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石豆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267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石豆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豆石豆分离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将混在大豆中的石豆分离出来的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石豆,是指经24小时的常规浸泡仍保持原干豆形态的大豆。在大豆加工中, 一个令 人头疼的问题是大豆中总会混杂一些石豆,这些石豆的含量从2%到8%不等。由于石豆与发 胀的大豆的物理特性的巨大差别,所以在豆浆、豆腐类食品加工中,这些石豆在完全未产浆 的情况下就被分离在豆粕中,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若为了这少数的石豆,将浸泡时间 加倍,虽能解决石豆的问题,但却造成正常大豆变质。所以大豆食品加工厂在购买大豆时, 大豆中石豆的含量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而这种石豆含量的鉴定,须通过20小时左右的浸 泡才能出结果,所以实际操作起来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石豆分离器,使混杂在大豆中的石豆能被充分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制作分离器,分离器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倒立圆台的容器, 分离器的纵向中心线与侧壁的夹角为25 30度,分离器的底为双层贴合结构,下底板与侧壁 为一整体, 一根长度大于分离器高度的、直径l 2cm的、上端有转动手柄的金属杆,下端贯 穿两底板并与上底板结为一整体,上、下底板开有沿径向分布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自中心 向边缘呈放射状的、直径7mm的孔眼,两层底板的孔眼既能彼此完全贯通,又能通过金属杆 的转动而彼此完全闭合,下底板的下方连接有一个石豆收集器,石豆收集器为一容积是分离 器容积1/10的圆柱形容器,它的上口与下底板结合为整体,在石豆收集器的底部开有一孔, 孔中连接阀门和出水管,在出水管的管端连接孔径小于4mm的过滤器,分离器下部有彼此互 成120°夹角的三足,足的长度以石豆收集器的底部出水管不与地面干涉为度,转动金属杆 上端手柄至预定角度,使分离器两层底板的孔眼关闭,加在分离器中大豆与水的体积比为1: 2,浸泡24小时后,再转动金属杆上端手柄至另一预定角度,使分离器两层底板的孔眼贯通, 然后取一台混凝土振动器,让其头部抵住分离器外侧壁,开动振动器3 5分钟,打开石豆收 集器的出水阀门,待水放完后,取出分离器中的大豆,石豆则参与下一轮浸泡,或集中干燥。 采用上述方案能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 石豆其实是大豆中一个特有的品种,通过本方案能轻易地将其从正常的大豆中分离出 来,以避免石豆直接沦为豆粕。
2、 本方案的分离器利用了浸泡后的石豆比正常大豆的体积小和比重比正常大豆大的特 点,再加上混凝土振动器的振动,使石豆能顺利穿越正常大豆和底板的孔眼进入石豆收集器。
3、本法收集的石豆由于品种和物性上的统一性,并不影响其使用价值,若要将其用于豆 浆类食品加工,只须将浸泡时间加倍即能收到与正常大豆相同的加工效果。


图1是大豆石豆分离器的结构图。
图中,l分离器侧壁;2上底板;3下底板;4滤网;5足;6出水管;7石豆收集器;8 金属杆;9混凝土振动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豆石豆分离器,由倒置圆台形容器、带活动底板和转动手柄的金属杆、石豆收集器及混凝土振动器构成,其特征是分离器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倒置圆台形容器,分离器的纵向中心线与侧壁的夹角为25~30度,分离器的底为双层贴合结构,下底板与侧壁为一整体,一根长度大于分离器高度的、直径1~2cm的、上端有转动手柄的金属杆,下端贯穿两底板并与上底板结为一整体,上、下底板开有沿径向分布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自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的、直径7mm的孔眼,两层底板的孔眼既能彼此完全贯通,又能通过金属杆的转动而彼此完全闭合,下底板的下方连接有一个石豆收集器,石豆收集器为一容积是分离器容积1/10的圆柱形容器,它的上口与下底板结合为整体,在石豆收集器的底部开有一孔,孔中连接阀门和出水管,在出水管的管端连接孔径小于4mm的过滤器,分离器下部有彼此互成120度夹角的三足,分离器两层底板的孔眼的开、关由金属杆上端手柄控制,混凝土振动器的头部抵在分离器外侧壁。
全文摘要
一种大豆石豆分离器,将大豆装入一个上大下小的倒置圆台形的分离器中,分离器的下底为双层活动式、且彼此间的孔眼既可贯通又能封闭的结构,分离器的下部设有一石豆收集器,利用石豆和正常发胀大豆在体积和比重上的差距,借助混凝土振动器,将其分离出来。本发明能使混杂在大豆中的石豆能被正常利用。
文档编号A23L1/20GK101194692SQ20071005083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7日
发明者梁德富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