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载蛋白质的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6622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载蛋白质的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载蛋白质的微米级 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因子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外源性生长因子在体 内半衰期短,反复注射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应用药物缓释技术 可以使生长因子在具体部位持续缓慢地释放,延长生长因子的作用时间。在Yolles于 1971年首次制备胰岛素_聚乳酸微球以来,大分子微球给药系统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聚合物凝胶微球的传统制备方法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乳液聚合法残 留的有机溶剂容易引起蛋白质基药物或负载的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且难以制备微米级 微球,如张发爱,朱兴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乳液聚合.应用化学,2008,25(5) 592-595,该文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反应温度及电解质对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乳化 聚合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微粒的影响,使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提高了单体转化 率,降低凝聚率,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可以明显降低凝聚物的含量,但使用了十二烷 基硫酸钠及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等有机乳化剂后处理难免的残留量限制了它的应用,尤 其是作为药物载体上的应用,而且粒径分散在50 800nm,难以制备微米级微粒。悬浮 聚合法制备的微球粒径范围为100 1000 μ m,但分散性较差。如任琳.悬浮聚合法制 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研究.化工时刊,2009,23(10) 34-36,该文以明胶为稳定 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悬浮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微球表面光滑, 球形度较好,但粒径约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粒径分布不理想。由于分散聚合法操作 简单,体系组成简单,粒径分布好,水溶性单体能以水作为溶剂避免使用了有机溶剂, 成为目前制备微米级微球的主要方法。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可溶于水和绝大多数有机溶剂的两亲性聚合物,且具 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免疫原性低、体内零积累等特点;聚乙二醇类化合物已被美国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应用,被广泛地在生物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它是 组织工程最常用的材料之一。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聚合物凝胶微球和微囊的 制备近年来已经成为生物化学、制药等研究领域的热点,其在组织工程支架及药物载体 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HuiguangZhu.聚合电解质多层微囊中合成单分散 性 PEG 水凝胶微球及其功能化.化学通讯(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monodisperse poly (ethylene glycol) hydrogel microspheres within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 microcapsules. Chem.Commun.),2006,153-155,该文通过MnC03微粒(约5 μ m)形成聚苯乙烯磺酸 钠(PSS)/聚烯丙胺盐酸盐(PAH)双分子膜,然后MnC03微粒核用HCl-EDTA方法移去 形成微囊,微囊包入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单体及光引发剂,紫外光聚合形成微球,PSS/ PAH膜通过干燥可脱去得到poly-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微球,胺基分子再对微球进行功能化及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药物缓释/耙向上,但制备该微球是通过紫外光聚合,对微球 的形成过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本发明以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为单体,在含有无机盐的多糖介质中,不使用有 机溶剂分散聚合法制备可负载水溶性蛋白质的聚合物凝胶微球,粒径约为1 10 μ m,分 散性较好且粒径可控,该材料有望负载软骨细胞和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用于 制备可注射性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基药物或负载的细胞的生物活 性降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制备可载蛋白质的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含有无机盐的多糖介质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出粒 径分散性较好的聚合物凝胶微球。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制备可载蛋白质的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的方法如下(1)将质量浓度5% 25%的水溶性单体、单体质量的0.5% 2%的交联剂N, N’ 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单体质量的0.5% 3%的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单体质量的 0.5% 3%的引发体系配成水溶液,称之为单体水溶液;(2)将多糖配成质量浓度0.5% 3%的水溶液,称之为多糖水溶液;(3)将步骤(1)和(2)所得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按单体质 量比10% 30%的无机盐,形成均相水溶液;(4)将步骤(3)所得到的均相水溶液,通入惰性气体氮气,在60°C 90°C下反 应4 24小时,得到聚合物凝胶微球,通过透析和离心进行纯化和分离,最后干燥得到 聚合物凝胶微球。步骤(1)中所述的水溶性单体为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其中聚乙二醇重均分子 量为200 1000。步骤(1)中所述的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 甲酰、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是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与亚硫酸盐的混合物,或 者过硫酸铵与四甲基亚乙基二胺的混合物。步骤(2)中所述的多糖为壳聚糖、葡萄糖或葡聚糖。步骤(3)中所述的无机盐为氯化钾、氯化钠、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钠中的一 种或几种。步骤(4)中所述的干燥方法为自然干燥、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步骤(4)中所述的透析截留分子量为12000。步骤(4)中所述的离心转速为10000转/分钟。采用本发明方法,通过调节多糖浓度、单体浓度、聚合物凝胶微球的交联度等 可制备粒径可控的微球,粒径可以控制在1 μ m 10 μ m。本发明有益效果及突出的优点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方便,避免使用有机溶 剂,在含有无机盐的多糖介质中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该微球成球 状态良好,粒径分散性较好,避免使其装载的蛋白质基药物或负载的细胞的生物活性降 低,该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有望负载软骨细胞和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用于制备可注射性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体。


图1是壳聚糖介质中得到聚合物凝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放大6000倍)。图2是葡萄糖介质中得到聚合物凝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放大10000倍)。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10000转/分钟)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参见图1)实施例2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聚 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溶 液;0.2g葡萄糖溶于IOml水,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上述的单体水溶 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后,恒速搅 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两天,离心 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参见图2)实施例3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聚 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溶 液;0.2g葡聚糖溶于IOml水,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上述的单体水溶 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后,恒速搅 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透析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 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4将Ig聚乙二醇(4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5将Ig聚乙二醇(10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6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偶氮二异丁腈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 体水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 混合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 20min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 透析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7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氧化苯甲酰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 体水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 混合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 20min后,恒速搅拌下在9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 透析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8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与0.005ml四甲基亚乙基二胺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 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溶液;0.2g壳聚糖溶于10ml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 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 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 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9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 合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氯化钠,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 20min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 透析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0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聚 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溶 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上 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15g无水硫酸钠,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 20min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 透析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1
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自然干燥6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2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真空干燥5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3将0.5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2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05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05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4将3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16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4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5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5将3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8g聚 乙烯吡咯烷酮、0.08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溶 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6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6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聚 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溶 液;0.05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上 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15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7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3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O.l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8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8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19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90°C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析 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20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16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 析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实施例21将Ig聚乙二醇(200)双丙烯酸酯、0.005gN,N,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g 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过硫酸铵和IOml水置于50ml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形成单体水 溶液;0.2g壳聚糖溶于IOml 2%的醋酸溶液,形成多糖水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 上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加入0.3gKCl,溶解后成均相水溶液;通入氮气20min 后,恒速搅拌下在70°C反应24小时;将得到的乳白液在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000)透 析两天,离心洗涤,冷冻干燥40小时得聚合物凝胶微球。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载蛋白质的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将质量浓度5% 25%的水溶性单体、单体质量的0.5% 2%的交联剂N, N’ 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单体质量的0.5% 3%的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单体质量的 0.5% 3%的引发体系配成水溶液,称之为单体水溶液;(2)将多糖配成质量浓度0.5% 3%的水溶液,称之为多糖水溶液;(3)将步骤⑴和(2)所得到的单体水溶液和多糖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按单体质量比 10% 30%的无机盐,形成均相水溶液;(4)将步骤(3)所得到的均相水溶液,通入惰性气体氮气,在60°C 90°C下反应4 24小时,得到聚合物凝胶微球,通过透析和离心进行纯化和分离,最后干燥得到聚合物 凝胶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水溶性单体为聚 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其中聚乙二醇重均分子量为200 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引发体系为过硫 酸钾、过硫酸铵、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是过 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与亚硫酸盐的混合物,或者过硫酸铵与四甲基亚乙基二胺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多糖为壳聚糖、 葡萄糖或葡聚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无机盐为氯化 钾、氯化钠、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干燥方法为自然 干燥、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透析截留分子量 为 12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离心转速为 10000转/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载蛋白质的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为单体,在含有无机盐的多糖介质中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聚合物凝胶微球,该微球成球状态良好,粒径分散性较好;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方便,且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避免引起装载的蛋白质基药物或负载的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该材料有望负载软骨细胞和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用于制备可注射性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体。
文档编号C08J3/075GK102010480SQ20101029296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
发明者廖景文, 张 林, 谭帼馨 申请人:广东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