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229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中药主要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复方制剂。生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药制剂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仅仅归之于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该制剂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改变药物制剂的物理状态是新药研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改变物理状态方面,改变药物的单元尺寸是十分有效的。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粒子呈现出新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这就是应用纳米技术于中药研究可能使药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乃至产生新的特性依据所在。
目前,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的。第一,纳米中药的制备困难我国虽已制备一些纳米级的中药,可是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不同的成分由于其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作用缓急的不同而要求其粒径大小、载体成分及给药剂量均有可能不同。同时纳米中药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套质量标准,使其生产规范化。第二,纳米中药的毒副作用药物制成纳米微粒,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体是否有毒副反应均未有有关的研究报道。但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除了可穿透皮肤,还会进入细胞器内,是否会直接参与或作为催化剂扰乱机体正常的化学反应,均未见有关报道。此外,纳米中药还可以通过机体的屏障系统,那它是否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精子的生成及其活力、胎儿的发育等,这些问题均无法回避。第三,中药在纳米级粉碎后,纳米微粒表面积变大,由于纳米微粒表面的活性使他们很容易团聚在一起,这给纳米微粒的收集及其药效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困难。第四,成本提高由于现有技术水平及设备的限制,造成纳米中药在制备中的花费比传统中药的制备要高出不少。
徐辉碧等检索了1998年~2000年美国专利中涉及纳米科技的专利,发现该类专利与生物医学相关的专利占总数的80%以上,杨孟君在2001年一年内申请了940多件纳米中药的专利,但其申请的大部分都是中药原料药进行纳米粉碎,其专利实用性不强。
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树(GarciniahanbaryiHook.f.)的树干被割伤后流出的胶状树脂,其中含藤黄酸(gambogicacid),新藤黄酸(neogambogicacid)、别藤黄酸(allogambogicacid)等成分。中医用于攻毒,消肿,祛腐敛疮,止血,杀虫。主治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瘤,顽癣,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及烫伤。国外用作利尿剂,治疗水肿和脑出血时降血压等,收载于美国药典第十版。藤黄及藤黄酸等用于治疗肿瘤疗效显著,但是这些注射制剂都需要加入大量的助溶剂,导致稳定性差,临床使用不便。注射用总藤黄酸制剂主要副反应表现在静脉注射用量过大时,对晚期癌症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的头昏、出汗、口干、皮疹等现象。本发明将其制成纳米注射制剂的目的是要克服不良反应,提高注射剂的稳定性,发挥其靶向作用,以达到起效快和维持良好的血药浓度。
查阅文献和专利,未检索到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等方面的资料。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研究人员经大量实验研究,运用中药纳米技术,将总藤黄酸制备成本发明的纳米注射制剂,本发明显著降低了原有制剂的不良反应,制备方法简便,易于大工业生产,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制剂溶解性好、理化性质稳定、载药量大并且制剂稳定性显著提高,本发明制剂安全性更好、刺激性小,能显著提高其消肿、化毒、止血、杀虫等方面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该制剂在抗肿瘤、抗癌等作用方面均有显著性提高。
本发明旨在应用提供一种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工艺制法(1)总藤黄酸的提取取藤黄粉碎,用丙酮浸泡过夜,合并丙酮液,减压蒸干得胶状物,加吡啶热溶后,加水,固体物用石油醚及吡啶洗涤,得藤黄酸吡啶盐,将此吡啶盐溶于乙醚,用盐酸洗涤,乙醚层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乙醚,得总藤黄酸;(2)处方组成为总藤黄酸5-10重量份,药用载体30-50重量份;(3)载体制备方法称取乳化剂、泊络沙玛、吐温80,在高速搅拌条件加入70-90℃的蒸馏水中,待完全熔融作为水相,再称取脂质加入到总藤黄酸中,加热熔融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持续搅拌1-3h后超声分散室温,频率45-50Hz,超声时间5-8分钟,即得澄明的混悬液。
(4)制剂制备水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适量,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匀,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水针制剂;输液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适量,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匀,加入氯化钠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输液制剂;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入赋形剂,加注射用水调整浓度,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备成本发明总藤黄酸冻干粉针制剂。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脂质、乳化剂、助乳化剂统称为载体。
本发明所用的脂质可以为脂肪酸甘油酯类(包括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窬酸甘油酯、Witepsol W35、Witepsol H35、Witepsol H42、单硬脂酸甘油酯)及脂肪酸类(如硬脂酸、棕榈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三肉豆蔻酸甘油酯和硬脂酸。
本发明所用乳化剂可以为磷脂(包括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及磷脂酰胆碱等)、Pluronic F-68、泊洛沙姆、聚山梨醇、胆酸盐、四丁酚醛等中的一种;优选为大豆卵磷脂。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泊洛沙姆、吐温-80为助乳化剂。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温度优选为70-80℃。
本发明纳米水针剂、纳米输液剂加入少量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本发明纳米冻干粉针制剂的赋形剂为甘露醇、葡萄糖、乳糖、右旋糖酐、葡聚糖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中输液剂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制备取豆磷脂、甘油与预热至80±10℃的适量注射用水进行混合,转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以每分钟20000转搅拌3-5分钟,反复3-5次,直至豆磷脂均匀分散,得到分散液;
将预热至75±10℃总藤黄酸加入到分散液中,转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以每分钟20000转搅拌3-5分钟,反复3-5次,直至总藤黄酸均匀分散,得到初乳,将预热至80±10℃的注射用水加入到初乳中使达全量,转移至高压乳匀机内,匀化3-5次,取样镜检,至油滴在0.15μm以下;取上述乳剂灌封于50ml的输液瓶中,充氮,灭菌,即得。
虽然将主药制备成纳米药物可以使药物达到靶向的作用,但是这种靶向作用并不是将主药简单的制备成纳米药物就可以达到的,因为载体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发明研究人员对制备方法中常用的脂质、乳化剂、助乳化剂进行了优选。上述每种制备方法中所用的脂质、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用量和种类就是本发明研究人员优选得到的,最终使得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二、优选试验本发明优选实验以药物在靶向组织中的浓度为指标。
实验方法取接种传代小鼠S180,在匀浆器中加入生理盐水,制成小鼠S180瘤匀浆液,再以生理盐水1∶3稀释,然后取0.2ml注入小鼠左腋下皮下,24小时称重,分组,每组10只,给药组小鼠尾静脉给药,给药剂量为5mg/kg,给药容积同为0.2ml/只,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停药后4h处死小鼠,称体重并细心剥离皮下瘤块,于EM50电子天平称取瘤重,将称重后的瘤块按组织∶生理盐水为1∶1.5(W/V)的比例匀浆,离心10min(2000rpm),取上清液,测定肿瘤组织的总藤黄酸的含量。
1.不同脂质对肿瘤组织靶向作用的影响制备一系列药物,其中主药、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相同,脂质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安排。测定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见表1。
为了比较方便,将测定的肿瘤组织中的最大浓度计为100%。
表1 不同脂质对靶向作用的影响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脂质对主药的靶向作用有影响,均可以增加主药对于肿瘤组织的靶向作用,其中三肉豆蔻酸甘油酯和硬脂酸的作用效果最好。
2.不同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制备一系列药物,其中主药、脂质、助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相同,乳化剂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安排。测定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见表2。
为了比较方便,将测定的肿瘤组织中的最大浓度计为100%。
表2 不同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乳化剂对主药的靶向作用有影响,均可以增加主药对于肿瘤组织的靶向作用,其中大豆卵磷脂的作用效果最好。
3.不同助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制备一系列药物,其中主药、脂质、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相同,助乳化剂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安排。测定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见表3。
为了比较方便,将测定的肿瘤组织中的最大浓度计为100%。
表3 不同助乳化剂对主药靶向作用的影响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助乳化剂对主药的靶向作用有影响,均可以增加主药对于肿瘤组织的靶向作用,其中泊洛沙姆和吐温-80的作用效果较好,当泊洛沙姆∶吐温-80为1∶1时作用效果最好。
4.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用量比例的选择本发明研究人员发现,脂质、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用量比例对于粒径没有很大影响,因而末对其进行了优选。
5、温度的选择制备一系列药物,主药、脂质、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制备药物,以包封率为指标。结果见表4。
表4 温度的选择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温度在60-80℃时,包封率较好;当温度为70-80℃时,包封率最好。
三、质量标准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X 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中的方法。H-7000型透射电镜仪(日本Hitachi公司);Zetamaster光子相关光谱仪(英国Malvern公司);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TGL-18G型台式高速离心机。
1.形态观察及粒径将本专利纳米药物在透射电镜下进行形态观察,可见呈圆球体,大小较均匀,表面光滑,无粘连。根据纳米药物的光学显微照片测定了500个,平均粒径为55±20nm,最大粒径为100nm,最小粒径为35nm,且粒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用下述公式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包封率(%)=(投药量-游离药物量)/投药量×100%;载药量(%)=(投药量-游离药物量)/纳米药物的重量×100%。
结果包封率为91.7%,载药量为8%-20%。
3.稳定性考察将纳米药物分别置于小瓶内,密封。于冰箱(3-5℃)、室温(20-25℃)和37℃(RH75%)的环境中放置,于0、1、2和3月观测纳米药物的外观、大小、再分散性等。结果均未见明显变化,3种条件下的纳米药物再分散性保持良好,无聚合现象的发生,结果见表5。
表5 稳定性实验结果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表明,本专利纳米药物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充分说明本发明工艺具有实际意义。
四、药理实验试药、动物与瘤株注射用总藤黄酸(杭州民生药业研究中心提供);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按本发明制备工艺制得,由广东天之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室制备);新西兰家兔,体重约2.5kg;大耳家兔,体重约2.5kg;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Wistar大鼠,体重180g-220g;肉瘤S-180、肝癌H-22、艾氏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取体重18~22g,雄性小鼠50只,正常饲养观察3天无异常,常规腋下接种小鼠肉瘤S-180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注射用总藤黄酸阳性对照组和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组,每组10只,(如表6所示)。静脉给药,给药体积为0.05ml/10g体重,接种次日开始给药,隔日连续给药二天,1次/天,共6次。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称体重,剥取肿瘤称瘤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6 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对小鼠肉瘤S-180的实验结果(n=10,x+sd)


注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注射用总藤黄酸。
2.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取体重18~22g,雄性小鼠50只,正常饲养观察3天无异常,常规腋下接种小鼠肝癌H-22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注射用总藤黄酸阳性对照组和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组,每组10只,(如表7所示)。静脉给药,给药体积为0.05ml/10g体重,接种次日开始给药,隔日连续给药二天,1次/天,共6次。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称体重,剥取肿瘤称瘤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7 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对小鼠肝癌H-22的实验结果(n=10,x+sd)

注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显示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抑制小鼠肝癌H-22的作用比注射用总藤黄酸的效果更加显著。
3.对小鼠艾氏癌的作用取体重18~22g,雄性小鼠50只,正常饲养观察3天无异常,常规腋下接种艾氏癌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注射用总藤黄酸阳性对照组和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组,每组10只,(如表8所示)。静脉给药,给药体积为0.05ml/10g体重,接种次日开始给药,隔日联系给药二天,1次/天,共6次。末次给药后继续观察动物死亡,记录生存天数,计算生命延长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8 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对小鼠艾氏癌的实验结果(n=10,x+sd)

注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下,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抑制小鼠艾氏癌的作用比注射用总藤黄酸的效果更加显著。
4.溶血毒性考察2%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取兔耳缘静脉取血10-20ml,放入盛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摇10分钟,除去纤维蛋白原,使成脱纤血。加10倍量的生理盐水溶液,摇匀,离心,除去上清液,沉淀的红细胞再用生理盐水溶液洗涤2-3次,至上清液不呈红色时为止。将所得的红细胞用用生理盐水配成浓度为2%的混悬液,即得。
试验方法取试管6支,按表中的配比量依次加入2%红细胞混悬液和生理盐水溶液,混匀,于37℃恒温箱中放置30分钟,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药液(以第6管为空白对照),摇匀后,置37℃恒温箱中,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1次,1小时后,每隔1小时观察1次,共观察2小时。结果见表9。
表9 各组别配比量

结果以第3试管为准,各管均未染有红色,显微镜下观察未见有红细胞破裂,说明本品不溶血,安全性好。
5.急性毒性实验取小鼠8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禁食24h,随机分4组,每组20只。稀释成相同的生药浓度,各组分别尾静脉注射0.1ml/10g,每天给药3次,连续7天,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记录数据,结果见表10。
表10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表明,本专利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与注射用总藤黄酸具有相同的安全性6.血管刺激性考察取健康大耳家兔9只,将动物固定于兔箱内,用酒精将皮肤消毒后,于右侧耳缘静脉处注射总藤黄酸纳米注射制剂,于另一侧对应部位注射同一体积的等渗葡萄糖水作为对照。每日注射1次,连续3次,观察兔耳缘静脉反应。于末次给药24h后将兔放血处死,取下两耳,用10%甲醛溶液浸泡,距注射部位1-4cm处,解剖取出静脉,做组织切片检查,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
结果试验过程中,肉眼观察两耳静脉注射部位处,未见红肿、热等刺激表现。表明给药组切片部位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未见本品毒性所致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血管结构正常,无内皮细胞损伤,无血栓形成及其他病理性变化)。
7.靶向组织中药物含量的测定取大鼠40只,体重约180-220g,雌雄不限,分为4组。静脉注射本发明制剂和注射用总藤黄酸,30min后立即断头处死,取血浆和脑组织,取血浆离心10min(2000rpm),取血清分析测定含量。取出的脑组织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用滤纸吸干,脑膜血管剥离干净后取两侧大脑皮层处组织,称重。然后按组织∶生理盐水=1∶1.5(W/V)的比例匀浆,离心10min(2000rpm),取上清液分析测定含量,计算结果以血清中总藤黄酸的绝对含量为1,计算其他组织中总藤黄酸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11。
表11 各组织中总藤黄酸含量的测定

结果血清中药物浓度相当,而靶向组织中药物浓度显著提高,说明本发明制剂具有一定靶向性。
五、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1)总藤黄酸的提取取藤黄3kg粉碎,用同体积的丙酮浸泡过夜,合并丙酮液,减压蒸干得胶状物,加少量吡啶热溶后,加水,固体物用石油醚及吡啶洗涤,得藤黄酸吡啶盐,将此吡啶盐溶于乙醚,用盐酸洗涤,乙醚层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乙醚,得总藤黄酸;(2)处方组成为总藤黄酸5g,药用载体30g;(3)载体制备方法称取大豆卵磷脂10g、泊络沙玛2g、吐温802g,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加入75℃的蒸馏水中,待完全熔融作为水相,再称取三肉豆蔻酸甘油酯20g加入到总藤黄酸5g中,加热熔融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持续搅拌1h后超声分散室温,频率45-50Hz,超声时间5-8分钟,即得澄明的主药混悬液。
(4)制剂制备水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2g,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匀,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水针制剂1000支;输液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3g,加注射用水至20000ml,搅匀,加入氯化钠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输液制剂500瓶;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入甘露醇,加注射用水调整浓度,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冻干粉针制剂1000支。
将上述纳米制剂进行检测,其纳米粒径为35-100纳米实施例2(1)处方组成为总藤黄酸10g,药用载体50g;(2)载体制备方法称取蛋黄卵磷脂20g、泊络沙玛5g、吐温805g,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加入80℃的蒸馏水中,待完全熔融作为水相,再称取三硬脂酸甘油酯30g加入到总藤黄酸10g中,加热熔融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持续搅拌1h后超声分散室温,频率45-50Hz,超声时间5-8分钟,即得澄明的主药混悬液。
(3)制剂制备水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2g,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匀,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水针制剂1000支;输液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3g,加注射用水至20000ml,搅匀,加入氯化钠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输液制剂500瓶;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入乳糖,加注射用水调整浓度,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冻干粉针制剂1000支。
将上述纳米制剂进行检测,其纳米粒径为35-100纳米实施例3(1)处方组成为总藤黄酸5g,药用载体30g;(2)载体制备方法称取磷脂酰胆碱15g、泊络沙玛3g、吐温803g,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加入70℃的蒸馏水中,待完全熔融作为水相,再称取硬脂酸15g加入到总藤黄酸5g中,加热熔融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持续搅拌1h后超声分散室温,频率45-50Hz,超声时间5-8分钟,即得澄明的主药混悬液。
(3)制剂制备水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2g,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匀,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水针制剂1000支;输液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4g,加注射用水至20000ml,搅匀,加入氯化钠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输液制剂500瓶;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入葡萄糖,加注射用水调整浓度,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冻干粉针制剂1000支。
将上述纳米制剂进行检测,其纳米粒径为35-100纳米实施例4(1)处方组成为总藤黄酸10g,药用载体50g;(2)载体制备方法称取大豆卵磷脂25g、泊络沙玛6g、吐温806g,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加入78℃的蒸馏水中,待完全熔融作为水相,再称取三棕榈酸甘油酯25g加入到总藤黄酸10g中,加热熔融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持续搅拌1h后超声分散室温,频率45-50Hz,超声时间5-8分钟,即得澄明的主药混悬液。
(3)制剂制备水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2g,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匀,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水针制剂1000支;输液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3g,加注射用水至20000ml,搅匀,加入氯化钠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输液制剂500瓶;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入右旋糖酐,加注射用水调整浓度,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冻干粉针制剂1000支。
将上述纳米制剂进行检测,其纳米粒径为35-100纳米实施例5(1)处方组成为总藤黄酸8g,药用载体45g;
(2)载体制备方法称取磷脂酰胆碱20g、泊络沙玛4g、吐温804g,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加入70℃的蒸馏水中,待完全熔融作为水相,再称取三窬酸甘油酯25g加入到总藤黄酸8g中,加热熔融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持续搅拌1h后超声分散室温,频率45-50Hz,超声时间5-8分钟,即得澄明的主药混悬液。
(3)制剂制备水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2g,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搅匀,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水针制剂1000支;输液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 4g,加注射用水至20000ml,搅匀,加入氯化钠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输液制剂500瓶;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入葡聚糖,加注射用水调整浓度,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冻干粉针制剂1000支。
将上述纳米制剂进行检测,其纳米粒径为35-100纳米实施例6取豆磷脂40g、甘油5g与预热至80℃的适量注射用水进行混合,转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以每分钟20000转搅拌3分钟,反复3次,直至豆磷脂均匀分散,得到分散液;将预热至75℃总藤黄酸6g加入到分散液中,转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以每分钟20000转搅拌3分钟,反复3次,直至总藤黄酸均匀分散,得到初乳,将预热至80℃的注射用水加入到初乳中使达全量,转移至高压乳匀机内,匀化3次,取样镜检,至油滴在0.15μm以下;取上述乳剂灌封于50ml的输液瓶中,充氮,灭菌,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的组成包括总藤黄酸5-10重量份,药用载体5-30重量份;其中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中纳米粒径为35-100纳米。
2.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1)纳米载体制备方法称取乳化剂、泊络沙玛、吐温80,在高速搅拌条件加入70-90℃的蒸馏水中,待完全熔融作为水相,再称取脂质加入到总藤黄酸中,加热熔融作为油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持续搅拌1-3h后超声分散室温,频率45-50Hz,超声时间5-8分钟,即得澄明的混悬液。(2)制剂制备水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适量,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匀,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水针制剂;输液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PVP适量,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匀,加入氯化钠或葡萄糖调等渗,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制备成本发明纳米总藤黄酸输液制剂;粉针制剂的制备取上述混悬液,加入赋形剂,加注射用水调整浓度,调pH值为6.5-7.5,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备成本发明总藤黄酸粉针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中输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豆磷脂、甘油与预热至80±10℃的适量注射用水进行混合,转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以每分钟20000转搅拌3分钟,反复3次,直至豆磷脂均匀分散,得到分散液;将预热至75±10℃总藤黄酸加入到分散液中,转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以每分钟20000转搅拌3分钟,反复3次,直至总藤黄酸均匀分散,得到初乳,将预热至80±10℃的注射用水加入到初乳中使达全量,转移至高压乳匀机内,匀化3次,取样镜检,至油滴在0.15μm以下;取上述乳剂灌封于50ml的输液瓶中,充氮,灭菌,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质为三肉豆蔻酸甘油酯和硬脂酸。
5.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大豆卵磷脂。
6.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为70℃-8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总藤黄酸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将总藤黄酸与经优选的药用载体采用本发明工艺方法制成纳米药物,并制备成水针剂、粉针剂和输液剂。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制剂溶解性好、理化性质稳定、载药量大并且制剂稳定性显著提高,药理研究表明本发明制剂安全性更好、刺激性小、药理作用显著提高。
文档编号A61P7/10GK1907279SQ20051008909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5日
发明者张晴龙 申请人:张晴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