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多态性防御体系多途径互作可控防病治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94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强化多态性防御体系多途径互作可控防病治病的制作方法
强化多态性防御体系多途径互作可控防病治病是利用强化生命所有物种均有直接和间接协同共进化基础的天然本能多态性防御体系潜性功能的自然分布调控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多途径互作而对侵袭物致病产生直接防病治病和强化其传统防病治病功效的理论新发现和新途径方法的防病治病发明。本发明不仅将使过去人类对病原体侵袭寄主所产生的多种病害的预防、治疗理论和方向途径及方法产生重大划时代的革命,还将使一系列由病原菌侵袭寄主发生的难防难治的多种病害,有了安全、快捷、广谱、无害、廉价、易行且相当程度可控的预防和治疗途径和方法。
农业病害防治,包括植物和动物,动物又包括畜和禽。过去对农业病害的防治,从理论、途径到具体方法和药物,基本上是师从发达国家,因此,在病害的防治方面,我们基本上是尾追型。所以,发达国家不能解决的,我们也无法解决。发达国家能解决的,我们还不一定能解决。现在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入世后,发达国家理论上从保护本国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技术壁垒”,使我国大宗优势农产品、畜、禽产品出口严重受阻,若继续“尾随跟进”,仅在这种安全性技术要求上,我们将永远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指挥棒。而有关“技术壁垒”的安全性生产问题,实质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要和必要。不仅如此,许多高发性急性传染性畜禽病的危害,使我国许多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民重要的活动经济来源常常遭受严重的直接打击。一些人、哺乳动物、禽类互感的病害,则可存在重大潜在危害,对复杂病害现状,免疫预防的极有限性作用和免疫治疗的不安全性,使免疫性预防和疗法,效果越来越差,甚至还诱发急性感染致死。继发性症状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往往造成高成本、高残留、高对抗,且疗效越来越差,甚至是得不偿失。而人类曾寄予厚望的基因疗法除有过阶段性的成功,还没有一例真正完全成功,而其不安全性问题却已越来越在实践中被证实,而其隐患则越来越不言而明。即使赞同者都认为要解决基因疗法“打摆子”难题还有待时日。面对农业和人类自身的各种病害,特别是高致病性流行性病害,中国人能否走出现有怪圈,发现新理论途径,深化利用自然规律来有效防治呢?历史上,中医就对瘟疫有过极好的防、治效果,结合现代科学发现的正确认识,我们能不能对绝大多数动植物病害,甚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划时代的革命性新进展呢?多年的科学实践证明是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所有存活至今的生命体,都是有三十多亿年的潜在生存历史为基础的形体,个体存活周期和生活史长短,多与体形大小和构造复杂程度与生存方式所处环境条件的适合度相关。但均是生命顽抗抗争环境逆境的潜在功能的不断展示。简单生命形式广适性差,专适性强,高活力生活史短;复杂生命无论以哪种形态表达,哪种方式生存,均是越复杂越能产生保持自体稳定的与环境条件产生梯度差的机制为主,均在深层存在许许多多人类还要逐步认识的生命力潜能。特别是生命活动既融于环境条件,又别于环境的顽强生命潜能中,均由代谢循环效率与环境物质交换度来体现。生命的潜能奥秘,就存在于这一最基础的无限循环过程之中。因此,防御潜能体系,是生命物体多态性的具体体现,是最具可发掘的自然生命潜能。这种以生命自然潜能为基础,生命深层的相对广泛共性机理为条件根据不同需要而使用不同具体方法,从而较好地因势利导激发潜能,用类同机理的不同程度体现机制,达到一定的生产所需各种目标,特别是利用从生命全过程的形态,到性状功能,均无时无刻不起最重要基础作用的信息感受度和动力学特征,及其可改变性在不同生物不同生存方式上的不同机制及其改变的不同程度,即有可能达到顺应利用自然之所需目标。
特别是生命从产生到进化分类和群体中个体差异,均是由多态性为基础。多样性,是在多态性基础上以开放性不同层次和程度的不同机制组合的复合拓展的具体机体表达体现。正因为如此,在生存竞争中,生物物种就有了某些类同的共进化的基础,也就产生了复杂的自然攻防能力。然而,防御能力往往是即时高耗能和高耗营养物的机制体现,不仅与狭义的生物竞争争夺能量、养分,还可能产生不利正常代谢功能的副产物。而生物竞争能力往往是生命过程的主体,而效率战略又是必须的,因此,防御抗性机制,往往只能平时有限表达,必要时才有限高速表达。也因为效率战略,才有为群体适宜繁衍的部分个体顺境自淘汰和逆境强存活机制。免疫机制作用的可表达性,也往往只能是以环境条件适应为主的与时俱进,而不可能过多地高预警性贮备。特别是人类及和人类生存必须品相关的主要生物物种,与相关侵袭致病的病原菌相比,均是以个体强势稳态为基本生存策略,在与以个体生命极短周期,貌似极弱小,且易变适应,并以群体数量优势决定效应的病原菌相比,不可能具备进化速度的可比性。一些人、畜、禽互传感染的病原菌,特别是某些病毒,其基因组的重组、重配极其迅速,人、畜、禽的抗体跟进速度永远不可能跟上病原菌的变异。还有一些病毒,如H5禽流感侵入寄主后本身极具隐蔽性,免疫机制前期或全期基本无效;有的极具欺骗性甚至使免疫机制完全丧失,如艾滋病等。而对类似的病毒,有限剂量的抗生素很难生效,免疫性预防和治疗也因病毒的易变性和传统免疫机制基本上是单一识别表达而越来越难及时有效、特别是畜、禽传染性病害及流感类易并发和继发其他疾病,更加重了防治困难。
事实上,物种从产生到大分类及各自进化和适应协同共进化的一种极重要途径,存在于不同开放性层次、程度地能量的获取方式、效率,和利用机制、效率所决定的进化型规律。特别是以寄生性群体数量优势为避险生存策略保证种质延续的极微小物种类型,更是必须以内控、外适互联的易变性,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生存策略效率的有效性。内适是以适时适势最适种群数量阈值自律繁控为主要基础;外适则以表型多态和潜质多态为根本基础。这种表型多态和潜质多态本来是任何同一种质为了适应多种环境变化,在不同个体中的具体体现,所以个体中既可有物种间竞争以强势取胜者,又可有多种极端变化发生时才展头露角者。
虽然进化由能量营养途径机制主要决定,然而,启动能量营养途径机制变化的,却是信息机制效应,首先就是信息感受度效应问题。因为信息效应机制,首先就是由信息感受度来体现的。无论是由外及内,还是内部产生,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和机制在多种层次水平被累加或扩增,并可在适当的条件环境以不同强度被表达。这就决定了强化或超级强化多态性能加强防御体系抗病性,和产生多途径机制互作归一的病害控制、理论和途径方法可行。
在协同共进化中,仅从理论上,若仅有突变理论作用,则易突变的病原菌,特别是感染人、畜、禽的高致病流行性病毒等病原菌,应该是所向披靡,世界就只有病毒等病原物存在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流行病无论危害怎么大,即使是任其流行,造成极大死亡率,但终究无法仅此就使一个自然分布中足够大群体物种灭绝。反而往往能使存活的个体产生新的专项预警功能。因此,无论是很难有效治疗类绝症的癌症,还是艾滋病,均有医生宣判了死期而不治自愈者,不过自然机率极低。但人类是智慧者,不能全凭自然的摆弄,人类不但要自己尽可能摆脱病原菌侵害后果,还要使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动植物尽可能摆脱病原菌侵害重大后果,就要调控这一本能潜在机制为有效表达。事实上,经常接触带未进入传染期病原菌类生物体的人,对这种生物病原菌产生抗体的机率就很高,而非此类环境的人则基本无相同抗体,这也说明免疫抗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非侵染性的信息感受而获得。而这种抗体获得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既不是基因突变方式,但肯定也不必是疫苗注射方式。这就说明,即使是免疫抗性获得也还有其他方式。特别是某种或某类原因的激活某种或某些抗病、治病方式,而抗病性除了免疫方式,还有多种形式。从生物形态结构的防御;生理效应的湿度、温度、光效等响应变化;生化效应中激素的变化、分布,酶、及代谢产物H、O、HO化物等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超敏反应中,信息、感受度、动力学性能显著改变后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的水解性和合成速度、效率的类同改变,对不同生物不同生命时期产生的不同作用效应;天然抗生素、防御素的利用和产生时间、量、所处位置等等,均对防病、治病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类完全有可能把自然中存在的低机率分布,因需要而有条件地适时可控较大幅度转变为高机率利用。
再如进化稳定物种中部分返祖现象,多数为不可遗传短暂表达,但也可重新变成可遗传表达。短期表达不仅在植物上可表达,也可在昆虫甚至人类表达。特别是植物上的表达,几乎均是以环境选择适应为主而诱发产生的。而同一环境条件,同一基因型的部分返祖表达,机率极低。但在GPIT诱导下,辐射育种多年稳定品种有的可群体全部返祖表达;诱导加环境条件,则产生群体诱变源效应表达。则说明多态性的自然泊松分布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发生重大改变。同一基因型,由环境主导的极低机率,可变为非环境主导的主流机率。这一现象我们1992年在德宏,1998年在香格里拉,1999年在山东都有发现。而这一现象的深层内在规律机理,就是极低自然分布的高抗某些病原体机制,可以被调控改变为高分布机率的机制。一旦这种多态性机制的可改变性成为一种相当程度规律性适时可调控可逆的机制,则寄主对入侵病原物就有了自然规律强化效果的新防御能力和抗击机制,因为这是建立在生命多态性基础上的机理,而所有寄主均具生命多态性,而且具复杂生命系统,因此,这种作用既具相当广泛基础,又能廉价安全快捷有效。
多年来由于近代科学思想主要潮流是部局、离体、简单的定量分析为依据,虽在相当程度具有可明确度量的可靠性,但由于分割了复杂系统生命体整体、互作、互联、动态的实际最重要生命基础,实质已不能代表生命特性了。特别是基因主宰论无限扩大的泛滥,将开放性为基础的生命耗散结构的整体,完全分割为孤立的细微局部简单对应,更造成了对防病和治病,特别是对预防治疗与寄主关系更特别的密切病毒、真菌等病害产生的误导,使一些恶性流行性疾病不断猖獗。而基因治疗这一理论的无限美景,让人们一次又一次被吊起的悬念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而我们用代表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和部分中医理论有机结合现代科技方法的发明和一些具体方向途径和应用方法,是生物学划时代革命性技术新平台,已在农业作物进化利用,和农作物病害防治、虫害防治中有不同方向分别利用的大量先例。而其进一步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则又可有新的意义和作用。在以生命过程整体、辩证、互作的理念对待寄主与病原物,不仅在植物上走出了“毒性”抗病治病机理,从动物上也走出了传统免疫和大剂量抗生素防病治病的理论和规律,同时,也较有效解决了传统中医疗效慢,对急性、亚急性感染几乎无显效的难题。
最典型的就是猪瘟、鸡瘟,包括猪流感、鸡流感的防、治,在高发季节高发区,同环境,同穴,用GPIT中派生出来的“中元988复合生物制剂”开水冲服,预防性鸡每只医药用量仅为0.2-1g,治疗性每只1-2g;猪预防性每头根据体重2-5g,治疗性每只5-15g。鸡一般只需发病期预防一次,病鸡治疗一次,持续高发区还可巩固一次;猪预防一次,治疗一至二次,持续高发区巩固一次,则防、治效果,远远超过现有各种防、治措施。在猪瘟鸡瘟等疾病中包括注射过疫苗发病;和未注射疫苗同穴中已有发病者的还未发病者,对发病者的治,对未发病者的防,本发明应用效果都相当明显,云南试验山区及时预防和治疗的鸡,防效几乎高达100%,及时治疗治愈率高达90%以上,传统药品防治效果极差,治愈率也极低;东北冬季圈养的鸡,禽流感治愈率可达80%,而用传统其他方法治愈率几乎为零。
猪瘟、猪流感的发病区域死亡率也很高,同穴传染率也极高,包括一些注射过猪瘟疫苗的猪也会发病,有些在疫苗预防和治疗过程反而加速猪发病死亡。本发明同穴预防效果极明显,发病早中期治愈效果也极高,但对发病重症晚期,疗效则仍十分有限,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本发明利用的是寄主本身潜能调控激发,在极晚期,寄主本身的机体已无潜能可挖,因此,本发明也难能为力。
此外,对多种并发、继发等多种疾病,本发明加传统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包括止肠道出血、止泻、健胃、止咳、缓解呼吸困难,降热等,且疗程明显减短。
对严重外伤抗感染,加快恢复生长,均有明显作用。
此外,对一些重要器官疾病,如马腺疫,公鼠易发性心肌炎等均可有显著疗效。
对难治的真菌性脚气病,也可无任何负作用而有较迅速疗效,对更难治疗的中老年足裂则有更快的显著作用。
特别是“调”、治、养有机结合的理念和适当的方法,在治疗西医认为最有效、中医方法不行的炎症中,其快捷有效、安全廉价,也将扭转人们的传统错误理念。如牙肿疼顽症,过去似乎只有西医抗生素针药才能快速治愈。北京一位有名望农业理论老前辈,经常性牙肿痛,每次在北京有名医院西医院打点滴等一周才能治愈好,从美国回来的医学博士后比较高明,用西医方法3-4次就能治好。但无论是一周,还是3-4天治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针药费数百上千元,还必须泻肚几次才能见好。同样这位老先生在云南考察时,有一天早上发病,下午已经半边脸肿疼不能进食,我们用中医理论,“调”、治、养有机结合用药,仅用1种西药,但不是抗生素,而是维生素,两种中成药,1种调理,一种消炎,三种药仅服药两次,从第一次服药到牙肿疼消失,仅7个小时,并且没有腹泻就完全痊愈。三种药仅12元,治愈已服用药折合3元钱。也说明任何人都有可用本发明理论的不同药物组合治病的潜能。
总之,科学实践已经发现和证明,本发明的理论、方向途径和方法及相关拓展的方法,将对动、植物病害防、治产生巨大的划朝代革命性进步。
同时,由于很多病毒病是可人、畜、禽间相互传播,包括无法免疫防治的禽流感等,既然本发明简单、廉价的方法都能极其有效,那么,从生物的深层共性机理,可以肯定本发明对人类的很多难治之症也肯定可相当有效。在本发明的理论和方向途径基础上,肯定可迅速拓展病原体入侵对人类的流行难治之症的有效方法。包括免疫机制低效或无效等难治病害的有效治疗。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所发现的生物适应协同进化的本质基础多态性为基础所适时调控激发动物、禽类潜能,强化或超级强化其生物、生理、生化、免疫、超敏、天然抗生素、防御素等单独或综合效应所高层增强的防病系统能力理论和应用方法,
2.本发明所发现对病源物所产生的直接、间接过度激活或动力学机制改变的抑制作用,和寄主阶段性适时调控被强化或超级强化的生物、生理、生化、免疫、超敏、天然抗生素、防御素等单独和综合作用对病原物的抑制、化减、消除,对治病效率大幅度提高的理论和方法。
3.本发明的理论和方法在防治和治疗疾病中提高常规治疗方法效率的理论和方法。
4.本发明的理论和方法及由此可派生出的若干方法及所产生对多种疾病高免疫力的新品种。
5.本发明的理论和途径方向及方法拓展派生在预防、治疗入侵人类病原体产生的病害,特别是对免疫机制低效和失效类难治病害的治疗。
全文摘要
强化多态性防御体系多途径互作可控防病治病发明,是针对原有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不安全、有污染和高成本必然等难题,特别是针对动物家禽病害防治中在山区、贫困山区的实际困难和易造成损失,特别是高致病性流行性病害的重大危害和难以预防和有效治疗,甚至导致人、畜、禽互感重大危害性,利用生命物种协同共进化实际基础的多态性潜能,调控激活、强化、改变多态性分布规律为主,及部分结合传统医学手段方法,使复杂生命物体多途径互作,提高防御病原物侵袭能力,并在发病期能安全、快速、廉价、有效治愈此类疾病的效率。是迄今在寄主与病原物侵袭对抗中,从理论到方向途径及方法划时代的革命性进展。是中国不仅打破“技术壁垒”,还将搭建起导向安全、廉价、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新潮流的可无限拓展科技新平台。
文档编号A61P37/04GK1531935SQ03107859
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4日
发明者那中元, 杨红军, 郑光生, 那郅烨 申请人:那中元, 杨红军, 郑光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