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399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包括上、下压模,副压模,驱使两副压模和上压模下行对托放在下压模上的翼子板半成品进行拉延和侧翻处理的驱动机构,以及对副压模和上压模的位置关系进行变控的变位机构,变位机构使得两副压模与上压模处于如下两种位置关系,其一为两副压模下端面与上压模的下部成型面相平齐布置对翼子板半成品的门槛处进行拉延处理的拉延位,其二为两副压模下端突出于上压模的下部成型面与上压模组合成槽型凹陷结构对翼子板门槛处的边部进行侧翻处理形成翻边的侧翻位。上述方案可实现在一套模具中对翼子板门槛处的拉延和侧翻整形,降低翼子板生产的模具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是汽车车身制造中要求最高、加工难度最大的模具,也是我国机电产品制造中迅速发展的冷冲压工艺装备。翼子板产品设计中,为了翼子板的强度及整车装配美观,门槛、侧围以及轮罩匹配轮廓侧壁处均设置有侧翻边。由于翼子板门槛处的深度较大,在拉延工序不能按广品形状一次拉延完成,因此,在拉延之后的工序安排时须进行门槛处拉延和门槛两侧侧翻边两道工序完成,亦即,先将门槛深度方向上拉延到产品形状,然后侧翻侧壁的边。目前,由于模具结构的限制,该两工序是在两套不同的模具中分别完成的,因此,翼子板生产的模具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可在一套模具中实现对翼子板门槛处的拉延和侧翻边两道工序,降低翼子板生产的模具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0004]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包括相对应布置的下压模和上压模,下压模和上压模沿翼子板门槛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一致,上压模上与翼子板门槛处设置翻边相对应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副压模;该成型模具还包括驱使两副压模和上压模下行对托放在下压模上的翼子板半成品进行拉延和侧翻处理的驱动机构,以及对副压模和上压模的位置关系进行变控的变位机构,变位机构使得两副压模与上压模处于如下两种位置关系,其一为两副压模下端面与上压模的下部成型面相平齐布置对翼子板半成品的门槛处进行拉延处理的拉延位,其二为两副压模下端突出于上压模的下部成型面与上压模组合成槽型凹陷结构对翼子板门槛处的边部进行侧翻处理形成翻边的侧翻位。
[0006]通过设置的两副压模和变位机构,当两副压模与上压模的成型面相平齐布置时对翼子板门槛处进行拉延处理,当两副压模下端突出于上压模的成型面与上压模组合成槽型凹陷结构,此时下压模抵压翼子板使得翼子板门槛处边部形成翻边,从而实现在一套成型模具中完成翼子板门槛处的成型处理,提高翼子板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翼子板生产的模具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1为翼子板半成品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0008]图1-2为翼子板半成品经拉延处理后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0009]图1-3为翼子板半成品经侧翻处理后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0]图2为上压模的轴测图;
[0011]图3为下压模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4为翼子板半成品装配至成型模具内开始侧整形的状态示意图;
[0013]图5为图4中拉延结束后的状态不意图;
[0014]图6为图5中局部A-A剖视图;
[0015]图7为图5中进行侧翻处理后的状态示意图;
[0016]图8为图7中局部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翼子板门槛处进行拉延处理和侧翻处理的成型模具,其采取的方案如图2、3、4所示,一种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包括相对应布置的下压模21和上压模,下压模21和上压模沿翼子板门槛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一致,上压模上与翼子板门槛处设置翻边a3的相对应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副压模13 ;该成型模具还包括驱使两副压模13和上压模下行对托放在下压模21上的翼子板半成品进行拉延和侧翻处理的驱动机构,以及对副压模13和上压模的位置关系进行变控的变位机构,变位机构使得两副压模13与上压模处于如下两种位置关系,其一为两副压模13下端面与上压模的下部成型面121相平齐布置对翼子板半成品的门槛处进行拉延处理的拉延位,其二为两副压模13下端突出于上压模的下部成型面与上压模组合成槽型凹陷结构对翼子板门槛处的边部进行侧翻处理形成翻边a3的侧翻位。本发明中主要是通过在上、下压模两成型面121、211压合过程中,通过变为机构对两副压模13和上压模的位置关系进行改变,使其依序分处于拉延位和侧翻位,从而实现对翼子板半成品工件依次进行拉延处理和侧翻处理,实现翼子板半成品工件在一套成型模具内加工成型的目的。本发明中所指的翼子板门槛处的宽度方向是指翼子板安装后与车长方向相一致的宽度方向。
[0018]这里的变为机构可以为分别驱动两副压模13的汽缸或其他辅助驱动机构构成,当驱动机构驱使两副压模13和上压模11处于拉延位同步下行与下压模21压合拉延处理结束后,汽缸或其他辅助驱动机就可驱使两副压模13继续下行对翼子板门槛处的边部进行侧翻处理,从而在翼子板门槛处的边部形成翻边a3。
[0019]在本发明中,更为优选选用以下方案进行具体实施,亦即所述的上压模包括上压模本体11以及上压模本体11下部设置的压头12,两副压模13设置在压头12的两外侧,变位机构为压头12与上压模本体11之间设置的调控压头12与两副压模13之间位置关系的弹性抵撑件15构成,弹性抵撑件15的伸缩方向指向下压模21的成型面211,压头12与上压模本体11沿弹性抵撑件15的伸缩方向构成滑动连接配合。上、下压模分别设置在上模座10和下模座20上,下压模21的芳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导向面22,下压模21和倾斜布置的导向面22分置于上压模的下部两外侧,导向面22的下部较导向面22的上部靠近于下压模21,上压模本体11上的斜面111与导向面221相贴合进行滑动配合。上压模本体11上的楔形导向面111与压头12上的成型面121大体呈V形布置。上压模与上模座20之间沿水平方向也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使得上压模下行时向靠近下压模21 —侧运行。
[0020]这样在操作时,将图1-1中翼子板半成品置于复合成型模具内,翼子板半成品的门槛处托放固定在下压模21的成型面211上,此时两副压模13与压头12的成型面211相平齐布置处于拉延位,如图4所示,启动上模座10上的驱动机构驱使上压模下行,由于上压模本体11与倾斜布置的导向面22的滑动导向和抵撑的作用,就会推动压头12向下压模21一侧移动,压合下压模21对下压模21上的翼子板半成品的门槛处进行拉延处理,驱动机构继续驱使上压模下行,当压头12的成型面121与下压模21的成型面211完全重合时,拉延处理结束,形成拉延部al和其下端处的折边a2 (翼子板的安装面),并在拉延部al和折边处a2的交合线处形成凸起a4,如图1、5、6所示,此时翼子板变为图1_2中所示状态。拉延处理结束后,驱动机构增大驱动力,当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大于弹性抵撑件15对压头12的最大抵撑力阀值时,下压模11就会抵靠使得压头12回缩,两副压模13与压头12组合成槽型凹陷结构,从而在翼子板门槛处的边部形成翻边a3,完成侧翻处理,如图1、7、8所示,侧翻处理后的翼子板变为图1-3中的所示状态。从而实现在一套成型模具中完成翼子板半成品门槛处的成型,降低翼子板生产的模具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当然上模座10和下模座20上还设有对翼子板其他部位进行成型处理的其他模具。
[0021]进一步的方案为,下压模21的成型面211上还设置有凸出于表面的小凸筋,该小凸筋设置在成型面211上的折弯处,该折弯处的位置与门槛处经拉延处理后形成的拉延部al和其下侧折边a2的折弯位置相一致。上压模本体11向下压模21侧延伸设置有两导向板14,两导向板14的悬置端分别相向进行弯折成L形结构,压头12与两导向板14构成滑动导向连接配合,两导向板14和两副压模13间隔分处于压头12的四侧壁外侧。所述的弹性抵撑件为一弹簧15构成。小凸筋沿门槛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2个。小凸筋的设置用于冲压使得拉延处理后的拉延部al与其下侧的折边a2交线处形成局部凸起,增加翼子板门槛处成型处理后的强度。两相向布置L形结构的导向板构成的限位导向机构可保证下压模11抵靠上压模11准确进行回缩和恢复。
[0022]总之,本发明提供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可有效实现翼子板门槛处的拉延和侧翻整形,降低翼子板的模具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包括相对应布置的下压模(21)和上压模,下压模(21)和上压模沿翼子板门槛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一致,上压模上与翼子板门槛处设置翻边(a3)的相对应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副压模(13);该成型模具还包括驱使两副压模(13)和上压模下行对托放在下压模(21)上的翼子板半成品进行拉延和侧翻处理的驱动机构,以及对副压模(13)和上压模的位置关系进行变控的变位机构,变位机构使得两副压模(13)与上压模处于如下两种位置关系,其一为两副压模(13)下端面与上压模的下部成型面(121)相平齐布置对翼子板半成品的门槛处进行拉延处理的拉延位,其二为两副压模(13 )下端突出于上压模的下部成型面与上压模组合成槽型凹陷结构对翼子板门槛处的边部进行侧翻处理形成翻边(a3)的侧翻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模包括上压模本体(11)以及上压模本体(11)下部设置的压头(12),两副压模(13)设置在压头(12)的两外侧,变位机构为压头(12)与上压模本体(11)之间设置的调控压头(12)与两副压模(13)之间位置关系的弹性抵撑件(15)构成,弹性抵撑件(15)的伸缩方向指向下压模(21)的成型面(211),压头(12)与上压模本体(11)沿弹性抵撑件(15)的伸缩方向构成滑动连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下压模分别设置在上模座(10)和下模座(20)上,下压模(21)的旁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导向面(22),下压模(21)和倾斜布置的导向面(22)分置于上压模的下部两外侧,导向面(22)的下部较导向面(22)的上部靠近于下压模(21),上压模本体(11)上的斜面(111)与导向面(221)相贴合进行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下压模(21)的成型面(211)上还设置有凸出于表面的小凸筋,该小凸筋设置在成型面(211)上的折弯处,该折弯处的位置与翼子板门槛处经拉延处理后形成的拉延部(al)和其下侧折边(a2)的折弯位置相一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压模本体(11)上向下压模(21)侧延伸设置有两导向板(14),两导向板(14)的悬置端分别相向进行弯折成L形结构,压头(12)与两导向板(14)构成滑动导向连接,两导向板(14)和两副压模(13)间隔分处于压头(12)的四侧壁外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抵撑件(15)为一弹簧构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门槛处复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小凸筋沿门槛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2个。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3567296SQ20131050686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黄祥坤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