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沉默HDAC1基因的LV‑HDAC1shRNA慢病毒合成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9535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靶向沉默HDAC1基因的LV‑HDAC1shRNA慢病毒合成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靶向沉默hdac1基因的lv-hdac1shrna慢病毒合成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将该慢病毒作为高效调控胞内hdac1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药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干细胞替代疗法为包括创伤性脑损伤(tbi)在内的中枢神经损伤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具有一定的增殖分化能力,是伦理争议小、临床应用价值高的种子细胞。但鉴于干细胞在体内外增殖和分化效率有限,目前亟需更为安全、有效的诱导调控方式提高其成神经分化潜能。

学者struhlk提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表观遗传干预手段,可调控细胞内乙酰化酶(hat)和去乙酰化酶(hdac)的动态平衡来调控干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本申请的发明人团队前期研究表明,与未分化的干细胞相比,已分化的成熟神经元中hdac1的表达量降低。学者吕建祎认为:影响干细胞分化、增殖的阻遏复合物上,hdac1、2都有表达;且学者macdonaldjl指出:敲除hdac2可能会抑制神经祖细胞的增殖。这与本申请发明人团队的前期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靶向调控hdac1有助于干细胞神经命运决定的启动。

目前,调控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常用手段是使用hdac抑制剂。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1.广谱性的hdac抑制剂特异性不强,且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损害脑认知能力;2.特异性的hdac1抑制剂虽可改善胞内hdac1水平,但细胞传代、增殖后,干预效果呈现递减效应;3.hdac抑制剂价格昂贵,体内实验成本高。因此,有效稳定的靶向干预hdac1对于调控干细胞神经分化潜能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抑制剂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靶向沉默hdac1基因的lv-hdac1shrna慢病毒合成方法;本发明还提供合成的lv-hdac1shrna慢病毒作为高效调控胞内hdac1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药物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1、本发明所述的靶向沉默hdac1基因的lv-hdac1shrna慢病毒合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genbank上检索人hdac1的mrna序列,合成特异性的shrna片段;

第二步,用lipofectamin2000转染sirna到hek293细胞中,置于co2培养箱培养72h,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筛选具有最佳干扰hdac1效率最高的shrna

第三步,利用mu6-mcs-ubi-egfp工具载体质粒、phelper1.0载体质粒、phelper2.0载体质粒,合成慢病毒lv-hdac1shrna

2、本发明合成的lv-hdac1shrna慢病毒作为高效调控胞内hdac1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药物的应用。

2.1本发明采取上述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huc-msc筛选可靶向沉默hdac1基因、调控胞内乙酰化水平、增殖良好的hdac1shrna-msc细胞株,评估其周期、凋亡、迁移能力:

(1)将huc-mscs细胞按3~5×104ml-1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的12个孔内,体积为90μl,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

(2)利用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huc-ms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通过比较各组细胞感染效果,确认huc-mscs的感染条件和感染参数;

(3) 使用已确定复感染指数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huc-mscs,流式分选获取稳定整合慢病毒lv-hdac1shrna细胞,记作hdac1shrna-msc细胞;

(4)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内hdac1基因沉默情况、乙酰化水平;

(5)cck8法测定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的增殖曲线;

(6)pi染色检测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周期;

(7)sa-β-gal实验检测hdac1shrna-msc细胞衰老情况;

(8)caspase3检测评估hdac1shrna-msc细胞凋亡;

(9)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hdac1shrna-msc细胞细胞迁移。

2.2本发明用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基诱导msc和hdac1shrna-msc细胞,qrt-pcr、免疫荧光评估慢病毒lv-hdac1shrna对huc-mscs神经诱导分化的影响:

(1)利用复合诱导培养基对msc和hdac1shrna-msc细胞进行神经分化诱导;

(2)提取诱导分化后的msc、hdac1shrna-msc组细胞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lv-hdac1shrna对huc-mscs细胞神经分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3)免疫荧光检测诱导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迁移蛋白dcx、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dcx表达阳性者为神经前体细胞,nse表达阳性者为神经元样细胞。

2.3侧脑室移植hdac1shrna-msc细胞,利用qrt-pcr检测小鼠神经分化相关基因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利用新事物识别实验评估移植后小鼠神经记忆恢复情况:

(1)侧脑室移植hdac1shrna-msc细胞,qrt-pcr检测小鼠神经分化相关基因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

(2)利用新事物识别实验评估移植后小鼠神经记忆恢复情况。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合成的lv-hdac1shrna慢病毒携带gfp荧光标签,便于跟踪、选择和富集转染的细胞;且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可长时间维持基因沉默;采用第2代系统的慢病毒载体,所收集的慢病毒为“自杀”性病毒,即病毒感染目的细胞后不会再感染其他细胞,也不会利用宿主细胞产生新的病毒颗粒。

2、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huc-mscs,hdac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h3k9ac表达显著增加。慢病毒改变huc-mscs细胞乙酰化水平的同时,可明显促进其增殖和神经分化潜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后续细胞移植治疗;

3、侧脑室移植lv-hdac1shrna感染的huc-mscs,可以通过提高神经分化相关基因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继而改善tbi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促进其神经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shrna3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应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shrna3干扰hdac1基因表达效率的结果。

图2 是本发明制备的mu6-mcs-ubi-egfp-hdac1shrna3慢病毒载体质粒结构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分选收获的hdac1shrna-msc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照片(100x)。

图4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分选收获的hdac1shrna-msc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hdac1基因沉默情况、细胞乙酰化水平结果。

图5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应用cck8法测定的增殖曲线。

图6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应用pi染色法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

图7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应用sa-β-gal法测定的细胞衰老结果。

图8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应用caspase3检测的细胞凋亡结果。

图9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的细胞迁移结果。

图10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诱导培养基诱导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4d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分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影响的结果。

图11是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诱导培养基诱导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4d后,dcx、nse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x200)。

图12是侧脑室移植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治疗脑损伤模型小鼠28d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神经分化相关基因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的结果。

图13是侧脑室移植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的hdac1shrna-msc细胞治疗脑损伤模型小鼠28d后,应用新事物识别实验评估移植后小鼠神经记忆恢复情况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说明。其中采用的实验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验所用的器具、仪器、试剂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合成、筛选具有稳定靶向沉默能力的lv-hdac1shrna慢病毒

(1)genbank上检索人hdac1的mrna序列(nm_004964.2),送吉玛基因合成3条特异性的shrna片段,分别记作shrna1、shrna2、shrna3,序列信息详见表1;

(2)按sirna:lipofectamin2000(1:0.05)转染hek293细胞,置于co2培养箱培养72h,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引物见表2,结果见图1-a)、westernblot检测筛选出了具有最佳干扰hdac1效率最高的shrna片段(图1-b,c,c为b的灰度分析结果),即shrna3。注:*:与shrna1组相比,p<0.05;#,与shrna2组相比,p<0.05。

(3)把shrna3正义链和反义链溶于退火缓冲液中,90℃水浴15min,冷却至室温,合成双链dnaoligo片段。用hpaixhoi酶双酶切mu6-mcs-ubi-egfp工具载体质粒并回收;缓冲液中用t4dna连接酶将线性化mu6-mcs-ubi-egfp质粒和已退火dnaoligo片段16℃过夜连接,反应体系如下:

(4)取得到连接液转化ecoli感受态细胞,将pcr鉴定后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比对,比对正确的克隆即为构建成功的u6-mcs-ubi-egfp-hdac1shrna3慢病毒载体质粒(图2)。

(5)离心管中混匀dna溶液(mu6-mcs-ubi-egfp-hdac1shrna3载体质粒20μg、phelper1.0载体质粒15μg、phelper2.0载体质粒15μg),用转染试剂定容至1ml,室温孵育15min。

(6)混合液缓慢滴加至293t细胞培养液中,混匀,静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7)培养6h后弃去含有转染混和物的培养基,加入10ml的pbs液清洗一次,轻柔晃动培养皿以洗涤残余的转染混和物后倒弃。

(8)缓慢加入含10%血清的细胞培养基20ml,于37℃、5%co2培养箱内继续培养48-72h。

(9)根据细胞状态,收集转染后48h(转染即可计为0h)的293t细胞上清液。

(10)于4℃、4000g离心10min,除去细胞碎片。

(11)以0.45μm滤器过滤上清液于40ml超速离心管中。

(12)分别配平样品,将带有病毒上清液的超速离心管逐一放入至beckman超速离心机内,设置离心参数为25000rpm,离心时间为2h,离心温度控制在4℃。

(13)离心结束后,弃去上清,尽量去除残留在管壁上的液体,加入病毒保存液(可用pbs或细胞培养基替代),轻轻反复吹打重悬。

(14)经充分溶解后,高速离心10000rpm、5min后,取上清按要求分装,即为慢病毒lv-hdac1shrna

实施例2: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huc-msc,筛选hdac1shrna-msc细胞株

采用实施例1配制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huc-msc,筛选可靶向沉默hdac1基因、调控胞内乙酰化水平、增殖良好的hdac1shrna-msc稳定株,具体步骤如下:

(1)将huc-mscs细胞按3~5×104ml-1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的12个孔内,体积为90μl,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

(2)感染试剂的配制:

配制polybrene(m):使用completemedium稀释polybrene,至终浓度50μg/ml;

配制polybrene(e):使用eni.s稀释polybrene,至终浓度50μg/ml;

使用eni.s将病毒稀释为三种滴度:a组1×108tu/ml、b组1×107tu/ml、c组1×106tu/ml。

(3)以横坐标从左向右为:completemedium、polybrene(m)、eni.spolybrene(e), 纵坐标从上至下为:a组1×108tu/ml、b组1×107tu/ml、c组1×106tu/ml,按表3《感染条件筛选表》分别更换培养液和加入病毒液进行细胞感染;

(4)混匀后继续培养,8-10h后观察细胞状态,并更换为新鲜培养基;

(5)感染3-4天后,观察各组荧光表达情况。其中,每隔1天换液1次,以保持细胞活性;

(6) 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确认huc-mscs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为10,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p3代huc-mscs2~3天,传代1次后,流式分选获取稳定整合慢病毒lv-hdac1shrna细胞系,倒置荧光显微镜存留荧光照片后(图3),记作hdac1shrna-msc细胞。

(7) 提取msc、hdac1shrna-msc组细胞rna和蛋白,利用荧光定量pcr(引物见表2)检测hdac1基因沉默情况、westernblot检测慢病毒lv-hdac1shrna对huc-mscs细胞乙酰化影响,结果显示:与mscs组相比,hdac1shrna-ms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在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下调(图4-a,p<0.05);huc-msc经慢病毒感染后,hdac1蛋白表达下调,h3k9ac表达上调,且差异显著(图4-b,c,p<0.05)。注:*:mscs组相比,p<0.05。

(8)取状态良好的p4代msc、hdac1shrna-msc组细胞用2.5g/l的胰酶消化离心后,将少许细胞悬液滴加细胞计数盖片边缘,进行细胞计数;根据测定的计数结果,用培养基重悬为密度为2×104ml-1的单细胞悬液。96孔板中,按1500个细胞每孔进行接种,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过夜孵育。使用cck8法检测msc、hdac1shrna-msc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慢病毒lv-hdac1shrna的细胞有先缓后增的增殖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图5)。

(9)将状态良好的p4代msc、hdac1shrna-msc组细胞,培养24h后,用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后,弃上清;将细胞沉淀用1ml预冷pbs溶液重悬、清洗后,离心去上清;用70%乙醇固定细胞24h后,离心去上清;在避光条件下,各组细胞分别加入0.5ml的pi染色液,于37℃孵育3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结果显示:较mscs组,hdac1shrna-msc组细胞,g0/g1期下调(由89.245%降至75.861%),s期上调(由8.662%升至20.254%),与细胞增殖联系密切(图6)。

(10)用生长状态良好的p4代msc、hdac1shrna-msc组细胞,以每孔105个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完全伸展开后更换培养基。弃去细胞培养液,每孔加入1ml清理液,清洗生长中的细胞表面;弃去清理液,每孔再加入1ml固定液,覆盖整个生长表面,室温孵育10min;弃去固定液,每孔再加入1ml酸性液,清洗细胞表面;弃去酸性液,再次用酸性液清洗细胞一次;弃去酸性液,每孔加入1ml预热30min后的配置好的的β-gal染色工作液,放入37℃培养箱孵育7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蓝染细胞(蓝染程度与细胞衰老程度相关性),结果显示,hdac1shrna-msc细胞蓝染率比msc细胞高,细胞衰老亦有增加(图7a,b)。注:*:mscs组相比,p<0.05。

(11)用生长状态良好的p4代msc、hdac1shrna-msc组细胞,取密度为1*105/孔每组设置3个复孔,每孔100μl,用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48h。均匀混合caspase3底物和缓冲液,取100μl加入各孔中,孵育1h后酶标仪检测od405nm处的吸光值,结果显示:与msc组相比,hdac1shrna-msc组48h时,caspase3催化产生的pna产生的吸光度有显著增强(图8),细胞凋亡有所增多,但无显著差异。

(12)用生长状态良好的p4代msc、hdac1shrna-msc组细胞,取密度为2*105/孔取细胞悬液200μl接种于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将600μl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加入下室,每组设三个复孔;常规培养24h后,用棉签擦去transwell小室上室内面的细胞,4%多聚甲醛固定15min,0.1%结晶紫溶液染色15min,pbs洗3遍,随机取10个视野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拍照。结果显示:较msc组,hdac1shrna-msc组细胞,细胞迁移数目有显著增强(图9)。注:**:mscs组相比,p<0.001。

实施例3:复合诱导培养基神经分化诱导msc和hdac1shrna-msc细胞,评估慢病毒对mscs神经分化的影响

本发明用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基诱导msc和hdac1shrna-msc细胞,qrt-pcr、免疫荧光评估慢病毒lv-hdac1shrna对huc-mscs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1)用dmem-lg培养基调整msc和hdac1shrna-msc细胞密度为2×105ml-1,恒温培养至60%汇聚度,da分化培养液预诱导2天、db分化培养液分化诱导1天、dc分化培养液维持诱导1天,完成神经分化诱导,其中诱导培养基特征为:

da分化培养液是由每1000mldmem-lg培养基中添加40mlfbs和10μgbfgf组成,其中bfgf的终浓度达10ng/ml;

db分化培养液是由每1000ml的dmem-lg培养基中添加50mlcerebrolysin、4mgforskolin、5mginsulin、0.36mghydrocortisone、1.86gkcl、7gnacl、2.2gnahco3、190mgnah2po4、95mgmgcl2、222mgcacl2、1.8gd-glucose组成;其中各组分的终浓度达到5%cerebrolysin、10μmforskolin、5μg/mlinsulin、1μmhydrocortisone、2.5mmkcl、120mmnacl、26mmnahco3、1.25mmnah2po4、1mmmgcl2、2mmcacl2、10mmd-glucose;

dc分化培养液是由每1000ml的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10μgbfgf、10μgegf、10ml100xn2、20ml50xb27、0.3gl-glutamine组成;其中各组分的终浓度达到:10ng/mlegf、10ng/mlbfgf、1xn2、1xb27、2mml-glutamine;

(2)提取诱导分化后的mscs、dmscs、hdac1shrna-msc组细胞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lv-hdac1shrna对huc-mscs细胞神经分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神经诱导后重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huc-mscs细胞dcx、nse表达增加,且除ngn1外神经分化相关基因mash1、ngn2表达普遍显著上调(图10,p<0.05)。注:*:p<0.05。

(3)免疫荧光检测msc、dmscs、hdac1shrna-msc组细胞神经元迁移蛋白dcx、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dcx表达阳性者为神经前体细胞,nse表达阳性者为神经元样细胞。步骤如下:

a.用pbs漂洗不同分化方案诱导完毕后48孔板3遍,4%多聚甲醛于4℃过夜固定。

b.用0.2%tritonx-100室温通透10min,pbs润洗3次,每次10分钟。

c.用5%bsa室温封闭30min,分别加入鼠抗dcx单抗(稀释比例1:50)、兔抗nse抗体(稀释比例1:100稀释),置于4℃孵育过夜(pbs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

d.次日,用pbs漂洗3次,每次10min,各组分别按200μl/孔加入fitc标记羊抗鼠或羊抗兔igg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

.pbs润洗3次,加dapi染色,封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上镜观察,计数。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重组慢病毒lv-hdac1shrna感染huc-mscs细胞经神经诱导4d后,dcx、ns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3.614)%、(89.1±1.387)%,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更显著,免疫荧光照片如图11所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例4:侧脑室移植hdac1shrna-msc细胞,qrt-pcr检测小鼠神经分化相关基因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新事物识别实验评估移植后小鼠神经记忆恢复情况。

(1)饲养24只c57bl/6j小鼠一周后制作脑损伤小鼠模型,分为四组:

a.sham组:只打开骨窗,不进行脑损伤,不移植细胞,共6只;

b.vehicle组:中度脑损伤模型,不移植细胞,仅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共6只;

c.mscs组:中度脑损伤模型,移植huc-mscs,共6只小鼠;

d.hdac1shrna-msc组:中度脑损伤模型,移植lv-hdac1shrna感染后的hdac1shrna-msc,共6只小鼠。

(2)造模前,更换垫料1次,并禁食禁水24h,所涉及的动物操作程序符合动物保护与伦理要求。所有实验动物均购自市场商业化的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a.脑损伤动物模型制作:采用自由落体脑皮质损伤模型,步骤如下:

1)术前10%水合氯醛按0.04ml/10g对小鼠给予麻醉后,头部备皮、消毒。

2)脑立体定位仪上俯卧位固定小鼠,校零各轴读数,确保小鼠头部水平。

3)用手术刀沿脑中线纵切5cm开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颅骨。在前囱后1.5mm、中线旁侧1.5mm处环钻开3mm直径骨窗,保证硬脑膜完好。

4)立体定位仪上,距骨窗20cm高度释放20g撞针(直径2mm)制作2mm深度脑损伤模型。

b.侧脑室移植诱导分化的细胞:

1)牙科钻在前囟后2mm、旁开1.5mm处建立直径1mm小孔;

2)脑立体定位仪上,5min内用微量注射针在左侧脑室(前囟后2mm、旁开1.5mm、深度2mm)移植5×104个细胞,留针5min后,缓慢拨出,消毒缝合

(3)qrt-pcr检测小鼠神经分化相关基因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

小鼠动物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麻醉处死,取出脑组织,将损伤侧组织匀浆后通过rna提取试剂盒获取总rna。以gapdh为内参,使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各组小鼠脑内dcx、map2、bdnf、ngf、nt3基因的表达情况,引物见表4。

结果显示:与vehicle组相比,治疗28d后,mscs、hdac1shrna-msc组小鼠损伤侧dcx、map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后者神经元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图12,p<0.05)。与vehicle组相比,治疗28d后,mscs、hdac1shrna-msc组小鼠脑内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后者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nt3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图12,p<0.05)。注:*:与sham组相比,p<0.05;#:与vehicle组相比,p<0.05;

(3)新事物识别实验评估移植后小鼠神经记忆恢复情况:脑外伤后28d,本实验采取新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实验过程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训练前72h,每天轻柔抚摸实验小鼠1min,消除其与测试者间陌生感。

2)训练前24小时,将动物放一个测试用50cm×50cm×25cm不透明箱子中,适应测试环境10min。

3)训练前准备a,b,c三个物体,其中a,b物体为体积约4×4×4cm3红色立方体,c物体是直径4cm的绿色球形物体。实验开始后,首先将a、b放入箱中在一侧壁的左右两端;将小鼠背朝两物体放入场内后,开启录像设备,离开测试房间,记录实验动物用鼻子或嘴巴触及物体的次数和距离物体2~3cm范围内探究的时间。10min后,把小鼠放回笼子。1h后,用c替换a,并重新让小鼠在此箱中探索5分钟,重复观察相同指标。待全部实验结束后,将小鼠送回饲养房。

4)通过公式辨别指数=新物体所用时间/(新物体所用时间+旧物体所用时间)×100%,分析小鼠的辨别指数。

b.通过统计其探索新旧事物所用时间后发现:与vehicle组相比,经细胞治疗后mscs、hdac1shrna-msc小鼠新物体鉴别指数显著增加,二者间hdac1shrna-msc组变化较大(图13,p<0.05)。注:*:与sham组相比,p<0.05、**:与sham组相比,p<0.01;#:与vehicle组相比,p<0.05。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用表示,组间数据用检测,多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