检测工位251将所述夹具21输送至所述第二组装区223与所述运送区221的连接端;

所述第二移位气缸265将位于所述夹具21的所述通孔111插入所述端子13的连接器1由所述出口流道263移至合格品存储区。

所述第二组装区223将未携带所述连接器1的所述夹具21输送至所述运送区221。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输送装置22及夹具21,将所述夹具21固定于所述输送装置22;提供出料装置23,所述出料装置23输送所述本体11并将所述本体11装入至所述夹具21;提供组装装置24,所述输送装置22将装入所述夹具21的所述本体11输送至与所述组装装置24对应的位置,所述组装装置24输出所述端子13并将所述端子13插入所述通孔111内,且所述端子13与所述通孔111一一对应,所述组装装置24将每个所述端子13远离所述本体11的端部进行折弯加工,得到所述连接器1。所述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采用自动化装置与操作步骤的有机组合替代相关技术中手工组装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组装精度,极大的节约了人力与物力成本。

二、所述自动组装连接器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检测装置25,所述检测装置25检测所述本体11的两个所述通孔111内是否均插设有所述端子13;提供分类装置26,所述分类装置26根据所述检测装置25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连接器1分类输出,将合格产品输送至合格品存储区,不合格产品输送至不合格品存储区261。所述检测装置25及所述分类装置26与检测步骤及分类步骤的合理结合,既优化生产的步骤,又有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资源的合理回收再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