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减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11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后减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摩托车、助动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这些车辆的减震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普通的代步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现在使用的自行车,没有专门的减震性能,行驶时产生的震动,直接传递到骑车人的身上,很不舒服。
摩托车、助动车是带有动力装置的交通工具,它既方便又省力,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的摩托车、助动车减震是采用车轮两侧安装减震器,由于两个减震器的受力不相同,就会产生车轮偏位,增加减震器的侧面受力。这就使减震器的制造工艺精密而复杂,对材料的要求也很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的前后减震车架,按它制造的车辆,既可以达到减震的目的,又可以简化结构,便于维修,还可以根据载重量调节减震效果。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前后减震车架主要分为前部减震架和后部减震架。前部减震架有一根空心圆管制成的转向轴,转向轴内壁有既能带动前叉转向,又能使前叉相对于转向轴产生轴向位移的轴向圆弧直槽。轴向圆弧直槽与安装在前叉上圆管上端的转向圆环之间装有滚珠,转向轴由上、下安装圆环及滚珠安装在主车架前端的转向轴套内,转向轴能在转向轴套内灵活转动。转向轴的上端伸出转向轴套,可以安装车把。转向轴上端封盖中间有一圆孔,圆孔内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杆上端装有手动调节帽和固定螺丝。调节杆的上段有一固定圆盘,固定圆盘与转向轴上端封盖下面之间装有滚珠,使它们之间转动灵活。固定圆盘以下有一段螺纹,装有调节圆环。调节圆环与转向轴内的轴向圆弧直槽之间装有滚珠,使调节圆环不能转动,只能在转向轴内上下移动。这样旋转调节杆可以带动装在转向轴内的调节圆环上下移动,以达到调节减震弹簧的松紧。调节杆的下端插入前叉上圆管内,它们之间装有滚珠,相互可以转动和上下移动。前叉上圆管安装在调节杆与转向轴之间,其上端装有转向圆环和紧固圆环。调节圆环与转向轴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之间、转向圆环与转向轴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之间、紧固圆环写调节杆外壁之间、前叉上圆管的内壁与调节杆下端外壁之间,均装有滚珠,使它们相互之间能灵活运动。调节圆环与紧固圆环之间装有减震压缩弹簧,在转向圆环与转向轴下端安装圆环之间装有缓冲弹簧。这样就可以使前叉上圆管既能在转向轴内上下移动,又可以使其能随转向轴转动而转动,以保证当前叉受到震动时,由前叉上圆管上的紧固圆环将震动力作用于减震弹簧,使车体前部减小震动。缓冲弹簧可以缓和减震弹簧的返回力。
后部减震架由两个三角架组成的后轮架和减震机构组成,两个三角架的前端处有圆环,安装在车辆主车架下端的轴套上,圆环与轴套之间装有滚柱,能灵活转动,圆环后一点处有紧固螺杆,使两个三角架的前端固定,能同步转动。两个三角架的后端安装车轮固定。两个三角架的上端有圆环,两圆环之间用螺栓安装压缩杆,使两个三角架的上端固定,压缩杆在螺栓上可以转动。压缩杆的前端与主车架上圆管内或/外的压缩圆环用螺栓连接,可转动。主车架上圆管的前后两侧有滑动槽,上圆管的前端外壁装有调节螺纹或/调节槽,上面装有手动调节环或/调节柄,可转动或/搬动。上圆管内前端装有调节圆环,转动手动调节圆环或/搬动调节柄,可以使其移动,以调节减震弹簧的松紧。调节圆环与压缩圆环之间装有减震弹簧,在压缩圆环后面装有缓冲弹簧。调节圆环与主车架上圆管内壁之间,压缩圆环与主车架上圆管内或/外壁之间,均装有滚珠,使调节圆环和压缩圆环在上圆管内或/外移动灵活。这样就可使两个三角架组成的后轮架相对于主车架下端轴套能转动灵活,当后轮架受到震动时,由压缩杆推动压缩圆环,将震动力作用于减震弹簧,使车体后部减小震动。缓冲弹簧可以缓和减震弹簧的返回力。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只需对现在生产的车辆进行前后车架改造,就可达到减震目的,并且能根据载重量调节减震效果,便于维修,减小制造难度。
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5是
图1中标记A-A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
图1中标记A'-A'视图;图7是图5中标记A1-A1至A8-A8的结构剖视图;图8是
图1中标记B-B-B后轮架中一个三角架的结构剖视图;图9是图8中标记B1-B1的结构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标记B2-B2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图8中标记B3-B3的结构剖视图;
图12是
图1中标记C-C的结构剖视图;
图13是
图1中标记E-E的结构剖视图;
图14是图3中标记H-H的结构剖视图;
图15是
图1中标记D-D的结构剖视图;
图16是
图15中标记D1-D1至D6-D6的结构剖视图;
图17是图2中标记F-F的结构剖视图;
图18是
图17中标记F1-F1至F3-F3的结构剖视图;
图19是图3中标记G'-G'的视图;图20是图3中标记G-G的结构剖视图;图21是图20中标记G1-G1的结构剖视图;图22是图4中标记I-I的结构视图;图23是图4中标记J-J的结构剖视图;图24是图4中标记K-K的结构剖视图25是图4中标记L-L的结构剖视图;图25是图4中标记M-M的结构剖视图。

图1至图4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分为前部减震架和后部减震架,前部减震架主要涉及转向轴、转向轴套、前叉上圆管和调节杆,在转向轴内设置了减震弹簧和缓冲弹簧。后部减震架是用两个三角架作为后轮架,这两个三角架安装在主车架下端轴套上,能同步转动。在两个三角架的上端与主车架的上圆管之间装有压缩连杆或/压缩减震筒。在主车架上圆管内或/外或/压缩减震筒内装有减震弹簧和缓冲弹簧。
图5至图7给了前部减震架的结构示意图,它有一根插在主车架前端转向轴套(4)内的转向轴(3),转向轴(3)用空心圆管制成,它的内壁有轴向圆弧直槽,下端内壁有一段螺纹,中上段外壁处也有一段螺纹。转向轴(3)由上安装圆环(36)、下安装圆环(31)、下固定圆环(41)及滚珠(33)、滚珠(35)安装在主车架前端的转向轴套(4)内,并能灵活转动。转向轴(3)的上端伸出转向轴套(4),伸出部分安装车把,转向轴(3)的上端有固定封盖,中间有一圆孔,圆孔内安安装调节杆(1),调节杆(1)的上端装有手动调节帽(16),用固定螺丝(17)固定在调节杆(1)上。调节杆(1)的上段处有一固定圆盘(14),固定圆盘(14)上面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15),滚珠(15)与转向轴(3)上端固定封盖的下面接触,使固定圆盘(14)能灵活转动。调节杆(1)下端的外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11),滚珠(11)与前叉上圆管(2)的内壁接触,使调节杆(1)与前叉上圆管(2)之间转动、移动灵活。在调节杆(1)的固定圆盘(14)下面外壁有一段螺纹,螺纹上装有调节圆环(12),调节圆环(12)的外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13),滚珠(13)与转向轴(3)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接触,当旋转调节杆(1)时,调节圆环(12)不能转动,只能上下移动。前叉上圆管(2)的上端装有转向圆环(21),由紧固圆环(23)固定在前叉上圆管(2)上。转向圆环(21)的外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22),滚珠(22)与转向轴(3)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接触,当转动转向轴(3)时,能带动前叉上圆管(2)转动,同时能使前叉上圆管(2)在转向轴(3)内上下灵活移动。紧固圆环(23)的内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24),滚珠(24)与调节杆(1)的外壁接触,使调节杆(1)与紧固圆环(23)之间转动、移动灵活。在转向轴(3)内的调节圆环(12)与紧固圆环(23)之间装有减震弹簧(25),在转向圆环(21)与下安装圆环(31)之间装有缓冲弹簧(34)。
这样,从图5中可以看出,前部减震车架可以达到减震、转向和调节减震效果的作用。当前轮受到震动时,推动上圆管(2)上安装的紧固圆环(23),将震动力作用于减震弹簧(25),缓冲弹簧(34)可以缓和减震弹簧(25)的返回力,使车辆前部达到减震目的。转向圆环(21)上的滚珠(22)装在转向轴(3)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内,就使前叉上圆管(2)只能随转向轴(3)转动,并能在转向轴(3)内作轴向移动。当旋转手动调节帽(16)时,调节圆环(12)上下移动,以达到调节减震弹簧(25)的松紧,即可根据载重量调节减震效果。
图8至
图11是后部减震架中由两个三角架(5)组成的后轮架的结构剖视图。图8是一个三角架(5)的结构剖视图,这个三角架(5)的前端有一个圆环(51),安装在主车架下端轴套(42)上,它们之间装有滚柱(53),由于装有滚柱(53),使两个三角架(5)组成的后轮架能绕轴套(42)灵活地转动。从图9中可以看出,滚柱(53)由三角架(5)的前圆环(51)包装在主车架下端轴套(42)上,使滚柱(53)不能脱出;圆环(51)后面装有螺杆(54),它是将两个三角架(5)前端固定,使两个三角架(5)能绕同步转动。两个三角架(5)的后端安装车轮固定。两个三角架(5)的上端有圆环(52),圆环(52)内穿入螺栓(55),螺栓(55)同时穿入压缩杆(60)后端的圆孔,螺栓(55)和螺帽(56)将两个三角架(5)的上端固定。
图10、
图11中可以看出两个三角架(5)的上端圆环(52)由螺栓(55)和螺帽(56)固定,压缩杆(60)装在其中,并能绕螺栓(55)转动。
图12是
图1至图3中车辆主车架前圆管(43)的结构剖视图。前圆管(43)与转向轴套(4)及主车架下端轴套(42)固定连接。
图13是
图1、图2中车辆主车架后圆管(44)的结构剖视图。后圆管(44)与主车架下端轴套(42)及主车架上圆管(45)或/主车架上圆管(46)固定连接。在后圆管(44)的上段两侧有突出的半圆体,用于接触滑动压缩杆(60)。
图14是图3车辆主车架后圆管(47)的结构剖视图。后圆管(47)与主车架下端轴套(42)及主车架上圆管(48)固定连接。在后圆管(47)的上段有一矩形孔,用于穿过压缩杆(66)。
图15是
图1中主车架上圆管(45)上安装减震机构剖视图。主车架上圆管(45)的前、后段两侧有滑动直槽,用于穿过螺栓(601)和螺栓(632),并能在槽内滑动。上圆管(45)的前段上、下面还有螺纹孔,用螺钉(641)可将螺纹调节圆弧块(64)固定安装在上圆管(45)的上、下外壁,螺纹调节圆弧块(64)上装有手动调节圆环(63),螺钉(631)将两块半圆环组成手动调节环(63)固定。螺栓(632)穿过装在上圆管(45)内的调节圆环(635),调节圆环(635)的外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636),滚珠(636)与上圆管(45)的内壁接触,使调节圆环(635)在上圆管(45)内能灵活移动。螺栓(632)穿出上圆管(45)的部份,装有滑环(633)及螺帽(634)。在
图15中,压缩杆(60)的一端由螺栓(55)及螺帽(56)安装在后轮三角架(5)的上端,另一端由螺栓(601)及螺帽(602)安装在上圆管(45)内的压缩圆环(603)上,螺栓(601)能在压缩圆环(603)内转动。压缩圆环(603)的外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604),滚珠(604)与上圆管(45)的内壁接触,使压缩圆环(603)能在上圆管(45)内灵活移动。在调节圆环(635)与压缩圆环(603)之间装有减震弹簧(61),在压缩圆环(603)的后面装有缓冲弹簧(62)。这样,当后轮三角架(5)受到震动时,推动压缩杆(60),压缩杆(60)又推动压缩圆环(603),将震动力作用于减震弹簧(61),使震动减小。缓冲弹簧(62)可以缓和减震弹簧(61)的返回力。转动手动调节环(63),可以移动调节圆环(635),就可以调节减震弹簧(61)松紧。
图16是
图15中标记D1-D1至D6-D6的结构剖视图,从各段的结构剖视图可以看出
图15中后部减震机构的结构。
图17是图2中主车架上圆管(46)外安装减震机构的结构剖视图。主车架上圆管(46)的前段有螺纹,螺纹上装有手动调节圆环(65)。压缩杆(60)的一端由螺栓(55)及螺帽(56)安装在后轮架的两个三角架(5)的上端,另一端由螺帽(606)安装在压缩圆环(605)两侧圆柱上。压缩圆环(605)的内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607),滚珠(607)与主车架上圆管(46)的外壁接触,使压缩圆环(605)在上圆管(46)外移动灵活。在手动调节圆环(65)与压缩圆环(605)之间装有减震弹簧(61),在压缩圆环(605)后面装有缓冲弹簧(62)。这样,当后轮两三角架(5)受到震动时,推动压缩杆(60),压缩杆(60)又推动压缩圆环(605),将震动力作用于减震弹簧(61),使震动减小。缓冲弹簧(62)可以缓和减震弹簧(61)的返回力。转动手动调节圆环(65),就可以调节减震弹簧(61)的松紧。
图18是
图17中标记F1-F1至F3-F3的结构剖视图,从各段的结构剖视图可以看出
图17中后部减震机构的结构。
图19是图3中标记G'-G'的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车架上圆管(48)的前段上、下有齿形和条形组成的调节槽,调节槽内穿过调节手柄(67),调节手柄(67)可以在调节槽内人为移动。
图20是图3中主车架上圆管(48)内安装减震机构的结构剖视图。主车架上圆管(48)前段的调节槽内装有调节手柄(67),调节手柄(67)的下端装有防脱螺帽(671),该调节手柄(67)同时插在球形调节块(672)的圆弧槽内,球形调节块(672)的球面与调节圆环(673)上的大圆槽接触,使球形调节块(672)可以在调节圆环(673)的大圆槽中灵活地小弧度转动。调节圆环(673)的外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674),滚珠(674)与上圆管(48)内壁接触,使调节圆环(473)在上圆管(48)内移动灵活。压缩杆(66)的一端由螺柱(55)和螺帽(56)安装在后轮架的两个三角架(5)的上端,压缩杆(66)从主车架后圆管(47)的中心穿入上圆管(48)内。压缩杆(66)的另一端由螺杆(661)安装在压缩圆环(662)的圆弧槽内,压缩圆环(662)的外壁有圆槽,圆槽内装有滚珠(663),滚珠(663)与上圆管(48)内壁接触,使压缩圆环(662)在上圆管(48)内移动灵活。在调节圆环(673)与压缩圆环(662)之间装有减震弹簧(61),在压缩圆环(662)后面装有缓冲弹簧(62)。这样,当后轮架的两个三角架(5)受到震动时,就推动压缩杆(66),压缩杆(66)又推动压缩圆环(662),将震动力作用于减震弹簧(61),使震动减小。缓冲弹簧(62)可以缓和减震弹簧(61)的返回力。移动调节手柄(67)在调节槽中的位置,就可移动调节圆环(673)的位置,就可以调节减震弹簧(61)的松紧。
图21是图20中标记G1-G1的结构剖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车架后圆管(47)的上段中心处有一矩形孔,用于穿过压缩杆(66)。主车架上圆管(48)的后端下面有一段直槽,用于压缩杆(66)运动时有足够的偏移位置。同时可以从另一角度看出图20中主车架上圆管(48)内安装的减震机构的结构。
图22至图26是图4中标记I-I、J-J、K-K、L-L、M-M的结构图。
图22是图4中主车架上圆管的结构视图,从图22中可以看出主车架上圆管(49)是两根圆管组成,其一端与转向轴套(4)固定连接,另一端是半圆相互连接。压缩杆(70)由螺栓(491)和螺帽(492)安装在上圆管(49)的前段处,压缩杆(70)可以在螺栓(491)上转动。压缩杆(70)上装有副减震弹簧(611)。
图23是图4中主车架前圆管(496)及后轮三角架(5)结构剖视图。前圆管(496)与转向轴套(4)及主车架下端轴套(42)固定连接。前圆管(496)是单圆管拆弯后形成。
图24是图4中后三轮架(5)前端至上端的结构剖视图。从图24中可以看出后轮三角架(5)的一端有圆环(51),圆环(51)装在主车架下端轴套(42)上,它们之间装有滚柱(53),使三角架(5)在轴套(42)上转动灵活;另一端有圆环(52),圆环(52)内装在减震套筒(71)上的两个圆柱(701),圆柱(701)的伸出部份装螺帽(56),使减震套筒(71)能转动,不脱出。
图25是图4中主车架后管的结构剖视图。该后管是由竖管(495)、横管(494)及两根小竖管(493)组成,它们之间固定连接。竖管(495)的下端与主车架下端轴套(42)固定连接,两根小竖管(493)的上端在上圆管(49)的中段处固定连接。减震套筒(71)穿入两根小竖管(493)之间,并能移动。
图26是图4中减震压缩杆(70)及减震套筒(71)的结构剖视图。压缩杆(70)的一端装在螺栓(491)上,另一端插入减震套筒(71)内。压缩杆(70)的外露部份装有副减震弹簧(611)。减震套筒(71)内壁有轴向圆弧直槽,槽内可滑动压缩杆(70)上安装的滚珠(701),也可以滑动调节圆环(721)上安装的滚珠(722),使压缩杆(70)和调节圆环(721)能在减震套筒(71)内灵活地轴向移动,而不能转动。在压缩杆(70)与调节圆环(721)之间设减震弹簧(61)。从图26中可以看出,减震套筒(71)的端口装有圆环(711),圆环(711)的内壁有圆槽,圆槽内有滚珠(712),滚珠(712)与压缩杆(70)的外壁接触,使压缩杆(70)在圆环(711)内移动灵活,而不脱出;在圆环(711)下装有缓冲弹簧(62);减震套筒(71)的另一端有封盖,封盖中有一圆孔,圆孔内装有调节杆(72),调节杆(72)上有一固定圆盘,圆盘上有圆槽,圆槽内有滚珠(723),滚珠(723)与封盖的内面接触,使固定圆盘能转动灵活。调节杆(72)上有一段螺纹,螺纹上装有调节圆环(721)。手动调节帽(724)由螺丝(725)固定安装在调节杆(72)上。这样,当转动手动调节帽(724)时,带动调节杆(72)转动,就可移动调节圆环(721),调节减震弹簧(61)的松紧。当后轮三角架(5)受到震动时,推动减震套筒(71),将震动力作用于减震弹簧(61)和副减震弹簧(611),使震动减小。缓冲弹簧(62)可以缓和减震弹簧(61)及副减震弹簧(611)的返回力。
权利要求1.一种前后减震车架,它主要分为前部减震架和后部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前部减震车架由前叉、前叉上圆管(2)、转向圆环(21)、固定圆环(23)、调节杆(1)、调节圆环(12)、调节杆(1)上的固定圆盘(14)手动调节帽(16)、固定螺丝(17)、转向轴(3)、上安装圆环(36)、下安装圆环(31)、主车架转向轴套(4)、转向轴套(4)的下固定环(41)、减震弹簧(25)、缓冲弹簧(34)及大小滚珠构成,转向轴(3)的内壁有既能带动前叉转向,又能使前叉上圆管(2)在转向轴(3)内轴向移动的轴向圆弧直槽,转向轴(3)由上安装圆环(36)、下安装圆环(31)、滚珠(33)、滚珠(35)、下固定环(41)安装在主车架转向轴套(4)内,转向轴(3)的上段伸出转向轴套(4),伸出部分安装车把,下安装圆环(31)的内壁装有滚珠(32),滚珠(32)与前叉上圆管(2)的外壁接触,前叉上圆管(2)的上端装有转向圆环(21)和固定圆环(23),转向圆环(21)的外壁装有滚珠(22),滚珠(22)与转向轴(3)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接触,固定圆环(23)的内壁装有滚珠(24),滚珠(24)与调节杆(1)的外壁接触,转向轴(3)的上端封盖中间有一圆孔,圆孔中插入调节杆(1),调节杆(1)的上端装有手动调节帽(16)和固定螺丝(17),调节杆(1)的上段处有一固定圆盘(14),固定圆盘(14)的上面装有滚珠(15),滚珠(15)与转向轴(3)的上端封盖内面接触,固定圆盘(14)下的调节杆(1)外壁有一段螺纹,螺纹上装有调节圆环(12),调节圆环(12)的外壁装有滚珠(13),滚珠(13)与转向轴(3)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接触,调节杆(1)的下端外壁装有滚珠(11),滚珠(11)与前叉上圆管(2)的内壁接触,在转向轴(3)内的调节圆环(12)与固定圆环(23)之间装有减震弹簧(25),转向圆环(21)与下安装圆环(31)之间装有缓冲弹簧(34),主车架转向轴套(4)的中段处有一圆孔,该圆孔与主车架上圆管(45)的内孔对齐,以便安装后部减震机构,后部减震架由两个三角架(5)组成的后轮架、三角架(5)前端圆环(51)、三角架(5)上端圆环(52)、滚柱(53)、螺杆(54)、压缩杆(60)、压缩圆环(603)、调节圆环(635)、手动调节环(63)、螺纹圆弧(64)、滑环(633)、减震弹簧(61)、缓冲弹簧(62)、主车架上圆(45)、主车架下端轴套(42)、螺栓、螺钉、螺帽、滚珠组成,后轮架由两个三角架(5)构成,在三角架(5)的前端有圆环(51),圆环(51)装在主车架下端轴套(42)上,它们之间装有滚柱(53),圆环(51)的后面一点处装有螺杆(54),将两个三角架(5)的前端固定,两个三角架(5)的后端处安装车轮固定,两个三角架(5)的上端有圆环(52),圆环(52)内穿入螺栓(55),螺栓同时穿入压缩杆(60)后端圆孔,压缩杆(60)可以在螺栓(55)上转动,螺栓(55)和螺帽(56)将两个三角架(5)的上端固定,压缩杆(60)是叉形,叉入主车架后圆管(44),压缩杆(60)的前端由螺栓(601)和螺帽(602)连接于主车架上圆管(45)内的压缩圆环(603),螺栓(601)在压缩圆环(603)内可以转动,压缩圆环(603)的外壁装有滚珠(604),滚珠(604)与主车架上圆管(45)的内壁接触,主车架上圆管(45)的前段、后段两侧各有一段滑动直槽,前段滑动直槽内穿过螺栓(632),后段滑动直槽内穿过螺栓(601),主车架上圆管(45)前段的上下侧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装有螺钉(641),螺钉(641)将螺纹圆弧块(64)固定安装在主车架上圆管(45)前段的外壁上,螺纹圆弧块(64)上装有手动调节环(63),螺钉(631)将两块半圆形组成的手动调节环(63)固定,螺栓(632)穿过主车架上圆管(45)前段滑动直槽和调节圆环(635),穿出部份装有滑环(633)和螺帽(634),螺栓(632)可以在调节圆环(635)内转动,螺栓(632)的帽和滑环(633)与手动调节环(63)接触,调节圆环(635)的外壁装有滚珠(636),滚珠(636)与主车架上圆管(45)的内壁接触,在主车架上圆管(45)内的调节圆环(635)与压缩圆环(603)之间装有减震弹簧(61),压缩圆环(603)后装有缓冲弹簧(62),主车架上圆管(45)的内孔与转向轴套(4)上的圆孔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在后部减震架中,减震弹簧(61)、缓冲弹簧(62)、压缩圆环(605)、滚珠(607)装于主车架上圆管(46)外面,压缩杆(60)装于压缩圆环(605)两侧的圆柱上,圆柱上同时装有螺帽(606),压缩圆环(605)的内壁装有滚珠(607),滚珠(607)与主车架上圆管(46)外壁接触,主车架上圆管(46)的前段有螺纹,螺纹上装有手动调节圆环(65),在主车架上圆管(46)外的手动调节圆环(65)与压缩圆环(605)之间装有压缩弹簧(61),压缩圆环(605)后装有缓冲弹簧(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在后部减震架中,压缩杆(66)为矩形截面单根杆,调节手柄(67)代替手动调节环(63)的作用,压缩杆(66)穿过主车架后圆管(47)上的矩形孔,插入主车架上圆管(48)内,由螺杆(661)安装在压缩圆环(662)内,可转动,压缩圆环(662)的外壁装有滚珠(663),滚珠(663)与主车架上圆管(48)的内壁接触,主车架上圆管(48)前段上下侧有齿形和条形组成的调节槽,槽内穿过调节手柄(67),调节手柄(67)的下端装有防脱螺帽(671),调节手柄(67)的中段与主车架上圆管(48)内的球形调节块(672)弧形槽接触,球形调节块(672)的球面与调节圆环(673)上的圆槽接触,调节圆环(673)的外壁装有滚珠(674),滚珠(674)与主车架上圆管(48)的内壁接触,主车架上圆管(48)后端下侧有一段直槽,与主车架后圆管(47)的矩形孔连接,使压缩杆(66)在运动中有足够的位置,在主车架上圆管(48)内的调节圆环(673)与压缩圆环(662)之间装有减震弹簧(61),在压缩圆环(662)后装有缓冲弹簧(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在后部减震架中,装于后轮三角架(5)上端的减震机构是由减震套筒(71)、减震压缩杆(70)、减震弹簧(61)、副减震弹簧(611)组成,后轮三角架(5)的上端圆环(52)内装入减震套筒(71)两侧的圆柱体(710),伸出部份装有螺帽(56),使圆柱体(710)能转动而不脱出,减震套筒(71)插入主车架后管的上段两根小竖管(493)之间,减震套筒(71)的内壁有轴向圆弧直槽,减震套筒(71)的一端有封盖,封盖中间有一圆孔,圆孔中插入调节杆(72),调节杆(72)的一端装有手动调节帽(724)和螺丝(725),调节杆(72)上有一固定圆盘,圆盘上装有滚珠(723),滚珠(723)与减震套筒(71)封盖的内面接触,调节杆(72)上有一段螺纹,螺纹上装有调节圆环(721),调节圆环(721)的外壁装有滚珠(722),滚珠(722)与减震套筒(71)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接触,减震套筒(71)的另一端装有圆环(711),圆环(711)的内壁装有滚珠(712),滚珠(712)与压缩杆(70)的外壁接触,压缩杆(70)的一端由螺栓(491)及螺帽(492)安装在两圆管构成的主车架上圆管(49)前段处,另一端插入减震套筒(71)内,外壁装有滚珠(701),滚珠(701)与减震套筒(71)内壁的轴向圆弧直槽接触,在减震套筒(71)内的调节圆环(721)与压缩杆(70)之间装有减震弹簧(61),在压缩杆的外露部份装有副减震弹簧(611),在圆环(711)的下面装有缓冲弹簧(62)。
专利摘要一种前后减震车架。它适用于自行车、摩托车、助动车的车架制造;它主要分为前部减震架和后部减震架。前部减震架主要由前叉、前叉上圆管、转向轴、转向轴套、调节机构、减震弹簧和缓冲弹簧组成,使前叉既能随转向轴转动,又能相对转向轴产生轴向移动,减小车辆前部的震动。后部减震架主要由两个三角架构成的后轮架及减震机构组成;两个三角架的前端装在主车架下端轴套上,后端装车轮固定,上端连接减震机构的一端,减震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主车架的上圆管,使车辆后部的震动减小。
文档编号B62K19/00GK2352432SQ9821539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8日
发明者张成林 申请人:张成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