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571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安装于在不平地面、特别是湿的未铺装路面上行驶的拉力车辆上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适合安装于拉力车辆的充气轮胎中,为了牢固地抓住未铺装路面而提高越野时间,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路面的牵引性和控制轮胎侧滑的横向抓地性变得非常重要。为此,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提出有如下方案,即如图7(A)所示,在车辆安装时朝向车辆外侧的胎面外侧区域ys,重视横向抓地性而在轮胎周向方向上排列长的纵向长的花紋块a,并且在胎面内侧区域yu重视牵引性而排列横向长的花紋块b。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268506号7>才艮。然而,在这样的花紋块的轮胎中,例如在湿的未铺装路面或碎石较多的路面等,摩擦系数n非常低的路面(以下,有时称为超低n路面)上行驶的场合下,对转弯中的横向抓地不能期望较多。因此,在近年中,提出有如下方案,即如图7(B)简略所示,只使用横向长的花紋块b限定于牵引性,而牺牲横向抓地,并且通过其较高的牵引性来缩短越野时间。
发明内容本发明涉及只使用这样的横向长的花紋块的胎面花紋的改进,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通过横向长的花紋块来发挥优秀的牵引性,并且也可以确絲向抓地性,特别是可进一步提高在超低n路面上的越野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设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并延伸的多条纵主沟、和在该纵主沟之间以及纵主沟与胎面边缘之间延伸的多条横沟,从而在上述胎面部形成有多条花紋块列,该花紋块列是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花紋块而成的,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各上述花紋块为,轮胎周向的花紋块长度L和轮胎轴向的花紋块长度W之比L/W为0.3~0.6的横向长的花紋块;且上述纵主沟包括在车辆安装时配设于车辆最外侧的外纵主沟、和配设于车辆最内侧的内纵主沟;与上述外纵主沟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横沟的开口部,相对于在上述外纵主沟的轮胎轴向另一侧以及一侧配设的花紋块中的与上述外纵主沟相面对的花紋块纵边而言,具有隔着上述外纵主沟相对置的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且在上述开口部的周向长度中,上述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的周向长度所占的比例即花紋块边缘对置率大于50%,并且与上述内纵主沟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横沟的开口部,相对于在上述内纵主沟的轮胎轴向另一侧以及一侧配设的花紋块中的与上述内纵主沟相面对的花紋块纵边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为50%以下,或者为0%。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纵主沟由上述外纵主沟和内纵主沟以;Mt轮胎赤道上延伸的中央纵主沟构成。另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外纵主沟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横沟的开口部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以及与上述中央纵主沟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横沟的开口部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分别为100°/0。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纵主沟的沟宽小于其它的纵主沟的沟宽。另外技术方案5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花玟块列中,花故块与路面接地的花紋块踏面的面积最窄最小的踏面面积为,花紋块踏面的面积最宽最大的踏面面积的8Cr/。以上。另外技术方案6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安装时配设于车辆最外侧的外花紋块列中,花紋块踏面面积的平均值大于在其它的花紋块列中的花紋块踏面面积的平均值。另外技术方案7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花紋块列中,最窄的横沟沟宽为最宽的横沟沟宽的90%以上。本发明如上所述,由于采用配设有i^/横比即L/W为0.3~0.6的横向长的花玟块的胎面块状花紋,因而发挥优良的牵引性。特别是拉力车辆中,为了正确地保持转弯中的轮胎的姿势而赋予有车轮负外倾角。为此在直行行驶时,轮胎的接地压力中心移动到比轮胎赤道更靠近车辆内侧的胎面内侧区域等,上述胎面内侧区域对直行行驶中的牵引性关系较大。因此本发明中,特别是为了提高在该胎面内侧区域中的牵引力,而在与内纵主沟交叉开口的横沟中,将其开口部中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减至50%以下。在此,当花紋块边缘对置率为50%以下时,配"^殳于内纵主沟两侧的横沟彼此,在周向上没有较大的错位而是以大致横向并排的状态被排列。因此,两侧的横沟彼此连接等,横沟内的泥土等容易被压硬,且被压硬的泥土等相互结合而提高了强度。其结果,不仅横向长的花紋块带来边缘效应,而且被压硬的泥土等的剪切力变大,从而可以提高牵引力。另一方面,对于转弯时对侧滑关系较大的胎面外侧区域,在与外纵主沟交叉开口的横沟中,将其开口部中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提高至大于50%。当花紋块边缘对置率大于50°/。时,配设于外纵主沟两侧的横沟彼此,形成沿周向较大错位的大致锯齿状排列。因此,在横沟内,硬的泥土等,被相对置的花紋块壁面所遮挡,可以实现轴向(横向)的剪切力。特别是,由于#^硬的泥土等形成横向长,因而对轴向上的剪切力较大。而且,由于与上述花紋块壁面相对置来开口有横沟,因此该花紋块壁面的边缘变得容易附着于路面等提高边缘效应。并且,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发挥优良的牵引性,并且也充分地确保横向抓地性,特别是可以提高超低p路面上的越野时间。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紋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图。图2为放大表示花紋块的平面图。图3为说明与外纵主沟交叉的横沟的开口部中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的平面图。图4为说明与内纵主沟交叉的横沟的开口部中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的平面图。图5为说明与中央纵主沟交叉的横沟的开口部中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的平面图。图6为表示用于表1的测试中的轮胎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图7(A)为说明
背景技术
的以往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B)为表示以往的轮胎的胎面花紋的一例的展开图。符号说明如下2...胎面部;3、3s、3c、3u…纵主沟;4、4s、4m、4n、4u…横沟;5、5s、5m、5n、5u…花故块;6、6s、6m、6n、6u…花紋块纵边;10、10s、10m、10n、10u…开口部;11、lls、llm、lln、llu...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C...轮胎赤道;R、Rs、Rm、Rn、Ru...花紋块列;T...胎面边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见图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为安装于拉力车辆上的拉力车辆用的轮胎时的胎面花紋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l,在胎面部2具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条纵主沟3、和在该纵主沟3、3之间以及纵主沟3与胎面边缘T之间延伸的多条横沟4,由此,在上述胎面部2上形成胎面块状花紋,该胎面块状花紋是排列多条由花紋块5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而构成的花紋块列R而形成。在如本例的拉力车辆用的轮胎的场合下,从在软质路和硬质路的两者中的越野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上述胎面块状花紋中的陆地比(S/SO)在44~48%的范围。另外,上述陆地比(S/S0)被定义为全花紋块5的花紋块踏面的面积的总和S相对于胎面部2的外表面的全面积S0(假定全部填满纵主沟3以及横沟4时的胎面部2的外表面的全面积)的比。另外,配设于各花紋块列R的花紋块5的个数,即节数为与各花紋块列R相同个数,在拉力车辆用的轮胎的场合下,优选为在40~60个的范围。接着,上述纵主沟3包括车辆安装时配设于车辆最外侧的外纵主沟3s、和配设于车辆最内侧的内纵主沟3u。在本例中,对如下构成的情况进行例示,即上述纵主沟3由上述外、内纵主沟3s、3u,和在其间配设且沿轮胎赤道C延伸的中央纵主沟3c总共三条而构成。另外,上述横沟4由以下部分构成(1)多条外横沟4s,其通过横切配设于车辆外侧的外胎面边缘Ts和上述外纵主沟3s之间的陆地区域Zs,将该陆地区域Zs作为由外花紋块5s构成的花紋块列Rs;(2)多条中间横沟4m,其通过横切上述外纵主沟3s和上述中央纵主沟3c之间的陆地区域Zm,将该陆地区域Zm作为由中间花紋块5m构成的花紋块列Rm;(3)多条中间横沟4n,其通过横切上述中央纵主沟3c和上述内纵主沟3u之间的陆地区域Zn,将该陆地区域Zn作为由中间花紋块5n构成的花紋块列Rn;(4)多条内横沟4u,其通过横切上述内纵主沟3u和配设于车辆内侧的内胎面边缘Tu之间的陆地区域Zu,将该陆地区域Zu作为由内花紋块5u构成的花紋块列Ru。另外,总称上述纵主沟3s、3c、3u时称为纵主沟3,总称上述横沟4s、4c、4u时称为横沟4,另外总称花紋块5s、5m、5n、5u时称为花紋块5。并且,各花紋块5,如图2所示以中间花紋块5m为代表,由横向长的花紋块而形成,该横向长的花紋块是轮胎周向的花紋块长度L和轮胎轴向的花紋块长度W之比L/W即纵/横比为0.3~0.6的范围的花紋块。另外,上述轮胎周向的"花紋块长度L"被定义为花紋块5在与路面接地的花紋块踏面中的轮胎周向的最大长度,另外,上述轮胎轴向的"花紋块长度W"被定义为在上述花紋块踏面中的轮胎轴向的最大长度。这样的横向长的花紋块,由于轮胎轴向的边缘成分较大,以及上述横沟4从较长的在其内部被压硬的泥土等而得到较大的剪切力,因此在不平地面上能够发挥优良的牵引力。另外,当上述比L/W超过0.6时,则不能充分地发挥因横向长而带来的上述效果,反之低于(U时,花紋块变得过分横向长的形状而存在花紋块刚性不足的倾向,在驱动时乃至制动时花紋块半途崩落,因此同样不能有效地得到牵引力。接着,作为上述花紋块5,在本例中,例示了大致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花紋块,该平行四边形为,与上述纵主沟3相面对的轮胎轴向两侧的花紋块纵边6、6,分别相对轮胎周向倾斜角度a而形成,然而也可以是上述角度为0。的大致长方形形状。该角度a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若超过20°变得较大,则胎面花紋上产生方向性,且为了确保直行稳定性而需要左轮用轮胎以及右轮用轮胎的两种等存在有损通用性的倾向。另外,轮胎轴向侧的上述花紋块纵边6倾斜时,上述纵主沟3可以看作上述花紋块纵边6构成锯齿要素的锯齿沟。这样上述纵主沟3可以形成为上述锯齿沟,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上述角度a为0°的直线沟。上述纵主沟3的沟宽Wg,在如本例那样上述花紋块纵边6倾斜时,被定义为通过该花紋块纵边6的中间点6M的轮胎圃周方向线X、X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另外,纵主沟3的上述沟宽Wg,从在软质路及硬质路的两者的越野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胎面宽TW(图1所示)的5~10%的范围。另外,上il^玟块5的轮胎周向两侧的花玟块横边7、7,优选为相对于轮胎轴向以IO。以下的角度0而配i殳。即,优选为横沟4以上述角度9来配设。如果上述角度e超过io。,则难于增加轮胎周向的上述花紋块长度L等,难于将上述比L/W减至0.6以下,而导致对牵引性不利,并且在胎面花紋上产生方向性有损通用性的倾向。在本例的花紋块5中,在一侧的花紋块横边7—侧形成有向轮胎周向突出的大致横向长的矩形形状的突起部8,并且在另一侧的花紋块横边7—侧,在与上述突起部8基本相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大致横向长的矩形形状的凹部9。该突起部8的突出量S1、以及凹部9的凹入量S2实质上相等,本例的花紋块5形成如下形状,即通过该花紋块5的大致中央并以与花紋块纵边6平行的基准线J为中心,将比该基准线J更靠轮胎轴向一侧部分与另一侧部分相比,沿轮胎周向错位的形状。通过设置这样的突起部8、凹部9,可以使花紋块5的总边缘长度增加,因此有利于牵引性以及横向抓地性。另夕卜,上述突起部8的突起量31、以及凹部9的凹入量S2,优选为各自轮胎周向的上述花紋块长度L的10~20%的范围,并且10%未满时不能期望总边缘长度充分地增加,反之超过20%时则产生导致花紋块刚性降低的问题。接着,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如图3、4放大所示的那样,在与上述外纵主沟3s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横沟4的开口部10,相对于在上述外纵主沟3s的轮胎轴向另一侧以及一侧配设的花紋块5中的与上述外纵主沟3s相面对的花紋块纵边6而言,具有隔着上述外纵主沟3s相对置的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11,并且在上述开口部10的周向长度PS中,上述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11的周向长度QS所占的比例即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S/QS大于50%。另外,在与上述内纵主沟3u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横沟4的开口部10,相对于在上述内纵主沟3u的轮胎轴向另一侧以及一侧配设的花紋块5中的与上述内纵主沟3u相面对的花紋块纵边6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U/QU为50%以下,或者为0%。若具体说明,则如上述图3,在上述外纵主沟3s的轮胎轴向一侧(本例中为车辆外侧)以及另一侧(本例中为车辆内侧),配设有外横沟4s以及中间横沟4m,并且该外横沟4s以及中间横沟4m,具有与上述外纵主沟3s交叉开口的开口部10s、10m。并且,上述外横沟4s的开口部10s,相对于在上述外纵主沟3s的车辆内侧配"&的中间花紋块5m中的花紋块纵边6m而言,具有隔着上述外纵主沟3s相对置的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s。并且,在上述开口部10s的周向长度PSs中,上述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is的周向长度QSs所占的比例即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Ss/QSs大于50%。同样,上述中间横沟4m的开口部10m,相对于在上述外纵主沟3s的车辆外侧配设的外花紋块5s中的花紋块纵边6s而言,具有隔着上述外纵主沟3s相对置的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m。并且,在上述开口部10m的周向长度PSm中,上述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m的周向长度QSm所占的比例即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Sm/QSm大于50%。另外,总称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Ss/QSs、PSm/QSm时称为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S/QS。另一方面,如上述图4所示,在上述内纵主沟3u的轮胎轴向一侧(本例中为车辆外侧)以及另一侧(本例中为车辆内侧)配设的中间横沟4n以及内冲黄沟4u,具有与该内纵主沟3u交叉开口的开口部10n、10u。并且,上述中间横沟4n的开口部10n,相对于在上述内纵主沟3u的车辆内侧配设的内花紋块5u中的花紋块纵边6u而言,具有隔着上述内纵主沟3u相对置的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n。并且,在上述开口部10n的周向长度PUn中,上述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n的周向长度QUn所占的比例即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Un/QUn为50%以下,或者为0%。同样,上述内横沟4u的开口部10u,相对于在上述内纵主沟3u的车辆外侧配设的中间花紋块5n中的花紋块纵边6n而言,具有隔着上述内纵主沟3u相对置的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u。并且,在上述开口部10u的周向长度PUu中,上述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u的周向长度QUu所占的比例即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Uu/QUu为50%以下,或者为0%。另夕卜,总称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Un/QUn、PUu/QUu时称为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U舉。另外,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与上述中央的纵主沟3c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以及另一侧的横沟4的开口部10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C/QC也大于50%。即在上述中央纵主沟3c的轮胎轴向一侧(本例中为车辆外侧)以及另一侧(本例中为车辆内侧)配设的中间横沟4m、4n,具有与该中央纵主沟3c交叉开口的开口部10m、10n。并且,上述中间横沟4m的开口部10m,相对于在上述中央纵主沟3c的车辆内侧配设的中间花紋块5n中的花紋块纵边6n而言,具有隔着上述中央纵主沟3c相对置的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m。并且,在上述开口部10m的周向长度PCm中,上述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m的周向长度QCm所占的比例即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Cm/QCm大于50%。同样,上述中间横沟4n的开口部10n,相对于在上述中央纵主沟3c的车辆外侧配设的中间花紋块5m中的花紋块纵边6m而言,具有隔着上述中央纵主沟3c相对置的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n。并且,在上述开口部10n的周向长度PCn中,上述花紋块边缘对置部分lln的周向长度QCn所占的比例即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Cn/QCn大于50%。另外,总称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Cm/QCm、PCn/QCn时称为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C/QC。如上所述,拉力车辆中,为了正确地保持在转弯中的轮胎姿势而赋予有车轮负外倾角。为此,在结束转弯而开始直行加速状态下,轮胎的接地压力中心移动到比轮胎赤道更靠近车辆内側的胎面内侧区域yu等,上述胎面内侧区域yu对于直行行驶中的牵引性关系较大。因此,特别是为了提高在上述胎面内侧区域yu中的牵引力并提高加速性能,而将与内纵主沟3u交叉开口的横沟4n、4u的开口部10n、10u中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U/QU分别减至50%以下。在此,当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U/QU为50%以下时,横沟4n、4u彼此,在周向上没有较大的错位而是以大致横向并排的状态被排列。并且,由于两侧的横沟4n、4u彼此横向连接从而增大容积,且横沟内的泥土等变得容易被压硬,并且被压硬的泥土等的容积增大因而提高了强度。其结果,不仅横向长的花紋块带来边缘效应,而且被压硬的泥土等的剪切力变大,从而可以提高牵引力。另一方面,对于与转弯时的侧滑关系较大的胎面外侧区域ys,在与外纵主沟3s交而开口的横沟4s、4m的开口部10s、10m中的花紋块边^j"置率PS/QS分别提高至大于50%。当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S/QS大于50%时,上述横沟4s、4m彼此形成沿周向有较大错位的大致锯齿状排列。从而,在横沟4s、4m内#^硬的泥土等,被对置的花紋块壁面5S所遮挡,可以实现轴向(横向)的剪切力。特别是,泥土等祐JE硬而形成横向长,因而对轴向上的剪切力较大。然而,与上述花紋块壁面5S相对置开口有横沟4s、4m,因此该花紋块壁面5S的边缘(即花紋块纵边6)变得容易抓住路面,边缘效应也提高。并且,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发挥优秀的牵引性,并且也充分地确保横向抓地性,特别是可以提高在超低n路面中的越野性能。从提高该越野性能的观点来看,在与上述外纵主沟3s交叉的横沟4s、4m的开口部10s、10m中,优选为其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S/QS为100%。此时,更优选为,各开口部10s、10m的宽度中心i,和与其相对置的花紋块纵边6m、6s的上述中间点6M,分别在同一轴向线上。另外,在与上述内纵主沟3u交叉的横沟4n、4u的开口部10n、10u中,优选为其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U/QU为30%以下且尽可能地较小。另外,在与上述中间纵主沟3c交叉的横沟4m、4n的开口部10m、10n中,优选为其花紋块边缘对置率PC/QC为100%。此时,更优选为,各开口部10m、10n的宽度中心i,和与其相对置的花紋块纵边6m、6s的上述中间点6M,分别在同一轴向线上。接着,车辆从直行状态在开始进行转向操作的初始的微小的方向舵角期间,接地压中心位于胎面中央,因此中央纵主沟3c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后,在转弯中,接地压中心移动至车辆外侧,因此外纵主沟3s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此,如本例,外纵主沟3s以及中央纵主沟3c的各沟宽Wgs、Wgc大于内纵主沟3u的沟宽Wgu,即,为Wgs>Wgu、Wgc〉Wgu,由此横向的边缘的附着性可以较好,并可以提高从初始至大方向舵角的转向操作的响应性。从提高该响应性的观点来看,上述沟宽Wgc,优选为上述沟宽Wgs的90%~110%的范围,更优选为100%。另外,若上述沟宽Wgu过窄,则接地压不均匀而有导致不均匀磨损的倾向,从而,上述沟宽Wgu的下限值,优选为上述沟宽Wgs的50%以上,且沟宽Wgc的50%以上。另外,在超低n路面上行驶时,轮胎的滑移率变得非常高。因此在本例中,在各花紋块列R中,花紋块踏面的面积(踏面面积)最窄的最小花紋块的踏面面积即最小踏面面积SAmin为,最宽最大花紋块的踏面面积即最大踏面面积SAmax的80%以上等踏面面积的偏差较小,配设有大小比较均匀的花紋块5。另外在配设于各花紋块列R的横沟4中,其沟宽Wy最窄的最窄横沟的沟宽Wymin为,最宽的最宽横沟的沟宽Wymax的90%以上等沟宽的偏差较小,配设有宽度比较均匀的横沟4。在这样的各花紋块列R中,通过配置大小比较均匀的花紋块5以及宽度比较均匀的横沟4,可以将在花紋块横边7中的接地压均匀化。其结果,可以有效地利用该花紋块横边7的边缘,即可以提高边缘效应,提高在超低H路面上的较高的牵引性,且可以抑制滑移。另外,通过接地压的均匀化,可以期望提高抗不均匀磨损性。另外,在外花紋块列Rs上,转弯时加载有较大的载荷,因此,从耐久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在外花紋块列Rs配设的花紋块5s的花紋块踏面面积的平均值SAs,大于在其它的花紋块列Rm、Rn、Ru配设的花紋块5m、5n、5u的花紋块踏面面积的平均值SAm、SAn、SAu,从而提高花紋块强度。特别是,更优选为,在转弯时载荷变小的内花紋块列Ru中的平均值SAu为最小,另外在剩下的花紋块列Rm、Rn中,最优选为,设定其平均值SAm、SAn相互相等。另外,对于横沟4的沟宽Wy,从牵引性与横向抓地性平衡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在各花紋块列Rs、Rm、Rn、Ru配"没的横沟4s、4m、4n、4u的沟宽Wys、Wym、Wyn、Wyu的平均值,分别为WAs、WAm、WAn、WAu时,WAs=WAm=WAn^WAu。然而,在考虑了上述转弯时的载荷移动的情况下,更优选为WAs^WAm=WAn^WAu。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是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而实施。[实施例]根据表l的规格,试作了轮胎尺寸为195/65R15的拉力车辆用的充气轮胎,且测试各试测轮胎在不平路面上的越野性并进行了相互比较。图6例示了用于测试的轮胎的胎面花紋,各轮胎除了花紋块的配置以夕卜,均如下述规格实际上是同样的。花紋块形状横向长的长方形花紋块的纵横比L/W:0.42陆地比(S/S0):45%花紋块的节数49纵主沟的沟宽(Wgs、Wgc、Wgu):7mm横沟的沟宽(Wys、Wym、Wyn、Wyu):9.5mm(1)测试将各轮胎以轮辋(6.5J)、内压(210kPa)安装于排气量2000cc的拉力比赛用四轮驱动车的所有轮上,且在湿的硬质路面的不平地的测试线路上(1圏2km)进行两次时间竟赛,并将此时的最快越野时间以及平均越野时间进行了比较。另外,通过驾驶员的官能以5分法评价此时的越野性。另外作为越野性,评价了以下的项目。在直行时的牵引性、制动性;在进入转弯时的初始响应性、举动稳定性;在转弯中的抓地性、方向舵的追随性;在转弯出口中的牵引性、前后平衡;在高速行驶时的响应性、前后平衡;其它(刚性感、抓地感、控制性)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并延伸的多条纵主沟、和在该纵主沟之间以及纵主沟与胎面边缘之间延伸的多条横沟,从而在上述胎面部形成有多条花纹块列,该花纹块列是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花纹块而成的,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各上述花纹块为,轮胎周向的花纹块长度L和轮胎轴向的花纹块长度W之比L/W为0.3~0.6的横向长的花纹块;且上述纵主沟包括在车辆安装时配设于车辆最外侧的外纵主沟、和配设于车辆最内侧的内纵主沟;与上述外纵主沟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横沟的开口部,相对于在上述外纵主沟的轮胎轴向另一侧以及一侧配设的花纹块中的上述外纵主沟相面对的花纹块纵边而言,具有隔着上述外纵主沟相对置的花纹块边缘对置部分,且在上述开口部的周向长度中,上述花纹块边缘对置部分的周向长度所占的比例即花纹块边缘对置率大于50%,且与上述内纵主沟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横沟的开口部,相对于在上述内纵主沟的轮胎轴向另一侧以及一侧配设的花纹块中的与上述内纵主沟相面对的花纹块纵边的花纹块边缘对置率为50%以下,或者为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纵主沟由上述外纵主沟和内纵主沟以;Mt轮胎赤道上延伸的中央纵主沟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外纵主沟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横沟的开口部的花紋块边^J"置率、以及与上述中央纵主沟交叉开口的轮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横沟的开口部的花紋块边缘对置率,分别为10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纵主沟的沟宽小于其它的纵主沟的沟宽。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花紋块列中,花故块与路面接地的花紋块踏面的面积最窄最小的踏面面积为,花紋块踏面的面积最宽最大的踏面面积的80%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安装时配设于车辆最外侧的外花紋块列中,花紋块踏面面积的平均值,大于其它的花紋块列中的花紋块踏面面积的平均值。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花紋块列中,最窄的横沟沟宽为最宽的横沟沟宽的卯%以上。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发挥优良的牵引性,且可确保横向抓地性,特别是提高超低μ路面上的越野性。该充气轮胎具有由轮胎周向长度(L)和轮胎轴向长度(W)之比(L/W)为0.3~0.6的横向长的花纹块构成的胎面块状花纹。与配设于车辆最外侧的外纵主沟(3s)交叉开口的横沟(4s、4m)的开口部(10s、10m),具有隔着外纵主沟(3s)与花纹块(5)相对置的花纹块边缘对置部分(11s、11m),且其比率即花纹块边缘对置率大于50%。另外,与配设于车辆最内侧的内纵主沟(3u)交叉开口的横沟(4n、4u)的开口部(10n、10u),具有隔着内纵主沟(3u)与花纹块(5)相对置的花纹块边缘对置部分(11n、11u),且其比率即花纹块边缘对置率为50%以下,或者为0%。文档编号B60C11/12GK101289049SQ20081000639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申请日期2008年2月29日优先权日2007年4月19日发明者中野敬太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