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材料制备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45977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材料制备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件加工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材料制备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高分子多孔材料制备技术,通常采用化学发泡法、溶析成孔法或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其中的化学发泡法主要借助于偶氮二甲酰胺等发泡剂,工艺过程较难控制,重复性较差,也难以避免化学残留;溶析成孔法主要借助于尿素等溶析剂,制备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溶析剂,耗时也较长;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主要借助二氧化碳,常用于热塑性材料的发泡成孔。采用上述技术制备高分子多孔材料时,孔的尺寸形态和材料的密度等很难实现可控化,废品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其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实际操控,用此制备的多孔材料的密度和孔的尺寸形态基本可控,制备材料的效率及成品率均较高。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包括:
[0006]成型主模具,其为一中空上部敞口模框;所述成型主模具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孔;
[0007]成孔附模具,其通过滑竿滑动连接在所述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所述成孔附模具上设置有多个硬质针状直棒,所述多个硬质针状直棒与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一一准直对应;
[0008]夹层型隔板,其设置在所述成型主模具的模框内;所述夹层型隔板包括多孔内层板和分离式无孔隔板,所述多孔内层板上设置有多个孔,其与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一一准直对应;所述分离式无孔隔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多孔内层板与所述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之间;其中
[0009]所述成孔附模具外侧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滑竿连接并通过旋钮的旋拧将所述多个硬质针状直棒通过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和所述多孔内层板刺入所述成型主模具的模框内。
[0010]优选的是,所述滑竿有四根,其分别均匀固定在所述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的中部和下部。
[0011]优选的是,所述旋钮有两个,其与设置在所述成型主模具上的中部的两个滑竿连接。
[0012]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有旋钮的两个滑竿上设置有刻度。
[0013]优选的是,所述旋钮与滑竿的连接方式为:所述旋钮为螺帽,所述滑竿为螺杆,螺帽和螺杆相配合完成所述成孔附模具刺入所述成型主模具内。
[0014]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实际操控,材料密度和孔的尺寸形态基本可控,制备效率及成品率均较高。此外,所制备材料孔隙度的高低可通过增减成孔附模具的个数,或者均匀性增减成孔附模具上针状直棒的数量予以实现;多孔材料孔的大小、形状等则可通过改变成孔附模具上针状直棒的粗细、形状等予以实现。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材料制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材料制备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9]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0]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包括成型主模具1,其为一中空上部敞口模框;所述成型主模具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孔;
[0021]成孔附模具8,其通过滑竿滑动连接在所述成型主模具1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4 ;所述成孔附模具8上设置有多个硬质针状直棒5,所述多个硬质针状直棒5与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4的多个孔一一准直对应;
[0022]夹层型隔板,其设置在所述成型主模具1的模框内;所述夹层型隔板包括多孔内层板2和分离式无孔隔板3,所述多孔内层板2上设置有多个孔,其与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4的多个孔一一准直对应;所述分离式无孔隔板3活动设置在所述多孔内层板2与所述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4之间;其中
[0023]所述成孔附模具8外侧设置有旋钮9,所述旋钮9与所述滑竿连接并通过旋钮的旋拧将所述多个硬质针状直棒5通过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4的多个孔和所述多孔内层板2刺入所述成型主模具1的模框内。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制备多孔材料时,先将混合均匀的高分子或其复合材料熔体(或黏流态)注入所述成型主模具,所述分离式无孔隔板可在未启动旋钮时阻挡熔体从孔中溢出,在启动所述旋钮时从夹层型隔板中间取出分离式无孔隔板,然后缓慢启动所述旋钮,旋钮的旋转带动成孔附模具向前推进,进一步将所述多个针状直棒通过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和所述多孔内层板刺入所述成型主模具内的熔体中,待熔体固化至一定程度后启动所述旋钮将所述多个硬质针状直棒剥离,待材料完全固化后,拆除模具即可得到所需多孔材料,其中,在多孔内层板和成型主模具侧面设置一一对应的孔可以对多个针状直棒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能够使制备的材料的孔更加均匀。并且采用上述多孔材料制备模具时,所制备材料孔隙度的高低可通过增减成孔附模具的个数(此时需要注意各成孔附模具上的针状直棒需要彼此错位设置,否则无法顺利刺入成型主模具内),或者均匀性增减成孔附模具上针状直棒的数量予以实现;多孔材料孔的大小、形状等则可通过改变成孔附模具上针状直棒的粗细、形状等予以实现。
[0025]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竿有四根,其分别均匀固定在所述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4的中部和下部,上部设置两个滑竿6,下部设置两个滑竿7,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旋钮9有两个,其与设置在所述成型主模具上的中部的两个滑竿6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准确的将多个硬质针状直棒5推入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4的多个孔和所述多孔内层板2上的多个孔,并刺入所述成型主模具1的模框内,所述下部的两个滑竿7起到对所述成孔附模具8起支撑作用。
[0026]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有旋钮的两个滑竿6上设置有刻度,带刻度滑竿对所述成孔附模具8起标示进程作用,可以清楚的显示推进的距离。
[0027]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旋钮9与滑竿的连接方式为:所述旋钮为螺帽,所述滑竿为螺杆,螺帽和螺杆相配合完成所述成孔附模具8刺入所述成型主模具1内。
[0028]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材料制备模具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02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进行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同替换,如在成型主模具的左侧、前侧、后侧、底部等处增加成孔附模具,改动成孔附模具上针状直棒的粗细、形状及数量,将旋钮更改形状或改造为电动型等;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等,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0030]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主模具,其为一中空上部敞口模框;所述成型主模具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孔; 成孔附模具,其通过滑竿滑动连接在所述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所述成孔附模具上设置有多个硬质针状直棒,所述多个硬质针状直棒与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准直对应; 夹层型隔板,其设置在所述成型主模具的模框内;所述夹层型隔板包括多孔内层板和分离式无孔隔板,所述多孔内层板上设置有多个孔,其与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一一准直对应;所述分离式无孔隔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多孔内层板与所述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之间;其中 所述成孔附模具外侧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滑竿连接并通过旋钮的旋拧将所述多个硬质针状直棒通过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和所述多孔内层板刺入所述成型主模具的模框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竿有四根,其分别均匀固定在所述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的中部和下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有两个,其与设置在所述成型主模具上的中部的两个滑竿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有旋钮的两个滑竿上设置有刻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与滑竿的连接方式为:所述旋钮为螺帽,所述滑竿为螺杆,螺帽和螺杆相配合完成所述成孔附模具刺入所述成型主模具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孔材料制备模具,包括:成型主模具,其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孔;成孔附模具,其通过滑竿滑动连接在成型主模具的设置有多个孔的侧面;成孔附模具上设置有多个硬质针状直棒,其与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一一准直对应;夹层型隔板,其设置在成型主模具的模框内;夹层型隔板包括多孔内层板和分离式无孔隔板,多孔内层板上设置有多个孔,其与所述成型主模具侧面的多个孔一一准直对应;其中成孔附模具外侧设置有旋钮,其与滑竿连接并通过旋钮的旋拧将多个硬质针状直棒刺入成型主模具的模框内。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实际操控,用其制备的多孔材料的密度和孔的尺寸形态基本可控,制备效率及成品率均较高。
【IPC分类】B29C44/58
【公开号】CN204955261
【申请号】CN201520749488
【发明人】宋宏涛, 庞元龙, 曾凡松, 李宗军
【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