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85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显示要求的不断提高,平板显示已经显示出其优越的性能并逐步走向生活,成为当今显示技术的主趋势。等离子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的三大主流。其中,液晶显示器具有低耗电、寿命长的优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具有自主发光、宽视角、颜色丰富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以产生蓝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又可以作为液晶显示材料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结构如式I, (式I)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
这里,R优选为戊基。
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将式II结构的对烷基环己基溴苯制备为格利雅试剂,再与硼酸三甲酯B(OCH3)3反应,水解后生成结构如式III的对烷基环己基苯硼酸; (式II) (式III)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2)将对烷基环己基苯硼酸与式IV结构的9,10二溴蒽在(Ph3P)4Pd催化下反应,得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
(式IV)其中,步骤2)反应的温度为100-200℃,反应溶剂可选用THF、N-甲基吡咯烷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本发明化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并能发出蓝光荧光,可以作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材料,能用于制备电致发光器件。另外,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还具有液晶相,同时还可以作为液晶单体使用,能用于制备液晶显示材料。
本发明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溶液和固体膜中都具有较强的荧光;其为蒽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溶解性,并且还可以作为液晶显示材料使用,应用前景广阔。


图1为9,10-二(对(4’-戊基环己基)苯基)蒽的核磁共振谱;图2为实施例3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亮度-电压曲线;图3为实施例3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电流密度曲线;图4为实施例3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光谱图;图5为9,10-二(对(4’-戊基环己基)苯基)蒽的织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9,10-二(对(4’-戊基环己基)苯基)蒽的制备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1.1g Mg屑,将12.4g对戊基环己基溴苯,溶于40mLTHF,滴加入少量,再加少量碘,用吹风机加热引发,再缓慢滴入剩余的对戊基环己基溴苯,温度控制在40℃,滴完后室温下搅30min。用丙酮-液氮将反应体系降温至-70℃,滴加B(OCH3)3溶液(2.28g B(OCH3)3溶于20mLTHF),滴完后,搅拌自然升至室温。搅拌反应12小时,加入10%HCl溶液30mL,快速滴入并搅拌,加热回流水解,30min后冷却。用石油醚萃取,饱和食盐水洗后用无水Na2SO4干燥,旋蒸,得到对戊基环己基苯硼酸粗品8g。
将5g 9,10二溴蒽溶于50mLTHF+50mLN-甲基吡咯烷酮中,6g Na2CO3溶于45ml水中,5.6g对戊基环己基苯硼酸溶于40mL乙醇溶液中,一起置于500mL三口瓶内,N2保护下加入0.7g催化剂(Ph3P)4Pd,加热回流3天后,用苯稀释,分层,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无水Na2SO4干燥,旋蒸得粗品5.9g,柱色谱分离,得到2.7g产品9,10-二(对(4’-戊基环己基)苯基)蒽,产率29%。
该化合物9,10-二(对(4’-戊基环己基)苯基)蒽的熔点为276.4℃,清亮点在350℃以上,溶解性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液晶显示材料。其核磁共振谱如图1所示;图5是该材料在275℃下的织构图,表明其具有液晶相的特点。
实施例2、9,10-二(对(4’-戊基环己基)苯基)蒽制备电致发光器件在一个清洁过的由氧化铟-氧化锡(ITO)覆盖的玻璃基片上,通过真空蒸发的方法制备一层80纳米厚的空穴传输材料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然后在此空穴传输层上继续通过真空蒸镀上一层20纳米厚本发明LCD材料9,10-二(对(4’-戊基环己基)苯基)蒽,再在此发光层上继续通过真空蒸镀上一层30纳米厚的电子传输材料4,7-二苯基-1,10-邻菲罗林(Bphen),最后在真空蒸镀上一层Mg:Ag的合金作为器件的阴极,约100纳米,后面再镀100纳米的Ag,即得到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致发光器件如下ITO/NPB(80nm)/本发明LCD材料(20nm)/Bphen(30nm)/Mg:Ag/Ag将直流电的正极加于电致发光器件的ITO层,将负极加于Mg:Ag合金层,测定器件的性能。该器件的电流-亮度-电压曲线如图2,电流效率-电流密度曲线如图3,器件从5V到13V的发光光谱图如图4。
结果表明,从器件的ITO层处可发射出明亮均匀的蓝光,CIE坐标(0.1544,0.0740),起亮电压位3.5V,电压位20V时,最大亮度在1400cd/m2左右,发射光的主峰在440nm左右。器件从5V到13V区间内发射光的波长几乎没有变化。
权利要求
1.结构如式I的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 (式I)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为戊基。
3.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式II结构的对烷基环己基溴苯制备为格利雅试剂,再与硼酸三甲酯B(OCH3)3反应,水解后生成结构如式III的对烷基环己基苯硼酸;(式II)(式III)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
2)将对烷基环己基苯硼酸与式IV结构的9,10二溴蒽在(Ph3P)4Pd催化下反应,得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 (式I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0-200℃,反应溶剂为THF或N-甲基吡咯烷酮。
5.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在制备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在制备液晶显示材料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液晶化合物,结构如式I,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本发明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溶液和固体膜中都具有较强的荧光;其为蒽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溶解性,并且还可以作为液晶显示材料使用,应用前景广阔。
文档编号C09K19/38GK1775899SQ20051012779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7日
发明者张卓, 唐洪, 梁晓, 石高全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