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结构和机动车辆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262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辆结构和机动车辆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结构和机动车辆门,机动车辆的侧面结构包括:大腿推动器,刚好位于邻近座椅的面板的外侧以及诸如侧面碰撞梁的结构部件的内侧。大腿推动器具有邻近面板的后部部分并与座椅上的大腿位置对齐的较低硬度部分以及邻近面板的前部部分的较高硬度部分,前部部分相对于后部部分向外侧错开。当在侧面碰撞事件过程中向内侧压迫结构部件时,面板的较高硬度部分在较低硬度部分开始向内侧压迫面板的后部部分之前开始向内侧压迫面板的前部部分。面板的后部部分可位于门的靠手的下面,面板的前部部分可在储物袋的上方形成凹陷表面。
【专利说明】机动车辆结构和机动车辆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大腿推动器,以降低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对骨盆的伤害。

【背景技术】
[0002]采用安装在紧靠座椅外侧的门或车身侧面板中的骨盆推动器来降低在侧面碰撞事件过程中对坐着的乘员的伤害是已知的。骨盆推动器通常采用安装在门或侧面板中的相对硬、不易弯曲的块的形式,用于填充在侧面碰撞事件过程中否则的话将会空出来的“碰撞空间”,以更早地接触乘员的骨盆的外侧。这种接触使骨盆承受载荷,并将乘员相对于车辆整体向里或向车内侧推动。
[0003]为了优化伤害保护,骨盆推动器应当具有与乘员骨盆协调的硬度。由于必须对宽泛范围的尺寸和重量的乘员提供保护,为此通过假设乘员为第50百分位数成年人(基于尺寸/重量)来解决。然而,对于身材更小/更轻的成年人,针对第50百分位数成年人设计的骨盆推动器就最佳防伤害来说可能太硬了。
[0004]为了对第5百分位数乘员提供最佳保护,通常需要更软(硬度更小)的骨盆推动器,以降低损伤骨盆的可能性。当使用这样的硬度更小的推动器时,必须增加冲击吸收距离,以实现乘员的下部躯体远离碰撞区域的充分的移动,而乘坐区域的可用的宽度相应地减少。


【发明内容】

[0005]在第一个公开的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载客车辆的结构包括: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用于在基本竖直的方向上定位座椅的外侧;结构部件,在面板的外侧;推动器,在结构部件和面板之间。推动器具有与第一面板位置邻近的较低硬度部分和与第二面板位置邻近的较高硬度部分。第一面板位置被设置为比第二面板位置更靠内侧。这将推动器的较低硬度部分放置得更靠内侧,更靠近座椅上的乘员,而将较高硬度部分放置得更靠外侧,离乘员更远。当在侧面碰撞事件过程中结构部件被向内侧压迫时,较高硬度部分在较低硬度部分开始向内侧压迫第一面板位置之前(在事件中更早地)开始向内侧压迫第二面板位置。
[0006]在进一步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位置在座椅上的大腿位置的外侧,第二面板位置在第一面板位置的前面。这将推动器放置为傍着乘员的大腿,从而在侧面碰撞期间,推动器在事件中相对早地推靠大腿。
[0007]在进一步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包括邻近面板的下边缘的储物袋和靠手,第二面板位置在储物袋的上方形成凹陷表面,第一面板位置在靠手的下面。
[0008]在进一步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动车辆结构还包括:第二结构部件,位于结构部件和面板之间,在第二结构部件中形成有开口,推动器通过开口伸出,以将推动器的作用表面定位为邻近所述结构部件。
[0009]所述推动器包括:作用表面,邻近所述结构部件;第一法兰,在第一面板位置接触面板;第一推动器壁,在作用表面和第一法兰之间延伸;第二法兰,在第二面板位置接触面板;第二推动器壁,在作用表面和第二法兰之间延伸,第二推动器壁没有第一推动器壁硬。
[0010]所述推动器与第二面板一体地形成,所述第二面板从所述面板的最前端的边缘向前延伸。在进一步公开的实施例中,一种机动车辆侧面结构包括:面板,用于利用面板的与座椅上的大腿位置对齐的后部部分以及面板的相对于后部部分向外侧错开的前部部分与座椅相邻地布置;结构部件,在面板的外侧;推动器,在面板和结构部件之间,并且邻近后部部分具有相对低的硬度,而邻近前部部分具有相对高的硬度。
[0011]所述机动车辆侧面结构是门。
[0012]所述前部部分在储物袋的上方形成凹陷区域。
[0013]在进一步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动车辆侧面结构还包括:第二结构部件,位于结构部件和面板之间,在第二结构部件中形成有开口,推动器通过开口伸出,以将推动器的作用表面定位为邻近所述结构部件。
[0014]在进一步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器包括:作用表面,邻近所述第一结构部件;第一法兰,与后部部分的外侧表面面接触;第一推动器壁,在作用表面和第一法兰之间延伸;第二法兰,与前部部分的外侧表面面接触;第二推动器壁,在作用表面和第二法兰之间延伸,第二推动器壁没有第一推动器壁硬。
[0015]所述推动器被安装到所述面板。
[0016]所述推动器与第二面板连续地/ 一体地形成,第二面板在第一面板的前面延伸。
[0017]在进一步公开的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门包括:面板,适于利用面板的直接在座椅的大腿位置外侧的后部部分以及面板的比后部部分更靠外侧的前部部分定位座椅的外侧;推动器,在面板的外侧,并且邻近后部部分具有相对低的硬度,而邻近前部部分具有相对高的硬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具有大腿推动器的机动车辆车身侧面结构的局部视图。
[0019]图2是示出大腿推动器的门装饰面板的外侧表面的视图。
[0020]图3是示出与小个子乘员对齐的车身侧面结构和大腿推动器的示意图。
[0021]图4是在碰撞前条件下沿着图3的4-4线截取的剖视图。
[0022]图5是示出在碰撞后条件下图4的结构的视图。
[0023]图6是大腿推动器的透视图。
[0024]图7是示出大腿推动器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与图4类似。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根据需要,在此公开了本发明的详细的实施例;然而,应理解的是,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和替代的形式体现。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可夸大或最小化一些特征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在此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性细节不应解释为限制,而仅仅应当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以各种形式使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0026]参照图1,机动车辆车身侧面结构12的一部分竖直地定位,并且紧靠乘员座椅14(以虚线示出)的外侧。在整个本公开中,术语“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而言的。在这里(包括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竖直的”和“竖直地”意图描述形成车辆的侧部表面的方向,因此不限于精确的竖直方向。机动车辆车身侧面结构12被示出为门,门在相对于座椅14的合适高度处具有靠手12a,在门的前下部具有储物袋12b。然而,该结构可以是位于座椅或乘坐位置的外侧的任何类型的固定的或可动的车身侧面结构。
[0027]车身侧面结构12包括紧邻座椅14的内面板18。内面板18是车身侧面结构的形成对车辆的乘员可见的表面的那部分,有时也被称为装饰面板。内面板18可包括任何数量的单独的部件,但是为了简洁,将其描述为单一部件。大腿推动器16位于车身侧面结构12的内部,紧靠内面板18的外侧,如在图2中最佳地看到的。大腿推动器16可通过任何合适类型的紧固装置(诸如推进式紧固件(push-1n fastener)19)附着到面板18的背(外侧)表面。
[0028]如在图3中最佳地看到的,大腿推动器16与座椅乘员20的大腿区域水平和纵向对齐。该大腿区域位于就坐位置的H点向前一些。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通常类型的骨盆推动块21可位于车身侧面结构12中,与H点对齐,以在侧面碰撞事件过程中按照公知的方式起作用。
[0029]如在图4的剖视图中最佳地看到的,车身侧面结构12还包括在内面板18的后面(外侧)并与内面板18隔开的至少一个结构部件22。图4将结构部件22描绘为薄板状元件,但是所述结构部件22可以是侧面结构12内的任何承载部件,诸如侧面碰撞梁的一部分。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侧面碰撞梁可以是在保持相对轻的重量的同时在侧面碰撞事件过程中为抵御侵入而提供足够的强度和保护而必需的任何截面。
[0030]大腿推动器16设置在内面板18和结构部件22之间,并优选地完全填充这些部件之间的存在的任何横向空间。
[0031]为了描述的目的,内面板18可被分为第一部分或后部18a以及第二部分或前部18b。后部18a的位置相对来说更靠内侧,因此更靠近座椅14,而前部18b的位置相对来说更靠外侧,因此更远离座椅14。在描绘的实施例中,前部18b在储物袋12b (见图1)的上方形成凹陷区域,后部18a正好在靠手12a的下面。
[0032]再次参照图4,大腿推动器16总体上包括作用表面26以及第一推动器壁28和第二推动器壁30,作用表面26的位置邻近结构部件22的表面。第一推动器壁28从作用表面26的后部向内侧延伸,使得第一推动器壁28的内侧端28a(也被称为第一推动器28接触第一面板18a的位置28a)邻近第一面板18a的相对内侧的位置。第二推动器壁30从作用表面26的前部向内侧延伸,使得第二推动器壁30的内侧端30a (也被称为第二推动器30接触第二面板18b的位置30a)邻近第二面板18b上的位置。第二推动器壁的内侧端30a的位置与第一推动器壁的内侧端28a的位置相比更靠近外侧。推动器壁的内侧端28a和30a可以是平坦的、法兰状的表面,以提供与内面板18的期望面积的接触表面。
[0033]在图4的实施例中,车身侧面结构12还包括设置在结构部件22的内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结构部件34a、34b。可存在开口、间隙或窗口 36,使得大腿推动器16通过开口伸出。第二结构部件34可,例如,构成内钣金面板和/或一个或更多个窗导轨。
[0034]图5描绘了在涉及侵入到车身侧面结构12的侧面碰撞事件过程中或之后大腿推动器16和面板18的状况。这样的入侵导致朝向内侧的力(由箭头A指示)被施加到结构部件22。力A迫使结构部件22抵住作用表面26,并且结构部件22和作用表面26都被向内侧压迫。后推动器壁28被故意设计为与前推动器壁30相比不那么硬,从而后推动器壁比前推动器壁弯曲更多。因此,前推动器壁30与后推动器壁28相比保持住了更大部分的碰撞前长度,因此内端部30a的位置与后推动器壁28接触面板18的位置28a相比被向内侧压迫了更大的距离。因此在侧面碰撞事件中,更靠前的位置30a被相对早地向内侧压迫。相比之下,硬度较小的后推动器部分28弯曲或变形,从而后推动器壁28接触第二面板18a的位置28a不如位置30a那样被向内压迫那么多。
[0035]大腿推动器可以是满足车身侧面结构12的内部的封装需求所必需的任何形状。在图6的实施例中,例如,推动器16还包括上推动壁28、下推动壁40以及周围法兰42,周围法兰42布置有将推动器固定到内面板18所需的孔46。
[0036]大腿推动器16还可包括与作用表面26在纵向上和/或竖直地错开的另一个作用表面32,以位于面板18和结构部件34之间。
[0037]槽44可形成在推动器壁中的位置上,以在后推动器壁28和前推动器壁30之间产生期望的硬度的变化。槽44形成在后推动器壁28上或邻近后推动器壁28形成,由此降低了推动器16在该区域中的硬度。可使用在推动器16的竖直和/或纵向尺寸上产生硬度的变化的任何合适的已知方法(或方法的组合)。这样的方法可包括材料厚度和/或属性的变化、加强肋、孔等。
[0038]图7示出了车身侧面结构12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推动器116与第二内面板119 一体地形成。如所示出的,第一内面板118具有最前端边缘118a,该最前端边缘118a与第二内面板119重叠。该第二实施例在整个侧面板结构的可制造性和易装配性方面具有优势。
[0039]虽然在上面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所有可能的形式。更确切地讲,在说明书中使用的词语是描述性词语而非限制性词语,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另外,实施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结合,以形成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辆结构,包括: 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用于在竖直的方向上定位座椅的外侧; 结构部件,在面板的外侧; 推动器,在结构部件和面板之间,并具有与第一面板位置邻近的较低硬度部分和与第二面板位置邻近的较高硬度部分,第一面板位置被设置为比第二面板位置更靠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位置在座椅上的大腿位置的外侧,第二面板位置在第一面板位置的前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门和所述结构部件是侧面碰撞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面板包括邻近面板的下边缘的储物袋,第二面板位置在储物袋的上方形成凹陷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面板包括靠手,第一面板位置在靠手的下面。
6.—种机动车辆门,包括: 面板,适于利用面板的直接在座椅的大腿位置外侧的后部部分以及面板的比后部部分更靠外侧的前部部分定位座椅的外侧; 推动器,在面板的外侧,并且邻近后部部分具有相对低的硬度,而邻近前部部分具有相对高的硬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其中,所述前部部分在储物袋的上方形成凹陷区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还包括: 第一结构部件,在面板的外侧; 第二结构部件,在第一结构部件和面板之间,并且在第二结构部件中形成有开口,推动器通过所述开口伸出,以将推动器的作用表面定位为邻近第一结构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其中,所述推动器包括: 作用表面,邻近所述第一结构部件; 第一法兰,接触后部部分的外侧表面; 第一推动器壁,在作用表面和第一法兰之间延伸; 第二法兰,接触前部部分的外侧表面; 第二推动器壁,在作用表面和第二法兰之间延伸,第二推动器壁没有第一推动器壁硬。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其中,所述推动器与另一个面板一体地形成,所述另一个面板在所述面板的前面延伸。
【文档编号】B60R21/02GK104044543SQ20141009375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邓志兵, 沙赫拉姆·哈盖, 塔米达尔·拉曼, 萨特亚娜热亚娜·拉主·维姆拉帕提, 保罗·施瑞亚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