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林可霉素的方法

文档序号:928333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林可霉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 林可霉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是由美国人Mason等从链霉菌林可变种培养液中获得的一 类高效广谱的林可胺类碱性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 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对支原体也有抑制作用。此外,林可霉素还具有生物医药这一特性, 以及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毒性低、给药方便(如可口服、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等优点, 在医学上应用较为广泛,可以用来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所引起的骨髓炎、败血症、软组织感 染、五官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工业中提取林可霉素的方法主要为溶剂萃取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林可霉素的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林可霉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以苯乙烯为聚合单体,在分散剂的作用下,热聚合得到聚苯乙烯微球并作为种 球;
[0007] 2)以此种球为溶胀核心,在溶胀剂的作用下增大其体积并通过溶剂的作用形成多 孔结构;
[0008] 3)在多孔结构的表面使林可霉素与功能单体进行结合,并引发再次的聚合,在交 联剂的作用下形成多孔网状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0009] 4)将待吸附的林可霉素萃取液加入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填装的吸附柱内进行 动态吸附。
[0010] 按上述方案,所述动态吸附过程温度20~30°C,进料流速0. 2~0. 7ml/min,高径 比3: (1~5),进料浓度604~1926mg/L。
[0011] 按上述方案,所述待吸附的林可霉素萃取液按以下方法制备而来:
[0012] 调节pH到10~11的碱化林可霉素发酵液,以及萃取液氯仿,充分振摇、静置分层 后取下层液体。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 选用具有专一性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来吸附林可霉素,可有效地简化吸附 分离的操作流程,减少消耗;分子印迹聚合物稳定性好,可以多次再生循环使用,较为经济。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6] 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如下:
[0017] 1)将苯乙烯单体与无水乙醇混合,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偶氮二异丁腈,其中 控制苯乙烯与乙醇的体积比为I: (1~1. 4),偶氮二异丁腈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 1: (5~7. 5);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60~70°C搅拌反应20~24h,分离、干燥得到成品聚苯 乙烯微球;
[0018] 2)取步骤1)聚苯乙烯微球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匀分散到超纯水中,搅拌溶胀,其 中聚苯乙烯微球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4~5) :1;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邻苯二甲 酸二丁酯与甲苯搅拌溶胀20~24h,其中偶氮二异丁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甲苯的质量比 为 1: (5. 2 ~6. 3) : (8. 7 ~9. 6);
[0019] 3)取模板分子林可霉素、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乙烯醇、辛醇与氯仿低温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装置内,继续进行搅拌20~24h,其中控制 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 (4~6) : (20~25),分散剂与乳化剂的 质量比为1: (4~5),致孔剂体积比为(5~7) : (9~10)。
[0020] 4)热引发聚合制备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
[0021] 取分散剂聚乙烯醇溶于超纯水中,其中控制聚乙烯醇水溶液浓度为8~10g/l。此 体系加入上述反应装置中,再升温至60~70°C并反应20~24h,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 [0022] 5)模板分子的去除
[0023] 将所制得的印迹聚合物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将其以甲醇与醋酸的混合溶剂清 洗20~24h,再用纯甲醇与超纯水反复离心洗涤、干燥,获得最终的成品分子印迹聚合物。
[0024] 林可霉素的吸附过程如下:
[0025] 调节pH到10~11的碱化林可霉素发酵液,以及萃取液氯仿,充分振摇、静置分层 后取下层液体。
[0026] 将待吸附的林可霉素萃取液加入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填装的吸附柱内进行动 态吸附。
[0027] 其中,动态吸附过程温度20~30°C,进料流速0. 2~0. 7ml/min,高径比3: (1~ 5),进料浓度604~1926mg/L。
[0028] 实施例1
[0029]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pH= 10. 5的碱化林可霉素发酵液50ml,以及50ml氯仿,充分 振摇混合lOmin,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液体,上层液体再以同样体积的氯仿反复萃取2次,得 到一定量待吸附的林可霉素氯仿萃取液备用。
[0030] 取规格为?2.0X30cm玻璃吸附柱1支,均匀装填分子印迹聚合物使高径比为 3:5,吸附柱以胶管与蠕动栗相连。取林可霉素浓度为1190mg/L的氯仿萃取液200ml,于 25~30°C温度条件下将其用蠕动栗在恒定的流速下通入吸附柱,每隔15min收集出口处流 出液lml,烘干并以甲醇定容,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林可霉素的浓度,直至检测浓度 与初始浓度相近且不再变化时为止。计算吸附过程的各项物理参数,其数据结果见表1。
[0031] 实施例2
[0032]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pH= 10. 8的碱化林可霉素发酵液50ml,以及40ml氯仿,充分 振摇混合9min,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液体,上层液体再以同样体积的氯仿反复萃取3次,得到 一定量待吸附的林可霉素氯仿萃取液备用。
[0033] 取规格为?2.0X30cm玻璃吸附柱1支,均匀装填分子印迹聚合物使高径比为 3:4,吸附柱以胶管与蠕动栗相连。取林可霉素浓度为1926mg/L的氯仿萃取液150ml,于 20~28°C温度条件下将其用蠕动栗在恒定的流速下通入吸附柱,每隔15min收集出口处流 出液lml,烘干并以甲醇定容,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林可霉素的浓度,直至检测浓度 与初始浓度相近且不再变化时为止。计算吸附过程的各项物理参数,其详细的数据结果见 表1。
[0034] 实施例3
[0035]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pH= 10. 2的碱化林可霉素发酵液45ml,以及50ml氯仿,充分 振摇混合5min,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液体,上层液体再以同体积的氯仿反复萃取3次,得到一 定量待吸附的林可霉素氯仿萃取液备用。
[0036] 取规格为?2.0X30cm玻璃吸附柱1支,均匀装填分子印迹聚合物使高径比为 3:5,吸附柱以胶管与蠕动栗相连。取林可霉素浓度为604mg/L的氯仿萃取液220ml,于22~ 30°C温度条件下将其用蠕动栗以0. 7ml/min的流速通入吸附柱,每隔15min收集出口处流 出液lml,烘干并以甲醇定容,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林可霉素的浓度,直至检测浓度 与初始浓度相近且不再变化时为止。计算吸附过程的各项物理参数,其详细的数据结果见 表1。
[0037] 实施例4
[0038]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pH= 10的碱化林可霉素发酵液40ml,以及50ml氯仿,充分振 摇混合8min,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液体,上层液体再以同体积的氯仿反复萃取2次,得到一定 量待吸附的林可霉素氯仿萃取液备用。
[0039] 取规格为?2. 5X30cm玻璃吸附柱1支,均匀装填分子印迹聚合物使高径比为 3:2,吸附柱以胶管与蠕动栗相连。取林可霉素浓度为691mg/L的氯仿萃取液170ml,于20~ 25°C温度条件下将其用蠕动栗在恒定的流速下通入吸附柱,每隔15min收集出口处流出液 lml,烘干并以甲醇定容,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林可霉素的浓度,直至检测浓度与初 始浓度相近且不再变化时为止。计算吸附过程的各项物理参数,其详细的数据结果见表1。
[0040] 实施例5
[0041 ]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pH= 11的碱化林可霉素发酵液50ml,以及45ml氯仿,充分振 摇混合6min,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液体,上层液体再以同体积的氯仿反复萃取3次,得到一定 量待吸附的林可霉素氯仿萃取液备用。
[0042] 取规格为?3.0X30cm玻璃吸附柱1支,均匀装填分子印迹聚合物使高径比为 3:1,吸附柱以胶管与蠕动栗相连。取林可霉素浓度为650mg/L的氯仿萃取液150ml,于23~ 29°C温度条件下将其用蠕动栗在恒定的流速下通入吸附柱,每隔15min收集出口处流出液 lml,烘干并以甲醇定容,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林可霉素的浓度,直至检测浓度与初 始浓度相近且不再变化时为止。计算吸附过程的各项物理参数,其详细的数据结果见表1。
[0043] 表 1
[0044]
【主权项】
1. 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林可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以苯乙烯为聚合单体,在分散剂的作用下,热聚合得到聚苯乙烯微球并作为种球; 2) 以此种球为溶胀核心,在溶胀剂的作用下增大其体积并通过溶剂的作用形成多孔结 构; 3) 在多孔结构的表面使林可霉素与功能单体进行结合,并引发再次的聚合,在交联剂 的作用下形成多孔网状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4) 将待吸附的林可霉素萃取液加入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填装的吸附柱内进行动态 吸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林可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动态吸附过程温度20~30°C,进料流速0. 2~0. 7ml/min,高径比3: (1~5),进料 浓度 604 ~1926mg/L。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林可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待吸附的林可霉素萃取液按以下方法制备而来: 调节pH到10~11的碱化林可霉素发酵液,以及萃取液氯仿,充分振摇、静置分层后取 下层液体。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萃取液中吸附林可霉素的方法。以苯乙烯为聚合单体,在分散剂的作用下,热聚合得到聚苯乙烯微球并作为种球;以此种球为溶胀核心,在溶胀剂的作用下增大其体积并通过溶剂的作用形成多孔结构;在多孔结构的表面使林可霉素与功能单体进行结合,并引发再次的聚合,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多孔网状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将待吸附的林可霉素萃取液加入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填装的吸附柱内进行动态吸附。选用具有专一性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来吸附林可霉素,可有效地简化吸附分离的操作流程,减少消耗;分子印迹聚合物稳定性好,可以多次再生循环使用,较为经济。
【IPC分类】C07H1/06, C07H15/16
【公开号】CN105001280
【申请号】CN201510387912
【发明人】张佑红, 钟季良, 李卫朋, 谌颉
【申请人】武汉工程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