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构造

文档序号:963988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悬架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构造,该悬架构造包括在车辆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位于该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悬架臂的悬架和配置于悬架内部的加强构件。
【背景技术】
[0002]—般来说,在车辆上安装有悬架,该悬架架设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梁。在该悬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安装有用于悬挂车轮的悬架臂(也称作下臂)(例如专利文献1)。在悬架臂上施加有由行驶时的振动带来的载荷,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悬架的内部配置加强件,从而谋求提高刚性。
_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f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001307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1的设于悬架的加强件被认为在悬架自身的刚性的提高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加强件沿着后壁地进行配置,因此虽然有助于抑制该后壁的变形,但是抑制前壁的变形的效果并不充分。因此,专利文献1的结构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_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发明鉴于这种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从悬架臂输入的载荷能够获得更高的刚性、进而能够适当地抑制变形的悬架构造。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悬架构造的代表性的结构如下:一种悬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悬架构造包括:悬架,其在车辆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用于固定位于该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悬架臂;以及加强构件,其配置于悬架内部;加强构件具有:支承部,其在悬架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并用于连接悬架的上壁和下壁;前侧竖立设置壁,其从支承部的侧面朝向车辆前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接合于悬架的上壁和下壁中的至少一者;以及后侧竖立设置壁,其从支承部的侧面朝向车辆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接合于悬架的上壁和下壁中的至少一者;加强构件在俯视时形成为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在支承部处弯曲,呈字母L形状。
[0011]根据上述结构,加强构件呈包括前侧竖立设置壁、后侧竖立设置壁以及支承部的字母L形状。因此,加强构件成为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立体的形状。因而,相对于来自悬架臂的载荷能够获得较高的刚性,因此能够提高抑制悬架的变形的效果。
[0012]特别是由于呈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向前后方向打开的字母L形状,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悬架的前壁和后壁相对于在左右方向上施加的载荷的变形。另外,由于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接合于悬架的上壁、下壁,因此还能够提高抑制悬架的上壁、下壁相对于在上下方向上施加的载荷的变形的效果。
[0013]也可以是,上述悬架具有:中央部,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前侧臂部,其从中央部的端部的前部朝向外侧延伸,并用于固定悬架臂;以及后侧臂部,其从中央部的端部的后部朝向外侧延伸,并用于固定悬架臂;在俯视时,支承部配置在比中央部的前壁的延长线和前侧臂部的前壁的延长线的交点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或配置在比中央部的后壁的延长线和后侧臂部的后壁的延长线的交点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前侧竖立设置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和后侧竖立设置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中央部的前壁的延长线和前侧臂部的前壁的延长线的交点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或位于比中央部的后壁的延长线和后侧臂部的后侧壁的延长线的交点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0014]根据该结构,加强构件配置在悬架的内部中的、中央部与前侧臂部和后侧臂部之间的交界附近。中央部与前侧臂部和后侧臂部之间的交界附近的部位由于在前壁和后壁上产生角度变化,因此与其他部位相比容易因来自悬架臂的载荷而产生变形。因此,通过在交界附近配置加强构件,能够适当地加强容易产生变形的部位,能够进一步提高变形抑制效果Ο
[0015]也可以是,在俯视时,上述前侧竖立设置壁与后侧竖立设置壁所成的弯曲角度为90度以上,沿车辆宽度方向通过支承部的线段与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分别所成的角度是大致相等的角度。通过将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所成的弯曲角度、即打开角度设为90度以上,能够提高该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加强支承部的效果。另外,通过使支承部与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所成的角相等,能够平衡性较好地加强支承部。
[0016]也可以是,上述前侧竖立设置壁沿着前侧臂部的前壁延伸,后侧竖立设置壁沿着后侧臂部的后壁延伸。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像这样沿着前侧臂部的前壁和后侧臂部的后壁的延伸、即接近这些构件,从而能够使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与前侧臂部的前壁和后侧臂部的后壁连动。因而,能够有效率地分散应力,能够减少悬架的变形量。另外,根据该结构,配置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使它们覆盖中央部的截面。由此,还能够获得抑制中央部的扭曲变形的效果。
[0017]也可以是,该悬架构造还具有延长支架,该延长支架安装于后侧臂部的后缘且用于延长该后侧臂部使得悬架连接于车身构造构件,在俯视时,延长支架的车辆内侧的棱线与后侧竖立设置壁的延长线连续。由此,能够将由后侧竖立设置壁承受的载荷经由延长支架有效率地传递到车身构造构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变形抑制效果。
[0018]也可以是,上述支承部支承转向齿轮箱,该转向齿轮箱配置于悬架的上方,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由于转向齿轮箱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通过借助加强构件的支承部将其连结于悬架,能够提高悬架的刚性。另外,通过在支承部上接合有前侧竖立设置壁和后侧竖立设置壁,从而支承部的刚性提高。由此,能够提高转向齿轮箱的安装强度,能够谋求提高驾驶稳定性、减少路噪等振动。
_9] 发明的效果
[0020]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悬架构造,该悬架构造相对于从悬架臂输入的载荷能够获得更高的刚性、进而能够适当地抑制变形。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悬架构造的整体立体图。
[0022]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悬架构造的右侧部分而得到的放大图。
[0023]图3是从车内侧上方观察图2的悬架构造而得到的立体图。
[0024]附图标iP,说曰月
[0025]100…悬架构造;110…悬架;110a…上壁;110b…下壁;110c…前壁;110d…后壁;112…中央部;112a…前壁;112b…后壁;114…前侧臂部;114a…前壁;116…后侧臂部;116b...后壁;120a…右侧悬架臂;120b…左侧悬架臂;130…加强构件;132…支承部;134…前侧竖立设置壁;134a...凸缘;136…后侧竖立设置壁;136a...凸缘;140a…右侧延长支架;140b…左侧延长支架;150…转向齿轮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添加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用于容易理解发明的例示,除了特别事先说明的情况以外,并不是限定本发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件,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而且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部件省略了图不ο
[0027]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悬架构造100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悬架构造100的右侧部分而得到的放大图。图3是从车内侧上方观察图2的悬架构造100而得到的立体图。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在图2和图3中,未图示图1所示的转向齿轮箱150,用虚线图示了悬架110的内部的加强构件130。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悬架构造100构成为包括在车辆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悬架110、配置于该悬架110内部的加强构件130 (参照图2和图3)以及将悬架110连接于车身构造构件(未图示)的右侧延长支架140a和左侧延长支架140b。
[0029]在悬架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位于该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右侧悬架臂120a和左侧悬架臂120b。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悬架110的上方配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向齿轮箱150。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例示了悬架构造100的右侧的构造,但是左侧当然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0030]如图2所示,在悬架110的中央,中央部112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从该中央部112的端部的前部朝向外侧延伸有前侧臂部114,从中央部112的端部的后部朝向外侧延伸有后侧臂部116。而且,在悬架110中,在该前侧臂部114和后侧臂部116固定有悬架臂(右侧悬架臂120a)。
[0031]如图3所示,在悬架110的内部配置有加强构件130。加强构件130构成为包括支承部132、前侧竖立设置壁134以及后侧竖立设置壁136。支承部132在悬架11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连接悬架110的上壁110a (参照图1)和下壁110b (参照图3)。前侧竖立设置壁134随着从支承部132的侧面朝向车辆前方去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接合于悬架110的上壁110a和下壁110b。后侧竖立设置壁136随着从支承部132的侧面朝向车辆后方去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接合于悬架110的上壁110a或下壁110b。
[00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前侧竖立设置壁134的上端和后侧竖立设置壁136的上端接合于悬架110的上壁110a之后,将前侧竖立设置壁134的凸缘134a和后侧竖立设置壁136的凸缘136a(参照图2)接合于悬架110的下壁110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前侧竖立设置壁134和后侧竖立设置壁136只要接合于悬架110的上壁110a和下壁110b中的至少一者即可。
[0033]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如图2所示,加强构件130在俯视时形成为前侧竖立设置壁134和后侧竖立设置壁136在支承部132处弯曲,呈字母L形状。由此,加强构件130成为在前后方向和左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