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公开了一种座椅结构,由一个支撑装置、一个相对于支撑装置可移动的承坐机构以及一个支腿机构组成,支腿机构具有一个导向机构,以及利用至少一个传动机构实现相对于导向机构移动的支撑滑架,而且传动机构与导向机构的翻转机构是连接的,从而使支撑滑架可以根据导向机构的翻转位置的不同,相对于导向机构移动。传动机构具有多个相邻的转向轮,传动机构的拉条可以通过转向轮交替地转向到相反的方向,并且至少有一个转向轮的位置是可变化的,通过一个强制连接装置与导向机构的翻转机构实现有效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使支撑滑架的传动机构的结构非常紧凑,另一方面使支撑滑架具有很大的调节行程。
【专利说明】一种座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特别是一种座椅结构及带有该座椅结构的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DE202004011998U1介绍了一种这样的座椅结构。这种座椅结构是一种沙发 椅的组成部分,这种沙发椅包括了一个可以相对于坐面旋转的靠背和一个可以向外翻转的 支腿。这种座椅结构具有一个支撑在支脚中的支撑装置,上面安装了一个可以沿水平方向 移动的承坐机构。在背面,由一个靠背机构从两侧对这个承坐机构提供保护。在正面,一个 支腿机构连接在承坐机构上,并且该支腿机构包含了一个可翻转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可 以围绕着一个座椅转轴,在承坐机构下面的静止位置和沿着承坐机构延长线方向向前突出 的工作位置之间翻转。在导向机构上安装有一个可以线性移动的支撑滑架,当支撑滑架在 向外伸出的末端位置时,支腿机构能够实现一个最长的支撑面。当支撑滑架朝着承坐机构 的方向移动并处于向收折回的位置时,支腿机构的支撑面长度达到最小。在支腿机构从工 作位置向下翻转到静止位置的过程中,为了使支撑滑架同时移动,设计有一个与支撑滑架 相搭配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拉条与支撑滑架连接在一起,拉条一直环绕到承坐机构的 后端,然后通过一个转向轮重新转回到前面。拉条末端固定在承坐机构的其中一个前部横 梁上。根据导向机构的翻转位置,通过一个连杆和一个滑环机构使转向轮产生移动。
[0003] 这种座椅结构的优势是支腿机构的长度可以调整,支腿机构的长度变化所起到的 作用是,可以将支腿机构翻转到承坐机构的下方,而不会在中间位置处于垂直并且向下伸 出的状态时碰到地板或者沙发椅的支脚。但是这种结构的传动机构结构复杂,支撑滑架可 调整性不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结构,一方面使支撑滑架的传动机构的结构 非常紧凑,另一方面使支撑滑架具有很大的调节行程。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种座椅结构,包括:一个支撑装置;一个相对于支撑装置可移动的承坐机构;以 及一个支腿机构;支腿机构具有一个能够相对于支撑装置和/或承坐机构围绕着一个座椅 转轴翻转的导向机构;以及利用至少一个传动机构能够相对于导向机构移动的支撑滑架; 传动机构与导向机构的翻转机构相互固定连接,从而使支撑滑架能够根据导向机构的翻转 位置的不同,在伸展位置与收缩位置之间相对于导向机构发生移动,并且,
[0007] 当导向机构处于指向地面的翻转位置时,支撑滑架位于其在导向机构上滑动范围 的最靠近座椅转轴的位置。
[0008] 传动机构具有多个相邻的转向轮,传动机构的拉条可以通过这些转向轮交替地转 向到相反的方向,并且至少有一个转向轮的位置是可变化的,通过一个强制连接装置与导 向机构的翻转机构实现有效的连接。拉条围绕着邻近的转向轮转向到相反的方向,从而可 以使传动机构的结构紧凑,同时支撑滑架的移动行程具有很大的调节余地。支撑滑架最好 可以相对于导向机构线性移动。也可以通过一个平行连杆机构,使支撑滑架大致上平行于 导向机构地移动。而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支撑滑架可以沿着弯曲的轨迹 相对于导向机构移动。转向轮最好设计成转向轮或者转向辊。也可以将转向轮设计成转向 件,拉条从转向件滑过时完成转向。多个邻近的转向轮是指至少设计有两个转向轮,其作用 是使拉条可以转向到相反的方向。如果有超过两个邻近的转向轮,则拉条每次可以围绕着 最近的转向轮交替地转向到相反的方向。拉条最好设计成纺织纤维或者塑料纤维制成的织 物带形式的拉条。作为拉条的替代方案,拉条也可以设计成拉绳或者皮带。也可以只通过 一个单独的传动机构和拉条对支撑滑架进行控制。在优选情况下,设计有两个结构完全相 同、沿着座椅横向方向相互之间有一定距离的传动机构,分别连接在支撑滑架相对的两侧, 从而使支撑滑架可以相对于导向机构实现同步的、均匀的平行移动。最好利用一个弹力机 构将支撑滑架相对于导向机构保持在向外伸出的末端位置上,此时支腿机构的纵向伸展幅 度达到最大。传动机构的作用方向与弹力机构的弹力方向相反,从而使支撑滑架朝着向收 折位置方向相对于导向机构移动。在优选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解决方案特别适用于 在承坐机构和支腿机构部位带有软垫的座椅式家具。座椅结构的支撑装置或者是像支撑架 一样直接支撑在地面上,或者支撑在一个安放在地面上的底架上并且可以围绕着一个垂直 的旋转轴旋转。在优选情况下,座椅结构具有一个背面与承坐机构相连接的靠背机构,后者 相对于支撑装置和/或承坐机构可以保持在倾斜位置上并且倾斜角度可调。
[0009] 为了调节承坐机构、支腿机构和/或靠背机构,座椅结构可以与至少一个最好是 电动的驱动装置相搭配,后者最好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一方面为了调节承坐机构,另一方面 为了调节与之搭配的靠背机构,也可以设计有两个不同的、最好是电动的驱动装置。这样的 电动驱动装置除了具有一个电动机之外,还具有一个适当的齿轮箱和一种与承坐机构和/ 或靠背机构有效连接的驱动力传递工具。
[0010] 进一步的,拉条末端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对面的拉条前端固定在支撑滑架上。支撑 装置最好包括一个沿着座椅横向方向伸展的横梁,拉条末端固定在这个横梁上。如果设计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传动机构,则第二个传动机构的拉条的拉条末端也对称的固定在这个横 梁上。
[0011] 进一步的,传动机构与导向机构的翻转机构邻近,安装在支撑装置的前部并且面 向导向机构。这样就可以比较紧凑地布置传动机构,从而不仅使拉条的长度,而且拉条的转 向行程都比较短。
[0012] 进一步的,两个相邻的转向轮即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安装在一个俯仰杆的 两个分居俯仰杆两端、相互面对的支杆上,并且这个俯仰杆可以围绕着旋转轴承翻转。第一 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从俯仰杆的两个支杆到旋转轴承的距离是相同的。转向轮最好设计成 可旋转的轮。拉条通过俯仰杆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转向到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在经 过第一转向轮时完成第一次转向,在经过第二转向轮时完成方向与之相反的转向。根据俯 仰杆的旋转方向不同,由于俯仰杆的旋转,缠绕在转向轮上的拉条的缠绕角度强制地发生 变化,从而使经过俯仰杆转向轮的拉条长度强制地或多或少加大了一些。与之相应,在拉条 的拉力作用下,支撑滑架相对于导向机构的位置也被强制地改变。
[0013] 进一步的,在支撑装置上安装了一个位置固定不动的第三转向轮。固定不动的转 向轮最好设计成一个可旋转的轮,可以围绕着相对于支撑装置固定不动的旋转轴旋转。
[0014] 进一步的,一个临近支撑滑架的第四转向轮支撑在一个翻转杆上,后者与导向机 构的翻转机构实现有效的连接。而且临近支撑滑架的转向轮最好也设计成可旋转的轮,可 旋转地支撑在翻转杆的其中一个末端。传动机构的所有转向轮都具有相互平行的旋转轴。
[0015] 进一步的,以固定在支撑装置上的拉条末端为起点,拉条通过俯仰杆的第一转向 轮和第二转向轮,再绕过位置固定的第三转向轮和支撑在翻转杆上的第四转向轮,交替地 完成方向相反的转向,最后到达在固定在支撑滑架上的拉条前端。拉条就像产生折叠一样, 通过不同的转向轮交替转向。由于在俯仰杆上和翻转杆上的转向轮是可调节的,可以强制 地改变缠绕在不同转向轮上的拉条的缠绕角度,从而在拉条的受控制节段相应地拉长或者 缩短拉条的长度,使支撑滑架相对于支腿机构的导向机构,可以在安装在翻转杆上的最后 一个转向轮与支撑滑架上的固定点之间平行移动。
[0016] 进一步的,设计了一个联动机构作为强制连接装置,用于使传动机构与导向机构 的翻转机构产生强制连接,也就是将支撑着靠近支撑滑架的第四转向轮的翻转杆与俯仰杆 连接起来,从而当导向机构处于垂直于地面并且向下突出的翻转位置时,支撑滑架位于其 相对于承坐机构产生了靠近移位的收缩位置上,即支撑滑架位于其在导向机构上滑动范围 的最靠近座椅转轴的位置。这个实施例的基本原理是,在支腿机构向下翻转到承坐机构下 方的过程中,在承坐机构下侧和座椅式家具的安装地面之间的距离不是很大,但是要使支 腿机构可以连同移动到向伸展位置的支撑滑架进行翻转,而不会接触到地面。在联动机构 的作用下,传动机构由于与导向机构的翻转机构具有机械连接,从而控制支撑滑架,使导向 机构在指向地面、向下突出的位置时支撑滑架处于完全向内缩回的位置。
[0017] 进一步的,联动机构具有一个连接在翻转杆上的控制臂,以及一个设置在支撑装 置上并且与控制臂相连接的双连杆。控制臂与双连杆共同构成了传动机构的翻转杆和传动 机构的俯仰杆之间的运动链。在优选情况下,双连杆通过一个联动杆与传动机构的俯仰杆 连接在一起。而且联动杆也是联动机构的运动链的一部分,从而与传动机构建立强制连接。
[0018] 本实用新型也涉及其结构符合上述其中至少一种实施例的座椅式家具。座椅式家 具最好设计成具有软垫的沙发椅,并且软垫至少覆盖和/或包围住座椅结构的一部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图1 :本实用新型所述座椅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轴侧投影图;
[0020] 图2 :图1所示座椅结构的顶视图,省略了靠背机构;
[0021] 图3 :图2所示座椅结构从斜后上方角度的轴侧投影图;
[0022] 图4 :图3所示座椅结构处于另一种工作位置的轴侧投影图;
[0023] 图5 :图3所示座椅结构处于完全收折位置的轴侧投影图;
[0024] 图6 :图1所示座椅结构的截面图,以放大的轴侧投影图的形式展示了承坐机构的 前部侧面部位;
[0025] 图7 :图6的一个截面图,其中支腿机构位于收折位置上;
[0026] 图8 :图6和图7的截面图,其中支腿机构位于伸展位置上;
[0027] 图9 :图2至8所示座椅结构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其中支腿机构位于伸展位置上;
[0028] 图10至15 :图9所示,从伸展位置到收折位置(图15)过程中,分别处于不同的 工作位置时的支腿机构;
[0029] 其中:1-座椅结构、2-承坐机构、3-靠背机构、4-支腿机构、5-支撑装置、6-传动 机构、联动机构、8-拉条、9-导向机构、10-支撑滑架、11-横梁、12-纵梁、13-拉条后端、 14-拉条前端、15-第一转向轮、16-第二转向轮、17-第三转向轮、18-第四转向轮、21-俯仰 杆、22-旋转轴承、19-翻转杆、20-支撑板、23-控制臂、24-双连杆、25-支撑点、26-联动杆、 27-控制杆、S-座椅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 如图1至15所示,座椅结构1是沙发椅的一部分,并且这个沙发椅可以在垂直的 坐立位置和基本上平躺的位置之间调节。座椅结构1具有一个支撑装置5,后者固定不动地 支撑在图中未画出的一个底架上。支撑装置5可以相对于底架围绕着一个垂直轴旋转,从 而使整个座椅结构1可以围绕着垂直轴相对于底架旋转。因此,座椅结构1是旋转式沙发 椅的一部分。
[0032] 座椅结构1具有一个承坐机构2,借助于图中没有详细画出的连杆运动机构,承坐 机构2可以相对于支撑装置5朝着座椅的纵向方向调节,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座椅平面。此 夕卜,靠背机构3支撑在承坐机构2和支撑装置5上,并且可以相对于支撑装置5和承坐机构 2调节其倾斜角度。支撑装置5上设计有一个电动驱动装置,用于调节靠背机构3的角度以 及使承坐机构2产生移动。
[0033] 如图3所示,支撑装置5具有两个位于侧面、相互平行的纵梁12,并通过一个横梁 11相互连接起来。横梁11同样是支撑装置5的一部分。在纵梁12的前端,支腿机构4连 接在支撑装置5上,并且可以围绕着座椅转轴S翻转。此外,支腿机构4通过两个控制杆27 与用于调节承坐机构2的连杆运动机构建立了有效连接。支腿机构4具有一个可翻转的导 向机构9,导向机构9在座椅转轴S处连接在纵梁12上,并且通过后侧向外突出的控制连 接板与控制杆27以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导向机构9上设置有一个可以线性移动的支 撑滑架10。在图2所示的位置时,支撑滑架10相对于导向机构9保持在向外伸出的末端 位置上,此时,通过一个图中没有画出的、处于不受力状态的弹簧机构,一端推向承坐机构2 的前部横向框架,另一端将支撑滑架10向前一直推到导向机构9的末端挡块上。
[0034] 从图3至5可以看出,支腿机构4可以从一个沿着承坐机构2的延长线向前延伸 的位置环绕座椅转轴S向下翻转,直至隐藏在承坐机构2下方(图5)。为了保证支腿机构 2在翻转过程中,支撑滑架10不会碰到地面上支撑架或者底架,在导向机构9从与承坐机构 2基本平行位置移动到指向地面的、向下突出位置的回缩过程中,支撑滑架10会持续朝着 承坐机构2的前部横向框架的方向推移。沿着导向机构9的导轨,支撑滑架10克服图中没 有画出的弹簧机构的弹力,通过传动机构6使支腿机构4的旋转和支撑滑架10的收折同步 进行。传动机构6从内侧安装在支撑装置5的纵梁12的前部末端。对称的两个传动机构6 定位在承坐机构2的下面。每个传动机构6分别具有一条拉条8,其拉条后端13固定在支 撑装置5的横梁11上,拉条前端14固定在支撑滑架10上。通过下文详细阐述的方式,拉 条8通过多个转向轮15至18交替地完成向相反方向的转向,也就是如折叠一样,如图6至 图15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拉条8从固定在横梁11上的拉条后端13出发首先顺时针绕过第 一转向轮15,然后逆时针绕过第二转向轮16,再顺时针绕过第三转向轮17,逆时针绕过第 四转向轮18,直到拉条前端14固定在支撑滑架10上。从座椅方向看去,对面的传动机构6 具有图6至15所不右侧传动机构6完全相同的结构。唯一的区别在于,相对于座椅结构1 的垂直中央纵向剖面,左侧的传动机构6设计地与右侧传动机构6呈镜像对称。
[0035] 第一转向轮15和第二转向轮16相互平行,设置在俯仰杆21两端的支杆上并且可 以旋转,俯仰杆21通过旋转轴承22连接在纵梁12的内侧,并且可以沿旋转轴承22作俯仰 运动,旋转轴承22与第一转向轮15和第二转向轮16的旋转轴平行。第三转向轮17设置 在相对于纵梁12固定不动的支杆上并且可以旋转。第四转向轮18可旋转地设置在翻转杆 19的上部末端,其中翻转杆19的下部铰接点连接在纵梁12上,上部铰接点连接在从承坐机 构2向下突出的支撑板20上。
[0036] 通过一个相对于座椅转轴S向下突出的控制凸缘,导向机构9以铰接方式与控制 杆27连接在一起,控制杆27再通过其邻近的铰接点以铰接方式与支撑板20以及翻转杆19 的轴承点连接在一起。根据这个设计,承坐机构2的移动就能够使支腿机构4也产生移动。 [0037] 为了使传动机构6与支腿机构4的导向机构9的调节以及承坐机构2的移动结合 在一起,本实施例中设计有一个联动机构7,其包括一个控制臂23、一个双连杆24和一个联 动杆26。联动杆26从第一转向轮15的支撑点部位连接在俯仰杆21上。双连杆24围绕着 相对于纵梁12固定不动的支撑点25可以俯仰运动。双连杆24的两端分别连接控制臂23 和联动杆26。控制臂23的另一端连接在翻转杆19上。
[0038] 在通过承坐机构2的移动和/或支腿机构4的导向机构9的翻转使翻转杆19产 生翻转的过程中,强制性地向控制臂23传递一个扭矩,并最终作用到双连杆24上,双连杆 24进而作用到联动杆26上。联动杆26与俯仰杆21共同作用,并且向俯仰杆21施加一个 相应的扭矩。通过翻转杆19相应的翻转以及俯仰杆21的旋转,拉条8在经过旋转轴相互 平行的四个转向轮时,强制性地产生不同的缠绕角度。据此,拉条8位于第四转向轮18到 拉条前端14之间的一段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向连接拉条前端14的支撑滑架10施加相应 的拉力,使支撑滑架10的位置相对于导向机构9产生改变。从图9至15可以看出,支腿机 构4位于伸展位置(图3、8和9)和收折位置(图5、7和15)之间时,传动机构6和联动机 构7的不同连杆处于不同的位置上。传动机构6和相应的联动机构7是这样设计的:支撑 滑架10在基准位置,也就是垂直向下的中间位置时处于相对于导向机构9的静止状态,此 时支撑滑架10完全收缩地被推到导向机构9的上方(图4、6、12)。即支腿机构4相对于承 坐机构2从伸展位置到收缩位置的过程中,支撑滑架10相对于导向机构9也同时从伸展位 置到收缩位置移动,并且在支腿机构4指向地面时完成收缩过程。通过图9至15可以测出 传动机构6和联动机构7各个连杆的相互比例,因为图9至15是精确符合实物比例尺的。 通过联动机构7将传动机构6与导向机构9的翻转运动以及相对于承坐机构2的位移运动 强制性地连接起来,同样适用于如图2、3、8和9所示的支腿机构4从收折位置到向外伸出 的伸展位置的向外翻转运动。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 一种座椅结构(1),包括: 一个支撑装置(5); 一个相对于支撑装置(5)可移动的承坐机构(2); 以及一个支腿机构(4); 这个支腿机构(4)具有一个能够相对于支撑装置(5)和/或承坐机构(2)围绕着一个 座椅转轴(S)翻转的导向机构(9);以及利用至少一个传动机构(6)能够相对于导向机构 (9)移动的支撑滑架(10); 所述的传动机构(6)与导向机构(9)的翻转机构相互连接,从而使支撑滑架(10)能够 根据导向机构(9)的翻转位置的不同,在伸展位置与收缩位置之间相对于导向机构(9)发 生移动; 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6)具有多个相邻的转向轮,传动机构(6)的拉条(8)通过这些 转向轮交替地转向到相反的方向,并且至少有一个转向轮的位置是可变化的; 传动机构(6)通过一个联动机构(7)与导向机构(9)的翻转机构实现有效同步运动的 连接,即,使导向机构(9)翻转的同时,支撑滑架(10)在伸展位置与收缩位置之间相对于导 向机构(9)发生移动,并且, 当导向机构(9)处于指向地面的翻转位置时,支撑滑架(10)位于其在导向机构(9)上 滑动范围的最靠近座椅转轴(S)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拉条(8)的一个末端即拉条后端 (13) 固定在支撑装置(5)上,对面的另一个末端即拉条前端(14)固定在支撑滑架(10)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6)与所述导 向机构(9)的翻转机构相邻设置,传动机构(6)安装在支撑装置(5)上,并且位于支撑装置 (5)面向导向机构(9) 一侧的前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转向轮,即第一转向轮 (15)和第二转向轮(16)分别安装在一个俯仰杆(21)的两个分居俯仰杆(21)两端、相互对 称的支杆上,并且这个俯仰杆(21)能够围绕着旋转轴承(22)翻转。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装置(5)上 安装了一个位置固定不动的能够旋转的第三转向轮(17)。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临近支撑滑架(10)的第四转向 轮(18)被支撑在一个翻转杆(19)上,所述的翻转杆(19)与导向机构(9)的翻转机构实现 有效的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以固定在支撑装置(5)上的拉条后 端(13)为起点,拉条(8)依次绕过设置在俯仰杆(21)上的第一转向轮(15)和第二转向 轮(16),再绕过位置固定不动的第三转向轮(17)和支撑在翻转杆(19)上的第四转向轮 (18),并且依次交替地完成方向相反的转向,最后到达固定在支撑滑架(10)上的拉条前端 (14) 。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机构(7)作为强制连接 装置,用于使传动机构(6)与导向机构(9)的翻转机构产生强制连接,也就是将设置有着靠 近支撑滑架(10)的第四转向轮(18)的翻转杆(19)与俯仰杆(21)连接起来,从而当导向 机构(9)处于指向地面并且向下突出的翻转位置时,支撑滑架(10)位于其相对于承坐机构 (2)产生了靠近的移位的收缩位置上,即支撑滑架(10)位于其在导向机构(9)上滑动范围 的最靠近座椅转轴(S)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机构(7)设计有一个连 接在翻转杆(19)上的控制臂(23),以及一个设置在支撑装置(5)上,并且与所述的控制臂 (23)相互连接的双连杆(24)。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连杆(24)通过一个联动杆 (26)与传动机构(6)的俯仰杆(21)连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A47C1/034GK203873369SQ20142023138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8日
【发明者】鲍里斯·贝斯勒, 安德列阿斯·何尔梯西 申请人:嘉兴艾纳曼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