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射器件以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92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发射器件以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发射器件以及包括该电子发射器件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装置包括能够发射可被外部识别的光的器件。发光装置包括前基板和后基板,其中阳极电极和荧光层形成在前基板上,电子发射单元和驱动电极形成在后基板上。前基板和后基板被整体地耦接,使得前基板和后基板的边缘通过密封件彼此附着。在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内部空间中产生真空,使得前基板和后基板以及密封件形成真空容器。
驱动电极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阴极电极和栅极电极。电子发射单元可以位于阴极电极的面对栅极电极的侧表面处。驱动电极和电子发射单元形成电子发射器件。
在一些发光装置中,阳极电极可以位于荧光层的面对后基板的表面处。阳极电极通过向后基板反射由焚光层发射的可见光而增加发光表面的亮度。阳极电极和荧光层形成发光单元。
发光装置向整个阴极电极和栅极电极施加预定驱动电压。此外,高于几
千伏的DC电压(阳极电压)被施加到阳极电极以驱动发光装置。由于阴极电极和栅极电极之间的电压差,电场形成在电子发射单元周围。从而,电子发射单元发射电子。所发射的电子由于被阳极电压吸引而与荧光层的相应部分碰撞使得荧光层发光。

发明内容
在上述发光装置中,当预定驱动电压施加到阴极电极和栅极电极以驱动发光装置时,因为电子发射器件不单独导通和截止,所以光^皮设置成多行的电子发射器件同时地发射。因此,出现问题,即在上述发光装置中很难执行扫描驱动。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单独驱动阴极电极或者栅极电极的至少之一而能够双极驱动和部分驱动的电子发射器件以及包括该电子发射器件的发光装置。
才艮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发射器件,该
电子发射器件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布线单元,该多个第一布线单元中的每个包括沿第一方向在基板上延伸且彼此隔开的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布线单元,该多个第二布线单元中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每个第二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基本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插设在多个第一电极中的相邻第一电极之间;以及多个第一电子发射器和多个第二电子发射器,多个第一电子发射器在第一电极的侧面处,多个第二电子发射器在第二电极的侧面处,其中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至少之一被构造为单独驱动。
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至少之一可以被构造为单
独接收电压。
间隙可以在第一电子发射器和邻近该第一电子发射器的相应的第二电子发射器之间。
多个第一布线单元和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每个可以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对称。
第一电子发射器可以覆盖相应的第一电极的上表面,第二电子发射器可以覆盖相应的第二电极的上表面。
第一电子发射器可以沿第一电极的侧面不连续地形成,第二电子发射器可以沿第二电极的侧面不连续地形成。
多个第一布线单元的端部和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端部可以在基板的同一侧。
才艮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发光单元,包括阳极电极和荧光层,该阳极电极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该荧光层在阳极电极的面对第二基板的表面上;以及多个电子发射器件,在第二基板的表面上。每个电子发射器件包括多个第一布线单元,该多个第一布线单元中的每个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布线单元,该多个第二布线单元中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每个第二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基本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插设在多个第 一 电极中的相邻第 一 电极之间;以及在 一 电极侧面处的多个第一电子发射器和在第二电极侧面处的多个第二电子发射器,其中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至少之一被构造为单独驱动。
第一电子发射器和第二电子发射器可以被构造为当电压被施加到多个
第一布线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相应布线单元时而发射电子。
由第一电子发射器和第二电子发射器发射的电子可以与荧光层碰撞以
发射可见光。
间隙可以在第一电子发射器和邻近该第一电子发射器的相应的第二电 子发射器之间。
多个第一布线单元和多个第二布线单元可以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 方向对称。
第一电子发射器可以覆盖相应的第一电极的上表面,第二电子发射器可 以覆盖相应的第二电极的上表面。
第一电子发射器可以沿第一电极的侧面不连续地形成,第二电子发射器 可以沿第二电极的侧面不连续地形成。
多个第一布线单元的端部和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端部可以在基板的同 一侧。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
的特征以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部分II的放大透视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 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f艮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才艮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8A-8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截面 图;以及
图9A-9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制造方法
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 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施而不应^1解释为限于在此阐
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 概念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层和区域的厚 度可以一皮夸大。
图l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 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部分II的放大
透视图。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包括彼此面对且彼此平行 布置的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且二者之间具有内部空间。密封件(未 示出)布置在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的边缘处,使得第一基板12和第 二基板22彼此连接。内部空间被抽真空到约1 (T6托(torr)使得第 一基板12 、 第二基板22和密封件形成真空容器。
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中的每个的位于密封件内部的内表面包括有 效区域和非有效区域,该有效区域对发射可见光有贡献,该非有效区域围绕 有效区域。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器件20设置在第二基板22的内表面上的有 效区域中。发射可见光的发光单元10设置在第一基板12的内表面上的有效 区域中。
发光单元IO位于第一基板12上,并且在发光装置1工作期间通过接收 来自设置在第二基板22上的电子发射器件20的电子而发射可见光。该可见 光透过第一基板12且发射到发光装置1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发射器件20具有能够双极驱动的结构。发光单 元10具有通过最大化可见光的反射效率而改善发光表面的亮度的结构。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3,电子发射器件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30, 在第二基板22的第一方向(也就是,在沿图3的X轴的第一方向)上延伸 并间隔地(例如,以预定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电极40,设置在第一电极 30之间且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在沿基本平行于图3中的第一 方向的X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多个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在每个第一 电极30的面对第二电极40的两侧处且厚度小于每个第一电极30的厚度; 以及多个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在每个第二电极40的面对第一电极30的两侧处且厚度小于每个第二电极40的厚度。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可以 彼此基本平行地布置。
用于防止短路的间隙形成在每个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与每个第二电子 发射单元42之间,使得相邻的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和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 设置为以间隔d 4皮此间隔开。
如图1-3所示,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和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可以分别 沿第 一 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的长度方向(lengthwise direction)形成为线图 案。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备选地,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和第二电子发 射单元42可以沿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例如多个不 连续图案。
不同于本实施例,在备选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基板22是前基板,第一 基板12是后基板并且光发射通过第二基板22,第二基板22可以是透明的), 当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和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形成为不连续的且彼此分离 的多个图案时,每个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与每个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之间 的间隙暴露第二基板22,使得可以改善可见光的透射效率。
参照图2和图3,第一连接电极130设置在每个第一电极30的端部处以 连接第一电极30的端部。第一连接电极130和相应的第一电极30形成第一 布线单元132。第二连接电极140设置在每个第二电极40的端部处以连接第 二电极40的端部。第二连接电极140和相应的第二电极40形成第二布线单 元142。
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30在沿x轴的正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接电极130 在沿基本垂直于第一电极30的y轴的负方向上延伸。第二电极40在沿x轴 的负方向上延伸。第二连接电极140在沿y轴的正方向上延伸。
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分别形成在每个第一电极30和每个第二电极40 的两侧,并具有比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低的高度。为此,第一电极30 和第二电极40不仅可以利用诸如溅射或者真空沉积法的薄膜工艺形成而且 可以利用诸如丝网印刷法或者叠层法(laminatingmethod)的厚膜工艺形成。 此外,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可以以其他的各种方法形成。
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可以包括在真空状态下施加电场时发射电子的材 料,例如碳基材料和/或纳米尺寸材料。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可以包括选自 由例如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纳米纤维、金刚石、具有金刚石形状的碳、硅纳米线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材料。
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可以包括碳化物驱动碳(carbide-driven carbon )。
反应且从该化学化合物提取非碳基元素而制造。
碳化物化合物可以是选自由SiC4、 B4C、 TiC、 ZtCx、 A14C3、 CaC2、 TixTayC、 MoxWyC、 TiNxCy、 ZrNxCy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石友化物化合物的至少 一种。 包括卣族的气体可以是Cl2、 TiCU以及F2气。包括碳化物驱动碳的电子发射 单元32和42表现出非常均匀的电子发射和长的使用寿命。
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可以利用例如丝网印刷法形成。然而,在本发明 中,形成电子发射单元的方法不限于丝网印刷法,可以采用其他各种方法。 下面将描述形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方法。
参照图2和图3,第一电极30、第二电极40、第一布线单元132和第二 布线单元142、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和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的多个结合部 分重复布置在第二基板22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行结合部分(请参 照图3 )被称为"电子发射单元线(electron emitting unit line)"。
第一布线单元132的端部连接到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l、 G2、 G3或G4 之一。从而,第一布线单元132被单独地驱动,具体地,电压基于相应的第 一电极驱动单元Gl、 G2、 G3或G4而单独地施加到第一布线单元132。在 这种情况下,通过向连接到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或G4的每个的 第一布线单元132单独地施加电压来驱动电连接到第一布线单元132的第一 电极30。
第二布线单元142的端部连接到单个第二电极驱动单元C。第二电极驱 动单元C可以是单独的阴极电极驱动单元或者连接该阴极电极驱动单元的 布线。作为选择性的实施例,尽管未示出,但是每个第二布线单元142可以 单独地连接到第二电极驱动单元C以被单独地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发射器件20具有能够扫描驱动(也就是,部分驱 动)电子发射器件的结构。在图2和图3的电子发射器件20中,电压被施 加到第二电极驱动单元C,因此该电压净皮施加到第二布线单元142。
电压被单独地施加到连接到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或G4中的 每个的第一布线单元132,使得电压被施加到第一电极30。例如,参照图2, 当仅Gl导通而G2、 G3和G4截止并且电压(例如,预定电压)被施加到第二电极驱动单元C时,电子发射仅在图2的第一电子发射单元线中进行而 在第二到第四电子发射单元线中未产生电子发射。
由于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或者G4分别向连接到其的相应的 第一布线单元132施加电压,所以电子发射单元线可以被选择性地驱动,使 得可以进行扫描驱动。
再参照图1,发光单元10包括阳极电极14 (例如金属反射膜),形成 在第一基板12的内表面(也就是下表面)上;以及荧光层16,形成在阳极 电极14的面对第二基板22的表面上。
焚光层16可以包括混合荧光材料并发射白光,该混合荧光材料是红色 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的混合物。荧光层16可以位于第 一基板12的有效区域中。阳极电极14可以接收来自在真空容器外部的供电 设备(powerunit)的阳极电压。
阳极电极14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诸如铟锡氧化物(ITO))形成以透 射从荧光层16发射的可见光。阳极电极14也可以由具有几千埃的微小厚度 的铝形成且具有用于使电子束通过的多个精细孔。多个间隔物(未示出)布 置在第 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22之间以支撑施加到真空容器的压力并保持第 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基本恒定的间隔。
在上述发光装置1中,对于每条电子发射单元线产生光。发光装置1向 第二布线单元142施加扫描驱动电压、向一条或者多条电子发射单元线的第 一布线单元132施加数据驱动电压并且向阳极电极14施加约10kV或者更大 的直流(DC)电压(阳极电压)。
然后,在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之间的电压差超过阈值的电子发射 单元线处(也就是,在驱动电压被施加到第二电极40和第一电极30的电子 发射单元线处),电场形成在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附近,使得可以从其发 射电子。从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发射的电子被施加到阳极电极14的阳极 电压吸引并且与荧光层16碰撞从而产生光。从荧光层16发射的可见光透过 第一基板12。
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可以采用分别向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 交替且重复输入扫描驱动电压和数据驱动电压的驱动方法。被施加扫描驱动
高电压的电极可以被认为是栅极电才及。本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器件20的特征在于向电子发射单元线的第一布线 单元施加单独的电压用于扫描驱动。具体地,当电压被施加到第二电极驱动 单元C时,该电压被施加到连接到第二电极驱动单元C的所有电子发射单 元线的第二布线单元142,而电压被分开施加到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 G4、...,也就是,驱动电压仅施加到连接到第一电极驱动单元的一个 或者多个所选电子发射单元线的第一布线单元132。
在此情况中,基于连接到第一布线单元132的第一电极30与连接到第 二布线单元142的第二电极40之间的电压差而从电子发射单元发射电子。 所发射的电子被阳极电压吸引且与荧光层16的相应部分碰撞。
相反,由于第一布线单元132没有被施加电压或者第一电极30与第二 电极40之间的电压差不超过阈值的电子发射单元线的电子发射器不发射电 子,所以焚光层的与未被施加电压的电子发射单元线相对应的部分不产生 光。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是否向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或G4中的 一个或者多个施加足够或者合适的电压来控制发光部分。
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可以形成为厚度小于第一电极30与第二电极40。 第一电极30和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可以具有约l-10pm的厚度差。第二电 极40和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也可以具有约l-10pm的厚度差。当电极单元 与电子发射单元之间的厚度差小于lpm时,高压稳定性会恶化且高亮度、 高效率以及长寿命会难以实现,这是由于阳极电场的屏蔽效应的恶化。当电 极单元与电子发射单元之间的厚度差大于10^rni时,电极单元与电子发射单 元之间的距离增加使得驱动电压增加,这可能不是优选的。
在以上结构中,第一电极30与第二电极40具有比电子发射单元32和 42更高的高度,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改变了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 周围的电场分布,使得阳极电场对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的影响被降低。当 10kV或者更大的阳极电压施加到阳极电极14以改善发光表面的亮度时,第 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会减弱电子发射单元32和42周围的阳极电场,使 得可以有效减少由阳极电场引起的二极管发射(diode emission )。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此 实施例与图2的实施例相似。与图1-3的组成元件的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图 4的组成元件。图4中,附图标记130表示第一连接电极,附图标记130,表 示从第一连接电极130垂直延伸的第一收集电极,附图标记130"表示连接到第一收集电极130,且延伸到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的第一耦接电极。 第一连接电极130、第一收集电极130,和第一耦接电极130"形成第一布线单元。
图4中,附图标记140表示第二连接电极,附图标记140,表示从第二连 接电极140垂直延伸的第二收集电极,附图标记140"表示连接到第二收集 电极140,且延伸到第二电极驱动单元C的第二耦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140、 第二收集电极140,和第二耦接电极140"形成第二布线单元。
参照图4,第一布线单元和第二布线单元沿长度方向(y方向)延伸, 且关于长度方向对称。从而,关于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l、 G2、…中的每个 形成两个电子发射单元线。因此,在图4中,当单独的驱动电压被施加到第 一电极驱动单元之一 (例如,Gl)时,两个发光单元线^皮驱动。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该 实施例与图2的实施例类似。图5中,多个第二电极240从第二电极驱动单 元C基本垂直地(例如,沿负y方向)延伸。多个第一电极230从第一收集 电极230,基本垂直地(例如,沿正y方向)在第二电极240之间延伸。第一 耦接电极230,,从第一收集电极230,延伸到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 G4、...中的相应一个。
第一电子发射单元232和第二电子发射单元242位于第一电极230和第 二电极240的侧表面处。间隔d形成在相邻第 一电子发射单元232与第二电 子发射单元242之间。
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 G4、...分别连接到第一 耦接电极230",使得驱动电压可以单独施加到每个第一耦接电极230"。因 为图5的电子发射器件的单独的驱动电压的施加和4艮据其的总的发光原理与 图4类似,所以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6是4艮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该 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类似。图6与图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电子发射单 元232和第二电子发射单元242分别沿第一电极230和第二电极240的侧表 面不连续地形成。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参 照图7,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和第二电极驱动单元Cl、 C2、 C3、…布置在基板的同一侧。也就是,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和第二电极驱动单元C1、 C2、 C3、…相对于包括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32和 第二电子发射单元342的中心布置部分布置在一侧,而不是相对于中心布置 部分布置在两侧。
在图7的情况中,由于第一电极驱动单元G1、 G2、 G3、…和第二电极 驱动单元C1、 C2、 C3、…被分别设置,所以电压可以单独施加到每个电极 马区动单元。
图8A-8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截面 图。图9A-9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制造方法的
截面图。
参照图8A,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形成在第二基板22上的位置(例
如,预定位置)处。在图8B中,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被埋入在电子
发射材料50中。在图8C中,利用激光产生装置80消融第一电极30与第二
电极40之间的电子发射材料50。在图8D中,间隙形成在具有埋入的第一
电极30的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与具有埋入的第二电极40的第二电子发射
单元42,之间。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可以相应地覆盖第一电极30的上表面,
而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可以相应地覆盖第二电极40的上表面。
因为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激光形成间隙,所以可以精确且精细地形成间 中。5 、、、 、'"、" '"、
图9A-9E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发射单元的制造方法,该 实施例中电子发射材料可以是光敏材料。参照图9A,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 极40以一形状(例如,预定形状)形成在第二基板22上。图9B中,第一 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祐:埋入在光壽丈电子发射材料中。
接下来,在图9C中,光被发射到基板22的后表面上以曝光和显影基板 22。从而,形成在与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相对应的部分中的电子发射 材料可以被去除,使得电子发射材料50,保留在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 之间。在图9D中,与如图8C所示相类似,电子发射材料50,的在第一电极 30与第二电极40之间的部分利用激光产生装置80消融。结果,间隙形成在 相邻的第一电子发射单元32与第二电子发射单元42之间。
如上所述,在才艮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能够扫描驱动的电子发射器件 以及包括该电子发射器件的发光装置中,发光装置可以被部分地驱动。此外,由于电子发射单元彼此面对,所以可以执行双极驱动,使得可以改善电子发 射单元的寿命和亮度。此外,可以提供较大的发光单元。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 的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8月22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 No. 10-2008-0082365的优先权及权益,其公开以参考方式整体合并在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发射器件,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的每个包括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基板上延伸且彼此隔开的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布线单元,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每个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插设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相邻第一电极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处的多个第一电子发射器以及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侧面处的多个第二电子发射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中的至少之一被构造为单独驱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射器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中的至少之一被构造为单独接收电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射器件,其中在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和邻近所述第 一 电子发射器的相应的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之间具有间隙。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射器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中的每个沿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对称。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覆盖相 应的所述第一电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覆盖相应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上表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沿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不连续地形成,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沿所述第二电极的侧面不连续地形成。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发射器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的端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端部在所述基板的同一侧。
8. —种发光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发光单元,包括阳极电极和荧光层,所述阳极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所述荧光层在所述阳极电极的面对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以及多个电子发射器件,在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其中每个所述电子发射器件包括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的每个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布线单元,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每个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插设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相邻第一电极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处的多个第一电子发射器以及在所述第二电极的侧面处的多个第二电子发射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至少之一被构造为单独驱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和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被构造为当电压被施加到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相应布线单元时发射电子。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和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发射的电子与所述荧光层碰撞以发射可见光。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和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被构造为当施加到相应的所述第一布线单元的电压与施加到相应的所述第二布线单元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大于阈值电压时发射电子。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和邻近所述第 一电子发射器的相应的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之间具有间隙。
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沿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对称。
1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覆盖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覆盖相应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上表面。
15.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发射器沿所述第一电极的侧面不连续地形成,所述第二电子发射器沿所述第二电极的侧面不连续地形成。
16.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单元的端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端部在所述基板的同一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发射器件以及发光装置。该电子发射器件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布线单元,该多个第一布线单元中的每个包括沿第一方向在基板上延伸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布线单元,该多个第二布线单元中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每个第二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基本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插设在多个第一电极中的相邻第一电极之间;以及在第一电极的侧面处的多个第一电子发射器和在第二电极的侧面处的多个第二电子发射器,其中多个第一布线单元或者多个第二布线单元的至少之一被构造为单独驱动。
文档编号H01J29/00GK101656186SQ20091016737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2日
发明者文希诚, 曹永锡, 朱圭楠, 朴铉基, 李邵罗, 金润珍, 金载明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