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侧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9251791阅读:来源:国知局
,会出现泄漏。
[0190] 因此,难以使用其他部件的分隔板,在侧气囊内部,将3个区域形成密封状态。此 外,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出现能泄漏的间隙,难以确保拥有所需强度。
[0191] 与此相反,在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101,基本上仅使用构成侧 气囊103的外形形态的板(车辆外侧板105a、车内侧板105b和补充板106、107),可构成备 有3个区域X至Z的侧气囊103,能够格外地提高驾乘人员保护性能。
[0192] 由于是对内部压力变为最高的下部气囊区X设置附加板108,设为双层结构,因 此,可进一步提高侧气囊103的强度。
[0193] 由于备有充气器安装管111,因此,除了可合适地安装充气器104外,还可使得充 气气体向下部气囊区X和上后部气囊区Z合适地流入。
[0194] 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就形成前后方向通气部部1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还 有,如同图9和图10所示,也可在上下分隔部U上,形成可将下部气囊区X与上前部气囊区 Y连通的,可开闭的上下方向通气部部113。
[0195] 上下方向通气部部113也可采用夹缝114。这样做的话,可将充气气体从承托过驾 乘人员腰部后的下部气囊区X,向将承托驾乘人员胸部的上前部气囊区Y追加送入。而且, 可提高承托驾乘人员胸部的保护性能。
[0196] 在图25中,表示了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101的变形示 例。在这个变形示例中,在充气器安装管111的内部,向充气器104的下方伸出,设有套筒 状的密封阀116。密封阀116使用柔软的材料形成。
[0197] 该密封阀116在下部气囊区X,在上升了的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压坏现象,之 后被密封。由此,充气气体向下部气囊区X流入这一动作停止。因此,密封阀116关闭后, 充气气体朝着上后部气囊区Z单方向地流入。这样一来,除了可防止下部气囊区X的内部 压力过度上升而产生的破损外,还可将充气气体向上后部气囊区Z和上前部气囊区Y合适 地送入,以切实地保护好肩部和胸部。
[0198] 上述密封阀116尽管并没有在图中表示来,不设置在充气器安装管111,或是并不 设置在充气器安装管111上,而是设置在上下分隔部U上也可。即使通过在上下分隔部U上 设置密封阀116的方式,也可防止下部气囊区X的内部压力过度上升而出现的破损,同时, 还可将充气气体向上后部气囊区Z和上前部气囊区Y合适地送入,由此切实地保护好肩部 和胸部。
[0199] 此外,设有密封阀116时,为了要保持下部气囊区X的内部压力,最好省去上下方 向通气部部113。
[0200] 对于本专利申请中的全部内容,接合方法为可采用缝制、粘合和热粘等方式的任 何一种方法。
[0201] 以上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是本发明的优选示例。除此以外的实施方式示例也 可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或执行。特别是,只要没有本专利申请说明书中所限定的内容记载,那 么本发明就并非是受到附图上所表示的详细的部件形状、大小和结构布置等制约的。此外, 本专利申请说明书中所用到的表述和用语是以说明为目的的,只要没有特别限定的内容记 载,那么就并非是受此限定。
[0202] 符号说明
[0203] 1车辆用侧气囊装置
[0204] 2 座椅
[0205] 3充气器
[0206] 4侧气囊
[0207] 7分隔构件
[0208] 8快速腔
[0209] 9延迟腔
[0210] 10上部连通口
[0211] 11下部连通口
[0212] 12追加的分隔构件
[0213] 13追加的连通口
[0214] 14 导管
[0215] L车辆侧部
[0216] P驾乘人员
[0217] Rl向分隔构件的向上倾斜的后方,以凸状弯曲的部分
[0218] R2向分隔构件的向下倾斜的后方,以凸状弯曲的部分
[0219] U 座椅靠背区域
[0220] V 上部区
[0221] W 下部区
[0222] Θ 追加的分隔构件和分隔构件所形成的角度
[0223] 101车辆用侧气囊装置
[0224] 102 座椅
[0225] 103侧气囊
[0226] 104充气器
[0227] 104a气体喷出孔
[0228] 105a车辆外侧板
[0229] 105b车内侧板
[0230] 106补充车内侧板
[0231] 107补充车辆外侧板
[0232] 108附加板
[0233] 109重叠部分
[0234] 111充气器安装管
[0235] 112前后方向通气部部
[0236] 113上下方向通气部部
[0237] 115 夹缝
[0238] 116密封阀
[0239] Ua上下分隔部
[0240] Va前后分隔部
[0241] Wa上部气囊区
[0242] Xa下部气囊区
[0243] Ya上前部气囊区
[0244] Za上后部气囊区
【主权项】
1. 一种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具有侧气囊,该侧气囊内置在座椅内,通过由充气器导 入充气气体,从车辆后方向车辆前方地向驾乘人员和车辆侧部之间的间隙展开膨胀,其特 征在于, 在所述侧气囊内部,具备:快速腔,其亘跨从座椅靠背区域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逐渐变 细的形态的上部区和下部区;延迟腔,其在该座椅靠背区域的车辆前方,位于该上部区和该 下部区之间;前后分隔部,其将该侧气囊内部分隔成该延迟腔和该快速腔, 其中,所述充气器被设置在所述快速腔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后分隔部内至少 具有上部连通口和下部连通口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上部连通口连通所述上部区和所述延迟 腔,所述下部连通口连通所述下部区和该延迟腔。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分隔部的车宽 方向的宽度被形成为,在所述座椅靠背区域的位置宽度较大,而在所述上部区和所述下部 区的位置宽度较小。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分隔 部,在从所述座椅靠背区域朝向所述上部区变化的部分,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朝着向上 斜后方以凸状弯曲。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分隔 部,在从所述座椅靠背区域朝向所述下部区变化的部分,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朝着向下 斜后方以凸状弯曲。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气囊 内部设置上下分隔部,将所述快速腔分隔为包括所述上部区的上后部气囊区和包括所述下 部区的下部气囊区。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分隔部设置有 与所述座椅靠背区域和所述下部区相通的追加连通口。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分隔部设有 将充气气体从车辆后方引导到车辆前方的导管。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分隔 部和所述前后分隔部,相对于车辆后方一侧所成的角度设定为锐角。10. -种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具有侧气囊,该侧气囊内置在座椅内,通过由充气器导 入充气气体,从车辆后方向车辆前方地在驾乘人员和车辆侧部之间展开膨胀,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上下分隔部,其在所述侧气囊内部沿着车前后方向形成,并将该侧气囊内部划分成下 部气囊区和上部气囊区; 前后分隔部,其在所述侧气囊内部从所述上下分隔部向着车辆上方形成,并将所述上 部气囊区划分成上前部气囊区和上后部气囊区; 所述下部气囊区和所述上后部气囊区形成快速腔,所述上前部气囊区形成延迟腔, 所述充气器,在所述快速腔内部的车辆后方一侧,配置为从所述上后部气囊区亘跨至 所述下部气囊区, 在所述前后分隔部设有可将所述快速腔的所述上后部气囊区与所述延迟腔相通的前 后方向通气部。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气囊至少包括车辆外侧片和车内侧片, 所述前后分隔部通过接合这些车辆外侧片和车内侧片来形成。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气囊包括分别与所述车辆外侧片的外侧和所述车内侧片的外侧相接合的补充 车辆外侧片和补充车内侧片, 这些补充片向所述前后分隔部的车辆前方延伸, 所述延迟腔,通过接合这些补充片,从而形成在所述前后分隔部的车辆前方。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分隔部是通过 接合所述车辆外侧片上的与所述补充车辆外侧片的重叠部分,和所述车内侧片上的与所述 补充车内侧片的重叠部分而形成的。14.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快 速腔的所述下部气囊区,与所述车辆外侧片和所述车内侧片内侧面重叠地设置附加片,所 述上下分隔部通过接合相对的所述附加片而形成。15. 根据权利要求6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 分隔部设有通过所述快速腔的所述下部气囊区的内部压力上升来进行封锁的密封阀。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片在所述 侧气囊内部形成从所述快速腔的所述下部气囊区亘跨至所述上后部气囊区的充气器安装 管,在该充气器安装管上,设置通过所述下部气囊区的内部压力上升来进行封锁的密封阀。17.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 方向的通气部通过夹缝形成。18.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 下分隔部上设有可将所述快速腔的所述下部气囊区与所述延迟腔相通的上下方向的通气 部。19.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 器的气体喷出孔设定在所述快速腔的所述下部气囊区一侧。20.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气 囊中设置为,所述快速腔的所述下部气囊区位于驾乘人员腰部周边,该快速腔的所述上后 部气囊区位于驾乘人员肩部周边,所述延迟腔位于驾乘人员胸部周边。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侧气囊装置,其具备可向驾乘人员和车辆侧部的间隙,迅速且顺畅地滑入,特别是对于宽度较大的肩部和腰部,可瞬时送入,以对驾乘人员进行约束。与此同时,具备侧气囊,其能以保护骨骼较强的肩部和腰部周边的部分的厚度较薄,保护骨骼脆弱的胸部周边的部分的厚度较厚的形态进行膨胀。在侧气囊(4)内部设有:快速腔(8),其为从座椅靠背区域U随着朝向车辆前方而逐渐变细的形态的整个上部区V和下部区W;延迟腔(9),其在该座椅靠背区域的车辆前方,位于上部区和该下部区之间;分隔构件(7),其将侧气囊内部分成该延迟腔和该快速腔,其中,上述充气器(3)被设置在上述快速腔内。
【IPC分类】B60R21/207, B60R21/2346
【公开号】CN104968537
【申请号】CN201480007488
【发明人】小林优斗, 清水阳介
【申请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4年1月30日
【公告号】EP2955066A1, WO2014123055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