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加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284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加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样机模型加工结构。



背景技术:

汽油泵的功用是供给各喷油器及冷启动喷油器所需要的燃油。在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中应用的电动汽油泵通常有两种类型,即滚柱式电动汽油泵和叶片式电动汽油泵。滚柱式电动汽油泵,泵壳的一端是进油口,另一端是出油口。进油口一侧的滚柱泵由泵壳中间的驱动电动机高速驱动。转子偏心地安装在泵体内,滚柱装在转子的凹槽中。

对于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的大批量生产都是采用压铸的方式,通过设计开发一套压铸模具,用压铸机生产毛坯,再用机器加工重要位置和重要尺寸。

但是,对于研发用的样机模型而言,由于需求量较少,通常只有几件,有时甚至只有一件,不可能像大批量生产一样,用压铸的方式生产,不断地调试打样,调试打样合格后再生产,这就对制作工艺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都是直接用数控机床加工,在调试尺寸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公差,导致报废率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加工结构,从而实现快速、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优质的模型产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加工结构,包括治具和设于所述治具上部的模型,所述治具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销轴定位,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和所述模型的下表面之间通过若干第二销轴定位,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模型包括凹槽本体、设于所述凹槽本体一侧的凸起,所述模型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销轴相对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凸起底部的第一连接块,设于所述模型中部的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

具体的,所述第一压板的横截面为方形的板件。

具体的,所述第二压板的横截面为方形的板件。

具体的,所述第二压板相邻的两侧边用于确定X轴和Y轴方向,两侧边交接处设有用于确定方向的C角。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丝。

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丝。

具体的,所述第一销轴为四个。

具体的,所述第二销轴为三个。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为方柱形。

具体的,所述第一压板固定于加工平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加工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加工结构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定位,装夹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装夹快速,定位精确,提高了产品重要尺寸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数字表示:

1第一压板、11第一销轴、2第二压板、21第二销轴、22C角、3模型、31凸起、32第一连接块、33第二连接块、34第三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加工结构,包括治具和设于治具上部的模型3,治具包括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的横截面均为方形的板件,第一压板1固定于加工平台上。第二压板2相邻的两侧边用于确定X轴和Y轴方向,两侧边交接处设有用于确定方向的C角22。第一压板1的上表面和第二压板2的下表面之间通过四个第一销轴11定位,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可选螺丝。第二压板2的上表面和模型3的下表面之间通过三个第二销轴21定位,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可选螺丝。模型3包括凹槽本体、设于凹槽本体一侧的凸起31,模型3下表面设有与第二销轴21相对应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设于凸起31底部的第一连接块32,设于模型3中部的第二连接块33和第三连接块34。第一连接块32为方柱形。第二连接块33和第三连接块34均为圆柱形。

应用本实施例时,将模型3和第二压板2之间通过第二销轴21定位并通过X轴、Y轴、C角22设定坐标,通过螺丝将模型3锁紧在第二压板2上,达到加工的要求,然后将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通过第一销轴11定位,并通过螺丝固定。最后将第一压板1固定于加工平台上进行加工。

本实施例的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加工结构通过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定位,装夹汽车变速箱供油泵壳体模型,装夹快速,定位精确,提高了产品重要尺寸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降低加工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