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1239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电池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圆柱电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电池,如遥控器、钟等各种电子数码产品中均需要用到圆柱电池。圆柱电池一般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卷芯、设直在卷芯两端的绝缘片和密封在外壳两端的盖板和导电端子。其中,卷芯的两端设有正负极耳,正极耳位于卷芯的轴线位置而负极耳位于卷芯的端部并偏向卷芯的一侧。
[0003]在圆柱电池的加工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正负极片、隔膜纸卷成圆柱形,再添加电解液,形成卷芯;此时,卷芯端部的负极耳与卷芯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为了防止极耳和电池壳体之间短路,需要在卷芯和极耳之间设置绝缘片。生产工艺中,通常先将负极耳朝着卷芯的轴线方向折弯,再放入与负极耳对应的下绝缘片,再将带有下绝缘片的卷芯入壳;然后再入上绝缘片,将正极耳折弯,在外壳两端密封设置盖板和导电端子,形成圆柱电池。
[0004]在现有技术的折弯正极耳工序中,正极耳折弯装置通常采用金属棒配合圆柱电池的移动以折弯正极耳,而采用金属材质的金属棒,存在损伤正极耳和引入金属肩至电芯里面的风险,另外,按现有装置折弯正极耳后,仍然需要人工再次弯折,否则在滚槽工序容易压断正极耳,降低了圆柱电池生产的良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降低了引入金属肩至电芯里面的风险,保证了圆柱电池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包括导模,设置于所述导模底侧的用于传送圆柱电池的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导模一端的推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模上沿的塑胶棒,所述导模用于导向所述圆柱电池,所述推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圆柱电池的正极耳并配合所述塑胶棒的阻挡以折弯所述正极耳。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气缸,连接于所述气缸的推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推杆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正极耳。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推动部包括与所述推杆连接的推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推块上侧的推板,所述推板用以推动所述正极耳,且所述推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塑胶棒的高度。
[0009 ]优选地,所述推板为塑胶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模具有导槽,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导槽下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塑胶棒位于所述导槽的上沿,并位于所述圆柱电池的正极耳移动的路径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模的一侧开设有入口,所述入口用以供所述圆柱电池进入所述导槽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内侧设有与所述推动组件配合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圆柱电池进入所述导槽,以启动所述推动组件推动所述正极耳。
[00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通过推动组件配合设置在导模上沿的塑胶棒对圆柱电池的正极耳进行折弯,即传送带将圆柱电池移至塑胶棒下方时,通过推动组件推动正极耳,使其在塑胶棒的阻挡下实现折弯,如此,降低了引入金属肩至电芯里面的风险,还避免了滚槽工序压断圆柱电池的正极耳,保证了圆柱电池的质量,并且,该装置可一次性折弯圆柱电池的正极耳,无需返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折弯圆柱电池的正极耳的透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折弯圆柱电池的正极耳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9]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该装置包括导模1、推动组件2、塑胶棒3以及传送带(附图中未画出),其中,导模1设置在机台(附图中未画出)上,其用于为圆柱电池4的移动进行导向,传送带设置在导模1的底侧并用于传送圆柱电池4,塑胶棒3设置在导模1的上沿,推动组件2设置在导模1的一端,该推动组件2用于推动圆柱电池4的正极耳41,并配合塑胶棒3的阻挡以折弯该正极耳41。具体折弯过程是,圆柱电池4先被传送进入导模1内,当圆柱电池4移动至塑胶棒3下方,且正极耳41的上端接触塑胶棒3时,启动位于推动组件2推动正极耳41的中端部分,这样,在推动组件2的推动作用和塑胶棒3的阻挡作用下,正极耳41的上端和中端发生相对弯曲而实现折弯,其被折弯形成类似于“S”的形状,如此,连续地对其他圆柱电池的正极耳进行折弯。该装置能够一次性将正极耳41弯折成类似于“s”形状,无需返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并且还可完全避免滚槽压断正极耳。同时,阻挡折弯正极耳41的塑胶棒3采用塑胶材质,避免了折弯过程中引入金属肩至电芯中的风险,保证了圆柱电池的质量。
[0021]具体地,上述推动组件2包括气缸21、推杆22和推动部23,气缸21设置在上述导模1的一端外侧,推杆22的两端分别连接气缸21和推动部23,推动部23设置在导模1的端部处,且该推动部23可在推杆22的推动推动上述圆柱电池4上端的正极耳41。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推动组件2还可为其他结构组成,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22]进一步地,上述推动部23包括推块231和推板232,其中,推块231与上述推杆22连接,推板232固定设置在推块231的上侧,并随推块231的移动而移动,该推板232用以推动上述正极耳41,此处,推板232的高度低于上述塑胶棒3的高度,使得塑胶棒3阻挡正极耳41的上端,推板232推动正极耳41的中端,如此,推板232配合塑胶棒3实现对正极耳41的折弯。
[0023]进一步地,上述推板232优选为塑胶件。推板232通过采用塑胶材质,进一步避免了正极耳41折弯过程中引入金属肩的风险,保证了圆柱电池4的质量。
[0024]进一步地,上述导模1具有导槽10,传送带位于导槽10下侧,上述圆柱电池4竖立于导槽10内并由传送带传送。在圆柱电池4的正极耳41折弯工序中,圆柱电池4在导槽10内被传送移动。此处,上述塑胶棒3位于该导槽10的上沿,并位于圆柱电池4的正极耳41的移动路径上,如此,当圆柱电池4在导槽10内移动并经过塑胶棒3时,正极耳41可碰到塑胶棒3以进行折弯。
[0025]进一步地,上述导模1 一侧开设有入口 100,该入口 100用以供圆柱电池4进入导槽10内。另外,入口 100的内侧设有与上述推动组件2配合的传感器(附图中未画出),该传感器用于感应圆柱电池4进入导槽10,当圆柱电池4进入导槽10并移动至塑胶棒3下方位置时,推动组件2启动,其推板232推动圆柱电池4的正极耳41。
[00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模,设置于所述导模底侧的用于传送圆柱电池的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导模一端的推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模上沿的塑胶棒,所述导模用于导向所述圆柱电池,所述推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圆柱电池的正极耳并配合所述塑胶棒的阻挡以折弯所述正极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气缸,连接于所述气缸的推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推杆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正极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包括与所述推杆连接的推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推块上侧的推板,所述推板用以推动所述正极耳,且所述推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塑胶棒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为塑胶件。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模具有导槽,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导槽下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棒位于所述导槽的上沿,并位于所述圆柱电池的正极耳移动的路径上。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模的一侧开设有入口,所述入口用以供所述圆柱电池进入所述导槽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内侧设有与所述推动组件配合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圆柱电池进入所述导槽,以启动所述推动组件推动所述正极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电池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包括导模,设置于导模底侧的用于传送圆柱电池的传送带,设置于导模一端的推动组件,以及设置于导模上沿的塑胶棒,导模用于导向圆柱电池,推动组件用于推动圆柱电池的正极耳并配合塑胶棒的阻挡以折弯正极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圆柱电池正极耳折弯装置,其在导模的上沿设置塑料材质的塑胶棒,通过该塑胶棒配合圆柱电池的移动以折弯该圆柱电池的正极耳,降低了引入金属屑至电芯里面的风险,同时还避免了滚槽工序压断圆柱电池的正极耳,保证了圆柱电池的质量,并且,该装置可一次性折弯圆柱电池的正极耳,无需返工,如此,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IPC分类】H01M2/26
【公开号】CN205122681
【申请号】CN201520934430
【发明人】汪发波, 梁志聪, 杨俊 , 陈泽伟, 王洋, 陈云, 高定忠
【申请人】惠州市创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