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伞新菌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24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伞新菌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新菌株,具体地说是一株黄伞(Pholiotaadiposa(Fr.)Qu6l.)新菌株。
背景技术
黄伞学名Pholiota adiposa(Fr. )Qu 61.在分类学上属真菌门E咖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纟冈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燕禾斗Strophariaceae,环锈伞属GenusPholipta,是一种食药两用菌。黄伞子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黄褐色鳞片。该菇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食之黏滑爽口,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该菇菌盖上有一种特殊的黏液,据生化分析表明,这种物质是一种核酸,对人体精力、脑力的恢复有良好效果。黄伞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工艺简单,产量较高,市场售价较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种之一。
《中国大型真菌》(卯晓岚,2000) (1)记载黄伞子实体形态"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3 12cm,初扁半球行,边缘常内巻,后渐平展,谷黄色、污黄色至黄褐色,很粘,有褐色近平伏状的鳞片,中央较密。菌肉白色或淡黄色。菌褶黄色至锈褐色,直生或近弯生,稍密,不等长。菌柄长5 15cm.粗0.5 3cm,圆柱形,与盖同色,有褐色反巻的鳞片,粘或稍粘,下部常弯,纤维质,内实在。菌环淡黄色,膜质,生菌柄之上部,易脱落。孢子锈色,平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7. 5 9. 5) ii mX (5 6. 3) y m。褶侧囊体无色或淡褐色,棒状,不凸越子实层"。《中国大型真菌》(1)还记载了黄伞"子实体表面有一层粘质,经盐水、温水、碱溶液或有机溶剂提取可得多糖体,此多糖体对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达80% 90%"。苏延友(2004)(2)运用正交试验法初步对黄伞多糖提取工艺及有关水浸提多糖体外诱导巨噬细胞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黄伞多糖具有免疫增强剂的作用,能有效地激活巨噬细胞,通过增强细胞因子分泌、增强NO的产生水平、增强其吞噬功能及体外杀伤活性等多种途经来调节免疫系统。王谦(2006) (3)等通过小鼠实验得知,黄伞发酵提取物具有辅助调节甘油三酯的作用;目前对黄伞的野生驯化、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液体培养等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一定进展(4)(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伞新菌株。 本发明菌株是在河北省兴隆县调查时采集野生菌,经分离培养获得原始菌株,后经过实验室驯化培养,发现该菌种不仅口感好,其适宜于人工栽培,并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将该菌株命名为黄伞(Pholiota adiposa)caas-ll。该菌株已于2006年10月1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分类命名为黄伞(Pholiota adios即ose),保藏号为CGMCC No. 1840。
— 、本发明菌株培养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1、菌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及生长条件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麦芽提取物2g、 MgS040. 2g、 KH2P04 0. 25g、 K2HP04 0. 25g、VB! 0. 5mg、琼脂粉15g、水1000ml, pH自然。 本菌株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8 3(TC,最适宜温度是23 26°C, 10d左右长满试 管斜面。 2、原种培养基配方及生长条件 棉籽皮培养基棉籽皮78%、麦麸20%、石膏1%、石灰1%或棉籽皮45%、木屑 30% 、麦麸20% 、石灰1 % 、石膏1 % 、蔗糖2% 、尿素1 % 。适宜温度为23 25°C ,菌丝长满 后,一般室温存放期不超过7d,低温存放不超过15d,过期菌种不能当栽培种使用。
3 、栽培袋原料配方及出菇培养条件
配方 ①棉籽壳88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②棉籽壳48 % ,杂木屑30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③棉籽壳78 % ,玉米芯粉10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12 25t:,最适宜温度为15 20°C。最佳湿度为85%
90%。 pH5. 5 6. 5。 二、形态特征 1.子实体特征(图1): 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3 10cm,初期半球形,边缘内巻,有膜片,后渐平展成伞 状;颜色在原基形成时为红褐色,上具白色鳞片,后逐渐变淡至米黄色,老化为红褐色至深 褐色。菌盖上鳞片初时多直立,其边缘白毛状,后逐渐平伏,或仅留痕迹,颜色为黄褐色,中 央不明显,边缘较多;表面初有湿润感后具黏液,菌肉白色至淡黄色。菌肉白色或淡黄色。 菌柄圆柱形,粗壮,纤维质,有反巻小鳞片,长5 12cm,直径l 3cm.中实。菌环黄色,较 小,易脱落,后期仅有痕迹;菌褶初乳白,采收时乳黄色,成熟时释放出大量锈褐色孢子,孢 子椭圆形,光滑,直径7. 5 ii m 9. 5 ii mX 5 ii m 6. 2 ii m。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具有锁状 联合。 2.培养特征 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正常,菌丝粗壮,菌落绒粘状,致密,菌丝初期白色,后 期呈浅黄色至橘黄色。在试管母种中存放时间过长,多见黄伞子实体形成。
三、栽培特征 在袋栽中,原基多易形成于老菌种块处,但黄伞菌丝满袋后,需一定时间后熟,见 光培养,菌丝变色,才利于原基形成。与大多数食用菌类似,菌丝成熟后转色(黄色),吐黄 水,而后扭结形成原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菌株的栽培方法 采用代料熟化栽培栽培方式,秋季栽培应在春季1 2月份制栽培袋,3 5月份 出菇。秋季在8 9月份制栽培袋,10 12月份出菇。秋季栽培较春季栽培病虫害少,出 菇质量较高。黄伞栽培菇房可选用塑料大棚或室内层架出菇方式;也可以工厂化栽培模式, 可在控温条件下进行周年多批次的人工栽培。
黄伞的袋料栽培有6个操作程序培养基质拌料一装袋灭菌一无菌接种一发菌培 养一出菇管理一采收加工。
栽培原料主料木屑、棉籽壳,辅料麦麸、石膏粉。培养基配方 ①棉子壳88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②棉子壳68 % ,杂木屑20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③棉子壳78 % ,玉米芯粉10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培养基配制棉子壳或木屑在使用前要按l : l加水堆置8 12h,这样有利于棉籽
壳或木屑吸水和部分营养成份的分解,从而确保黄伞的高产。将上述堆置好的棉籽壳按各
配方加入辅料并拌匀,再加入适量水将料培养料含水量调至60% 65%, pH自然。 装袋采用17cmX33cmX0.04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重约
0. 45kg 0. 55kg。料要适度压紧,然后将袋口用套环封好,套环通气好,可使发菌时间縮短
5 10d。 灭菌高压或常压灭菌。常压灭菌要求将培养料袋放置于灭菌锅内,加热至 IO(TC ,保持10h,停火焖5h 6h,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高压灭菌,用大容量高压灭菌锅, 料袋亦分层放置,保持压力1. 2kg/cm2灭菌2h,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开锅盖将料袋 取出冷却。
接种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 菌丝培养接种后将料袋直接码放于干净培养室的培养架,培养室温度应保持在 23°C 25°C。发菌时间约30 35d左右。当菌袋完全成黄褐色时,即可移入出菇室,进行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菌袋移入出菇室后,脱掉套环,将袋口旋拧两圈,使菌袋尽量减少与空 气接触面积,有利于菌袋保持水分,防止表面菌皮干燥板结。进入出菇室后6 10d,原基开 始分化,此时可将菌袋完全打开。出菇管理主要是湿度的控制,具体措施l.增加空气相对 湿度依据菌袋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要,主要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管理。第一阶段原基 分化前,调整出菇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 90%之间,以剌激原基分化,但如果湿度过大, 容易造成绿霉感染;第二阶段小菇蕾生长期,此时空气相对湿度不易过大,否则会导致小菇 腐烂,降低产量,应将湿度控制在70% 85%之间;第三阶段黄伞快速生长期,调整空气相 对湿度在85% 95%之间,以满足黄伞快速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黄伞的产 量和品质。加湿可采用加湿器喷雾和地面浇水相结合的方式。2.温度黄伞是一种中低温 型食用菌,适合于春秋出菇,黄伞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菇房内温度应维持在15 2(TC,因 此在不同栽培地区要计算好时间,保证出菇温度,如有条件也可在出菇室增加降温升温设 备,不过会增加成本。3.适当通风换气每天通风1 2次,每次1 2h左右,要结合天 气情况进行,夏季早、晚通风,秋冬季天气寒冷,采取中午气温高时通风,以不断补充新鲜空 气,排除CO" 4.保持出菇室内一定的光照度,黄伞不能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正常发育,出 菇室应有300 800勒克斯左右的照度,平时以正常人视力能看清报纸上的小字即可以了 。 5.保持出菇室内清洁,定期清扫出菇室内卫生,以减少菌棒污染率。 采收黄伞在严格的出菇管理下,从原基出现开始约经过7 10d即可采摘。采摘 标准为菌柄不再生长,菌盖有平展趋势,此时应及时采摘,否则开伞降低商品价值。采摘后 搔菌,将袋口拧紧,进入菌丝恢复期,降低出菇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 80%。待菌丝恢复后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出菇,一般可采3 4潮菇,生物学转化率达100% 120%。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菌株的菌丝体培养方法 ①液体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5 25g/L、酵母浸粉6 10g/L、维生素B工200 400 ii g/L、Mg2S04 0. 3 0. 5g/L、KH2P04 0 . 8 1. 2g/L、K2HP040. 8 1. 2g/L,水余量,pH自 然,高压灭菌备用; 培养基分装及灭菌可按下述方法进行250mL三角瓶内装液体培养基80mL,经高 压(0. 14 0. 15Mpa)灭菌0. 5h。 ②液体菌种培养按无菌操作方法,取母种菌丝体,按接种量1 10% (V/V),转接 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在24 26t:;摇床转速120r/min 140r/min条件下, 培养时间10 14d ; ③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菌种,无菌操作方法,按接种量5 10% (V/V)接种至发 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0 40g/L,玉米浆15 25g/L,磷酸二氢钾1. 5 2. 5g/ L,pH值6. 5 7. O,控制温度24 26。C、搅拌转速150 180r/min,通气量为0. 8 2 (V/ V.min),发酵培养7 10d。 其中步骤①优选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L、酵母浸粉8g/L、维生素B工 300ii g/L、Mg2S04 0 . 4g/L、 KH2P04 lg/L、K2HP04 lg/L, pH 5.5 7,余量为水。
其中步骤②优选按无菌操作方法,用直径0. 5cm打孔器取母种,取接种量为为3块 的固体菌种,转接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约为3% )。培养温度在25°C ;摇床转 速120r/min 140r/min条件下,培养时间12d。 其中步骤③优选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菌种,无菌操作方法接种至发酵罐中,接种 量为8% (V/V),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g/L,玉米浆20g/L,磷酸二氢钾2g/L,pH值6.5 7. O,控制温度为25"C,搅拌器转速为150 180r/min,通气量为1. 5(V/V min)。
在本申请中,术语"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内通过单位体积培养液的空气体积比 (V/V min)。如内装3m3培养液的发酵罐,若每分钟通入1. 5m3的无菌空气,则通气比为 3 : 1.5=1 : 0. 5,简称通气量为0. 5(V/V min)。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百分号"%",若未特别说明,是指质量百分比;但溶液的百分 比,除另有规定外,是指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液体之间的百分比,系指在2(TC时 容量的比例。 三、酯酶同功酶特征 按农业行业标准《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酯酶同工酶电泳法》(NY/T1097-2006), 对本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测定,测定酯酶同工酶图谱见图2。图2显示本菌株9次重复点样 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 酯酶同工酶电泳法原理在生物中,酶的表达受遗传基因的调控。酯酶是多等位基 因调控的酶类,在凝胶电泳中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縮,在分子筛效应和电场的电荷效应 作用下而发生分离。从食用菌菌丝体中提取的粗酶液经电泳后,进行酯酶的生物化学染色, 不同的酯酶组分显示在凝胶的不同位置而形成酯酶同工酶谱。相同的菌种遗传背景相同, 其酯酶同工酶谱也相同。 实验仪器电泳仪垂直板电泳槽高速冷冻离心机(10000r/min以上)研钵分析天 平微量进样器。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菌丝体培养直径75mm或90mm培养皿,24。C避光培养9d。 样品制备称取菌丝体O. 5g,加液氮研磨,将样品收集于1. 5mL离心管中,加入lmL 样品提取液,于4t:下10000r/min离心10min,取其上清夜,将上清液、蔗糖溶液(400g/L)、 溴酚蓝指示液按5+1+1的比例混合,混合液即为电泳样品。
试剂制备 ①样品提取液称取6. 02g Na2HP04. 12H20, 0. 5gNaH2P04. 2H20,溶于水中,并稀释至 lOOmL ; ②分离胶缓冲液称取36. 3g三羟甲基氨基烷(QHnN03,Tris),用48Ml lmol/L盐酸溶解,然后加N, N, N', N,-甲基乙二胺(C6H16N2, TEMED)O. 23Ml,用水定容至100M1,4。C贮存。
③浓縮胶缓冲液 5. 98g三羟甲基氨基烷(C4HnN03, Tris),用48M1 lmol/L盐酸溶解,然后加N, N, N', N'-甲基乙二胺(C6H16N2, TEMED)O. 46Ml,用水定容至100M1,4。C贮存。
④分离胶母液 称取28g丙烯酰胺(C3H5NO, Acr) , 0. 735g甲叉双丙烯酰胺(C7H1QN202, Bis)溶于水 中,并稀释至100mL,用棕色瓶4t:贮存
⑤浓縮胶母液 称取10. Og丙烯酰胺(C3H5NO, Acr) , 2. 5g甲叉双丙烯酰胺(C7H1QN202, Bis)溶于水 中,并稀释至100mL,用棕色瓶4t:贮存
⑥电极缓冲液 6g三羟甲基氨基烷(C4HnN03, Tris),甘胺酸(C2H2N02) 28 . 8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 1L,使用时稀释10倍。
⑦磷酸缓冲液称取2. 26g Na2HP04. 12H20,2. 14gNaH2P04. 2H20,溶于水中,并稀释至lOOmL ;
⑧染色液称取50mg乙酸_1_奈酯(C12H1Q02) , 50mg乙酸_2_奈酯(C12H1Q02) , lOOmg固兰RR盐
(CHC1N0. 1/2ZnC12),用5mL丙酮溶解,再加入磷酸缓冲液150mL,过滤。 ⑨溴酚蓝指示液溴酚蓝0. lg,加0. 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 OmL使之溶解,用水
稀释至100MmL。 凝胶制备及电泳 分离胶将分离胶缓冲液,分离胶母液、水和1. 4g/L的过硫酸铵溶液按1+2+1+4比 例混合,搅拌均匀,即为分离胶,将分离胶灌入胶室至短玻璃板上沿2. 5cm 3. Ocm,加入适 量水封住胶面,待凝胶聚合后将水吸出。将浓縮胶缓冲液、浓縮胶母液、核黄素溶液和蔗糖 溶液按1+2+1+4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灌入胶室,立即插好样品梳,日光或灯光下聚合。浓縮 胶聚合后,小心抽出样品梳,,注入电极缓冲液,用微量进样器吸取适量样品加入样品孔中。 将电泳槽和电泳仪连接后,打开电源,采用稳流电流,电流为lmA/cm 2mA/cm,待指示剂进 入分离胶后,将电泳槽放入冰箱内进行低温电泳,并将电流升至2 3mA/cm。待溴酚蓝指示 剂下移至距胶底部约lcm时,停止电泳。倒出电极缓冲液,卸下胶条,水中启开玻璃板,取出凝胶片,浸入染色液中,室温下染色15 30min,用蒸馏水冲洗后置乙酸溶液(70mL/L)中固定。 本发明菌株营养成分丰富,除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含量 高达665mg/kg(干品)(由谱尼测试中心测定);黄伞多糖含量高,采用多糖常规水提法, 菌丝体多糖得率最高达23. 41 %,多糖含量55. 69 % ;子实体多糖得率9. 39 %,多糖含量 41.89%,经纯化后分析,黄伞多糖是由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以及半乳糖四种多糖组成的一 种杂多糖。经动物实验证明,黄伞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因此,可将本发明菌株或其提取物作为原料制成各种保健食品或饮料。


图1是本发明黄伞菌株的子实体; 图2是酯酶同功酶图片,T1 T9为9个重复。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 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 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1、黄伞菌株母种培养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麦芽提取物2g、 MgS040. 2g、 KH2P04 0. 25g、 K2HP04 0. 25g、VB! 0. 5mg、琼脂粉15g、水1000ml, pH自然。
培养温度为23 26°C , 10d左右长满试管斜面。
2、原种培养 棉籽皮培养基棉籽皮78%、麦麸20%、石膏1%、石灰1%或棉籽皮75%、石灰 1%、石膏1%、蔗糖2%、尿素1%。 将母种转接到棉籽皮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3 25°C ,空气相对湿度50 60% ,通
风良好,避光培养至菌丝长满容器。原种一般室温存放期不超过15d,低温存放不超过20d,
过期菌种不能当栽培种使用。 3 、栽培袋原料配方及出菇培养 配方 ①棉籽壳88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②棉籽壳68 % ,杂木屑20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③棉籽壳78 % ,玉米芯粉10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 培养基配制棉子壳在使用前要按l : l加水堆置8 12h,这样有利于棉籽壳吸水
和部分营养成份的分解,从而确保黄伞的高产。将上述堆置好的棉籽壳按各配方加入辅料
并拌匀,再加入适量水将料培养料含水量调至60% 65%, pH自然。 装袋采用17cmX33cmX0.04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重约 0. 45kg 0. 55kg。料要适度压紧,然后将袋口用套环封好,套环通气好,可使发菌时间縮短
85 10d。 灭菌高压或常压灭菌。常压灭菌要求将培养料袋放置于灭菌锅内,加热至 100°C ,保持10h,停火焖5h 6h,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高压灭菌,用大容量高压灭菌锅, 料袋亦分层放置,保持压力1. 2kg/cm2灭菌2h,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开锅盖将料袋 取出冷却。
接种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 菌丝培养接种后将料袋直接码放于干净培养室的培养架,培养室温度应保持在 23°C 25°C。发菌时间约30 35d左右。当菌袋完全成黄褐色时,即可移入出菇室,进行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菌袋移入出菇室后,脱掉套环,将袋口旋拧两圈,使菌袋尽量减少与空 气接触面积,有利于菌袋保持水分,防止表面菌皮干燥板结。进入出菇室后6 10d,原基开 始分化,此时可将菌袋完全打开。出菇管理主要是湿度的控制,具体措施l.增加空气相对 湿度依据菌袋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要,主要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管理。第一阶段原基 分化前,调整出菇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 90%之间,以剌激原基分化,但如果湿度过大, 容易造成绿霉感染;第二阶段小菇蕾生长期,此时空气相对湿度不易过大,否则会导致小菇 腐烂,降低产量,应将湿度控制在70% 85%之间;第三阶段黄伞快速生长期,调整空气相 对湿度在85% 95%之间,以满足黄伞快速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黄伞的产 量和品质。加湿可采用加湿器喷雾和地面浇水相结合的方式。2.温度黄伞是一种中低温 型食用菌,适合于春秋出菇,黄伞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菇房内温度应维持在15 2(TC,因 此在不同栽培地区要计算好时间,保证出菇温度,如有条件也可在出菇室增加降温升温设 备,不过会增加成本。3.适当通风换气每天通风l 2次,每次l 2h左右,要结合天气 情况进行,气温高早、晚通风;气温低,采取中午气温高时通风,以不断补充新鲜空气,排除 C02。 4.保持出菇室内一定的光照度,黄伞不能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正常发育,出菇室应有 300 800勒克斯左右的照度,平时以正常人视力能看清报纸上的小字即可以了。 5.保持 出菇室内清洁,定期清扫出菇室内卫生,以减少菌棒污染率。 采收黄伞在严格的出菇管理下,从原基出现开始约经过7 10d即可采摘。采摘 标准为菌柄不再生长,菌盖有平展趋势,此时应及时采摘,否则开伞降低商品价值。采摘后 搔菌,将袋口拧紧,进入菌丝恢复期,降低出菇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 80%。待菌 丝恢复后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出菇,一般可采3 4潮菇,生物学转化率达100% 120%。
实施例2黄伞菌丝体液体发酵 ①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的菌丝体液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①液体培养基配 方即葡萄糖20g、酵母浸粉8g、维生素Bl 300 ii g、 Mg2S04 0 . 4g、 KH2P04 lg、 K2HP04 lg,水 1000mL, pH自然。 培养基分装250mL三角瓶内装液体培养基80mL,经高压(0. 14 0. 15Mpa)灭菌 0. 5h。 ②种子培养按无菌操作方法,用直径0. 5cm打孔器取母种,取接种量为3块的固 体菌种,转接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在25°C ;摇床转速120r/min 140r/min 条件下,培养时间12d。 ③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菌种,无菌操作方法接种至发酵罐中,按常规发酵培养。发酵条件培养基组成配方是葡萄糖3 % ,玉米浆2 % ,磷酸二氢钾0. 2 % , pH值6. 5 7. 0 。 当搅拌器转速为150 180r/min,通气量为1. 5(V/V min)。
实施例3黄伞多糖的提取
1.黄伞多糖提取 ①材料预处理将实施例1制得的菌丝体冻干,或子实体风干,粉碎至140目;料水 比l : 30,超声波功率600W,处理时间10min。 ②浸提放入回流瓶中提取,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75t:,得多糖浸提液; ③醇析向多糖浸提液中加入3. 5倍量的无水乙醇,醇析12h ;④浓縮醇析后45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得沉淀物,依次用无水乙醇(1次)、
丙酮(2次)洗涤沉淀。 ⑤真空冷冻干燥得菌丝体粗多糖。 按上述提取方法,黄伞粗多糖提取率达到23.41%,多糖含量达到55. 69 % 。
按照上述相同的方法对干燥子实体进行多糖提取,结果表明,黄伞粗多糖提取率 达到9. 39%,多糖含量41. 89%。
参考文献 1.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48 ; 2.苏延友,康莉,杨志孝等.黄伞多糖的提取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效应
研究.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 25(1) :9 11. 3.王谦,张俊刚,王士奎等.黄伞发酵提制物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禾斗学版),2006(1) :101 103. 4.李荣春,付子艳,李信.黄伞菌丝营养特性研究.食用菌学报,2001,8(1) :19 23 5.惠丰立,魏明卉,杜敏华等.黄伞菌丝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4,23(4) :24 2权利要求
黄伞(Pholiota adiosapose)caas-11,保藏号为CGMCCNo.1840。
2. 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的菌丝体液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① 液体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5 25g/L、酵母浸粉6 10g/L、维生素B口OO 400 y g/ L、 Mg2S040. 3 0. 5g/L、 KH2P040. 8 1. 2g/L、 K2HP040 . 8 1. 2g/L,水余量,高压灭菌备用;② 种子培养按无菌操作方法,取母种菌丝体,按接种量1 5% (V/V),转接灭菌后的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在24 26t:;摇床转速120r/min 140r/min条件下,培养时间 10 14d ; 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菌种,无菌操作方法,按接种量5 10% (V/V)接种至发酵罐 中,按常规发酵培养,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0 40g/L,玉米浆15 25g/L,磷酸二氢钾 1. 5 2. 5g/L,pH值6. 5 7. O,控制温度24 26"C、搅拌转速150 180r/min,通气量为 0. 8 2. 0 (V/V min),发酵培养7 10d。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L、酵 母浸粉8g/L、维生素B卩OO ii g/L、 Mg2S040 . 4g/L、 KH2P04lg/L、 K2HP04lg/L, pH 5. 5 7,余量 为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按无菌操作方法,用直径0. 5cm打孔 器取母种,取接种量为3块的固体菌种,转接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温度在25°C ,摇 床转速120r/min 140r/min条件下,培养时间12d。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菌种,无菌操 作方法接种至发酵罐中,接种量为8% (V/V),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g/L,玉米浆20g/L, 磷酸二氢钾2g/L,pH值6. 5 7. O,控制温度为25",搅拌器转速为150 180r/min,通气 量为1. 5 (V/V min),发酵培养8d。
6. 权利要求l所述菌株在制备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伞(Pholiota adiosapose)新菌株caas-11,保藏号为CGMCC No.1840。该菌株不仅具有良好的口感,而且适宜于人工栽培,其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黄伞多糖含量较高,这种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因此,可将本发明菌株或其提取物作为原料制成各种保健食品或饮料。
文档编号C12R1/645GK101735952SQ20081022605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4日
发明者胡清秀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