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周血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6650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周血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涉及应用细胞因子白介素-2联合帕米磷酸二钠药物协同诱导γδT细胞生成扩增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淋巴细胞是具有特异性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人和哺乳类动物的淋巴细胞系是由形态相似、功能各异的不均一细胞群所组成。按其个体发生、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淋巴细胞系分为T细胞和B细胞二个亚群,它们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其中的T细胞是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由于它在胸腺内分化成熟故称为T细胞。成熟T细胞由胸腺迁出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激活后,分化增殖形成多种具有特殊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株。不同功能成熟的T细胞可借其细胞膜表面分子不同加以鉴别,TCR(T cell receptor)是T细胞识别蛋白抗原的特异性受体,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由两条不同的跨膜多肽链组成,即αβTCR和γδTCR。在外周血和淋巴器官中,约有95%成熟T细胞的TCR分子是由α和β二条异二聚体肽链组成的,即αβTCR分子;而剩下的1-5%成熟T细胞的TCR是由γ和δ二条异二聚体肽链组成的,这种T细胞被称为γδT细胞。在Kunzmann等首次发现γδT细胞能够大量扩增前,对γδT细胞的研究一直被人们忽略了,现在越多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γδT细胞的研究。目前,γδT细胞的体外扩增和纯化已经成为一种成熟技术,该类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也日渐明确。人们已发现γδT细胞在抗感染和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其过继免疫治疗肿瘤在临床上也开始得到了应用,有些患者已经从中得到受益。因此,为了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γδT细胞免疫治疗,如何降低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成本、简化其培养步骤和提高其诱导效率成为γδT细胞临床应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γδT细胞的培养成本和获得大量的γδT细胞,提供一种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涉及提供一种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能为γδT细胞在临床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人单个核细胞的制备:取外周血标本,肝素抗凝,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PBS缓冲液重悬洗涤细胞两次;

B.红细胞的去除:收集得到的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裂解液重悬,裂解残存的红细胞;

C.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将步骤B所制备的单个核细胞接种到含有20%胎牛血清的完全RPMI 1640培养液中,接种当日按第1天计算,在第1天加入帕米磷酸二钠,在第3天加入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接着在第6、9、12、15、18天进行半量换液,每次换液时加入新鲜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

D.γδT细胞数量含量的检测:以CD3和TCRγδ双阳性细胞作为γδT细胞的表型特征;

E.γδT细胞状态的检测:在第1和18天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查看细胞生长状态;

F.γδT细胞的富集和获得数量:采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方法无菌分选TCRγδ阳性细胞群,该群细胞内富含γδT细胞,收集所有细胞计数获得γδT细胞的数量;

G.富集后细胞纯度和细胞毒性的检测:富集后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并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步骤B中,收集得到的单个核细胞用5ml红细胞裂解液重悬,37℃水浴1分钟,完全裂解残存的红细胞。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步骤D中,培养至第18天时,γδT细胞在培养细胞中的含量超过80%,诱导扩增速度开始减慢。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的进一步特征,步骤E中,培养至第18天时,γδT细胞生长状态达到细胞透亮度好、形态不规则和聚集成 团,诱导扩增速度开始减慢。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和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培养方法是通过应用细胞因子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药物联合诱导γδT细胞的增殖后,检测细胞生长状态、数量含量;采用MACS阳性分选富集后,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获得细胞数量和细胞毒性作用以确保能用于临床治疗。

(2)诱导增殖和富集过程简单易行,周期较短,成本低.

(3)诱导效率高,重复性好。

(4)增殖后细胞活力好,富集后细胞数量和细胞毒性作用均能保证临床免疫治疗肿瘤,能为γδT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第1天时细胞生长状态图。

图2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18天后的细胞生长状态图。

图3是诱导培养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流式分析图。

图4是诱导培养第18天时培养细胞的流式分析图。

图5是诱导培养的细胞中γδT细胞随时间增加的含量变化图。

图6是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不同组合诱导培养单个核细胞18天时γδT细胞的数量含量。

图7是诱导培养的细胞经TCRγδ+T细胞MACS分选后的流式分析图。

图8是TCRγδ+T细胞MACS阳性分选富集得到的γδT细胞的数量图。

图9是MACS阳性分选富集得到的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文中所用细胞因子白介素-2购自北京双鹭药业有限公司,流式细胞术检测所用的单克隆荧光抗体购自Biolegend公司,帕米磷酸二钠(商品名Pamisol)购自澳大利亚科鼎有限公司,γδT细胞MACS分选试剂盒购自德国美天旎生物技术公司,非放射性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

本实验重复了6名正常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均取得了类似效果。

实施例1:γδT细胞的诱导扩增

(1)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15ml淋巴细胞分离液;

(2)取肝素抗凝静脉血10ml与等量PBS缓冲液充分混匀,用滴管沿管壁缓慢叠加于分层液面上,注意保持清楚的界面,室温水平离心600g×20分钟;

(3)离心后见管内分为三层,上层为血浆和PBS缓冲液,下层主要为红细胞和粒细胞,中层为淋巴细胞分离液,在上、中层界面处有一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白色云雾层狭窄带;

(4)用移液管插到云雾层,吸取单个核细胞,置入另一50ml离心管中,然后加入PBS缓冲液到50ml,4℃,300g×5分钟离心,洗涤细胞2次;

(5)末次离心后,弃上清,收集得到的单个核细胞用5ml红细胞裂解液重悬水浴1分钟,裂解残存的红细胞,然后加入HBSS缓冲液到50ml,4℃,300g×5分钟离心;

(6)离心后,弃上清,加入含有20%胎牛血清的完全RPMI 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调整细胞密度至1×106/ml;

(7)将细胞接种于12孔板,每个病人分别设立3个复孔,每孔2ml,各孔于第1天加入帕米磷酸二钠,其终浓度为6μg/ml,在第3天加入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其终浓度分别为500U/ml和6μg/ml,接着在第6、9、12、15、18天进行半量换液。每次半量换液时加入新鲜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每孔去除1ml培养液,再加入新鲜含20%胎牛血清的PRMI 1640完全培养液1ml,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终浓度分别仍是500U/ml和6μg/ml;

(8)接种细胞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持续培养18天。

实施例2: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的数量含量

(1)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参见图1,图中可见在第1天时,少许碎片,细胞型态多样,体积较小,体积大的细胞透亮度好,胞内未见颗粒;在培养第18天时,结果参见图2,在细胞生长图可见细胞成团生长,形态不规则,细胞体积比一般淋巴细胞大,透亮度好;

(2)分别收集第1、3、6、9、12、15、18天的细胞,收集的细胞每管106,用3ml含有2%胎牛血清的PBS洗涤二次,每次倾倒前离心300g×5分钟,倾倒后用滤纸吸干管口液体;

(3)用100μl含有2%胎牛血清的PBS重悬细胞,加入抗人TCRγδFITC单克隆抗体和抗人CD3APC单克隆抗体各5μl,充分混匀,4℃避光孵育30分钟;

(4)3ml含有2%胎牛血清的PBS洗涤,4℃,300g×5分钟离心,洗涤后倾倒用滤纸吸干管口液体,加入400μl 2%胎牛血清的PBS重悬细胞,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

(5)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FACSDiva软件,每管至少获取10000个细胞,以TCRγδAPC和CD3FITC双阳性作为γδT细胞的表型特征,计算γδT细胞占总细胞的百分含量。检测结果发现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诱导前,单个核细胞中的γδT细胞大约只有3%;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从第6天开始单个核细胞中的γδT细胞含量开始增加,到第18天时γδT细胞含量大约为82%。结果参见图3、图4、图5,图3是诱导培养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流式分析图,图4是诱导扩增培养第18天时细胞的流式分析图,图5是诱导培养的细胞中γδT细胞随时间增加的含量变化图。上述结果表明加入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能有效诱导γδT细胞的生成和增殖。图3、4中FITC-A指anti-CD3FITC,APC-A指anti-TCR APC;图中方框中细胞群表示γδT细胞,百分比表明其在所有培养细胞中的含量。图5则是根据流式检测结果用柱形图的方式表达γδT细胞在总细胞中随时间增加的含量变化。

实施例3: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诱导扩增γδT细胞的最优组合

(1)从人外周血中收集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20%胎牛血清的完全RPMI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调整细胞密度至1×106/ml,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同实施例1;

(2)将单个核细胞接种于24孔板,每孔1ml,根据白介素-2加入时间和帕米磷酸二钠的终浓度设计不同组合,共15组,每组分别设立3个复孔,共45孔,白介素-2加入时间和帕米磷酸二钠的终浓度如表1所示。培养基中白介素-2(IL-2)为500U/ml,帕米磷酸二钠(PAM)储存浓度为1000μg/ml,所有组第1天就加入帕米磷酸二钠。

表1(单位:μl)

(3)接种细胞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持续培养18天。

(4)第18天时分别收集每孔的细胞并计数,获得每种组合的培养细胞总数,然后每管106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合诱导培养后γδT细胞的数量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同实施例2。图3表明在诱导培养前,约有3.2%的单个核细胞是γδT细胞,经过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的不同组合联合培养18天后各组γδT细胞的数量含量也不相同。结果参见图6,图6是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的不同组合诱导培养单个核细胞18天时γδT细胞的数量含量。在第1天就加入白介素-2和5种不同浓度的帕米磷酸二钠都不能有效地提高γδT细胞的数量含量;在第3天就加入白介素-2和6μg/ml、9μg/ml、12μg/ml这3种浓度的帕米磷酸二钠都能将γδT细胞的数量含量提高到80%以上。表2是细胞培养18天后,可获得γδT细胞的数量:γδT细胞数量=培养细胞总数×γδT细胞的数量含量。表2结果表明接种3×106个单个核细胞后,用不同组合的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培养18天最多可得3.062×106个γδT细胞。根据获得γδT细胞的数量和其在培养细胞的含量,还有IL-2和帕米磷酸二钠使用的效价比来计算,可以得出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培养γδT细胞的最优组合是第3天加入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的终浓度为6μg/ml。

表2(γδT细胞数量=培养细胞总数×γδT细胞含量)

实施例4: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富集γδT细胞及γδT细胞的获得数量

(1)MACS缓冲液,由pH 7.2PBS、0.5%牛白蛋白和3M乙二胺四乙酸(EDTA)组成,以下简称缓冲液;在第18天,收集培养的细胞并计数;

(2)4℃,300×g离心10分钟,去除上清;

(3)以80μl缓冲液/107重悬细胞;

(4)以20μl/107加入抗TCRγδ半抗原抗体;

(5)混匀后4℃孵育15分钟;

(6)以1ml/107细胞加入缓冲液,4℃,300×g离心10分钟,弃上清;

(7)再以80μl缓冲液/107重悬细胞,和以20μl/107加入半抗原微珠;

(8)混匀后4℃避光孵育15分钟;

(9)以1ml/107细胞加入缓冲液,300×g离心10分钟,弃上清;

(10)在500μl缓冲液中重悬细胞;

(11)将LS柱放在相应MACS分选器中,用2ml缓冲液润洗分选柱;

(12)将细胞悬液加入分选柱中;

(13)让细胞流出,用3×2ml缓冲液冲洗分选柱,每次等到前一次分选柱中液体流空时加入新的液体;

(14)将分选柱从分选器中移出,放在15ml无菌离心管上;

(15)在分选柱上加入5ml缓冲液,用分选柱配备的活塞快速将磁性标记细胞推下来,推下来的细胞为富集后的细胞;

(16)留取富集后106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富集后γδT细胞的纯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同实施例2,图7是诱导培养的细胞经TCRγδ+T细胞MACS分选后的流式分析图。检测结果发现γδT细胞的纯度大于95%,这表明MACS微磁珠分选可以得到高纯度的γδT细胞;

(17)收集所有富集后的细胞并计数,计算γδT细胞的扩增数量。结果参见图8,图8是TCRγδ+MACS阳性分选富集得到的γδT细胞数量图。单个核细胞中的约有0.34×106γδT细胞,经过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培养18天后可获得约30×106γδT细胞,细胞被扩增近100倍数。第1天时的γδT细胞 数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γδT细胞数量=CD3和TCRγδ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含量×准备培养的细胞总数。结果表明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培养单个核细胞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γδT细胞。

实施例5:富集后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的检测

(1)此试验中的效应细胞为富集后γδT细胞。试验中的靶细胞为NSCLC细胞、EBV-LCL细胞和正常B细胞。前两者都是肿瘤细胞系,正常B细胞在此实验中为空白对照;

(2)γδ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检测,检测板的设置如下,每组设置3个复孔:

A.效应细胞自发LDH释放:把要用于实验孔的每一浓度的效应细胞按3个复孔加到含有培养基的孔中以获得效应细胞自发释放值。终体积必须与实验孔相同(用不含细胞的培养基来补足体积);

B.实验孔:向U-底96孔板的所有实验孔中加入5000个靶细胞。将效应细胞按3个复孔加入孔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效应细胞来测试几组效靶细胞比率(1:1,3:1,10:1和30:1)。效靶细胞合在一起的终体积是100μl/孔;

C.靶细胞自发LDH释放:将靶细胞加入到含有培养基的3个复孔中,终体积必须与含有靶细胞和效应细胞的实验孔相等(用培养基调整体积);

D.靶细胞最大LDH释放:将靶细胞加入到含有培养基的3个复孔中,终体积必须和实验孔相等。每100μl培养基加10μl的裂解液(10X)。在收获上清前,使靶细胞在裂解液(10X)中孵育45分钟;

E.体积校正对照:将10μl裂解液(10X)加入到含有100μl培养基(不含细胞)的3个复孔中。该对照用于校正加入裂解液(10X)引起的体积变化;

F.培养基背景:将100μl培养基加入3个复孔中。该对照用于校正酚红和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的LDH活性引起的背景吸光值;

G.1500rpm离心板子4分钟,以确保效应细胞和靶细胞充分接触;

(3)细胞培养与上清的收获:

A.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细胞毒性检测板6小时。以保证靶细胞和效应细胞有充分的时间接触;

B.在收集上清前45分钟,向靶细胞最大释放孔加入10μl裂解液(10X) /100μl靶细胞;

C.注意:如果靶细胞未被彻底裂解(通过镜下观察确定),再加入5μl的裂解液(10X);

D.孵育45分钟后,1500rpm离心板子4分钟;

E.测量LDH:

i.用排枪从每孔转移50μl上清至一个新的96孔平底酶分析板中;

ii.向含有转移过来的样品上清的96孔酶分析板中每孔均加入50μl配好的底物。避光,室温孵育30分钟;

iii.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

iv.用注射器针头戳破大的气泡,加入终止液后1小时内在490或492nm测量吸光值;

(4)实验结果的计算:

A.将所有实验孔、靶细胞自发LDH释放孔和效应细胞自发LDH释放孔的吸光值减去培养基背景吸光值的均值;

B.将靶细胞最大LDH释放对照的吸光值减去体积校正对照吸光值的均值;

C.将步骤A和B中获得的经过校正的值带入下面公式,计算每种效靶比所产生的细胞毒性百分比:

%细胞毒性=(实验-效应细胞自发-靶细胞自发)÷(靶细胞最大-靶细胞自发)×100;

(5)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出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图8是MACS阳性分选富集得到的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见图9,经过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培养18天后纯化得到的γδT细胞可以显著性地杀伤肿瘤细胞,NSCLC细胞和EBV-LCL细胞的死亡率在30: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0%和44%,但γδT细胞几乎不杀伤正常细胞。这些结果说明白介素-2和帕米磷酸二钠联合培养诱导的γδT细胞能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可以考虑其用于肿瘤病人的免疫治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