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18503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44]178:中间槽部 179:封闭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参照附图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如下。
[0046]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0包括:空调箱110;在一侧形成有空气流入口 111,在另一侧形成有多个空气排出口以排出从所述空气流入口 111流入的空气,并且内部的空气通道中形成有冷风通道Pl和暖风通道P2;蒸发器101以及加热器芯102,在所述空调箱110内部的空气通道上相隔预定距离而设置;温度调节活门119,设置于所述蒸发器101和加热器芯102之间,并且调节绕过所述加热器芯102的冷风通道Pl和通过所述加热器芯102的暖风通道P2的开度。
[0047]所述蒸发器101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10内的冷风通道Pl的上游侧,所述加热器芯102设置于所述暖风通道P2内。
[0048]此时,所述冷风通道Pl和暖风通道P2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冷风通道Pl使在所述空调箱110中通过蒸发器101的空气绕过所述加热器芯102;所述暖风通道P2使通过所述蒸发器101的空气从冷风通道Pl分歧并通过所述加热器芯102后,U型转弯并与所述冷风通道Pl合流。
[0049]另外,所述空调箱110的内部中,在所述冷风通道Pl和暖风通道P2合流的区域中形成有冷风和热风得到混合的混合区域MC。
[0050]并且,所述空调箱110的空气流入口111设有移送内部空气或者外部空气的送风装置(未图示)。
[0051 ]并且,形成于所述空调箱110的出口侧的多个空气排出口形成有:除霜通风口 112,用于将空气排出到车辆的前玻璃侧;迎面通风口 113,用于将空气排出到前座乘客的面部侧;底板通风口 114、115,用于将空气排出到乘客的脚侧。
[0052]其中,所述迎面通风口113为了将空气分割并分别排出到车辆室内的中央侧和两侧,在中央侧分割形成有中间通风口(未图示),在其两侧分割形成有侧部通风口(未图示)。
[0053]并且,所述底板通风口114、115有如下的两个分支:前座用底板通风口 114,将空气排出到前座乘客的脚侧;后座用底板通风口 115,将空气排出到后座乘客的脚侧。
[0054]并且,作为模式活门的除霜活门130、迎面活门140、底板活门150分别调整所述除霜通风口 112、迎面通风口 113、底板通风口 114、115的开度。
[0055]所述除霜活门130由中心支轴型(CenterPivot type)活门构成,设置于所述除霜通风口 112的下部;所述迎面活门140由平面型(Flat type)活门构成,设置于所述迎面通风口 113的下部;所述底板活门150由中心支轴型活门构成,设置于后述底板管道116的入口116a并通过底板管道116的开闭使底板通风口 114、115开闭。
[0056]所述除霜活门130、迎面活门140、底板活门150、后述的控制台活门160分别通过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10。
[0057]所述温度调节活门120由平面型活门构成,并调节所述冷风通道Pl和暖风通道P2的开度。
[0058]另外,所述温度调节活门120的旋转轴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加热器芯102的上端前方侧。
[0059]并且,所述加热器芯102的后方侧暖风通道P2和所述底板通风口 114、115之间形成有隔壁119,从而相互被划分。
[0060]所述隔壁119将通过所述加热器芯102的热风引导至混合区域MC。
[0061]另外,所述空调箱110的外侧面设置有驱动器(Actuat0r)(未图示)以驱动所述温度调节活门120和模式活门130、140、150。
[0062]此时,所述驱动器可以直接连接到所述活门,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凸轮、支臂、控制杆等连接到所述活门。即,在所述凸轮借助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进行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杆以及支臂进行凸轮运动的同时驱动所述温度调节活门120以及模式活门130、140、150 ο据此可以调节所述冷风通道Pl、暖风通道P2和所述各个通风口 112?115的开度。
[0063]并且,在所述空调箱110的内部具有:底板管道116,将所述空调箱110内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底板通风口 114、115;控制台通风口 117,在所述底板管道116的后方侧隔离形成而向后座侧供应空气。
[0064]所述底板管道116在所述隔壁119的后方侧沿着隔壁119而形成,并将在所述混合区±|!^MC混合的空气弓I导至所述底板外部114、115。
[0065]所述控制台通风口117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10的后方侧,并且形成为与所述底板管道116被划分壁118划分开,并将混合于所述混合区域MC的空气供应到后座侧。
[0066]并且,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的入口 117a贯通形成于划分所述底板管道116和控制台通风口 117的划分壁118,且形成于所述底板管道116的入口 116a的上部侧。
[0067]如图所示,所述控制台通风口117的入口 117a贯通形成于与所述底板活门150相向的所述划分壁118的上端部。
[0068]如此,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的入口 117a形成于与所述混合区域MC相邻的位置,所以可以顺利地接收在所述混合区域MC中得到混合的空气,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温度。
[0069]另外,所述控制台通风口117的出口通过管道(duct,未图示)而与作为车辆室内的中央部的座间储物箱(Conso Ie box)(未图示)侧连通地连接。因此,可以将通过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座间储物箱侧并供应到后座空间,从而可以对后座空间进行制冷/供暖。
[0070]并且,设置有开闭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的入口 117a的控制台活门160。
[0071]所述控制台活门160通过旋转轴161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10侧,此时,所述旋转轴161的一端部连接于设置在所述空调箱110的外侧的辅助连接单元165。
[0072]并且,在所述空调箱110的外侧面设置有模式凸轮170。所述模式凸轮170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槽,该一个以上的槽通过连接单元135而与所述活门中的I个以上的活门的旋转轴连接,并且使所述连接单元135进行凸轮运动。
[0073]图4的模式凸轮170中形成有多个槽171、172、173,所述槽171、172、173通过连接单元135而与所述除霜活门130、迎面活门140、底板活门150的旋转轴形成连接。
[0074]因此,所述模式凸轮170根据空气排出模式旋转预定角度而个别地调节各个所述活门的开度。
[0075]所述模式凸轮170借助于设置在所述空调箱110的外侧面的驱动器(未图示)而旋转,并且所述驱动器重叠地布置在模式凸轮170的外侧。
[0076]所述连接单元135由连接各个活门的旋转轴和所述模式凸轮170的槽171、172、173的支臂131、141、151和控制杆152组成。
[0077]S卩,所述除霜活门130和迎面活门140利用支臂131、141与所述模式凸轮170的槽171、172结合,并且所述底板活门150利用支臂151和控制杆152与所述模式凸轮170的槽173
全士么云口口 ο
[0078]如此,所述连接单元135可以由支臂151和控制杆152组成,也可以省略控制杆而只由支臂131、141组成。
[0079]所述模式凸轮170的槽包括:槽171,通过销与连接于所述除霜活门130的旋转轴的支臂131结合;槽172,通过销与连接于所述迎面活门140的旋转轴的支臂141结合;槽173,通过销与连接于所述底板活门150的旋转轴的支臂151以及控制杆152结合。
[0080]另外,所述支臂131、141、151和控制杆152布置于所述空调箱110的外侧面和所述模式凸轮170之间。
[0081]并且,所述模式凸轮170具有控制台风量分配单元175,该控制台风量分配单元175调节所述控制台活门160的开度,以使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的风量分配按照所述空气排出模式而变得不同。
[0082]所述控制台风量分配单元175由控制台槽176构成,该控制台槽176形成于所述模式凸轮170,且通过辅助连接单元165连接于所述控制台活门160的旋转轴,并使辅助连接单元165进行凸轮运动。
[0083]所述控制台槽176包括:封闭槽部179,驱动辅助连接单元165以使所述控制台活门160封闭控制台通风口 117;开放槽部177,驱动辅助连接单元165以使所述控制台活门160最大程度地开放控制台通风口 117;中间槽部178,驱动辅助连接单元165以使所述控制台活门160以小于最大开放的程度开放控制台通风口 117。
[0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