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度茶黄素的制备工艺及其作为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20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纯度茶黄素的制备工艺及其作为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茶黄素的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高纯度茶黄素的制备工艺,以 及其作为制备抗流感病毒(HlNl)药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茶黄素化学结构及生理功能茶黄素是茶叶中儿茶素类物质经发酵氧化而形成的大芳香环类的一种天然色素, 属于多酚羟基具茶骈酚酮结构的物质,最早是由红茶中发现,是红茶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叶中的儿茶素(catechins)被氧化形成茶黄素(theaflavins,TF)和 茶红素(thearUbinS,TR)等。传统上也将这种氧化过程称为发酵。茶黄素茶红素赋予红茶 所特有的颜色和味道。茶黄素主要由四种化合物组成茶黄素单体(theaf lavin,TFl)、3-没食 子酸酯茶黄素单体(theaflavin-3-gallate,TF2a)、3’ -没食子酸酯茶黄素单体 (theaf lavin-3 ‘ -gallate, TF2b)和 3,3,-二没食子酸酯茶黄素单体(theaf lavin-3, 3' -digallate,TF3),一般将其统称为茶黄素。茶黄素的化学结构为

图1茶黄素化学结构茶黄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经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人体临床实验, 证实其主要的生理功能(1)对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功效,主要表现为调节血脂异常、抗凝、促纤溶、降低血 黏度作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动物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改善微循环等。(2)抗菌消炎方面,茶黄素及茶黄素的4个单体对肉毒芽孢杆菌、肠炎杆菌、金色 葡萄球菌、荚膜杆菌、腊样芽胞杆菌、志贺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茶黄素中的茶黄素没 食子酸酯,在lmg/mL浓度下,24小时可完全杀死百日咳。(3)强抗氧化剂,可用于清除自由基。(4)茶黄素还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抑制爱滋病病毒功效,研究表明,茶黄素及没食 子酸酯对艾滋病毒(包括人体免疫缺损病毒I型(Hiv-I))的逆转录酶及各种细胞的DNA
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单体(TF2a),Rl=galloy; R2-H 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单体(TF2b),Rl=H; R2=galloy 3,3’-二没食子酸酯茶黄素单体(TF3),Rl=R2=galloy
其中
茶黄素单体(TF1),R1=R2=H和RNA聚合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茶黄素及其没食子酸酯不仅抑制逆转录酶,而且抑制人体 DNA聚合酶α、β、γ以及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茶黄素强大的药理功效正被应用到多 个领域,目前已出现了茶黄素的保健药品,抗氧化制品及肿瘤和爱滋病的辅助治疗用品。随 着功效应用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深入,茶黄素将被应用到更多的方面。2、茶黄素生产的茶原料及茶黄素生产方法(1)茶品种的选择从茶黄素生产的原料方面来看,目前国内生产厂家主要是采用小叶种茶叶 (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即传统的绿茶。从植物分类学角度来说,茶树属山 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 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在[Camellia sinensis (L.) 0. Kuntze]下,茶树又分为两个重要的变种 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茶种(中国种),俗称小叶种茶。国内的大部分绿茶均 为小叶种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普洱种(阿萨姆种),俗称大叶种茶。最 具代表性的是普洱茶,以及印度阿萨姆种茶。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态区别。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 4μπι;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 8μπι。大叶种 栅栏组织通常只有1层,遮荫下会增加;中小叶种有栅栏组织2层,多达3层。大叶种栅栏 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 100片层,光合速率较高,海绵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 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 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小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 40片层,光合速率较 低,海绵组织少而密,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据严学成研究,大叶种茶树 气孔密度约100个/mm2,最多为150 180个/mm2 ;中小叶种约200 260个/mm2。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 质层较厚,叶片硬脆,对制茶品质不良,但有利于抗逆性。大叶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 比例为1 2或1 3,而小叶种的比例为1 1或1 1.5,即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 小叶种多。因此,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的栅栏组织 较多,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高,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 物质,所以小叶种可以制出高香的茶叶。化学成分的差异。茶叶内含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是茶树品种最重 要特性。茶树品种不同。物质代谢类型也不同,其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反映在茶树新梢多酚 类的含量与组成上。南方大叶种碳代谢强烈,茶多酚代谢旺盛,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 茶素(EGCG及ECG)和酚/氨比值大,形成茶黄素的潜力大,适制红茶、普洱茶。中小叶种氮 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旺盛,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其香气、滋味高爽,适合制作绿茶。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 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一般来说,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组成 中以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ECG和EGC,但在云南大叶种中ECG含量几乎接近EGCG,而且EC 和C的含量和EGC相近,甚至超过EGC的含量。有研究表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与ECG 之比远大于大叶种儿茶素,小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3. 5598,大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 为1. 3245,说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大叶种儿茶素中EGCG的比例。大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大于小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说明大叶种中酯 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小叶种儿茶素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致使大叶种儿茶素的, 抗氧化效果强于小叶种儿茶素。(2)当前茶黄素的生产技术目前茶黄素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而国内真正生产茶黄素的厂家也很少。生产茶 黄素的生产工艺很比较落后。目前茶黄素的生产主要采用以下方法a.传统方法从红茶中提取精制而得茶黄素;b.采用化学发酵法将茶多酚转化为茶黄素;c.采用传统的游离酶发酵法生产茶黄素。这些技术的主要缺点为工艺工业化能力很差,工艺化过程出现大量不能解决的 问题,例如,工业化生产时酶转化率低,而且难以控制;生产出的茶黄素产品纯度低(茶黄 素含量20%以下);产品质量控制困难,例如,产品的色泽不一,以及溶解度、澄清度等不够 理想;收率低;生产成本大;以及生产过程中用强酸强碱,产生大量的废水,环境污染严重。
发明者刘剑宏, 史晓伟, 张黎明, 曹后建, 贾士儒 申请人:江苏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