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炼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2452发布日期:2019-01-08 22:2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炼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态铝除杂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熔炼炉。



背景技术:

铝基板是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金属基覆铜板,一般单面板由三层结构所组成,分别是电路层(铜箔)、绝缘层和金属基层。用于高端使用的也有设计为双面板,结构为电路层、绝缘层、铝基、绝缘层、电路层。极少数应用为多层板,可以由普通的多层板与绝缘层、铝基贴合而成。

LED铝基板就是PCB,也是印刷线路板的意思,只是线路板的材料是铝合金,导热较快。

在制备铝基板之前,要对铝材进行除杂,除杂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对铝材进行熔炼,以净化熔体的成分,现有熔炼炉通常采用单烧嘴的方式对炉内金属进行加热,其热量利用率低,热耗高,炉子能量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熔炼炉用于铝基板生产过程中铝基材的熔炼和净化,其采用至少两个烧嘴,配合相应的蓄热器分别进行燃烧喷气和排气操作,提高了炉内余热的回收率,减少了炉子的热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熔炼炉,包括如下部分:

炉体,用于提供熔炼所需的空间,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炉盖;

第一储热烧嘴,所述第一储热烧嘴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由喷气口指向所述炉体内部的第一烧嘴和与所述第一烧嘴相连通的第一蓄热器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一烧嘴通过所述第一蓄热器分别与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吸气管路由空气吸入管路和燃气吸入管路并联的构成,所述空气吸入管路、所述燃气吸入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第二储热烧嘴,所述第二储热烧嘴与所述第一储热烧嘴相隔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由喷气口指向所述炉体内部的第二烧嘴和与所述第二烧嘴相连通的第二蓄热器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二烧嘴通过所述第二蓄热器分别与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吸气管路由空气吸入管路和燃气吸入管路并联的构成,所述空气吸入管路、所述燃气吸入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第三储热烧嘴,所述第三储热烧嘴与所述第一储热烧嘴和所述第二储热烧嘴相隔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由喷气口指向所述炉体内部的第三烧嘴和与所述第三烧嘴相连通的第三蓄热器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三烧嘴通过所述第三蓄热器分别与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吸气管路由空气吸入管路和燃气吸入管路并联的构成,所述空气吸入管路、所述燃气吸入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从所述炉体俯视的角度看,所述第一储热烧嘴、所述第二储热烧嘴和所述第三储热烧嘴均匀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即三者之间的间距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储热烧嘴、所述第二储热烧嘴和所述第三储热烧嘴的水平位置相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储热烧嘴、所述第二储热烧嘴和所述第三储热烧嘴的空气吸入管路最终合并成一处管路、燃气吸入管路亦最终合并成一处管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储热烧嘴、所述第二储热烧嘴和所述第三储热烧嘴的排气管路最终合并成一处管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蓄热器、所述第二蓄热器和所述第三蓄热器的主体结构为采用氟化钠、氟化锂和氢化锂为蓄热介质的蜂窝状蓄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至少两个烧嘴,配合相应的蓄热器分别进行燃烧喷气和排气操作,提高了炉内余热的回收率,减少了炉子的热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熔炼炉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体1、炉盖1.1、第一储热烧嘴2、第一烧嘴2.1、第一蓄热器2.2、第二储热烧嘴3、第二烧嘴3.1、第二蓄热器3.2、第三储热烧嘴4、第三烧嘴4.1、第三蓄热器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熔炼炉,由炉体1、第一储热烧嘴2和第二储热烧嘴3构成,相对于现有单烧嘴的熔炼炉而言,本实施例采用两个烧嘴,配合相应的蓄热器分别进行燃烧喷气和排气操作,提高了炉内余热的回收率,减少了炉子的热排放;

其包括有炉体1,用于提供熔炼所需的空间,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炉盖1.1;

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侧壁上的第一储热烧嘴2,由喷气口指向所述炉体1内部的第一烧嘴2.1和与所述第一烧嘴2.1相连通的第一蓄热器2.2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一烧嘴2.1通过所述第一蓄热器2.2分别与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吸气管路由空气吸入管路和燃气吸入管路并联的构成,所述空气吸入管路、所述燃气吸入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与所述第一储热烧嘴2相隔的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侧壁上的第二储热烧嘴3,由喷气口指向所述炉体1内部的第二烧嘴3.1和与所述第二烧嘴3.1相连通的第二蓄热器3.2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二烧嘴3.1通过所述第二蓄热器3.2分别与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吸气管路由空气吸入管路和燃气吸入管路并联的构成,所述空气吸入管路、所述燃气吸入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第一蓄热器2.2和所述第二蓄热器3.2的主体结构为采用氟化锂为蓄热介质的蜂窝状蓄热结构。

实际使用时,第一烧嘴2.1喷气燃烧时,第二烧嘴3.1处于吸气状态,第二蓄热器3.2吸收尾气中的热量进行蓄热,而后第二烧嘴3.1喷气燃烧时,第一烧嘴2.1处于吸气状态,第一蓄热器2.2吸收尾气中的热量进行蓄热,第二蓄热器3.2将第二烧嘴3.1所用的空气和燃气进行预热,如此,第一储热烧嘴2和第二储热烧嘴3交替使用。

实施例2:参考图1,一种熔炼炉,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三储热烧嘴4,所述第三储热烧嘴4与所述第一储热烧嘴2和所述第二储热烧嘴3均匀相隔的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侧壁上,由喷气口指向所述炉体1内部的第三烧嘴4.1和与所述第三烧嘴4.1相连通的第三蓄热器4.2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三烧嘴4.1通过所述第三蓄热器4.2分别与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通,所述吸气管路由空气吸入管路和燃气吸入管路并联的构成,所述空气吸入管路、所述燃气吸入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一储热烧嘴2、所述第二储热烧嘴3和所述第三储热烧嘴4的水平位置相一致;

所述第一蓄热器2.2、所述第二蓄热器3.2和所述第三蓄热器4.2的主体结构为采用氟化钠为蓄热介质的蜂窝状蓄热结构。

实际使用时,第一烧嘴2.1喷气燃烧时,第二烧嘴3.1和第三烧嘴4.1处于吸气状态,第二蓄热器3.2和第三蓄热器4.2吸收尾气中的热量进行蓄热,然后第二烧嘴3.1喷气燃烧时,第一烧嘴2.1和第三烧嘴4.1处于吸气状态,第一蓄热器2.2和第三蓄热器4.2吸收尾气中的热量进行蓄热,第二蓄热器3.2将第二烧嘴3.1所用的空气和燃气进行预热,再然后第三烧嘴4.1喷气燃烧时,第一烧嘴2.1和第二烧嘴3.1处于吸气状态,第一蓄热器2.2和第二蓄热器3.2吸收尾气中的热量进行蓄热,第三蓄热器42将第三烧嘴4.1所用的空气和燃气进行预热,如此,第一储热烧嘴2、第二储热烧嘴3和第三储热烧嘴4交替使用。

实施例3:参考图1,一种熔炼炉,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储热烧嘴2、所述第二储热烧嘴3和所述第三储热烧嘴4的空气吸入管路最终合并成一处管路、燃气吸入管路亦最终合并成一处管路;所述第一储热烧嘴2、所述第二储热烧嘴3和所述第三储热烧嘴4的排气管路最终合并成一处管路。

所述第一蓄热器2.2、所述第二蓄热器3.2和所述第三蓄热器4.2的主体结构为采用氢化锂为蓄热介质的蜂窝状蓄热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