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480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JP2006-298104A(在下面将称其为参考文献1,见图7和8)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座椅轨道装置)。该座椅滑动装置在车辆座椅的下部部分处布置于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中的每一侧处,该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轨道和上轨道, 下轨道固定到车辆底版上,上轨道固定到座椅上并且由下轨道支承以能够相对于下轨道运动。具有板形状的止动器在下轨道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在中间部处。特别是,下轨道的底壁的部分被相对于底壁切割预定的角度,以从在下轨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向上倾斜地突出, 由此形成止动器。同时,前止动器被从上轨道的竖直壁的相应前端倾斜向下地切割,所述前端布置在上轨道的宽度方向上。此外,后止动器被从上轨道的竖直壁的相应后端倾斜向下地切割。所述止动器以及所述前、后止动器布置在纵向方向上,从而使得止动器的相应的前面对表面在上轨道的运动方向上部分地面对前止动器的相应的后面对表面,并且使得止动器的相应的后面对表面在上轨道的运动方向上部分地面对后止动器的前面对表面。后止动器根据上轨道的向前运动与止动器接合,同时前止动器根据上轨道的向后运动与止动器接合,由此限制了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可运动范围(滑动冲程)。根据参考文献1中描述的座椅滑动装置,通过在形成在或固定在下轨道处的止动器与形成在或固定在上轨道处的前止动器和后止动器之间的直接接合(接触),限制了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滑动冲程,因此,第一止动器和前、后第二止动器的布置限制了可运动范围。换言之,为改变滑动冲程需要改变下述位置,即,止动器被从下轨道的底壁切割以从底壁向上倾斜地突出的位置,以及前、后止动器被从竖直壁切割以从该竖直壁向下倾斜地突出的位置。此外,根据所期望的滑动冲程,需要切割上轨道和下轨道。结果,可能限制了下轨道和上轨道之间的可运动范围的布局设计的可行性。因此,存在对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的需要,其改进了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可运动范围的布局设计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一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运动;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限制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运动;记忆部件,所述记忆部件在所述第一轨道的纵向方向上可运动地支承在形成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之间的内部空间内,所述记忆部件通过与所述座椅的第一轨道的接合而被阻止运动,所述座椅构造为固定到第二轨道上;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固定到所述第二轨道上,并且保持所述记忆部件,从而使得在根据操作手柄的操作来释放由所述锁定部件导致的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限制运动的状态下,所述记忆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轨道一起运动,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记忆部件,以在根据座椅背部的向前倾斜运动释放由所述锁定部件导致的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限制运动的状态下维持所述记忆部件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的接合;第一止动器部件,所述第一止动器部件在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运动方向上安置在所述记忆部件的一侧处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轨道上;以及第二止动器部件,所述第二止动器部件在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运动方向上安置在所述记忆部件的另一侧处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二轨道上,在所述记忆部件被夹在所述第一止动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止动器部件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止动器部件防止所述第二轨道在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运动方向上朝向一侧运动。因此,通过夹在第二止动器部件和第一止动器部件之间的记忆件间接地锁定了第二轨道在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运动方向上朝向所述一侧的运动。因此,记忆部件与第二止动器部件或与第一止动器部件的接合位置能够被调节,由此容易地改变第二轨道相对于第一轨道的可运动范围(滑动冲程)。因此,增强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可运动范围的布局设计的可行性。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所述保持部件被用作第二止动器部件。因此,不需要用于锁定第二轨道在第二轨道相对于第一轨道的运动方向上朝向一侧的运动的特别止动器,因此减少了用于座椅滑动装置的部件的数量。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止动器部件被用作用于将第三止动器部件紧固到所述第一轨道上的紧固部件。所述第三止动器部件限制所述第二轨道在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运动方向上朝向另一侧运动。因此,可以减少座椅滑动装置的部件的数量。也就是,不需要用于锁定第二轨道在第二轨道相对于第一轨道的运动方向上朝向一侧的运动的特别止动器。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所述记忆部件包括通路,当所述记忆部件与所述第二轨道一起运动时,在所述通路中所述记忆部件被防止与所述第三止动器部件干扰。因此,第三止动器部件的位置(即,第二轨道向前运动的可运动范围)可以被设定,而至少不限制记忆部件的布置(可运动范围)。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止动器销布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止动器销防止所述记忆部件在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的运动方向上从预定位置朝向作为另一侧的前侧运动。例如,即使当第二轨道运动到最前位置,也可以防止记忆部件暴露超过第二轨道的后端,从而改进了第二轨道的外观。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又一方面,当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运动到最前位置时,所述记忆部件的可运动范围被设定为使得所述记忆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得比所述第二轨道的后端更向前。例如,即使当第二轨道运动到最前位置时,也可以防止记忆部件暴露超过第二轨道的后端,从而改进了第二轨道的外观。


从下面参照附图考虑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前述及另外的特征和特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此处公开的实施方式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示出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2中示出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图5A和图5B是纵向截面图,每幅图均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在记忆件布置在下轨道的最前部的状态下座椅滑动装置的操作;图6是纵向截面图,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在上轨道布置在最后位置的状态下座椅滑动装置的操作;图7是纵向截面图,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在上轨道布置在最前位置的状态下座椅滑动装置的操作;图8A和8B是截面图,每幅图均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操作;图9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下轨道和最前的止动器支架的分解透视图;图IOA和IOB是透视图,每幅图均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滑动器本体;图11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前止动器支架的透视图;图12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记忆保持支架的透视图;以及图13是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

实施方式。图13是侧视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车辆的座椅 (车辆座椅)1,该座椅1设置在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的前座侧处。在该实施方式中,诸如左、 右、前、后、顶和底的方向和取向对应于当从就坐在车辆座椅1上的乘坐人员看时的那些方向和取向。如在图13中示出的,下轨道3经由前腿支架9和后腿支架9固定到车辆底板2 上,所述下轨道3用作第一轨道并且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用作第二轨道的上轨道4 附连到下轨道3上以能够相对于下轨道3运动。在该实施方式中,一对下轨道3和上轨道4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车辆座椅1的一侧(即,左侧)处,同时另一对下轨道3和上轨道4设置在车辆座椅1的另一侧(S卩,右侧) 处。在图13中,示出了布置在车辆座椅1的左侧的下轨道3和上轨道4。座椅5由上轨道 4固定和支承。座椅5包括坐垫7和座椅背部8,所述坐垫7用作就座部,所述座椅背部8 围绕转动轴线0可倾斜地支承在该坐垫7的后端处。在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基本上被限制。用作操作手柄的释放手柄6设置用于释放在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限制状态。将参照图1到4说明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在图3和4中, 为方便起见省略了座椅滑动装置的一些部件。如上所述,一对下轨道3和上轨道4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车辆座椅1的一侧处,同时另一对下轨道3和上轨道4设置在车辆座椅1的另一侧处。因此,包括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车辆座椅1的一侧处的下轨道3和上轨道4的结构与包括设置在车辆座椅1的另一侧处的下轨道3和上轨道4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在图 1和2中,示出了包括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车辆座椅1的右侧处的下轨道3和上轨道4的结构,下面将描述该结构的说明。
如在图1中示出的,下轨道3包括一对侧壁部11和底壁部12。侧壁部11中的每一个沿车辆的基本竖直方向从底壁部1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应端延伸。侧壁部11通过底壁部12彼此连接。如在图3中示出的,折叠壁部13连续地形成在侧壁部11的相应上端处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且然后向下折叠。上轨道4包括一对侧壁部14和盖壁部15。侧壁部14中的每一个沿车辆的基本竖直方向在下轨道3的折叠壁部13之间延伸。盖壁部15连接侧壁部14。如在图3中示出的,折叠壁部16连续地形成在侧壁部14的相应下端处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并且随后向上折叠。折叠壁部16中的每一个被布置成由侧壁部11和折叠壁部13围绕。因此,下轨道3和上轨道4中的每一个在截面上基本形成为U形(即,下轨道3和上轨道4中的每一个的轨道截面都形成为U形),从而下轨道3和上轨道4的开口彼此面对。通过折叠壁部13和16之间的接合防止了下轨道3和上轨道4在竖直方向上彼此脱离。 下轨道3和上轨道4中的每一个的轨道截面具有箱形形状(矩形形状)。如在图3中示出的,下轨道3与上轨道4 一起构成内部空间S。如在图1中示出的,上轨道4借助于两对滚动部件17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相对于下轨道3被可滑动地支承。特别地,滚动部件i7中的两个分别设置在上轨道4的前端部处, 同时布置在折叠壁部16和面对的侧壁部11之间。另外,滚动部件17中的两个分别设置在上轨道4的后端部处,同时布置在折叠壁部16和面对的侧壁部11之间。多个圆形接合孔12a在纵向方向上以相应的间隔形成在下轨道3的底壁部12处。 另外,多个方形锁定孔13a在纵向方向上以相应的间隔形成在下轨道3的折叠壁部13中的一个(即,在图1中的左侧上示出的折叠壁部13)处。多个插入孔14a,特别地四个插入孔14a以相应的间隔形成在上轨道4的侧壁部 14中的一个(即,在图1中的左侧上示出的侧壁部14)处。所述四个插入孔14a布置成使得面对在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并且形成在折叠壁部13处的多个锁定孔13a中的四个。此外,多个插入孔16a,特别地四个插入孔16a在纵向方向上以相应的间隔形成在上轨道4的折叠壁部16中的一个(其示出在图1中的左侧上)处。四个插入孔16a布置成面对四个插入孔14a。矩形通孔15a和矩形通孔15b形成在限定于盖壁部15和侧壁部 14中的一个(其示出在图1中的左侧上)之间的肩部处。通孔15a在纵向方向上设置在与插入孔14a等基本相同的位置处。通孔15b在纵向方向上设置在通孔15a的前侧处。由板部件形成的一对支承架21和22,特别地前支承架21和后支承架22被紧固到上轨道4的盖壁部15的上表面上以面对通孔15a。前支承架21和后支承架22通过多个铆钉23紧固到盖壁部15上。支载件21a和22a分别以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前支承架21和后支承架22处以定位在通孔15a的前端和后端处。支载件21a和22a在上轨道4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面对。锁定杆26由板部件形成并且作用锁定部件,该锁定杆26经由锁定杆销由前支承架21和后支承架22可转动地支承,所述锁定杆销插入在支载件21a和22a内。锁定杆26 包括本体部26a和一对支承件26b,所述本体部26a具有细长形状。本体部26a具有小于支载件21a和22a之间的距离的长度。支承件26b从本体部26a的相应端弯曲。在锁定杆销穿过支载件21a和22a的状态下,锁定杆26由前支承架21和后支承架22以及支承件26b可转动地支承。多个锁定突起26c,特别地四个锁定突起26c以相应的间隔形成在锁定杆26处。 锁定突起26c从本体部26a向下延伸并且向外弯曲。锁定突起26c通过通孔15a被引入到上轨道4的轨道截面。锁定突起26c中的每一个被布置成当围绕锁定杆销转动时相对于面对的插入孔14a和16a接合或脱离。在锁定杆26的锁定突起26c通过插入孔14a和16a插入到锁定孔13a内的情况下,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限制了。因此,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运动在从最后位置到最前位置的范围内被以预定间隔限制,在所述最后位置,锁定杆26的锁定突起26c中的一个插入到布置在最后侧处的锁定孔13a内,在所述最前位置,锁定突起26c 中的一个插入到布置在最前侧处的锁定孔13a内。结果,由上轨道4支承的座椅5的位置被确定。另一方面,当锁定杆26的锁定突起26c顺序地与插入孔16a和锁定孔13a脱离时, 允许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锁定杆26包括接触件26d,该接触件26d从本体部26a向上延伸。其一端与上轨道4接合的杆形锁定弹簧27在另一端处与接触件26d接合。锁定杆26在锁定突起26c插入到插入孔14a等内的方向上被锁定弹簧27恒定地可转动地偏置。在来自释放手柄6的操作力经由连接到释放手柄6上的连接杆28传递到锁定杆26的情况下,锁定杆26沿锁定突起26c克服锁定弹簧27的偏置力缩回的方向转动,也就是,沿锁定突起26c与插入孔16a 等脱离的方向转动。结果,允许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在用于座椅位置的调节的正常滑动操作时,操作力施加到释放手柄6上,以由此允许下轨道3和上轨道4 之间的相对运动。如在图2和3中示出的,用作记忆部件的记忆件30附连到下轨道3的底壁部12 上。记忆件30包括滑动器本体31、螺旋弹簧32和记忆销33。滑动器本体31基本上形成为具有比上轨道4的侧壁部14之间的距离小的宽度的块形状。如在图IOA和IOB中示出的,一对引导部31a沿着纵向方向形成在滑动器本体31 的下表面处以向下突出。特别地,引导部31a在滑动器本体31的下表面上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两个边缘处,同时突出成肋形状。滑动器本体31经由引导部31a由下轨道3的底壁部 12可滑动地支承,以在内部空间S内不与上轨道4的侧壁部14相干扰。另外,突起部31b 形成在滑动器本体31的前端处以向前突出。此外,后接触部31c形成在滑动器本体31的后端处以以倾斜的方式向后突出。该后接触部31c向下并且向后倾斜。前接触部31d由在滑动器本体31的下表面和突起部31b之间的台阶表面形成。一对接触部31e形成在突起部31b和后接触部31c之间。特别地,接触部31e沿彼此相对的方向延伸,即,沿两个在宽度方向上的自滑动器本体31的相应上端部的外方向延伸。此外, 滑动器本体31包括引导孔31f和插入孔31g,所述引导孔31f具有基本上方形的形状并且如在图2和IOB中示出的向上开放,所述插入孔31g穿过引导孔31f的底壁并且具有与形成在下轨道3的底壁部12处的接合孔12a的内径基本相等的内径。如在图2中示出的,螺旋弹簧32容纳在滑动器本体31的引导孔31f内。记忆销 33安装在引导孔31f处,同时插入在螺旋弹簧32内。记忆销33包括头部33a,该头部33a 基本上形成为方形杆以匹配引导孔31f的外部形状,并且该头部33a被放置在螺旋弹簧32 上。记忆销33也包括接合部33b,所述接合部33b具有基本上柱形状并且通过从头部33a向下突出插入到螺旋弹簧32内。接合部33b的外径被规定为基本上等于插入孔31g(以及接合孔12a)的内径。在接合部33b与插入孔31g共轴地布置的状态下,记忆销33插入到螺旋弹簧32 内。记忆销33被螺旋弹簧32被向上偏置,从而头部33a从滑动器本体31向上突出。此时,接合部33b被构造使得防止接合部33b的一端(下端)穿过插入孔31g。记忆件30在下轨道3的底壁部12的纵向方向上能够运动。在记忆销33在接合孔12a在接合部33b的下侧处开放的状态下克服螺旋弹簧32 的偏置力向下运动的情况中,接合部33b的下端穿过插入孔31g和接合孔12a。此时,记忆件30固定到下轨道3的底壁部12上以不能够在纵向方向上运动。前止动器销36 (止动器销)固定到前腿支架9上,该前止动器销36的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前止动器销36以突出方式布置成不阻挡或者不干扰上轨道4在纵向方向上的运动,并且通过与记忆件30的滑动器本体31的前接触部31d接触来阻挡或者干扰该记忆件30的滑动器本体31的运动。如在图5A中示出的,通过前接触部31d与前止动器销36接触使记忆件30的向前运动停止。此时,记忆件30被定位成使得下轨道3的接合孔 12a布置成在接合部33b的下侧处开放。前腿支架9包括多个圆形插入孔9a,所述前腿支架9固定到下轨道3的下表面的前端部上,所述圆形插入孔9a分别朝向面对的接合孔12a 开放。因此,在记忆销33克服螺旋弹簧32的偏置力向下运动的情况下,接合部33b的下端穿过插入孔31g、接合孔12a以及插入孔9a,如在图5B中示出的,由此抑制了记忆件30在下轨道3的纵向方向上运动。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通过用作第一止动器部件和紧固部件的最后的止动器销 40(见图6)紧固到下轨道3的底壁部12的后部分上,该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用作第三止动器部件并且由金属板形成。如在图9中示出的,后端接合孔37在接合孔12a之间被布置在最后侧处,所述后端接合孔37是形成在下轨道3的底壁部12处的多个接合孔12a中的一个。后端接合孔37是细长孔,其从离开相邻的接合孔12a (即,接合孔12a中的与后端接合孔37相邻布置的一个)预定间隔的点向后延伸。销插入孔38形成在后端接合孔37的后侧处,所述销插入孔38具有基本上椭圆形状。另外,两个止动器插入孔39形成在后端接合孔37的前侧处,所述两个止动器插入孔39各自具有狭槽形状。该两个止动器插入孔39 在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接合孔12a的相应侧处,同时在下轨道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如在图9中示出的,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包括附连部42,所述附连部42具有细长形状并且在下轨道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附连部42与底壁部12的下表面(S卩,外表面) 接触。附连部42包括圆形插入孔42a,所述圆形插入孔42a朝向销插入孔38开放。如在图 6中示出的,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的附连部42通过最后的止动器销40的铆接紧固到底壁部12上,所述最后的止动器销40在记忆件30的后侧处插入到销插入孔38和插入孔42a 内(所述记忆件30的后侧在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对应于记忆件30的一侧)。多个圆形插入孔42b以预定间隔形成在附连部42处,以面对包括后端接合孔37的接合孔12a并且朝向该接合孔12a开放。因此,后端接合孔的从离开相邻的接合孔12a预定间隔的点向后延伸的一部分37a被附连部42覆盖,从而后端接合孔37开放以形成匹配插入孔42b的外部形状的基本圆形形状。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在附连部42的前侧处包括两个凸缘43。特别地,凸缘43在宽度方向上从附连部42的相应端向上延伸,以穿过相应的止动器插入孔39。凸缘43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插入件43a和凸缘部43b。插入件43a插入到止动器插入孔39内,同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小于止动器插入孔39的长度的长度。凸缘部43b被形成为连接到插入在内部空间S内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插入件43a的端部上。凸缘部43b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比止动器插入孔39的长度略微短且比插入件43a的长度略微长的长度。特别地,凸缘部43b 具有基本上翅形形状,从而前端的下侧相对于前端的上侧突出。凸缘部43b包括钩部43c, 所述钩部43c在底壁部12的上侧处相对于插入件43a向前突出。因此,钩部43c的下端与下轨道3的底壁部12的上表面(S卩,内表面)接触。如在图3和6中示出的,最后的止动器销40以突出方式布置成不阻挡或者不干扰上轨道4在纵向方向上的运动,以及通过与记忆件30的滑动器本体31的后接触部31c接触来阻挡或干扰记忆件30的滑动器本体31的运动。另外,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的凸缘43 中的每一个都以突出方式布置成不阻挡滑动器本体31的运动。也就是,形成在滑动器本体 31的接触部31e中的每一个的下方的空间构成通路P,通过该通路P能够避免滑动器本体 31和凸缘43之间的干扰。在记忆件30在下轨道3的纵向方向上向后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凸缘43的后接触部31c与最后的止动器销40接触,由此使记忆件30的运动停止。此时, 在记忆件30的接合部33b的下方,后端接合孔37在被附连部42覆盖的同时被布置为开放成基本上圆形形状(见图6)。因此,当记忆销33克服螺旋弹簧32的偏置力向下运动时,接合部33b的下端穿过插入孔31g、后端接合孔37以及插入孔42b。结果,防止了记忆件30 在下轨道3的纵向方向上运动。如在图2和4中示出的,一对切割及升起件46形成在上轨道4的后端部处以及凸缘43的后侧处。该对切割及升起件46在宽度方向上以对称方式布置。特别地,切割及升起件46中的每一个形成在连接到折叠壁部16上的侧壁部14的下端处。所述切割及升起件46各自被切割并且以预定角度向上弯曲,从而在切割及升起件46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在切割及升起件46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从形成为直的倾斜的形状。切割及升起件46突出在内部空间S内。另外,切割及升起件46在下轨道3和上轨道4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方向上延伸。由于切割及升起件46,切口部47限定在侧壁部14的相应下端处以在宽度方向上开放。切口部47在宽度方向上被至少相应的折叠壁部16在外部覆盖。如在图3中示出的,最后的止动器销40在宽度方向上布置在切割及升起件46之间。切割及升起件46以突出方式形成为使得切割及升起件46在纵向方向上的运动不被最后的止动器销40和记忆器30阻挡,而是被凸缘43的凸缘部43b阻挡。因此,如在图7中示出的,凸缘43和切割及升起件46通过与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相关联地接触和接合来限制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范围。也就是,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向前运动被限制到凸缘43与切割及升起件46相接触的点(上轨道4的向前运动在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对应于上轨道4朝向另一侧的运动)。如在图2中示出的,用作第二止动器部件(保持部件)的前止动器支架50固定到上轨道4的前边缘部上。特别地,前止动器支架50设置在记忆件30的前侧处(在上轨道 4相对于下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在记忆件30的另一侧处)。如在图11中示出的,前止动器支架50包括安装壁部51和一对接合壁部52,所述安装壁部51与盖壁部15的下表面(即, 内表面)接触,所述一对接合壁部52从安装壁部5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应端向下延伸,由此形成向下开放的基本上U形状。在安装壁部51通过铆接销或类似物紧固到盖壁部15上的状态下,前止动器支架50固定到上轨道4上。如在图2和3中示出的,前止动器支架50的接合壁部52以突出方式布置,从而使得接合壁部52的向前运动不被前止动器销36和凸缘43的凸缘部43b干扰,以及使得接合壁部52的向后运动被记忆件30的接触部31e干扰。如在图2和11中示出的,形成在接合壁部52中的每一个处的台阶表面可以与记忆30的接触部31e接触,以由此构成前保持部 52a。因此,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向后运动被限制到接合壁部52的前保持部52a与固定到下轨道3上的记忆件30的接触部31e相接触的点(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在上轨道 4相对于下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对应于上轨道4朝向一侧的运动)。可选择地,如在图6中示出的,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向后运动被限制到接合壁部52的前保持部52a与记忆件30的接触部31e相接触的点,记忆30的后接触部31c与最后的止动器销40接触。接合壁部52中的每一个的后端部形成向下倾斜的突起壁部52b,如在图11中示出的。如在图2和11中示出的,前止动器支架50也包括后保持部53,该后保持部53具有钩形状并且从安装壁部51的后端向后突出。尤其是,后保持部53在安装壁部51的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接合壁部52之间的后端的一部分处突出。前止动器支架50 —体地包括安装壁部51、接合壁部52和后保持部53。向下倾斜的后保持部53通过下表面形成倾斜表面 53a并且通过作为下表面的相对表面的上表面形成接合部53b,如在图8A中示出的。接合部 53b以与倾斜表面53a相同的方式倾斜。后保持部53在沿宽度方向靠近一侧(即,图3中的左侧)的部分处布置在位于接合壁部52之间的后端处。后保持部53以突出方式布置, 从而使得防止了后保持部53的纵向运动被滑动器本体31和凸缘43的凸缘部43b干扰,以及使得后保持部53的纵向运动被记忆销33的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在一侧处的头部33a的一部分干扰,该记忆销33从滑动器本体31向上突出。如在图8A中示出的,在前保持部52a 与接触部31e接触的状态下,后保持部53的倾斜表面53a与从滑动器本体31向上突出的记忆销33的头部33a的后端表面接触,由此保持并且支承记忆件30。因此,在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向前运动的情况下,由于从滑动器本体31向上突出的记忆销30被前止动器支架50的后保持部53按压,因此记忆销30也与上轨道4 一起向前运动。可选择地,如在图8B中示出的,在记忆销33缩回滑动器本体31内以与下轨道3接合的情况下,记忆销33不阻挡前止动器支架50的后保持部53的运动,从而由此允许上轨道4的向前运动,同时记忆销33保持处于被固定到下轨道3上的位置处。也就是, 在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向前运动的情况下,只要记忆销33缩回并且定位在滑动器本体 31内,前止动器支架50就与记忆件30脱离。如在图3中示出的,间隙C限定在后保持部 53和相邻的突起壁部52b之间,该后保持部53布置在沿宽度方向靠近一侧的部分处,该相邻的突起壁部52b布置在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即,在图3中的右侧)处。间隙C布置在纵向方向上以匹配上轨道4的通孔15b的位置。如在图2中示出的,例如,由树脂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的记忆保持支架60 (保持部件)固定在上轨道4内,同时该记忆保持支架60在其后侧处邻近前止动器支架50。记忆保持支架60与前止动器支架50 —起构成保持部件。记忆保持支架60包括本体保持部61,该本体保持部61具有在上轨道4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形状。本体保持部61的下表面形成均勻延伸的按压表面61a。
记忆保持支架60包括多个引导部62,63,64,65和66,它们在纵向方向上互相之间具有间隔并且从本体保持部61的上端向上延伸。引导部62到65各自以台形形状或凸缘形状向上突出。具有块形状的引导部66在引导部65的后侧处向上突出。记忆保持支架60 形成为使得在引导部62到66的上表面与上轨道4的盖壁部15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按压表面61a平行于下轨道3的底壁部12延伸。如在图8A和8B中示出的,记忆保持支架60的本体保持部61的前边缘部形成尖锐的支承部61b。所述支承部61b的下表面被切割以与限定在上轨道4的盖壁部15的下表面和前止动器支架50的接合部53b之间的尖锐角部相符。因此,记忆保持支架60从上轨道4的后侧朝向向前方向插入到上轨道4内,同时引导部62到66的上表面与上轨道4的盖壁部15的下表面可滑动地接触。结果,支承部61b插入到上述的角部内以由此支承记忆保持支架60的前边缘部。此时,按压表面61a被限定为以共面方式连接到倾斜表面53a的后端。如在图2中示出的,本体保持部61的按压表面61a的后端被定位成基本上匹配上轨道4的后端。另外,如在图2中示出的,在纵向方向上基本布置在本体保持部61的中间部处的引导部65包括突起65a,所述突起65a被以悬臂方式支承并且向前突起,同时突起65a的上表面以共面方式形成。引导部65也包括安装部65b,所述安装部65b具有盘形形状并且从突起65a的端部向上突出。在记忆保持支架60的前边缘部被以上述方式支承的情况下,安装部65b与形成在上轨道4的盖壁部15处的圆形安装孔15c接合。因此,每当记忆保持支架60被以前述方式插入到上轨道4内时,安装部65b与盖壁部15的下表面接触,从而由此使突起65a弹性地变形。结果,突起65a在上轨道4的纵向方向上运动,同时突起65a的前端与盖壁部15分开。然后,当安装部65b到达安装孔15c以与其接合时,突起65a弹性地返回以与盖壁部15的下表面接触。因此,在纵向方向上防止了记忆保持支架60相对于上轨道4离位。布置在本体保持部61的最后部分处的引导部66形成为与上轨道4的侧壁部14 和盖壁部15的内壁表面的形状相符,由此被装配到上轨道4上。因此在宽度方向上确定了记忆保持支架60相对于上轨道4的位置。此外,记忆保持支架60在后边缘部处包括一对安装突起67,引导部66布置在所述后边缘部处。该安装突起67朝向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应外侧突出。如在图12中示出的,安装突起67从记忆保持支架60的下表面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各端向下延伸,并且随后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以形成基本上L形状。如在图4中示出的,安装突起67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被规定为略微大于侧壁部14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并且被规定为小于下轨道3的折叠壁部13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在记忆保持支架60的前边缘部(即,支承部61b)被以前述方式支承的情况下,安装突起67安装到上轨道4的切口部47上。因此, 每当记忆保持支架60以前述方式插入到上轨道4内时,安装突起67就在上轨道4的纵向方向上运动,同时该安装突起67被侧壁部14的相应内侧表面按压,以在宽度方向上在相应的上端处朝向内侧弹性地变形。然后,当安装突起67到达相应的切口部47并且弹性地返回以插入到其上时,防止了装配到相应的切口部47上的安装突起67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上轨道4运动。装配到切口部47上的安装突起67布置在上轨道4的由折叠壁部16覆盖的相应下端部处,由此防止安装突起67的向外暴露。
安装突起67的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的下端形成放置在切割及升起件46上的放置部67a。因此,记忆保持支架6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上轨道4定位,同时引导部62到 66的上表面与盖壁部15的下表面接触并且放置部67a被放置在切割及升起件46上。另外,安装突起67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具有基本L形状的遮盖部67b,所述遮盖部67b从放置部 67a的后端向下延伸以覆盖切割及升起件46的后端表面,并且然后向前延伸以覆盖切割及升起件46的下表面。因此,通过由除了放置部67a之外的遮盖部67b从后侧覆盖切割及升起件46防止了切割及升起件46暴露到外部。在图8A中,记忆件30在接触部31e处与前保持部52a接触,并且在从滑动器本体 31向上突出的记忆销33的后端表面处与倾斜表面53a接触,即,记忆件30被前止动器支架 50保持。此时,在通过施加到释放手柄6上的操作力允许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正常滑动操作期间,记忆件30与上轨道4的运动相关联地在下轨道3 (底壁部12) 的纵向方向上运动。如在图5A中示出的,在记忆件30的前接触部31d与前止动器销36接合从而限制记忆件30的进一步的向前运动的情况下,记忆销33的后端表面与上轨道4的进一步的向前运动相关联地被倾斜表面53a按压。然后,在由倾斜表面53a引导的状态下,记忆销30 克服螺旋弹簧32的偏置力向下运动。接合部33b的下端穿过插入孔31g、接合孔12a以及插入孔9a。因此,记忆件30被固定到下轨道3的底壁部12上以便不能够运动。接下来,当上轨道4进一步向前运动时,倾斜表面53a引导记忆销33到连续地布置在倾斜表面53a的后面的记忆保持支架60的按压表面61a。此时,记忆销33的头部33a 被按压表面61a按压,从而维持接合部33b的下端定位在插入孔31g、接合孔12a以及插入孔9a内的状态。由此,记忆件30被维持在被固定到下轨道3上的状态。也就是,在记忆件 30被固定到下轨道3上的同时上轨道4的进一步向前运动是可行的。确保了上轨道4到如在图5B和7中示出的最前位置的运动。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相对运动通过锁定杆 26以预定间隔被限定到最前位置。因此,由上轨道4支承的座椅5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车辆底板2是可调节的。之后,当上轨道4向后运动时,前止动器支架50的前保持部52a与固定到下轨道3 上的记忆件30的相应接触部31e接触,由此一度停止前保持器支架50的运动。此时,头部 33a的上表面顺序地从记忆保持支架60的按压表面61a以及倾斜表面53a上释放。结果, 记忆销33通过接收螺旋弹簧32的偏置力向上运动,由此使接合部33b的下端与插入孔9a 和接合孔12a脱离。记忆件30由前止动器支架50保持在被夹在前保持部52a和倾斜表面 53a之间的状态。在上轨道4布置在从如在图5A中示出的中间位置(S卩,记忆件30的最前位置)到如在图6中示出的最后位置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中,从而使得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运动是可调节的并且被锁定杆26限制的情况下,由前止动器支架50保持的记忆件30被布置成使得接合孔12a在记忆销33的下方开放。也就是,记忆件30可以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处以前述方式固定到下轨道3上,直到上轨道4的向前运动被前止动器销36限制,在所述任意位置,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运动被锁定杆26限制。如在图1和2中示出的,支承架29被紧固到上轨道4的盖壁部15的上表面上。支承架29通过板部件弯曲以形成L形状来形成。支承架29在上轨道4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具有基本V形状并且由板部件形成的释放杆71可转动地连接到支承架29的后端部上。释放杆71在前端处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接触件71a。锁定杆26的接触件26d布置在接触件71a的转动轨迹上。释放杆71在接触件71a远离接触件26d的方向上(即,在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上)由偏置装置恒定地偏置。释放杆71围绕其转动轴线与座椅背部8的向前折叠操作相关联地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通过接触件71a按压锁定杆26的接触件26d。因此,由锁定杆26导致的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限制被释放。记忆操作杆72可转动地连接到支承架29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基本中间部上,所述记忆操作杆72具有爪形状并且由板部件形成。连接杆73的一个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到记忆操作杆72上,并且连接杆73的另一个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到释放杆71上。连接杆73由板部件形成同时具有条形状。记忆操作杆72围绕其转动轴线与释放杆71的转动相关联地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释放杆71响应于座椅背部8的向前折叠操作而被操作。记忆操作杆72在前端包括尖锐的按压件72a。该按压件72被构造成使得上轨道 4的通孔15b和前止动器支架50的间隙C布置在按压件72a的转动轨迹上。在座椅5的正常状态下,即,在座椅背部8没有被向前折叠并且记忆件30被前止动器支架50保持的状态下,防止了头部33a被记忆操作杆72的按压件72a按压。在前述状态下,当记忆操作杆72与座椅背部8的向前折叠操作相关联地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头部33a被按压件72a按压,从而记忆销33克服螺旋弹簧32的偏置力向下运动,如在图8B中示出的。然后,记忆件30被固定到下轨道3的底壁部12上并且相对于其不能够运动。此时,当释放杆71的接触件71a按压锁定杆26的接触件26d时,由锁定杆26导致的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限制被释放。之后,在上轨道4向前运动的情况下,后保持部53的倾斜表面53a引导记忆销33 到记忆保持支架60的按压表面61a,所述记忆保持支架的按压表面61a连接到倾斜表面 53a的后侧同时限制记忆销53的向上运动,该记忆销33通过由按压件72a按压已经向下运动。因此,记忆销30被维持固定到下轨道3上,并且在记忆箱30被保持固定到下轨道3上的同时,上轨道4进一步向前运动。只要上轨道4布置在从图5A中示出的中间位置到图6中示出的最后位置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由前止动器支架50保持的记忆件30与座椅背部8的向前折叠操作相关联地固定到下轨道3的底壁部12上,其中在该任意位置,锁定杆26限制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 3的运动。然后,在上轨道4在向前运动之后向后运动,同时记忆件30被保持固定到下轨道 3上的情况下,前止动器支架50的前保持部52a与固定到下轨道3上的记忆件30的接触部31e接触,由此一度停止前止动器支架50的运动。因此,上轨道4返回到向前运动之前的先前位置,即,返回到记忆位置。之后,当座椅背部8被向后拉时,锁定杆26的接触件26d 与释放杆71的接触件71a脱离,从而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在记忆位置。下面将说明所谓的上下车操作,在该上下车操作中,锁定杆26与座椅背部8的向前折叠操作相关联地释放和锁定。在座椅背部8在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相对运动被锁定或者限制在预定位置(即,记忆位置)的状态下被向前折叠的情况中,如在图2中示出的,释放杆71和记忆操作杆72随后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在图8B中示出的。此时,释放杆71的接触件71a按压锁定杆26的接触件26d,以由此释放由锁定杆26导致的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限制。同时,记忆操作杆72的按压件72a按压记忆件30的记忆销33的头部33a,以由此将记忆件30固定到下轨道3的底壁部12上。在前述状态下,当上轨道4向前运动时,后保持部53的倾斜表面53a引导记忆销 33到记忆保持支架60的按压表面61a,该记忆保持支架60的按压表面61a连接到倾斜表面53a的后侧,同时限制该记忆销33的向上运动,该记忆销33在被按压件72按压的同时向下运动。因此,头部33a的上表面被按压表面61a连续地向下按压,从而记忆件30被固定到下轨道3的底壁部12上。如上所述,记忆保持支架60,特别地按压表面61a延伸到上轨道4的后端部。因此,如在图7中通过虚线示出的,即使当在记忆件30固定到下轨道3的最后部的状态下上轨道4运动到其最前位置时,记忆件30的前述状态也被维持。也就是, 即使当上轨道4运动到最前位置,至少记忆销33布置在上轨道4的后端的前侧处。因此, 防止了记忆件30暴露超过上轨道4的后端。此时,保证了由上轨道4支承的座椅5 (座椅背部8)的后侧处的空间,由此提高了例如乘坐者等到座椅5的后座的可进入性。在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的凸缘43与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向前运动相关联地与切割及升起件46接合的情况下,钩部43c的下端与下轨道3的底壁部12的上表面接合,由此避免了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相对于下轨道3转动。因此,防止了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由于当切割及升起件46与凸缘43接合时产生的负荷而变形。之后,在上轨道4向后运动,同时座椅背部8被向前折叠的情况下,前止动器支架 50的前保持部52a与固定到下轨道3上的记忆件30的接触部31e接触,由此一度停止上轨道4的运动。结果,上轨道4返回到记忆位置。然后,当座椅背部8被拉起时,锁定杆26的接触件26d从释放杆71的接触件71a上释放,从而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限制在记忆位置。当座椅背部8在上轨道4处于最前位置和记忆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被拉起时,也限制了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相对运动。如上所述,可以从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获得下述效果。在记忆件30被夹在前止动器支架50和最后的止动器销40之间的状态下,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被锁定。也就是,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被夹在前止动器支架50和最后的止动器销40之间的记忆件30 间接地锁定了。因此,记忆件30与前止动器支架50或与最后的止动器销40的接合位置被调节,以由此容易地改变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可运动范围(滑动冲程)。因此,增强了在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的可运动范围的布局设计的可行性。另外,布置在内部空间S 中的记忆件30被用于锁定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由此,例如不需要用于锁定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的单独的止动器。因此,可以防止用于在其内布置记忆件30的内部空间S受到该单独的止动器的限制。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记忆件30被夹在最后的止动器销40和前止动支架50之间的状态下,与座椅位置的记忆功能相关联的前止动器支架50用作用于锁定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的止动器(用作第二止动器部件)。因此,不需要用于锁定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的特别的止动器,由此减少了用于座椅滑动装置的部件的数量。根据实施方式,最后的止动器销40用作将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 (凸缘43)紧固到下轨道支架3上的紧固部件,因此减少了座椅滑动装置的部件的数量。也就是,不需要用于锁定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的特别的止动器(用作第一止动器部件)。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通路P防止了记忆件30与凸缘43的干扰。因此,凸缘43 的位置(即,上轨道4向前运动的可运动范围)可以被设定,而至少不限制记忆件30的布置(可运动范围)。根据该实施方式,前止动器销36防止记忆件30运动得比预定位置更向前。因此, 可以防止上轨道4的返回位置(记忆位置)被设定在过度向前的位置处,在该返回位置,记忆件30与下轨道3脱离并且由前止动器支架50保持,以与上轨道4 一起运动。因此,可以适当地保证用于就坐在座椅上的乘坐人员容易地上车和下车的充分空间。根据该实施方式,记忆件30的可运动范围被设定为使得当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 3运动到最前位置时,记忆件30的至少一部分(记忆销33)在纵向方向上定位得比上轨道 4的后端更向前。因此,防止了记忆件30暴露超过上轨道4的后端,由此改进了上轨道4的外观。例如,即使当上轨道4由于上下车操作而运动到最前位置时,也可以防止记忆件30 暴露超过上轨道4的后端,因此抑制了就坐人员触到记忆件30。根据该实施方式,在用于调节座椅5的位置的座椅5的正常滑动操作时,记忆件30 根据上轨道4的向前运动运动到预定位置,在该预定位置,记忆件30与前止动器销36接合。然后,记忆件30被强制地与上轨道4 (前止动器支架50)脱离并且之后与下轨道3接合或被锁定到下轨道3上。因此,在记忆件30保持在预定位置的同时,上轨道4进一步向前运动。之后,上轨道4向后运动(返回到后侧),因此,上轨道4 (前止动器支架50)自动地保持记忆件30并且返回到先前的位置。记忆件30的运动被如上所述地改变,因此上轨道4的可运动范围(滑动冲程)可以被设定,而同时不会受到记忆件30的可运动范围的限制。结果,可以最大地获得上轨道4的可运动范围。根据实施方式,记忆保持支架60由树脂或弹性部件制成,因此其易于制造,并且增强了相对于上轨道4的可装配性。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可以被变型如下。根据该实施方式,止动器支架 50的能够与滑动器本体31的每个接触部31e接合的前保持部52a可以布置在止动器支架 5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中的仅一侧处。代替最后的止动器销40,可以应用螺栓。另外,可以在下轨道3处布置用于锁定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的特别的止动器(用作第一止动器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上轨道4处布置用于锁定上轨道4的向后运动的特别的止动器(用作第二止动器部件)。此外,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可以附连到底壁部12的上表面,只要该最前的止动器支架41不干扰记忆件30等的可运动的范围。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颠倒下轨道3和上轨道4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关系。换言之,上轨道4可以被固定到车辆底板2上,而下轨道3可以被固定到座椅5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座椅滑动装置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可以相对于座椅5布置单个下轨道3和单个上轨道4。可选择地,座椅滑动装置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可以相对于座椅5布置三个或多于三个的下轨道3和三个或多于三个的上轨道4。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轨道4相对于下轨道3的运动的座椅5的运动方向可以被例如应用到车辆的宽度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第一轨道⑶;第二轨道(4),所述第二轨道(4)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能够可滑动地运动;锁定部件(26),所述锁定部件(26)限制所述第二轨道(4)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的运动;记忆部件(30),所述记忆部件(30)在所述第一轨道(3)的纵向方向上可运动地支承在形成于所述第一轨道(3)和所述第二轨道(4)之间的内部空间(S)内,所述记忆部件(30) 通过与所述第一轨道(3)的接合而被防止运动;保持部件(60,50),所述保持部件(60,50)固定到所述第二轨道(4)上,并且保持所述记忆部件(30),从而使得在根据操作手柄(6)的操作来释放由所述锁定部件(26)导致的所述第二轨道(4)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的限制运动的状态下,所述记忆部件(30)能够与所述第二轨道(4) 一起运动,所述保持部件(60,50)保持所述记忆部件(30)以在根据座椅 (5)的座椅背部(8)的向前倾斜运动来释放由所述锁定部件(26)导致的所述第二轨道(4) 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的限制运动的状态下维持所述记忆部件(30)与所述第一轨道(3) 之间的接合,所述座椅(5)构造为固定到所述第二轨道(4)上;第一止动器部件(40),所述第一止动器部件(40)在所述第二轨道(4)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记忆部件(30)的一侧处,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轨道(3) 上;以及第二止动器部件(50),所述第二止动器部件(50)在所述第二轨道(4)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记忆部件(30)的另一侧处,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二轨道(4)上,在所述记忆部件(30)被夹在所述第一止动器部件(40)和所述第二止动器部件 (50)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止动器部件(50)防止所述第二轨道(4)在所述第二轨道(4) 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朝向一侧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件(50)用作所述第二止动器部件(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止动器部件(40)用作用于将第三止动器部件(41)紧固到所述第一轨道(3)上的紧固部件,所述第三止动器部件(41) 限制所述第二轨道(4)在所述第二轨道(4)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朝向另一侧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记忆部件(30)包括通路(P),当所述记忆部件(30)与所述第二轨道(4) 一起运动时,在所述通路(P)中所述记忆部件(30)被防止与所述第三止动器部件(41)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轨道(3)上布置有止动器销(36),所述止动器销(36)防止所述记忆部件(30)在所述第二轨道(4)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的运动方向上从预定位置朝向作为另一侧的前侧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轨道(4)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3)运动到最前位置时,所述记忆部件(30)的可运动范围被设定成使得所述记忆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得比所述第二轨道(4)的后端更向前。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第一轨道(3);第二轨道(4),其相对于第一轨道(3)能够可滑动地运动;锁定部件(26),其限制第二轨道(4)相对于第一轨道(3)的运动;记忆部件(30),其可运动地支承在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之间的内部空间(S)内并且被防止运动;保持部件(60,50),其固定到第二轨道(4)上,并且保持记忆部件(30),使得记忆部件(30)能够与第二轨道(4)一起运动,该保持部件保持记忆部件(30)以维持记忆部件(30)和第一轨道(3)之间的接合;第一止动器部件(40),其设置在记忆部件(30)的一侧处;以及第二止动器部件(50),其设置在记忆部件(30)的另一侧处并且在记忆部件(30)夹在第一止动器部件(40)和第二止动器部件(50)之间的状态下防止第二轨道(4)朝向一侧运动。
文档编号B60N2/07GK102198807SQ20111007631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二本松英雄, 森山玄太, 水野量介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