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及转接托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416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及转接托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及转接托架系统。



背景技术:

清水墙混凝土筒体一般都是从地下延伸至地上,且附着于各楼层结构,施工过程中需分层进行浇筑,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用钢管挑撑来支持钢框木模,但是钢管挑撑承载力低,在清水钢框的压载下容易变形,不能准确控制钢框木模的底标高;清水钢框与下部清水墙筒体间无隔离层,上层清水墙筒体浇筑时易漏浆污染到下部清水墙筒体,不能保证清水墙筒体的根部效果和清水墙的连续性;且多根钢管挑撑连接在筒体操作架上,不便于操作架上工人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及转接托架系统,解决了用钢管挑撑支撑钢框木模时不能准确控制钢框木模的底标高、易漏浆污染下部清水墙筒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二竖向龙骨、顶部平台和定位部,所述二竖向龙骨并列设于已浇筑的清水墙筒体外侧;所述顶部平台设于所述二竖向龙骨的顶部,所述顶部平台包括邻靠于所述清水墙筒体的内侧和背离所述清水墙筒体的外侧,所述二竖向龙骨与所述顶部平台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内侧;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顶部平台的外侧;支撑部,设于所述二竖向龙骨之间且其两端连接于所述二竖向龙骨,所述支撑部吊挂于对拉螺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善在于,所述顶部平台上方设有钢框木模,在所述钢框木模和所述顶部平台之间具有垫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善在于,在所述钢框木模的底部邻靠所述清水墙筒体处设有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善在于,所述二竖向龙骨、所述顶部平台与所述定位部均采用槽钢,所述支撑部采用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善在于,所述二竖向龙骨与所述顶部平台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顶部平台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支撑部焊接于所述二竖向龙骨之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系统,所述转接托架系统包括多个所述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所述托架系统设于所述清水墙筒体外。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由二竖向龙骨、顶部平台和定位部组成所述转接托架的外框架,在二竖向龙骨之间具有支撑部连接,通过支撑部吊挂于埋设在下层清水墙筒体内的对拉螺栓上,以此所述转接托架可稳固设立在清水墙筒体外侧,在钢框木模的压载下不易变形,可准确控制钢框木模的底标高。

(2)在所述钢框木模和所述顶部平台之间具有垫木以调节标高,从而所述转接托架为可调节结构,可用于不同标高要求的清水墙施工。

(3)在所述钢框木模的底部邻靠所述清水墙筒体处设有隔离层,防止上层清水墙筒体浇筑时漏浆污染到下部清水墙筒体。

(4)本使用新型不依赖于筒体操作架,便于操作架上的工人施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接托架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接托架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接托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接托架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接托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1-外框架,2-支撑部,3-清水墙筒体,4-钢框木模,5-垫木,6-隔离层,11-竖向龙骨,12-竖向龙骨,13-顶部平台,14-定位部,131-内侧,132-外侧,31-对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及转接托架系统,用以在已浇筑的清水墙筒体外侧支撑钢框木模,所述转接托架包括托外框架1和内部的支撑部2。其中:

参阅图1至图4,所述外框架1包括二竖向龙骨11和12、顶部平台13以及定位部14。二竖向龙骨11和12并列设立于已浇筑的清水墙筒体3外侧;顶部平台13设于二竖向龙骨11和12的顶部,且顶部平台13包括邻靠于清水墙筒体3的内侧131和背离清水墙筒体3的外侧132,二竖向龙骨与顶部平台13的连接处位于内侧131下方;定位部14设于顶部平台13的外侧132上方。

在并列设立的二竖向龙骨11和12之间具有支撑部2连接,参阅图5,所述支撑部2吊挂于埋设在下层清水墙筒体内的对拉螺栓31上,以此,所述转接托架被固定于清水墙筒体3外侧。

参阅图5,钢框木模4位于顶部平台13上,在钢框木模4和顶部平台13之间具有垫木5以调节其标高;为防止上层清水墙筒体浇筑时漏浆污染到清水墙筒体3,故在钢框木模4的底部邻靠清水墙筒体3处设有隔离层6。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层6为在钢框木模4底部粘贴的海绵条。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将多个上述转接托架组合使用,以此,构成了清水墙筒体层间转接托架系统,所述托架系统设于清水墙筒体外,依实际施工需要,可将所述托架系统设于清水墙筒体两侧或周侧,但并不限于此设置方式。

参阅图1,所述支撑部2按照一定的间距分布在二竖向龙骨之间,由于不同清水墙模板分缝不相同,下部清水墙筒体对拉螺栓位置与分层施工缝位置亦不固定,综合考虑垫木的标高调节范围在10cm以内,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2按间距10cm进行布置。

于本实施例中,二竖向龙骨11和12与定位部14均采用8#槽钢,顶部平台13采用14#槽钢,且二竖向龙骨11和12与顶部平台13通过焊接连接,定位部14与顶部平台13通过焊接连接;支撑部2采用钢板,并焊接于二竖向龙骨11和12之间。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