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441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双金属复合轴承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加工性能,作为滑动轴承已被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和汽车领域上。我司供应德纳车桥的TD485高速轮减桥产品:主动圆柱齿轮总成及后侧齿轮总成均采用该结构。

目前均采用传统车削方式加工轴承内孔,表面粗糙度及内孔尺寸精度差,容易造成双金属复合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因承载压力不同, 产生的温度变化不同极容易产生松脱、缩孔或烧结现象而失效。另外在车削加工中,工序周转繁琐,工人劳动强度大,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本装置依据金属材料在挤压扩张变形的情况下,晶格发生畸变的原理,采用带有齿升量的挤压刀,并通过反复试验,对比挤压前后内孔的变化量,确定了挤压刀的齿升量及齿数,从而得到稳定的内孔尺寸。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包括压床1、用于固定工件的工件支架2、用于安装铜套的铜套压头和用于挤压铜套的挤压推刀4,所述工件支架2固定在压床1上且与压床1的冲头配合,所述挤压推刀4与工件内径相适配且其由下至上依次为前导部6、切削齿8和修正齿9,所述切削齿8和修正齿9均为环状刀齿,所述切削齿8由下至上有一个直径上依次增大的齿升量,所述修正齿9相对于末端的切削齿8由下至上有一个直径上依次减少的齿升量,末端的修正齿9的齿升量为0.01-0.015mm。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切削齿8的齿数为5个,由下至上的齿升量分别为0.02-0.03mm、0.03-0.04mm、0.035-0.045mm、0.045-0.055mm和0.065-0.075mm。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修正齿9的齿数为5个,由下至上的齿升量分别为0.06-0.07mm、0.035-0.045mm、0.025-0.035mm、0.025-0.035mm和0.01-0.015mm。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导部6为圆锥台结构,其末端的齿升量为-0.02—-0.025mm,其锥面的倾角为1-3°。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导部6的宽度为28-32mm,所述切削齿8和修正齿9的齿宽为5-7mm,所述切削齿8和修正齿9的齿距为13-18mm。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各刀齿之间设有容屑槽,所述容屑槽为矩形槽。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切削齿8和修正齿9均为圆角矩形齿。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铜套压头为圆柱形结构,其顶端设有环状凸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该装置将拉刀加工理念应用于挤压加工工艺,设计出带齿升量内孔挤压刀具;通过刀具的合理设计,采用挤压工艺替代行业普遍采用的成本更高的滚压工艺,成功解决复合轴承内孔机械强度低的问题;采用挤压工艺,利用金属在常温下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特点,达到光整、强化的的目的,从而将轴承使用性能提高了一个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推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齿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套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床、2工件支架、3工件、4挤压推刀、6前导部、7刀齿的局部放大视图、8切削齿、9修正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铜套内孔挤压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2502051车桥主动圆柱齿轮及后侧齿轮的加工,包括压床1、用于固定工件3的工件支架2、用于安装铜套的铜套压头和用于挤压铜套的挤压推刀4,工件支架2固定在压床1上且与压床1的冲头配合,即工件支架2位于冲头的正下方,工件支架2具体可以为环柱形结构,其顶部设有放置工件的台面。其中,铜套压头用于将环柱形的铜套压入工件中,其为圆柱形结构,且其直径与工件3的内径基本一致,其长度刚好能将铜套压入到预定位置。其中,挤压推刀4与工件内径相适配且其由下至上依次为前导部6、切削齿8和修正齿9(其上端无刀齿构成冲击部),切削齿8和修正齿9均为环状刀齿,前导部6的直径略小于工件3的内径,切削齿8由下至上有一个直径上依次增大的齿升量,首端(下端)的切削齿8的齿升量为0.02-0.03mm,末端(上端)的切削齿8的齿升量为0.065-0.075mm;修正齿9相对于末端的切削齿8由下至上有一个直径上依次减少的齿升量,首端的修正齿9的齿升量为0.06-0.07mm,末端的修正齿9的齿升量为0.01-0.015mm。其中,挤压推刀4由M42高速钢制成。

其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切削齿8的齿数为3-7个,具体为5个,由下至上的齿升量分别为0.02-0.03mm、0.03-0.04mm、0.035-0.045mm、0.045-0.055mm和0.065-0.075mm。

其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修正齿9的齿数为4-6个,具体为5个,由下至上的齿升量分别为0.06-0.07mm、0.035-0.045mm、0.025-0.035mm、0.025-0.035mm和0.01-0.015mm。

其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导部6为下小上大的圆锥台结构(其下端倒圆角),其末端的齿升量为-0.02—-0.025mm,其锥面的倾角为1-3°。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挤压推刀4长度为200-250mm,其直径为64-66mm,前导部6的宽度(上下向)为28-32mm,首端的切削齿8与末端的修正齿9之间的距离为145-155mm,切削齿8和修正齿9的齿宽为5-7mm,切削齿8和修正齿9的齿距为13-18mm,切削齿8和修正齿9的齿宽和齿距可一致也可不一致,本实施例一致。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压床1为液压校直机床。

其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各刀齿(切削齿8与前导部6之间、各切削齿8之间、末端的切削齿8与首端的修正齿9之间、各修正齿9之间)之间设有容屑槽,容屑槽为矩形槽,容屑槽的深度为3-4mm。

其中,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切削齿8和修正齿9均为圆角矩形齿(其上下两端倒圆角),其圆角角度为3°左右。

其中,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铜套压头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具体为圆柱形结构,其顶端向外设有环状凸台。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工件支架2正上方设有导向支架,该导向支架为环形结构。

下面对本装置的处理效果进行说明: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装置能有效降低成本和减少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