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68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所述芯轴(1)上沿轴向方向从中心向两端对称设有涨套(3)和锥套(2),所述涨套(3)与所述芯轴(1)间隙配合,所述涨套(3)靠近所述锥套(2)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一斜面(31),所述锥套(2)靠近所述涨套(3)一端的外侧设有第二斜面(22),所述第一斜面(31)与所述第二斜面(22)锥度一致且二者配合设置,所述锥套(2)与所述芯轴(1)间隙配合且可沿所述芯轴(1)的轴线方向相对滑动,所述芯轴(1)轴线方向两端的外圈设有螺纹(11),与所述螺纹(11)配合设置的有调节螺母(4),所述调节螺母(4)与所述锥套(2)远离所述涨套(3)的一端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31)和所述第二斜面(22)相对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涨套(3)的自锁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31)和所述第二斜面(22)相对水平面的夹角为10~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1)上设有定位凸台(12),所述涨套(3)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凸台(12)接触设置,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斜面(31)与所述锥套(2)的第二斜面(22)配合设置,所述定位凸台(12)的直径大于所述涨套(3)靠近所述定位凸台(12)一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套(3)内设有相通的配合孔(32)和避位孔(33),所述避位孔(33)设在靠近所述锥套(2)的一端,所述避位孔(33)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套(2)靠近所述涨套(3)一端的外径,所述涨套(3)通过所述配合孔(32)与所述芯轴(1)间隙配合,所述配合孔(32)到所述涨套(3)外圈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避位孔(33)到所述涨套(3)外圈的垂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套(2)内侧的中部设有避位环(21),所述避位环(21)的直径大于所述芯轴(1)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环(21)的长度占所述锥套(2)长度的1/3~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加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1)轴线方向的两末端均设有夹持平面(1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