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57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安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的保护装置,更具体说是一种汽车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在行驶过程中车与车碰撞或车与路边的防护栏、其它建筑物碰撞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轻者损坏车辆,重者会造成车毁人亡。分析其原因,除了驾驶员违规开车外,汽车本身缺少必要的防护装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生碰撞事故时能避免或减轻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乘员的伤害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所提供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远护体和近护体,在远护体和近护体上各对应的设有气流通孔,远护体与近护体之间固接有缓冲体,在近护体上固接有能与汽车的底盘固接的固定杆。
上述的远护体和近护体可以是硬质金属板,如钢板,也可以是由钢管按行和列固接在一起、构成多个“口”字形的金属框架。远护体和近护体的长边等于汽车的车体宽度,远护体与近护体之间的距离为0.3m-0.6m。
上述的缓冲体是钢簧,钢簧的数量是四根,分布在护体的四个边角位置,也可以是多于四根,其中的四根分布在护体的四个边角位置,剩余的分布在护体的均分位置处,还可以在钢簧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棉絮。
使用时,将固定杆固接在汽车底盘的前端或后端,使汽车的前部或后部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也可以在汽车底盘的前端和后端同时安装。缓冲体的作用,一是牢固支撑远护体,二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将剧烈的撞击力缓解,通过缓冲体的被压缩释放猛烈撞击所产生的能量。
通过上面的叙述得知,在汽车上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有效的缓解撞击力,避免或减轻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乘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其中图1是远护体和近护体是硬质金属板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远护体和近护体是金属框架的主视图。
图中1为远护体,2为近护体,3为气流通孔,4为缓冲体,5为固定杆,6为底盘,7为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远护体1和近护体2,在远护体1和近护体2上各对应的设有气流通孔3,气流通孔3是圆孔、椭圆孔或方孔,远护体1与近护体2之间固接有缓冲体4,在近护体2上固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通过螺栓与汽车的底盘6固接。远护体1和近护体2可以是硬质金属板,如钢板,也可以是由钢管7按行和列固接在一起、构成多个“口”字形的金属框架,钢管7可以用槽钢代替。远护体1和近护体2的长边等于汽车的车体宽度,远护体1与近护体2之间的距离为0.3m-0.6m。缓冲体4是钢簧,钢簧的数量是五根,其中的四根分布在护体的四个边角位置,剩余的一根分布在护体的中心部位,钢簧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棉絮。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远护体(1)和近护体(2),在远护体(1)和近护体(2)上各对应的设有气流通孔(3),远护体(1)与近护体(2)之间固接有缓冲体(4),在近护体(2)上固接有能与汽车的底盘(6)固接的固定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远护体(1)和近护体(2)是硬质金属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远护体(1)和近护体(2)是由钢管(7)按行和列固接在一起、构成多个“口”字形的金属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远护体(1)和近护体(2)的长边等于汽车的车体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远护体(1)与近护体(2)之间的距离为0.3m-0.6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缓冲体(4)是钢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钢簧的数量是四根,分布在护体的四个边角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钢簧的数量是多于四根,其中的四根分布在护体的四个边角位置,剩余的分布在护体的均分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钢簧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棉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远护体和近护体,在远护体和近护体上各对应的设有气流通孔,远护体与近护体之间固接有缓冲体,在近护体上固接有能与汽车的底盘固接的固定杆。在汽车上安装这种汽车安全保护装置,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有效的缓解撞击力,避免或减轻对车辆的损坏和对乘员的伤害。
文档编号B60R19/18GK2714381SQ200420052969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7日
发明者刘汉孝 申请人:刘汉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