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18503阅读:来源:国知局
84]所述控制台槽176的开放槽部177、中间槽部178、封闭槽部179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空气排出模式从迎面模式变成双向模式、底板模式、混合模式、除霜模式的过程中,使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的开度逐渐减少。
[0085]图4为示出模式凸轮170的多个槽171、172、173和控制台槽176的图,所述控制台槽176的所述开放槽部177、中间槽部178、封闭槽部179沿着顺时针方向形成。
[0086]此时,所述开放槽部177、中间槽部178以及封闭槽部179形成为自所述模式凸轮170的旋转中心的半径不相同。
[0087]S卩,所述开放槽部177、中间槽部178、封闭槽部179形成为自所述模式凸轮170的旋转中心的半径逐渐减少。
[0088]因此,所述模式凸轮170旋转预定角度,从而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65的销位于所述控制台槽部176的开放槽部177时,所述控制台活门160最大程度地开放控制台通风口 117;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65的销位于所述中间槽部178时,所述控制台活门160以小于最大开放的程度开放控制台通风口 117(最大开放程度的1/2);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65的销位于所述封闭槽部179时,所述控制台活门160封闭控制台通风口 117。
[0089]并且,所述迎面活门140最大程度地开放迎面通风口 113时,所述控制台活门160通过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65连接到所述控制台槽176的开放槽部177的位置,从而最大程度地开放控制台通风口 117。
[0090]所述迎面活门140封闭迎面通风口 113时,所述控制台活门160通过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65连接到所述控制台槽176的开放槽部177以外的位置,从而使控制通风口 117从最大开放角度关闭预定角度。
[0091]S卩,所述迎面活门140封闭迎面通风口 113时,在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处因通风阻力增加而导致后座的风量增加,所以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当所述迎面活门140封闭迎面通风口113时,所述控制台活门160使控制台通风口117从最大开放角度关闭预定角度。
[0092]并且,所述空气排出模式由迎面模式。双向模式、底板模式、混合模式、除霜模式组成,并且各个模式的辅助连接单元165的销位置如图4所示。
[0093]参照图4,在所述迎面模式以及双向模式中,通过所述控制台槽176的开放槽部177最大程度地开放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
[0094]在所述底板模式以及所述混合模式中,通过所述控制台槽176的中间槽部178以小于最大开放的程度(最大开放的1/2)开放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
[0095]在所述除霜模式中,通过所述控制台槽176的封闭槽部179封闭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
[0096]如此,所述控制台槽176是从所述开放槽部177到中间槽部178以及封闭槽部179为止,与所述空气排出模式相关联而驱动所述控制台活门160的同时调节控制台通风口 117的开度。
[0097]并且,如上所述地对控制台通风口 117进行最大开放、开放最大开放的1/2、封闭时的各个通风口的具体的风量分配比率如下。
[0098]首先,在迎面模式下,所述控制台通风口117被最大程度地开放,并且风量分配为:迎面通风口(中间通风口、侧部通风口)85%、控制台通风口 15%。
[0099]在双向模式下,所述控制台通风口117被最大程度地开放,并且风量分配为:迎面通风口(中间通风口、侧部通风口)55%、底板通风口35%、控制台通风口 10%。
[0100]在底板模式下,所述控制台通风口117被开放1/2,并且风量分配为:迎面通风口(侧部通风口)15%、底板通风口50%、除霜通风口25%、控制台通风口 10%。
[0101 ]在混合模式下,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被开放1/2,并且风量分配为:迎面通风口(侧部通风口)15%、底板通风口38%、除霜通风口42%、控制台通风口5%。
[0102]在除霜模式下,所述控制台通风口117被封闭,并且风量分配为:迎面通风口(侧部通风口)15%、除霜通风口85%。
[0103]如此,按照空气排出模式使控制台通风口117的风量分配变得不同,从而在供暖模式的作为空气排出模式的底板模式以及混合模式下,控制台通风口 117被调节成以小于最大开放的程度开放,从而防止过多地排出到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后座),据此可以改善后座乘客的不适感及供暖性能,同时也可以防止前座的风量不足的现象。
[0104]另外,所述模式凸轮170中,所述槽171、172、173在模式凸轮170的边缘位置单独地形成有多个,并且所述控制台槽176在所述模式凸轮170中相比所述多个槽171、172、173更形成于内侧。
[0105]并且,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65由控制台支臂162和控制台杆163组成。所述支臂162在所述空调箱110的外侧与所述控制台活门160的旋转轴161结合的同时在端部侧形成有预定长度的槽部162a。所述控制台杆163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空调箱110的外侧面,并且以旋转中心为基准向一侧延伸的端部通过销连接到所述控制台支臂16 2的槽部16 2a,而向另一侧延伸的端部通过销结合于所述模式凸轮170的控制台槽176。在所述模式凸轮170旋转时通过随着所述控制台槽176进行凸轮运动的所述控制台杆163以及控制台支臂162而使所述控制台活门160驱动。
[0106]另外,所述控制台槽176中,自所述模式凸轮170的旋转中心的半径没有变化的区间为控制台活门160的停止空间,半径增加或者减少的区间为控制台活门160的驱动角度发生变化的区间。
[0107]图10是示出模式凸轮的另一实施例的附图,其中,从上述的模式凸轮170中删除了与除霜活门130连接的槽171。
[0108]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空调箱110的外侧面的专门的驱动单元(未图示)独立地控制所述除霜活门130。
[0109]S卩,通过所述模式凸轮170控制所述迎面活门140和底板活门150以及控制台活门160,并且通过专门的驱动单元独立地控制所述除霜活门130。
[0110]所述驱动单元可以通过驱动器控制所述除霜活门130。
[0111]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并将迎面模式和双向模式是制冷模式状态且底板模式和混合模式以及除霜模式是供暖模式状态的情况作为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0112]A)迎面模式(图5)
[0113]在迎面模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迎面活门140开放所述迎面通风口 113,并且所述除霜活门130封闭所述除霜通风口 112,所述底板活门150封闭所述底板管道116而封闭底板通风口 114、115,所述控制台活门160最大程度地开放控制台通风口 117。
[0114]并且,所述温度调节活门120开放冷风通道Pl。
[0115]因此,被未图示的送风机移送的空气经过蒸发器101的过程中被转换成冷风后,一部分通过所述迎面通风口 113排出到前座乘客的面部侧而进行制冷,一部分通过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排出到后座乘客的面部侧而进行制冷。
[0116]B)双向模式(图6)
[0117]在双向模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迎面活门140以及底板活门150同时开放所述迎面通风口 113以及底板通风口 114、115,所述除霜活门130封闭所述除霜通风口 112,所述控制台活门160最大程度地开放控制台通风口 117。
[0118]并且,所述温度调节活门120开放冷风通道Pl。
[0119]因此,被未图示的送风机移送的空气经过蒸发器101的过程中被转换成冷风后,一部分通过所述迎面通风口 113排出到前座乘客的面部侧而进行制冷,一部分通过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排出到后座乘客的面部侧而进行制冷,一部分通过所述底板管道116以及底板通风口 114、115排出到前座乘客的脚侧以及后座乘客的脚侧而进行制冷。
[0120]C)底板模式(图7)
[0121]在所述底板模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迎面活门140以及除霜活门130封闭所述迎面通风口 113以及除霜通风口 112,所述底板活门150开放所述底板管道116而开放底板通风口114、115,所述控制台活门160开放I /2的控制台通风口 117。
[0122]并且,所述温度调节活门120开放暖风通道P2。
[0123]因此,被未图示的送风机移送的空气在通过蒸发器101后通过所述加热器芯的过程中被加热后,一部分通过所述控制台通风口 117排出到后座乘客的面部侧而进行供暖,一部分通过所述底板管道116以及底板通风口 114、115排出到前座乘客的脚侧以及后座乘客的脚侧而进行供暖。
[0124]此时,通过开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