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固定式单气孔离合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703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新型固定式单气孔离合器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固定式单气孔离合器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及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能源消耗的降低。针对这一课题,许多行业都在升级改造,机器设备吨位增大,能耗比降低,这就要求设备尽可能少启动或长期运转不停机,但在实际生产过程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矛盾,只有使用离合器来改变和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需要更换工件、添加原料、设备小修、紧急故障等,可以断开离合器,实现机器停止运转,但电机不用断电关闭仍然转动,需要设备启动就闭合离合器实现机器运转,这样就避免了电机的频繁启动,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同时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工业使用的离合器大多以组装的形式存在。因为离合器总成由多个零部件组合而成,大致分为:气囊、本体、连接板、螺栓、摩擦片、销钉等部件。离合器主要作用是传递大的扭矩及动力,起到电机和设备传递动力的桥梁,所以离合器不但要有足够的摩擦力,还需要气囊与本体有十分安全的连接。离合器的具体工作情况是这样的:离合器的本体与电机相连,气囊外圆周均分安装6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有两个螺丝孔,气囊和本体的连接依靠6个连接板的12个螺丝来连接,气囊内径部位安装摩擦片,利用销钉固定在气囊上,气囊上设置有一个进出气孔。设备一端安装轮毂,轮毂置于摩擦片围成的圆周内,且摩擦片和轮毂有一定间隙。设备进行工作时,气囊充气推动摩擦片与轮毂接触,靠摩擦力带动轮毂转动,从而将动力传递给设备运转。如果需要设备暂停工作,可将气囊放气,摩擦片与轮毂脱离,设备停止运转,但电机不用断电停止,这样可以避免大功率电机的启停,能耗降低,对电机寿命起到延长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改变气囊与离合器本体的连接关系,增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具有增强离合器传递动力能力的新型固定式单气孔离合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固定式单气孔离合器总成,包括离合器本体、气囊、气孔和摩擦片,所述离合器本体和气囊均为圆环状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离合器本体的内径表面经过抛丸处理并与气囊的外侧面粘接,所述气囊的内侧面与摩擦片连接,所述气囊的两个侧边均为圆弧状,且一个侧边设置在离合器本体形成的圆环外侧,另一个侧边设置在离合器本体形成的圆环内侧,所述气孔这只在气囊的外侧面。

所述气囊与经过抛丸处理的离合器本体内径表面之间设置有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为开姆洛克胶粘剂。所述气囊与摩擦片通过销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粘接的方式代替以往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的连接方式,增加了离合器本体与气囊的接触面积,解决了以往工作过程螺栓的断裂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离合器本体内表面进行抛丸处理,增加了内表面的强度和与气囊的连接面积,降低了单位面积上的扭力,同时也省掉了螺栓和连接板,既降低成本又避免了工作过程螺栓的断裂问题。

3、本实用新型离合器本体内表面与气囊之间设置有粘结剂,增强离合器本体与气囊的连接强度,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气囊出现脱落。

4、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离合器本体钻孔、连接板制作、螺栓的使用,以及各个部件的加工、组合安装等费用,促使离合器成本大大降低。

5、本实用新型气囊和离合器本体生产为固定形式,增加接触面积,降低单位面积受力,增强了离合器传递动力的能力,避免离合器在工作过程出现断丝停机,影响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动力消耗,延长了离合器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固定式单气孔离合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中,1-离合器本体,2-气囊,3-摩擦片,4-气孔。

新型固定式单气孔离合器总成,包括离合器本体1、气囊2、气孔4和摩擦片3,离合器本体1和气囊2均为圆环状的一体成型结构,离合器本体1的内径表面经过抛丸处理并与气囊2的外侧面粘接,气囊2的内侧面与摩擦片3连接,气囊2的两个侧边均为圆弧状,且一个侧边设置在离合器本体1形成的圆环外侧,另一个侧边设置在离合器本体1形成的圆环内侧,气孔4设置在气囊2的外侧面。

包括离合器本体1、气囊2和摩擦片3,离合器本体1的内径表面经过抛丸处理并与气囊2的一侧粘接,气囊2的另一侧与摩擦片3连接。

气囊2与经过抛丸处理的离合器本体1内径表面之间设置有粘结剂。粘结剂为开姆洛克胶粘剂。气囊2与摩擦片3通过销钉固定。

使用时,对离合器本体1内径表面进行抛丸处理,并把粘结剂设置在内表面上,然后把气囊2与离合器本体1进行粘接,然后把摩擦片3与气囊2内侧面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