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取式无动力车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626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动力车辆输送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抓取式无动力车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报废车辆拆解领域,需要将报废后的车辆输送至不同的拆解工位,以便于机械手对报废车辆进行拆解。为了提高拆解效率及拆解后的各部分零部件的利用率,需要对拆解工位的进行细致分类,以对报废汽车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拆解。但是,现有的报废车辆输送主要采用门式起重机与液压抓斗配合抓取,其易导致报废汽车的整体结构损坏,从而不利于后续的分类式拆解,而对于大型客车,而采用钢丝绳与门式起重机配合吊装则输送效率低下,且增加的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抓取式无动力车辆输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报废汽车输送易损坏车辆结构导致后续拆解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抓取式无动力车辆输送装置,包括门架、纵向设置的导轨、驱动所述门架沿所述导轨运动的行走机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门架的起重机构、设于所述起重机构另一端的抓取机构、驱动所述起重机构相对门架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起重机构一端的安装部、均一端枢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左卡爪和右卡爪、分别驱动所述左卡爪和右卡爪相对安装部转动的左驱动缸和右驱动缸;其中,所述右卡爪与所述左卡爪对称设置,且所述左卡爪包括左固定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左固定杆中部、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左枢接件,及沿左固定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左卡齿,每个所述左卡齿均呈L型。

优选的,所述右卡爪包括与所述左固定杆、左枢接件、左卡齿相对应设置的右固定杆、右枢接件、右卡齿。

优选的,所述左枢接件和右枢接件均呈外凸弧形。

优选的,所述左驱动缸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部外缘、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左枢接件中部,所述右驱动缸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部外缘、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右枢接件中部。

优选的,所述左卡齿和右卡齿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保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称配合设置的左卡爪和右卡爪,并通过左驱动缸和右驱动缸驱动左卡爪和右卡爪闭合夹紧报废车辆,而且左卡爪的左卡齿为多个,每个左卡齿均为L型,从而便于固定报废车辆且不会损坏车辆结构,其有利于后续的分类式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抓取式无动力车辆输送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抓取式无动力车辆输送装置,包括门架1、纵向设置的导轨2、驱动所述门架1沿所述导轨2运动的行走机构3、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门架1的起重机构4、设于所述起重机构4另一端的抓取机构5、驱动所述起重机构4相对门架1转动的旋转机构6,所述抓取机构5包括设于所述起重机构4一端的安装部51、均一端枢接于所述安装部51的左卡爪52和右卡爪53、分别驱动所述左卡爪52和右卡爪53相对安装部51转动的左驱动缸54和右驱动缸55;其中,所述右卡爪53与所述左卡爪52对称设置,且所述左卡爪52包括左固定杆521,一端连接于所述左固定杆521中部、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安装部51的左枢接件522,及沿左固定杆52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左卡齿523,每个所述左卡齿523均呈L型。

由于右卡爪53与左卡爪52对称设置,故所述右卡爪53包括与所述左固定杆521、左枢接件522、左卡齿523相对应设置的右固定杆531、右枢接件532、右卡齿533。

其中,安装部51可铰接于起重机构4上,从而使得输送时抓取机构5始终向下。

具体输送时,通过行走机构3将门架1移动至设定位置,并通过左驱动缸54和右驱动缸55驱动分别驱动左卡爪52和右卡爪53相向转动,使左卡爪52和右卡爪53分开,然后驱动起重机构4使抓取机构5位于报废汽车上方并使报废汽车位于左卡爪52和右卡爪53之间,驱动左卡爪52和右卡爪53将报废汽车夹紧,左卡齿523和右卡齿533部分对应的夹持报废汽车两侧、另一部分抵接于报废汽车的底部,然后通过起重机构4将报废汽车提起,并通过行走机构3移动至拆解工位后将报废汽车放置于设定位置即可。其中,本实施例的起重机构4可采用液压式起重,可采用钢丝绳吊装式结构,上述两种方式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故在此不作详细赘述,而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液压式起重为例进行描述。

门架1设置为倒U型,行走机构3包括设于门架1下端的行走轮31及驱动行走轮31转动的行走马达32,可通过行走马达32驱动行走轮31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以驱动门架1沿导轨2前进或后退。旋转机构6包括固定柱61、齿轮62及转动马达63,固定柱61下端固定设置于门架1顶端、上端与起重机构4可转动连接,而且固定柱61外表面设置有外齿纹,转动马达63固定于起重机构4下表面,齿轮62设置于转动马达63的输出轴端,该齿轮62与固定柱61的外齿纹相啮合,从而通过转动马达63驱动齿轮62转动,进而驱动起重机构4相对固定柱61转动。若起重机构4采用钢丝绳吊装式起重,则门架1上设置轨道式移动机构使起重机构4能够沿门架1长度方向移动,即起重机构4能够沿导轨2的垂直方向运动,其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为了便于左卡齿523和右卡齿533对报废汽车的夹持于固定,本实施例所述左枢接件522和右枢接件532均呈外凸弧形。而为了便于左卡齿523和右卡齿533的驱动,本实施例所述左驱动缸54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部51外缘、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左枢接件522中部,所述右驱动缸55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部51外缘、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右枢接件532中部。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左卡齿523和右卡齿533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保护层56,从而增加对报废汽车及对左卡齿523和右卡齿533的保护,保护层56优选设置橡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称配合设置的左卡爪52和右卡爪53,并通过左驱动缸54和右驱动缸55驱动左卡爪52和右卡爪53闭合夹紧报废车辆,而且左卡爪52的左卡齿523为多个,每个左卡齿523均为L型,从而便于固定报废车辆且不会损坏车辆结构,其有利于后续的分类式拆解。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