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压铸大比表面非晶合金的装置。
背景技术:
非晶合金是由超急冷凝固,合金凝固时原子来不及有序排列结晶,得到的固态合金是长程无序结构,没有晶态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这种非晶合金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由于它的性能优异、工艺简单,从80年代开始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界的研究开发重点。
使用非晶合金材料作为材料生产大表面比的工件,主要的难点在于,进料速度,由于材料本身需要快速冷却,所以进料速度要极快,同时大表比工件的需要,这让模具腔十分狭窄,进料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压铸大比表面非晶合金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大比表面非晶合金的装置,包括:动模具、定模具、入料口、密封圈,所述的动模具与定模具相匹配,动模具与定模具贴合,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的密封圈为两层,密封圈分别固接在动模具、定模具上,所述的入料口同时设在动模具、定模具上,入料口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模具、定模具上都设置有真空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模具、定模具内侧均匀设置有凹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入料口设置根据动模具、定模具腔体的容量设定,一个入料口的进料量一定,并且入料口的进料压力根据该处腔体的厚度而定,厚度越小压力越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大比表面非晶合金的装置,采用密封圈让动模具、定模具形成一绝对密封的腔体,采用强制排气的方式,使用真空泵将密封腔体抽成真空,并且采用多个入料口入料的方式,同时根据相应位置的不同,使用不同压力,不同进料量的手段,克服生产大比表面非晶合金工件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实用、使用效果好、加工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具;2-定模具;3-入料口;4-密封圈;5-真空管;6-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压铸大比表面非晶合金的装置,包括:动模具1、定模具2、入料口3、密封圈4,所述的动模具1与定模具2相匹配,动模具1与定模具2贴合,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的密封圈4为两层,密封圈4分别固接在动模具1、定模具2上,所述的入料口3同时设在动模具1、定模具2上,入料口3数量为多个。
所述的动模具1、定模具2上都设置有真空管5,因为大比表面工件厚度较低,采用强制排气的方式,使用真空泵将密封腔体抽成真空,防止腔体内的空气对工件造成影响;所述的动模具1、定模具2内侧均匀设置有凹孔6,开出的凹孔6均匀分布,为多余空气提供空间,同时当金属液进入凹孔后,也便于去除,提高工件的质量;所述的入料口3数量设置根据动模具1、定模具2腔体的容量设定,一个入料口3的进料量一定,并且入料口3的进料压力根据该处腔体的厚度而定,厚度越小压力越大,多个入料口3的进料量与进料压力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大比表面非晶合金的装置,采用密封圈4让动模具1、定模具2形成一绝对密封的腔体,采用强制排气的方式,使用真空泵将密封腔体抽成真空,并且采用多个入料口3入料的方式,同时根据相应位置的不同,使用不同压力,不同进料量的手段,克服生产大比表面非晶合金工件的困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