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铺网机带用的纠偏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2290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叉铺网机带用的纠偏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叉铺网机带用的纠偏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交叉铺网机带是交叉铺网机产品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在运转过程中,因交叉铺网机带易发生跑偏或者过渡跑偏而导致机带发生损坏,所以交叉铺网机带的纠偏保护非常重要。现有的交叉铺网机带纠偏工作主要是通过电动推杆和接触式机械开关相配合来完成,在交叉铺网机带正常运转过程中,电动推杆停在中间位置,当交叉铺网机带发生跑偏时会触碰到对应侧的接触式机械开关,此时,电动推杆带动导正辊开始动作,直至交叉铺网机带与跑偏侧的接触式机械开关不再接触,电动推杆再返回中间位置。此种装置中的接触式机械开关磨损交叉铺网机带侧边,且没有因过渡跑偏而无法导正时的报警急停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铺网机带用的纠偏保护装置,该装置采用光电开关非接触式的方法检测交叉铺网机带的跑偏,避免了交叉铺网机带侧边与光电开关的接触,提高了交叉铺网机带的寿命,同时,本装置还设置有过渡跑偏紧急停止功能,保证了交叉铺网机带在过渡跑偏时而不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叉铺网机带用的纠偏保护装置,包括支架、导正辊、导正驱动装置、PLC控制器和偏移监测装置,在所述支架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直线导轨,所述导正驱动装置包括气动电磁阀、驱动气缸、带立式座外球面轴承和轴承安装板,所述轴承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带立式座外球面轴承设置在所述轴承安装板上,所述导正辊套置在两个所述带立式座外球面轴承之间,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动端头与所述轴承安装板相连接,所述气动电磁阀通过导气管与所述驱动气缸对应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支架、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三光电开关,所述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三光电开关呈一字型设置在所述监测支架上,所述监测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光电开关、第三光电开关、气动电磁阀与所述PLC控制器相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监测支架为一U型叉,所述U型叉包括上叉臂和下叉臂,所述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三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下叉臂上开设的第一固定通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通孔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第二固定通孔,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内分别设置一第一光电开关和第四光电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均为长圆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叉臂的内侧平面上设置有距离刻度标记。

进一步地,在所述U型叉内侧底端设置一可以自由旋转的辊轴。

优选的,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支架安装的备用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该装置中的导正辊两端分别通过一驱动气缸独立进行调整工作,因驱动气缸动作单一且归零定位准确,从而避免了采用一驱动装置反复移动调整导正辊两端而带来的归位不准确的现象。

2、本装置中的光电开关采用非接触式方式来实现交叉网机带的跑偏监测,从而避免了交叉网机带的边缘与光电开关接触而发生磨损的现象,继而提高了交叉网机带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本装置通过安装第一光电开关和第四光电开关之后具有超行程跑偏监测功能,第一光电开关和第四光电开关能够监测到交叉机带网发生过渡跑偏的现象,并能够发生信号使得交叉机带网紧急停止运转,从而保证了交叉铺网机带在过渡跑偏时而不被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监测支架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导正辊、31驱动气缸、32轴承安装板、33带立式座外球面轴承、34气动电磁阀、4偏移监测装置、41监测支架、411上叉臂、412下叉臂、4121第一固定通孔、4122距离刻度标识、4123第二固定通孔、42第一光电开关、43第二光电开关、44第三光电开关、45第四光电开关、5辊轴、6PLC控制器、7交叉铺网机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的带立式座外球面轴承为市场是存在的成熟技术产品,可直接购买应用,其具体包括一外球面轴承和一与外球面轴承相配合的立式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叉铺网机带用的纠偏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导正辊2、导正驱动装置、PLC控制器6和偏移监测装置4,在所述支架1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直线导轨11,所述导正驱动装置包括气动电磁阀34、驱动气缸31、带立式座外球面轴承33和轴承安装板32,所述轴承安装板32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11上,轴承安装板32底部扣合在直线导轨11上,且在外力的推动作用下,轴承安装板32能够沿着直线导轨11的直线方向运动,所述带立式座外球面轴承33设置在所述轴承安装板32上,所述导正辊2套置在两个所述带立式座外球面轴承33之间,所述驱动气缸31的活动端头与所述轴承安装板32相连接,驱动气缸31能够通过推动轴承安装板32来实现导正辊2一端的前后往复运动,所述气动电磁阀34通过导气管(为保持附图清晰,在附图中为将其画出)与所述驱动气缸31对应连接;所述监测装置4包括监测支架41、第二光电开43和第三光电开关44,所述第二光电开关43和第三光电开关44呈一字型设置在所述监测支架41上,所述监测支架41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二光电开关43、第三光电开关44、气动电磁阀34与所述PLC控制器6相对应连接,PLC控制器6能够接收到第二光电开关43和第三光电开关44发出的监测信号,并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及时发出气动电磁阀34控制信号,以便及时启动驱动气缸31来实现纠偏。

为便于监测支架41与交叉铺网机带7的配合,在此,将监测支架41设置为一U型叉,U型叉包括411上叉臂和下叉臂412,在实际监测安装时,交叉铺网机带7位于上叉臂411和下叉臂412之间,且交叉铺网机带7与上叉臂411和下叉臂412平面相互平行,当被监测的交叉铺网机带7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时,为便于交叉铺网机带7与上叉臂411和下叉臂412平面始终相互平行,在此,在支架1上设置了用于监测支架41安装的备用安装孔12。所述第二光电开关43和第三光电开关44设置在所述下叉臂412上开设的第一固定通孔4121内;进一步地,为能够及时发现交叉铺网机带7的超程跑偏情况及在超程跑偏时对交叉铺网机带7起到保护作用,在此,在两个第一固定通孔4121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第二固定通孔4123,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通孔4123内分别设置一第一光电开关42和第四光电开关44,进一步地,为在发现超程跑偏与交叉铺网机带未未停止运转之间防止因超程跑偏而导致U型叉内侧壁对交叉铺网机带7侧壁的磨损,在此,在所述U型叉内侧底端设置一可以自由旋转的辊轴5,当交叉铺网机带7的侧壁与辊轴5接触时,其两者为滚动摩擦,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交叉铺网机带7的侧壁。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便于依据交叉铺网机带7的实际跑偏情况来实时调整各光电开关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此,将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均设置为长圆孔,进一步地,为便于统计各光电开关之间的具体距离数值,以便统计了解跑偏状态,在此,在下叉臂412的内侧平面上设置有距离刻度标记4122。

本实用新型对于交叉铺网机带7跑偏纠正的过程:在正常运转情况下,交叉铺网机带7的边缘位于第二光电开关43和第三光电开关44之间,当交叉铺网机带7向左发生跑偏(即交叉铺网机带7的边缘脱离了第二光电开关43监测区,但为脱离第一光电开关42监测区),此时,第二光电开关43发出导正纠偏信号给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接收到导正纠偏信号之后及时启动气动电磁阀34,使得位于交叉铺网机带7左边的驱动气缸31开始推动导正辊2的左端,直到第二光电开关43停止发送导正纠偏信号之后,驱动气缸31回位归零;当交叉铺网机带7向右发生跑偏(即交叉铺网机带7的边缘进入了第三光电开关44监测区,但未进入第四光电开关45监测区),此时,第三光电开关44发出导正纠偏信号给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接收到导正纠偏信号之后及时启动气动电磁阀34,使得位于交叉铺网机带7右边的驱动气缸31开始推动导正辊2的右端,直到第三光电开关44停止发送导正纠偏信号之后,驱动气缸31回位归零。

本实用新型对于交叉铺网机带7超程跑偏的保护过程:当交叉铺网机带7 的边缘脱离了第一光电开关42的监测区域时,第一光电开关42发出交叉铺网机带7的停止转动信号,PLC控制器6接收到停止转动信号后立即停止驱动交叉铺网机带7的驱动电机,使交叉铺网机带7停止,从而达到了保护作用;当交叉铺网机带7的边缘进入了第四光电开关45的监测区域时,第四光电开关45发出交叉铺网机带7的停止转动信号,PLC控制器6接收到停止转动信号后立即停止驱动交叉铺网机带7的驱动电机,使交叉铺网机带7停止,从而达到了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