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换床装置及换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8145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换床装置及换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为一种医用换床装置。

技术背景:

住院病人在需要拍CT或者其他类的起床操作时,尤其是身体活动不方便的病人,需要一个或多个成年人进行帮扶或抬抱,这种方式存在多种问题,病人身体不适合有大动作的情况下,比如术后的病人,肢体轻微动作也会对患者造成痛苦,同时,身体过重的患者,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甚至会因为用力不合适产生危险;行动不便的病患者,需要下床清洗等各种操作会频繁需求,需要陪护人员实时陪护在身边,对陪护人员的体格有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肢体活动不便病人换床、身体检查、个人卫生等护理操作,提供了一种医用换床装置,使病人只需一人就能被很好的照顾,满足需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用换床装置,它包括可活动撑起床板产生空隙的床体驱动机构和搬运装置,所述的搬运装置包括设置有车轮的车架、起降装置、托举装置,起降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两根竖向套管导滑、推动装置、托举支撑,托举支撑包括套置在套管导滑外部且与套管导滑滑动连接的套管、固定设置在套管上端的顶梁、与套管固定连接的支撑梁,推动装置分别与车架和顶梁连接,推动装置推动顶梁带动托举支撑上下运动,支撑梁一侧设置有多根平行的托举杆,托举杆水平设置,可插入床褥下方的床板空隙托举床褥。

所述的支撑梁包括坐梁、靠背梁、腿梁,坐梁的两端分别与靠背梁、腿梁铰接,铰接处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靠背梁、腿梁沿铰接点转动,所述的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与靠背梁、腿梁端部的铰接部位连接。

所述的坐梁、靠背梁、腿梁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固定孔,托举杆一端插入固定孔内与坐梁、靠背梁、腿梁连接,托举杆可根据需求与支撑梁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的推动装置为电动推杆,包括设置有电机的支管和电机驱动的推杆,直管与车架下端铰接,推杆与顶梁铰接。

所述的车架底部为工字形,四个车轮设置在底部车架端头,竖向支架固定设置在底部车架一端。

车架还设置有控制开关和把手,控制开关分别与电动推杆和减速电机连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使用。

所述的床体驱动机构包括活动的翻转板、滑轨、拉杆,翻转板间隔平行布置在床架上,作为床板,翻转板的两端与床架铰接,滑轨设置在床板下部与床板平行,与翻转板垂直,拉杆设置在滑轨内并与滑轨滑动连接,每个翻转板底部固定设置有转杆,转杆设置在拉杆正上方,转杆与拉杆活动连接,拉杆运动带动转杆进而使翻转板沿铰接点进行翻转。

所述的拉杆上端面设置有限位孔,转杆下端插入限位孔内,拉杆移动,则转杆被限位孔边沿推动,促使翻转板动作。

所述的拉杆通过现有的住院床端部的转动手柄进行进出动作,手柄转动通过丝杠传动机构拉推拉杆动作。

床架内沿固定设置有托台,翻转板两端可放置在托台上,托台与翻转板和床架的铰接点支撑保证自然状态下床板的稳定性,托台焊接在床架内侧,对翻转板起支撑限位作用。

一种利用上述的医用换床装置的换床方法,首先通过床体驱动机构将床褥下方的翻转板翻动,使床褥与床板之间产生间隔空隙,推动搬运装置,调整搬运装置托举支撑保持水平,使搬运装置的托举杆插入空隙,控制起降装置托起床褥及上方的患者,进行转移操作,操作另一床体的驱动机构使床架的翻转板翻转竖起,降落起降装置使床褥放置在翻转板上方,操作搬运装置抽出托举杆完成换床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床体驱动机构,带动床板上的翻转板竖起,使床褥与床板之间产生间隔空隙,通过搬运装置的托举杆插入空隙,控制起降装置托起床褥及上方的患者,搬运装置运动采用无缝套管导轨,其结构简单,运动灵活,驱动力采用电动推杆,稳定安全;单臂坐梁与靠背梁和脚臂梁轴采用减速电机,靠背梁、腿臂梁灵活转动,托举杆可拆卸,满足患者各种姿势进行洗头、洗脚等操作;床体驱动结构合理,简单,动作方便,而且不影响原双摇护理病床功能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搬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床体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拉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医用换床装置,它包括可活动撑起床板产生空隙的床体驱动机构和搬运装置,所述的搬运装置包括设置有车轮的车架1、起降装置、托举装置,起降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两根竖向套管导滑、推动装置2、托举装置,托举装置包括套置在套管导滑外部且与套管导滑滑动连接的套管3、固定设置在套管3上端的顶梁4、与套管3固定连接的支撑梁,推动装置2分别与车架1和顶梁4连接,推动装置2推动顶梁4带动托举装置上下运动,支撑梁一侧设置有多根平行的托举杆5,托举杆5水平设置,可插入床褥下方的床板空隙托举床褥。

所述的支撑梁包括坐梁6、靠背梁7、腿梁8,坐梁6的两端分别与靠背梁7、腿梁8铰接,铰接处设置有驱动装置9,驱动装置驱动靠背梁7、腿梁8沿铰接点转动,所述的驱动装置9为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与靠背梁7、腿梁8端部的铰接部位连接。

所述的坐梁6、靠背梁7、腿梁8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固定孔,托举杆5一端插入固定孔内与坐梁6、靠背梁7、腿梁8连接,托举杆5可根据需求与支撑梁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的推动装置2为电动推杆,包括设置有电机的支管和电机驱动的推杆,直管与车架下端铰接,推杆与顶梁4铰接。

所述的车架底部为工字形,四个车轮设置在底部车架端头,竖向支架固定设置在底部车架一端。

车架1还设置有控制开关和把手,控制开关分别与电动推杆和减速电机连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使用,电动推杆和减速电机的电源采用24v锂电池提供电源。

所述的床体驱动机构包括活动的翻转板10、滑轨11、拉杆12,翻转板10间隔平行布置在床架上,作为床板,翻转板10的两端与床架铰接,滑轨11设置在床板下部与床板平行,与翻转板10垂直,拉杆12设置在滑轨11内并与滑轨11滑动连接,每个翻转板10底部固定设置有转杆13,转杆13设置在拉杆12正上方,转杆13与拉杆12活动连接,拉杆12运动带动转杆13进而使翻转板10沿铰接点进行翻转。

所述的拉杆12上端面设置有限位孔14,转杆13下端插入限位孔14内,拉杆12移动,则转杆13被限位孔14边沿推动,促使翻转板动作。

所述的拉杆12通过现有的住院床端部的转动手柄15进行进出动作,手柄15转动通过丝杠传动机构拉推拉杆12动作。

床架内沿固定设置有托台16,翻转板10两端可放置在托台16上,托台16与翻转板和床架的铰接点支撑保证自然状态下床板的稳定性,托台16焊接在床架内侧,对翻转板起支撑限位作用。

一种利用上述的医用换床装置的换床方法,首先通过床体驱动机构将床褥下方的翻转板翻动,使床褥与床板之间产生间隔空隙,推动搬运装置,调整搬运装置支撑梁保持水平,使搬运装置的托举杆插入空隙,控制起降装置托起床褥及上方的患者,进行转移操作,操作另一床体的驱动机构使床架的翻转板翻转竖起,降落起降装置使床褥放置在翻转板上方,操作搬运装置抽出托举杆完成换床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