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及带有该夹具的内圆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4549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及带有该夹具的内圆抛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光机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及带有该夹具的内圆抛光机。



背景技术:

抛光机的主要作用是表面抛光、去毛刺和除氧化皮等,目前外圆抛光技术比较成熟,产品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而内圆表面自动抛光机械大多适合长度、宽度均较小的管道、筒和罐体,对于长度、宽度较大的一些部件因为其难以定位进行加工,从而导致加工设备复杂且成本较高,维护不方便,所以在一些中小型厂家还都采用手工抛光,这样导致抛光时间长,产品的性能和品质难以保证,同时手工劳动量大,工作枯燥,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通过将工件多方位进行固定,并且固定的结构设置较为简单,稳定性高,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滑移连接有用于在横向与纵向上固定管状工件的第一夹体组件,所述第一夹体组件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夹体组件固定在支架上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体组件上滑移连接有用于在轴向上托住管状工件的第二夹体组件,所述第二夹体组件与第一夹体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夹体组件的第二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上设置第一夹体组件用于限制管状工件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移动,并且还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第一夹体组件,这样当遇到大小不同的管状工件,通过调节第一夹体组件的位置从而对管状工件夹紧,同时在第一夹体组件上滑移连接有第二夹体组件,第二夹体组件用于在轴向上限制管状工件的位置,从而保证管状工件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晃动或者滑移,同时可以通过滑移第二夹体组件对管状工件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后通过第二固定装置固定,这样就能够达到对管状工件进行多方位的固定及限制,方便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体组件包括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架均匀分布于管状工件的外侧且与管状工件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体组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管状工件外侧的支撑件,这样可以使管状工件受力均匀,不容易变形,并且加工稳定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呈L型设置形成有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上开设有第一行程槽,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螺栓,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与第一行程槽后通过螺母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呈L型设置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柱上并且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这样可以方便调节支撑件的位置,同时这样设置支撑件的结构简单,作用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柱上开设有第二行程槽,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螺栓,所述第二夹体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于第二夹体组件,螺栓穿过第二行程槽后与支撑板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柱上开设第二行程槽,通过螺栓将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第二行程槽内,当需要调节的时候只需要拧松螺栓,然后滑移支撑板,然后再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柱与管状工件抵触的一侧呈圆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柱的侧面设置成圆弧状用于增加与管状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摩擦力,增加其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柱与管状工件抵触的一侧粘接有柔性海绵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柱上粘结柔性海绵体用于避免对管状工件的侧面遭受摩擦损伤,并且能够提高摩擦阻力,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内圆抛光机,通过设置工装夹具将管状工件固定住,然后进行打磨抛光,这样能够适应不同大小、不同长度的工件均能够进行打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打磨精度高,质量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高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圆抛光机,运用有上述的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的工装夹具用于内圆抛光机上,将待打磨的管状工件夹持住,然后进行打磨,这样打磨效果好,不容易发生晃动,稳定性高,从而可以提升打磨质量和效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打磨设备,所述打磨设备包括打磨端,所述打磨端伸入管状工件内部与其侧壁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设置打磨设备,打磨设备的打磨端伸进被工装夹具夹住的管状工件内进行打磨工艺,在打磨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不需要人工进行固定,提高了打磨效率,并且打磨的质量好。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工装夹具转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安装驱动装置驱动工装夹具转动,这样工装夹具就能够带动管状工件转动,在管状工件转动的过程中会与打磨端发生抵触从而实现打磨工艺,这样能够避免因为打磨端的振动或者不稳定性而带来打磨质量变差的结果。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打磨设备高度的调节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机架上设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打磨设备的高度,可以达到方便取下管状工件的目的,并且还能够打磨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其一、通过在管状工件的横向和纵向上设置第一夹体组件用于夹持工件,限制工件的移动,并且第一夹体组件是可调节的,用于限制不同大小的管状工件;

其二、通过在管状工件的轴向上设置第二夹体组件用于夹持工件,限制工件的上下移动,并且第二夹体组件是可调节的,用于适应不同长度的管状工件的加工,方便调节高度;

其三、通过将工装夹具与内圆抛光机组合使用,使得抛光效率高,质量好。

其四、通过将工装夹具设置成转动的,内圆抛光机的打磨端伸进管状工件内进行打磨,能够杜绝因为内圆抛光机设备的振动而导致打磨质量变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于表现工装夹具的第一夹体组件的结构;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于表现工装夹具的第二夹体组件的结构;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工装夹具与内圆打磨机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中:1、管状工件;2、第一夹体组件;21、第二支柱;211、第一行程槽;22、第一支柱;221、第二行程槽;3、支架;4、第二夹体组件;41、支撑板;42、第二固定装置;5、驱动装置;6、第一固定装置;7、机架;8、打磨设备;81、打磨端;9、工装夹具;10、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3,图中的支架3呈十字形设置,在支架3的每个支脚上均安装有第一夹体组件2,第一夹体组件2包括有呈L型设置的支撑件,即如图中所示的第一支柱22和第二支柱21,第一支柱22与第二支柱21呈垂直设置,第二支柱21通过第一固定装置6固定安装在支架3的支脚上,在支脚上开设有螺纹孔,在第二支柱21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行程槽211,第一固定装置6包括一螺栓,螺栓穿过行程槽211后螺纹连接于螺纹孔,这样就能够对第二支柱21形成固定,而当针对不同直径的管状工件1时,可以通过松开螺栓,然后滑移第二支柱21进行调节,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直径的管状工件1进行固定了,因为第一夹体组件2是均匀分布在管状工件1的四周的,因此可以有效的限制管状工件1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移动。

同时在第一支柱21上还设置有第二夹体组件4,第二夹体组件4包括有支撑板41,如图2所示,在第一支柱21上开设有呈长条形的第二行程槽221,支撑板41垂直设置于第一支柱22并且通过第二固定装置42使支撑板41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柱22上,第二固定装置42包括一螺栓,螺栓穿过第二行程槽221后与支撑板41螺纹连接,从而使支撑板41被稳固的安装在第一支柱22上,这样就可以将管状工件1安置在第二夹体组件4上,管状工件1的底端与支撑板41形成抵触,从而支撑起管状工件1,并且可以根据管状工件1的长度调节支撑板41的位置,从而实现方便打磨的目的,并且为了更好的夹住管状工件1,将第二支柱21的侧壁设置成圆弧形用于增加与管状工件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稳定性,并且在第二支柱21的侧壁上还粘结有具有柔性的海绵体,这样可以增加与管状工件1的摩擦力,并且能够减小在夹持管状工件1时对管状工件1造成的损坏。

实施例二:内圆抛光机,如图3所示,在机架7上安装有打磨设备8,打磨设备8为现有技术中所常见的打磨设备,此处不作过多赘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工装夹具9设置在机架7的一侧,打磨设备8的打磨端81从其上侧伸入到管状工件1内对管状工件1的内壁进行打磨,为了减小因为打磨设备8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震动的影响而导致打磨效果变差的影响,工装夹具9还连接有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与工装夹具9的支架转动连接,从而驱动工装夹具9转动,这样伸进管状工件2内部的打磨端就可以保持静止状态,而驱动装置5带动管状工件1转动,从而进行打磨,这样稳定性好,并且打磨的质量好,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管状工件1进行打磨,在机架7上还设置有调节装置10,调节装置10包括有电机驱动的丝杠,丝杠与打磨设备8螺纹连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调节打磨设备的高度,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管状工件1的具体部位进行打磨,并且当需要取出或者安装管状工件1,也可以通过调节打磨设备8的高度,从而实现方便安装或取出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