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距冷轧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9142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可调距冷轧减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减速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调距冷轧减速机。



背景技术:

减速机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目前用户使用的减速机,基本都是固定中心距的,一旦箱体加工好,中心距将不可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距冷轧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距冷轧减速机,具有轧机和安装在轧机顶部的减速电机,轧机具有输入轴、与输入轴垂直分布的中间轴、与输入轴垂直分布的上轧辊轴和位于上轧辊轴正下方的下轧辊轴,上轧辊轴上具有上辊环,下轧辊轴上具有下辊环;所述输入轴上安装有主动锥齿轮,中间轴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输入轴通过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啮合传动减速;中间轴上还安装有主动斜齿轮,上轧辊轴上安装有从动斜齿轮,中间轴通过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的啮合传动直接传递到上轧辊轴输出;上轧辊轴上还安装有主动惰轮,下轧辊轴上安装有从动惰轮,上轧辊轴通过主动惰轮和从动惰轮的啮合将传动直接传递到下轧辊轴输出;上轧辊轴上还具有上偏心套,下轧辊轴上还具有下偏心套, 所述高速冷轧减速机还具有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包括上丝杠、与上丝杠旋向相反螺距相同的下丝杠、安装在上丝杠上部且与减速电机中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两个分别安装在上丝杠和下丝杠上且用于支撑丝杠的轴承、两个用于分别压紧轴承的透盖、用于连接上丝杠和下丝杠的花键套和两个分别安装在上丝杠和下丝杠上的旋转螺母,每个旋转螺母的两端均具有两个用于将相应的旋转螺母卡在上偏心套拨叉和下偏心套拨叉之间的滑块,在上辊环和下辊环磨损时通过减速电机驱动丝杠机构并同步转动调节上偏心套和下偏心套来控制上轧辊轴和下轧辊轴的中心距;上偏心套和下偏心套的外圆中心距为A,即为箱体轴承孔中心距,上偏心套和下偏心套的内孔中心距为A1,上偏心套的内孔与外圆偏心量为A0,下偏心套的内孔与外圆偏心量也为A0。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丝杠旋转通过花键套联接同步下丝杠一起旋转,两个旋转螺母沿着丝杠相对或相反同步转动,两个旋转螺母由两个滑块卡在上偏心套拨叉和下偏心套拨叉之间的两个旋转螺母同步转动上偏心套和下偏心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距冷轧减速机,将减速电机与轧机做成一体机,节省一半的空间,最高轧制速度为600米每分钟,而且无污染,为环保型减速机;同时,通过增设偏心套调整系统,在上轧辊轴和下轧辊轴上分别增设偏心套,在上辊环和下辊环磨损时通过减速电机驱动丝杠机构并同步转动调节上偏心套和下偏心套来控制上轧辊轴和下轧辊轴的中心距,解决中心距不可变的问题,大大提高辊环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4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5是两个偏心套的状态图一;

图6是两个偏心套的状态图二。

附图中的标号为:1、输入轴,2、中间轴,3、上轧辊轴,31、上辊环,32、上偏心套,4、下轧辊轴,41、下辊环,42、下偏心套,5、主动锥齿轮,6、从动锥齿轮,7、主动斜齿轮,8、从动斜齿轮,9、丝杠机构,91、从动齿轮,92、透盖,93、轴承,94、上丝杠,95、旋转螺母,96、花键套,97、下丝杠,9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可调距冷轧减速机,具有轧机和安装在轧机顶部的减速电机,将减速电机与轧机做成一体机,节省一半的空间。轧机具有输入轴1、与输入轴1垂直分布的中间轴2、与输入轴1垂直分布的上轧辊轴3和位于上轧辊轴3正下方的下轧辊轴4,上轧辊轴3上具有上辊环31,下轧辊轴4上具有下辊环41;输入轴1上安装有主动锥齿轮5,中间轴2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6,输入轴1通过主动锥齿轮5和从动锥齿轮6的啮合传动减速;中间轴2上还安装有主动斜齿轮7,上轧辊轴 3上安装有从动斜齿轮8,中间轴2通过主动斜齿轮7和从动斜齿轮8的啮合传动直接传递到上轧辊轴3输出;上轧辊轴3上还安装有主动惰轮,下轧辊轴4上安装有从动惰轮,上轧辊轴3通过主动惰轮和从动惰轮的啮合将传动直接传递到下轧辊轴4输出;上轧辊轴3上还具有上偏心套32,下轧辊轴4上还具有下偏心套42,高速冷轧减速机还具有丝杠机构9;丝杠机构9包括上丝杠94、与上丝杠94旋向相反螺距相同的下丝杠97、安装在上丝杠94上部且与减速电机中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91、两个分别安装在上丝杠94和下丝杠97上且用于支撑丝杠的轴承93、两个用于分别压紧轴承93的透盖92、用于连接上丝杠94和下丝杠97的花键套96和两个分别安装在上丝杠94和下丝杠97上的旋转螺母95,每个旋转螺母95的两端均具有两个用于将相应的旋转螺母95卡在上偏心套32拨叉和下偏心套42拨叉之间的滑块98,在上辊环31和下辊环41磨损时通过减速电机驱动丝杠机构9并同步转动调节上偏心套32和下偏心套42来控制上轧辊轴3和下轧辊轴4的中心距。上丝杠94旋转通过花键套96联接同步下丝杠97一起旋转,两个旋转螺母95沿着丝杠相对或相反同步转动,两个旋转螺母95由两个滑块98卡在上偏心套32拨叉和下偏心套42拨叉之间的两个旋转螺母95同步转动上偏心套32和下偏心套42。

输入轴1通过主动锥齿轮5、从动锥齿轮6的啮合将传动传递至中间轴2,中间轴2通过主动斜齿轮7、从动斜齿轮8的啮合将传动传递至上轧辊轴3,再通过主动惰轮、从动惰轮的啮合将传动传递至下轧辊轴4。

见图5和图6,上偏心套32和下偏心套42调整前,上偏心套32和下偏心套42的外圆中心距为A,即为箱体轴承孔中心距,上偏心套32和下偏心套42的内孔中心距为A1,上偏心套32的内孔与外圆偏心量为A0,下偏心套42的内 孔与外圆偏心量也为A0;上偏心套32和下偏心套42调整后,上偏心套32和下偏心套42同步转动,上偏心套32和下偏心套42的的内孔中心距由A1变为A2,即上轧辊轴3和下轧辊轴4的中心距由A1变为A2。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